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人看電視,玩手機無度,怕影響到孩子怎麼解決?

mseirliling


你的問題好難回答啊。


其實看電視的孩子,也有不受影響的,比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尹建莉就讓女兒邊看電視邊寫作業。


不看電視的孩子,也未必就一定會發展得很好。


說到底,看你說的“影響”是什麼,你的目標是什麼。


比如,如果你希望孩子學習好,或者希望孩子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這兩個目標做法是不同的。

所以我的建議是:


1. 清晰目標


假設你的目標是,讓孩子養成專注的學習習慣,愛上讀書,放下手機。

2. 召開家庭會議,制定計劃


根據《正面管教》,家庭會議是個特別好的形式,可以把問題扔出來,大家一起討論,制定出詳細的計劃。


3. 一起執行


我們家的方式是,

a 不看電視,只用來看電影,和動畫片。

b. 我和老公的手機上沒有遊戲

c. 孩子每天可以玩25分鐘IPAD,但是必須在所有事情都完成以後。


王金海博士說,父母是孩子的柺杖。

相信,在父母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一定擁有成功、快樂的人生:)


嘿卡羅爾


能咋整?誰的爹媽讓誰管。管了也不一定有用。看電視還能關上屋管孩子,你試試孩子做作業,說不開電視偷偷開,買來床上摺疊桌,輔導作業兇孩子還得過來護,一天到晚看電視,睡覺也在沙發不關電視,都說了對孩子眼睛不好,還死活不開燈。檢查一次孩子視力下降一次,這感覺…能氣死不?

跟老人必定有代溝,就看溝通程度了。我跟公婆吵起來的時候都有,一管孩子就護,看電視非把燈關上,氣的我嗷嗷喊,能咋整?關了我就給開,一天八百遍的提醒…只能這樣

但是也得想想,平時對我也不錯呀。家務基本不用我做,炒完菜吃完飯放哪兒就行,好吃的也留給我,我想吃什麼從來不說啥,我脾氣不好,動不動就生氣了,也沒怎麼在意,這幾天夠不錯了。總不能攆出去吧…


省錢達人晴寶媽


現在的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別說孩子,成年人有時對手機和電視也是控制不住的,都形成依賴啦!尤其現在的疫情,大家都閉門不出,不看電視和手機都不知道乾點啥來打發時間!

我家有兩個寶貝,大寶5週歲,小寶2歲半。現在的孩子對電子產品都是無師自通,為了讓孩子少接觸手機📱和電視📺。首先做為父母,我們要以身作則,儘量在孩子面前避免看手機和電視;第二,規定孩子看電視和手機的時間。比如:寫完作業,可以每天看30分鐘的電視或者手機(二者選一)。告訴孩子,能遵守規則2天有獎勵;如果能遵守4天增加獎品獎勵,堅持下去,孩子自己會慢慢形成習慣。

以上就是我的育兒心得,希望對你有幫助!


彤懿的麻麻


這個事情估計現在是很多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說下我對這件事情的理解吧。

1、言傳身教

想叫孩子放下手中的手機,家長必須先放下手機。很多家長都是自己玩手機玩的很開心,等著看到孩子玩就開始爆發了。大喊一句:“別玩了,眼睛還要不要了”。這樣的家長只能是適得其反,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2、陪伴孩子

孩子天性好動,這些日子一直宅在家裡更是壓制了天性。大人會無聊,孩子一樣會無聊,所以陪孩子玩親子游戲。江寶最近看手機的時間也比較長。昨天我一直陪江寶狂嗨,拆了床板做滑梯,總之怎麼作怎麼玩。下午一起做了麻醬燒餅,雙皮奶。一天時間江寶都沒有玩手機。下午說看電視也沒有去看。

最近一段時間江寶還學會了自己做蛋糕,做蛋糕本身難度不小,準備工作收尾工作需要大量的清洗器皿,但是她不嫌麻煩,做的不亦樂乎。

3、跟家人溝通

家人看電視,玩手機要儘量溝通,珍惜這段難得的時間一起聊聊天,做做美食。這段時間大家都很無聊,網上也出現好多做美食的,麵皮,蛋糕,麵包,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所以想讓孩子放下手機,家長必須先放下手機。

最後跟大家分享下最近做的美食。








江爸江媽江寶


臺灣作家李敖曾說:“電視是批量生產傻瓜的機器。”在現在社會,完全可以用於形容手機。說來誇張,但是,電視和手機,對於沒有自制力的學生來說,總是弊大於利。

孩子長時間處於電視或者手機中,一旦離開,他們會有種無所適從的狀態,任何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都相當困難,都提不起來興趣。而這種惰性,會遷移到學習上。

我家孩子的爺爺奶奶總是全天摟著手機看個不停,我也是很生氣,怕影響孩子,也與老公說過這個事。可最終還是我妥協了,我只能做到我自己以身作則不看手機不看電視。

到後來我發現,其實只有我自己一個人做到了,也能給孩子帶來正面的作用,而且,孩子其實根本不喜歡看電視看手機的家長,他反倒更粘我。我看書學習,孩子就玩他的玩具,或者看他的繪本;我做家務,他就守在我旁邊,偶爾還幫著拿個掃帚拿個垃圾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家長的行動,比言語更有說服力。在家儘可能地減少環境中的誘惑,給他樹立正確的行為示範,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問題就輕輕鬆鬆解決啦!





