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阻擊疫情·我們奮戰」衝鋒號響起,他們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1月26日,正月初二晚上10點,熊山街道正式宣佈停止休假,所有黨群工作者紛紛響應號召,吹響戰“疫”一線衝鋒號。


元峰莊社區黨群工作者範婷


「政和阻擊疫情·我們奮戰」衝鋒號響起,他們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因為疫情,範婷從大年初一起,便提前進入疫情防控一級警備狀態,奔赴防控一線。白天,到武漢返鄉人員家中摸排信息,晚上10點,在轄區內貼宣傳海報;白天,到廟裡開展勸導工作;晚上在社區錄入摸排信息。兩週來的日夜交替,範婷換來的是與年幼孩子相處時間越來越短,與疫情防控鬥爭時間越來越長。


南門社區黨群工作者高豔娟


「政和阻擊疫情·我們奮戰」衝鋒號響起,他們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村裡通知松溪、政和不準進入,我被列為不能回家的一員。”高豔娟在朋友圈中這樣寫道。家住建陽的她收到通知後,立即響應號召,冒著沒有口罩的風險,不遠千里來奔赴戰“疫”一線,與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心連心、肩並肩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截至2月14日,她已經兩週沒見到家人和孩子了。


東門社區黨群工作者黃小燕


「政和阻擊疫情·我們奮戰」衝鋒號響起,他們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大年初二晚戰“疫”的號角吹響,在福州老家過年的黃小燕聞訊,立刻整理行裝,奔赴228公里外的“疫”線戰場。因為交通管制,她決定包車,車費幾乎耗盡了她半個月的工資,但她沒有絲毫怨言,而是開啟連續18天的戰鬥,“白+黑”、“五+二”,入戶摸排、宣傳動員......風雨無阻。


官湖村黨群工作者許凌志


「政和阻擊疫情·我們奮戰」衝鋒號響起,他們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許凌志,辦公室裡“孤獨”的數據分析員。從正月初三開始,這位小夥子,已經在辦公室連軸轉了18天、200小時、12000分鐘,他堅持與數據死磕到底,不漏一處、不放一處。1月28日,面對3村9居上報的湖北(武漢)返鄉人員數量繁多、信息短缺的景象,他面不改色,對著大數據進行彙總、分析、核對、再整合,磕磕碰碰,終於在凌晨2點半,將155名返鄉人員準確彙總完畢。


北門社區黨群工作者黃建平


「政和阻擊疫情·我們奮戰」衝鋒號響起,他們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疫情當前,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良方。按照以往的慣例,入戶摸排人員信息通常都是先手寫登記,再錄入電腦。黃建平覺得這樣的工作方式浪費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摸排進度。於是,他發揮主觀能動性,終於找到了一條提高工作效率,縮短時間成本的捷徑,就是利用金數據平臺,實現只需在手機端填寫數據,提交後臺,便能即刻生成電子表格的高效工作方式。方法一經推出,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稻香社區黨群工作者吳樹明


「政和阻擊疫情·我們奮戰」衝鋒號響起,他們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面對緊缺的防疫物資,每天必須按人按量分配,身為後勤保障部門的吳樹明,儼然一隻“鐵公雞”,嚴守物資分配關口。哪怕有人需要入戶,多拿一個一次性口罩,他都要再三斟酌。當你看到他臉上有一絲陰鬱時,那一定是因為分配物資時出了小插曲。他常說:“我每天斤斤計較著口罩的用量,都是為了讓工作人員明天、後天、大後天能身披戰甲、心無旁騖地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解放村黨群工作者吳陽


