第十五問公鏈、私鏈、聯盟鏈誰才是真正的區塊鏈?

只做行情預報,不做事後諸葛,以防失聯。

請在今日頭條關注幣圈諸葛亮,在這裡讀懂區塊鏈。

你好,歡迎收看幣圈諸葛亮推出的《區塊鏈通識課50問》。


第十五問公鏈、私鏈、聯盟鏈誰才是真正的區塊鏈?


區塊鏈自從2008年誕生以來,人們創造出來的區塊鏈越來越多。還是以比特幣為例,只要用戶從比特幣的官網下載比特幣錢包,就可以進行轉賬操作,還可以在錢包中查看以往所有的交易記錄,這樣就算加入了比特幣的區塊鏈網絡。比特幣沒有設置任何進入門檻,位於世界各地的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加入和退出。

因此,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程度是非常高的。像比特幣這樣的區塊鏈網絡,因為對所有人都是公開和透明的,所以被稱為公有鏈。

在區塊鏈中,公有鏈是開放程度最高,也是去中心化屬性最強的。在公有鏈中,數據的存儲、更新、維護、操作都不再依賴於一箇中心化的服務器,而是依賴於每一個網絡節點,這就意味著,公有鏈上的數據是由全球互聯網上成千上萬的網絡節點共同記錄維護的,沒有人能夠擅自篡改其中的數據。

公有鏈依賴激勵機制的存在。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公有鏈上的數據是由全體網絡節點共同維護的,要想讓這些節點能夠活躍地參與到系統的維護,就必須設置一些獎勵來刺激節點參與公有鏈的構建,這樣才能夠保證公有鏈系統的穩定性和不可篡改性。

公有鏈很像我們日常生活中水電,只要在家裡裝上水錶和電錶,交了費,就可以用水用電了。

近年來,公有鏈的競爭逐漸進入了白熱化。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2013年誕生了以太坊,2017年誕生了EOS。

可是,公有鏈也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公有鏈數據全網公開,這種情況並不適用於所有的行業。試想銀行、政府、證券行業怎麼可能將內部數據公開呢?

第二點也是一直被關注的問題,那就是處理交易的速度過慢。這個問題比特幣和以太坊都存在,公有鏈需要全網節點共同參與,參與的節點太多了,雖然現了去中心化,但是效率十分低下,嚴重影響處理交易的速度。比特幣區塊鏈的交易處理速度是每秒7筆,以太坊可以將提高到幾十筆交易,EOS比前兩者快,可以達到每秒幾千筆的交易速度。

公有鏈也很像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任何人都不需要買票,就可以在公園中散步或跑步。按照開放程度不同,還存在其它類型的花園,比如私人花園和皇家園林。法國總統的居所是愛麗捨宮,平日只有總統才能遊覽。只有到了法國國慶日和歐洲遺產日,愛麗捨宮才是對外開放的。

假如一家銀行想利用區塊鏈賬本來記賬,它肯定不希望賬本信息可以被任何人看到,因此只有公司的財務人員才能使用。像這樣的區塊鏈就被稱為私有鏈,就像皇帝的後花園一樣,不是什麼人都能隨便參觀。

私有鏈是指權限由某個組織和機構控制的區塊鏈,參與節點的資格會被嚴格限制。

因為私有鏈有這麼嚴格的限制,它的去中心化程度是最低的。因為是私有的,並不需要複雜的共識機制來判斷由誰來記賬,所以私有鏈技術和以前的數據庫技術很像,所以無論是小公司還是大公司在技術選型時,都會選擇更為成熟的舊技術。英國央行和加拿大央行曾經考慮過開發國家層面的區塊鏈系統,但是項目遲遲不能推進。但是巨頭公司在區塊鏈領域的並沒有停止,福布斯雜誌最近公佈了2019年全球區塊鏈50強,在上榜的名單中,基本都是耳熟能詳的國際巨頭,包括多家國際銀行和保險巨頭。最引人注目的是萬事達卡,這家公司沒有采用市面上任何現有的區塊鏈技術,而是準備從頭搭建自己的區塊鏈平臺,可謂是信心滿滿了。

另外,銀行之間還會進行頻繁的跨行轉賬,為了便於跨行交易,我國成立了銀聯。中國的各家銀行可以通過銀聯進行交易和清算。假如組成聯盟的每家銀行共享一套區塊鏈平臺,每家都可以查看賬本,也都有記賬的權利,但是聯盟之外的機構就沒有這些權利。像這種只有盟友間公用的區塊鏈被稱為聯盟鏈。

2015年9月,美國金融科技公司R3CEV聯合包括巴克萊、瑞士信貸、摩根士丹利、高盛、匯豐在內的42家全球知名銀行,組成一個區塊鏈聯盟——R3區塊鏈聯盟,研究和發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業中的應用。這是聯盟鏈的第一次出現。

同公有鏈和私有鏈相比,聯盟鏈是目前發展最火爆的。因為聯盟鏈不用耗費很多資源,就解決了公有鏈交易處理速度過慢的問題,而且通過開放認證的方式允許新會員加入,可以不斷將隊伍壯大。

在諸多聯盟鏈項目中,由IBM主導的超級賬本項目一騎絕塵。據IBM披露有幾百個落地項目,其中不乏馬士基、沃爾瑪、聯想、郵儲銀行這類大型客戶。再加上推出比較早,技術框架最為成熟,IBM的大力推廣也功不可沒,超級賬本項目還專門開發了一些小巧方便的案例,只要對計算機知識稍有了解,就能親手搭建一個區塊鏈網絡,還能實現簡單的交易功能,滿足了不少人對區塊鏈的好奇心。據統計,在所有聯盟鏈項目中,基於超級賬本支持的項目就佔據了半壁江山。

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所組成的世界,好比是一個公共的花園挨著一個私人花園,然後又緊挨著一個會員制的花園。花園之間有高牆阻隔,如果只能在一個花園裡轉,就算花園的景色再好,也有看煩的一天。如果想去其它花園轉轉的話,翻牆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有公司開發了一種稱為“側鏈”的技術。

通俗來說,側鏈的概念是相對於主鏈而言的,只要符合“側鏈協議”的區塊鏈,都可以成為側鏈。比如,想在其它區塊鏈系統中使用比特幣,就可以在它們之間建立一個側鏈協議,協議建立之後,就可以在新平臺中自由使用比特幣了。信息的處理是在側連上進行的,因此就算髮生威脅,也不會影響主鏈的安全。

隨著區塊鏈的不斷髮展,會有融入更多的新場景,區塊鏈的形態會變得越來越多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