零點客棧


首先,如果你覺得家人無法改變,你就帶孩子離開這種環境,比如為孩子打造一間書房,創造都屬於你們的親子時光,同時不要讓愛看電視和玩手機的家裡人過來打擾;

帶孩子出門,比如公園、圖書館、博物館,或者和你有相同育兒理念的朋友家中,讓孩子接觸自然,接觸同頻道的朋友,他的三觀會慢慢被塑造,他會知道原來除了玩手機和看電視,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很多有趣的人可以結交。

第二,給家裡人普及看電視玩手機無度的危害,以及會給孩子造成的影響。

我曾經在一本育兒書上看過一個例子,父母因為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

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無心教育,覺得只要孩子不吵不鬧不出事就行,家裡的電視一整天都開著,讓孩子看。

結果這個孩子明顯不愛和人接觸,詞彙量有限,不懂表達自己的需求,目光呆滯,手眼的協調能力很差,孩子不願意跟父母親密接觸,如果父母靠近孩子就躲在爺爺奶奶後面。

這對父母后悔不已,可是為時已晚。

如果要讓孩子變得更陽光自信,他們要花費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父母和家人在教育上偷的懶,未來都會以某種缺陷體現在孩子身上。

家庭的每個人,如果真的為了孩子好,會有意識的減少玩手機看電視的時間,或者不當孩子的面玩手機。如果家裡人實在不聽,身為父母的,你可以義正言辭地提出要求。

再次,父母自己以身作則,同時家裡人要達成共識,為了孩子著想,有意識減少拿手機和開電視的時間。

想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父母自己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很多人都被《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冠軍武亦姝驚豔到了,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詩詞量豐富,氣質出眾的女孩子?

看過關於他父親的採訪就知道了。武亦姝的父親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律師,為了培養孩子愛看書的習慣,武亦姝的爸爸超級自律,他會關掉手機,和女兒玩成語接龍,一起討論詩詞的意境,一起閱讀和學習,全身心投入到陪孩子中。而這種自律的精神很大程度上幫助她贏得冠軍。

教育專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中說到:“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對兒童形成宜人的薰陶。”

父母自律,孩子也差不到哪裡去,相信你自己的直覺,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山茱萸家


你好,我家孩子今年5歲了,平時也會遇到你說的問題,我是這樣解決的,下面分享一下自己家的情況僅供參考。

首先,我們都知道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我們家的電視在孩子兩歲多時就斷網了,至今也沒打開過。沒有給他看電視的機會,現在長大點了,也沒說過電視的事。

其次,對於電視採取的是一刀切,我們可以不看孩子也不看了,但手機每天肯定得用,孩子難免會接觸到,讓孩子玩手機你會發現,孩子一旦玩上了根本就停不下來,一不讓玩就哭鬧。那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呢?前期一定得給孩子定規矩,比如你寫完作業了或者做完某事了咱們可以玩一段時間,而且這個時間和條件必須定好,剛開始他也會哭鬧,堅持住原則。慢慢他孩子也會適應這個條件,並培養出一個良好的習慣。

最後呢,還得靠我們自律,儘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能不在家玩的就不要在家玩,把時間留出來陪孩子,多和他溝通,跟他一起玩玩具,做遊戲,講故事,做家務啥的,我們家呢是我玩手機時媳婦陪孩子玩,媳婦玩手機時我陪他玩,以此來轉移他的注意力,豐富孩子的活動時間,讓他沒有對手機產生依懶性。

這是我們家的情況,希望能幫助到你,謝謝大家,今天就分享到這了。88 !@mseirliling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7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f7435e349814307abc4c7cc31647100\

80後小文


所以我們不必太在意去苛求家人,而只要各要找到自己最佳而不打擾別人就好。

話糙理不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念瑜碎


成長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決定著孩子的性格,愛好的形成!“孟母三遷”就說明了環境的重要性!

家長們的不規律和對電子產品的沉迷會直接讓孩子也會沉迷,因為父母(家人)是孩子的模仿對象,言傳身教是最好最有效的家庭教育的方式,再者,電子產品本身就會令人沉迷,孩子的自控能力本就弱於成人,在成人以身作則的前提下,孩子會更無節制!

要想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遠離電子產品,必須要改變孩子的生活環境,讓家人作開一次家庭會議,規定家裡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以及正確的作息規律,至少不能在孩子面前整天沉迷電子產品,如成人一定要使用電子產品,可以讓他回房間使用,以免影響到孩子!作為父母,在家更應該多陪孩子而遠離電子產品,這樣才能令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好奇人生彭琪皓


您好,我是小靜子嘿。很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第一、一個家庭,父母本身的行為習慣對孩子有著重大的影響。如果父母沉浸在電視和手機的樂趣中,孩子就會受其影響或模仿。父母可以製作“卡片”,全家“刷卡看電視、玩手機”。和孩子一起商量確定,每天發放15分鐘或30分鐘的電視卡2~3張,“卡片”用完後就不能再看。這項遊戲大人和孩子一視同仁,全家可以“刷卡看電視、玩手機”,這樣不僅能夠公平遊戲,還能鍛鍊孩子的“規則意識”。

第二、父母可以引導和陪伴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父母在家中多擺放一些書,買些父母和孩子感興趣的書。用閱讀代替看電視、手機等。

第三、安排豐富多變的日常生活,減少大人、孩子對電視、手機的注意力。家長不妨每天給孩子安排一些不同的活動,如:外出散步、給孩子講故事、畫畫、搭積木、做遊戲、做家務等,這樣還能增進孩子與父母的感情。

總之,父母應多給孩子一些陪伴,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關愛,在精神上有安全感和溫馨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0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850bcb0b52d45ada4b3609243e1732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