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作文閱卷20年的陳建新首度解密:這3個雷區千萬不能碰

2020年的高考已進入最後倒計時,如何在決戰階段有效提高作文分數,規避高考作文的失分點?相信這是眾多師生和家長非常關注的問題。今天,“青雲端”請到了一位超級大咖來和大家談談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會被打高分,又有哪些雷區是絕對不能碰的。

浙江高考作文閱卷20年的陳建新首度解密:這3個雷區千萬不能碰


文學博士,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2000年至今擔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主持制定每年的作文閱卷標準,評定每年的滿分作文。


以下是陳老師此次解密的原文,請各位考生及家長認真閱讀、細細領會,在考試時不丟冤枉分,取得更高分!


老師們、同學們、家長朋友們:


高考即將來臨,我有一些心得,今天拿出來,和大家做一個簡短的分享。希望我們的同學能夠在高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寫作能力,避免一些不該出現的錯誤,取得更好的成績。


如果瞭解高考時閱卷老師關注的重點是什麼,打分的依據是什麼,應該避免怎樣的雷區,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採取相應的對策,對於提高自己的作文分數是有所幫助的。

下面來談一下高考作文中應該避免的三大“雷區”。


01

雷區一:“偽作文”


這類作文一般是提前預備的,與考生的實際寫作水平差距較大。在我的理念中,“偽作文”就是所謂的抄襲作文,也就是實際意義上的背誦作文。一個考生在高考之前背誦那麼幾篇作文,然後到了考場上,把它原封不動或者稍作修改交上來。閱卷組通常經過多方比對查證,查到確切出處後,一般只給這類作文打7分或者8分。


特別要說明的是,近年來的作文題都有較為明確的主題,不再泛泛而論,對考生審題的要求有所提高,很多閱卷老師根據實際情況,一般不在從查“疑似抄襲文章”的出處入手,

而是從是否切題來檢查一篇作文是否屬於“偽作文”。越是寫得好的文章,如果偏題或者離題了,就越值得懷疑。


02

雷區二:“套話作文”


除了“偽作文”,“套話作文”也是一個“大坑”。

套話作文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是作文的材料熟爛,總是選用歷史名人、文化名人的材料;第二是結構模式化,文章結構表現為“穿須帶帽三段論”,即用三段左右的歷史文化名人的事蹟為作文主體,再加上一個開頭和一個結尾;第三是主題的平面化,作文的主題總是侷限在一個淺顯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開拓。


根據近年來閱卷的不完全統計,出現在這類套話作文中的歷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淵明、蘇軾為最多,可稱為套話作文中的“三巨頭”,其他常見的還有莊子、項羽、司馬遷,魯迅、沈從文、胡適……

而且不管作文的題目涉及的是愛國主義,還是環境保護,關懷底層大眾還是建設精神文明,這些上述材料都可以被當作素材用於套作。


從2004年開始,凡被認定為套話作文的,寫得再好也不能超過49分;2006年,我們規定套話作文最多不能超過43分;2008年,我們規定最多不能超過39分;2010年之後,我們明確,凡是套話作文,一律打不及格,也就30分上下。

03

雷區三:“離題作文”


偏題作文的分值通常在36分以下,離題作文的分值最高不得超過20分,那麼,離題作文究竟長什麼樣子呢?我們舉一個2015年的標準的離題作文的例子:2015年的高考作文題討論的是人品和文品之間的關係。這一年的作文題讓考生確定自己的觀點,是贊成人品影響、決定文品,還是覺得人品和文品是分離的,然後就這兩個觀點展開討論。


我們在閱卷時,看到一篇文章,它前面一段和這個題目基本是相關的,討論文如其人,但寫著寫著,又突然寫到字如其人,講書法。當然,文品可以包括藝術創作,所以這一段和題目算是相關的。但文章的第二段就不再討論人品和文品的關係了,而是強調了道德這個概念,接下去就開始討論道德的問題了。這篇文章最後一段話,用了一句“只有每個人都反省一下自我,為社會做出一點貢獻,抱著一顆單純心,才能言為心聲,文如其人”硬扯回題目所給主題上。所以,這篇文章的主題是討論道德的問題,和文品、人品毫無關係。


這就是一個標準的“離題”作文的樣板,得分就可想而知比較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