「政和阻擊疫情·我們奮戰」衝鋒號響起,他們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當看到街上仍有一些群眾不聽勸告,仍有聚集曬太陽得情況。吳陽便自編自改疫情防控宣傳廣播音頻,動員各村居在人員集聚地,人流量大的地方播放音頻,同時號召藥店、麵包店等商鋪一同播放音頻。但他覺得還不夠,認為宣傳不夠接地氣,於是結合農村特點,將宣傳語變換成方言版,讓村工作人員通過摩托車帶著音響在村裡移動播放,還通過敲鑼等方式對疫情進行宣傳,他說:“要想讓防控宣傳在村民心中紮根,宣傳方式越土越好,才能讓群眾身臨其境,緊張行動起來。”


新南莊社區黨群工作者張舒穎


「政和阻擊疫情·我們奮戰」衝鋒號響起,他們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在開展疫情防控宣傳中,從最初的“單槍匹馬”到最後的“千軍萬馬”,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戰“疫”一線,基層“疫”線力量越來越龐大。張舒穎說:“身為基層黨群工作者,看到一些人逆風前行,自願加入防控隊伍。比如人大代表、大學生志願者、醫務工作人員自發組成勸導隊伍,居民自願加入勸導崗位,讓我真切體會到了平凡的身影卻巍峨如山的真諦。”


宜和社區黨群工作者張榮蓮


「政和阻擊疫情·我們奮戰」衝鋒號響起,他們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對於手術出院初愈不久的張榮蓮來說,本該在家靜心休養,但她卻主動放棄,毅然決然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即使身體出現些許不適、傷口發疼,但她依然堅守防疫一線。當領導和同事勸她回家休養時,她卻說:“沒事的,等會回去吃點藥、塗點藥就好,現在社區防疫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人手又少,我不能在這個時候回去,你們別擔心,我會照顧好自己的!”


西門社區黨群工作者餘茹婷


「政和阻擊疫情·我們奮戰」衝鋒號響起,他們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值完班都被家裡人嫌棄了,真的急需一次心理輔導。”因為入戶摸排,餘茹婷常常一天要到一百戶家中摸排,爬高樓,有時還會碰到下雨天,因此夜晚回到家中的她,常常渾身溼透、夾雜著汗臭味,被家人“嫌棄”,在一次次的“嫌棄”,家人從最初的不解蛻變為後面無聲的支持......


鳳嘴社區黨群工作者周娟娟


「政和阻擊疫情·我們奮戰」衝鋒號響起,他們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我媽說我這樣她都不認得我了。”因為勸導的原因,周娟娟為做好防護措施,時常把自己全副武裝起來。每天雷打不動來到勸導點,手持體溫計,對進出人員進行詳細登記,有時還要對“不聽話”的居民開展實時勸退工作。連續一週的勸導的工作,在體溫計滴滴聲中,已讓往日精緻的姑娘不再精緻,只留下如山堅定的背影......


勝利村黨群工作者黃婧


「政和阻擊疫情·我們奮戰」衝鋒號響起,他們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在進行工作勸導時,時常會碰到不配合工作的村民,他們因為不理解,會指責、謾罵我們,心裡難免會失落。但是收到群眾送來的橘子、八寶粥後,心情瞬間陰轉晴,感覺一切的辛苦都值了。”


從1月27日至今,熊山街道12名黨群工作者嚴格按照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工作部署,協同村(居)主幹深入轄區入戶走訪摸排,在7天時間裡,便對城區4萬多的常住人口,2萬多的流動人口進行全面摸排,共入戶走訪4萬餘次,排查出湖北返鄉人員100餘人,外省返鄉人員1800多人,堅決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同時,認真做好相關信息登記錄入,做到信息不錯漏,新增數據實行每日兩報,按時上報街道防控小組。就這樣,在與數據的拉力賽跑中,他們爭分奪秒,搶奪一個個科學防治黃金期。

街道黨群工作者還自發成立青年突擊隊,冒雨沿街貼宣傳海報,在街頭、在巷弄、在村民家中,化身苦口婆心的宣講員,使出渾身解數提高居民疫情防控意識,切實做好自我防護,積極引導群眾參與群防群控。

(通訊員 黃小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