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笑話池墨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聽過的再多,自己遇到了也要自己一個人去體會,去面對。自己遇到的總結的才是最好的,前路漫漫,望君珍重。



楓卓白羽


我的觀點是通常你就是聽聽,沒有實際行動做出改變,所以沒有達到更好的樣子,舉個真實的我自己的例子。

我上初中的時候寄宿在姨姨家,學習成績一直是中等偏上吧,那時候姨經常跟我說“一定要好好把英語學好”,英語學好了就業機會也多,可以當英語老師,還可以去外貿公司當翻譯,出國就更需要英語啦……,總之羅列了一堆要學好英語的道理。

剛開始還行吧,後來經常咕念我就麻木了,本來英語還湊合但不是特別喜歡,也沒有特意為之付出努力,英語最後一塌糊塗最終沒有學好,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以後,因為學的是服裝設計屬於時尚行業,英語不會就業很吃虧。

記得有一年公司派出設計部門去北京最早的秀水街採風,在那個年代大概是2003年吧,秀水街還沒有搬遷,去那買衣服的很多老外,在那個店鋪裡面做銷售的小妹沒有什麼文化知識的,但人家都能流利的跟老外用英文討價還價,我真是覺得羞愧,因為缺少這門國際通用的語言,我錯失了很多發展空間的機會。

說上面的這個事例就是想講,很多道理你都懂,但懂了後能不能自律的做到,這個很難,如果你做到了,那麼你的人生軌跡肯定會有所不同的,天道酬勤,宇宙有時候有一些讓你看不見摸不著無法解釋的磁場和現象,你如果在明白了很多道理並一一的將其踐行,那麼你的人生肯定會有所改變,這就是所謂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你贊同嗎?






半仙女才


過好過不好這一生跟聽過多少道理是沒有關係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開始給講一些道理,因為是女孩子就要求的更嚴格些…有次和男孩打架,被父親訓斥沒女孩樣兒,嚇得不敢回家。那時具體也不懂啥像女孩樣,大概也就是少說話,文文靜靜的… 長大些常常有鄰居誇我:xxx 一點不在外瘋傻啊,聽著自己也沒感覺有多自豪。只是那時我確實很享受一個人在家看看書、哼哼歌的日子。只有在下雨天依靠門旁看著門外飄落的小雨,聽著雨聲莫名的憂傷,淚水消聲滑落…我怕下雨,更怕灰濛濛的細雨…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老師常說的一句話似乎對我觸動不大。高考衝刺階段有天上課,農村的教室相鄰農民的田地,一個老農彎腰在田裡勞作。老師指著窗外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你們要想擺脫這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現在就要加倍努力(那時我們考上國家包分配的)…悲劇是壓力大考試晚上睡不著,差幾分落選了… 我的那個時代,沒什麼工作好找,沒商品糧戶口招工根本沒你的份,我是農村戶口只能當農民… 在家混了幾年,農民也當不好,倒成了大姑娘了。《有個手藝好防身》,找個有手藝的老公吧。勤勞致富這個道理都懂,但就勤勞不是懂得道理就能做到致富… 因為自己內向不喜歡和人打交道,走向社會只能儘量去改變,我老公性格和我差不多,所以日子一直過的不好不壞… 其實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但人這一輩子很多事都是性格和命運決定的。好不好自己定,不要人比人,自己認為開心快樂就好。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命…








喜歡唱歌的胖媽


道理只要聽了就會懂嗎?我家有寶寶,從她能聽懂語開始,我們常會給她講各種道理,不能碰火,冰棍一次不能吃太多等等,可是一定要有天她被火苗燒了,吃冰棍多了腸痙攣,她才能真正明白我們給她講的道理。其實大人也一樣,學習了那麼多道理,可我們真正懂得的,怕也多是在碰完釘子以後吧!


星宇64288702


就因為道理講的太多了。有的時候不講道理才講道理。人一生中經歷很多,不管你有錢沒錢。最起碼會做事會做人。比如我爸爸媽媽天天給我講道理,我沒有當一回事,因為我沒有經歷過,我沒有吃過苦,當時的我一事無成最基本的大學沒有考上。等我的爸爸和媽媽離開我的時候。從那天開始我才知道我該怎麼辦?為什麼當時他們跟我講的,我沒有聽。這才反應過來,明白過來,但已經晚了。我在我能及時反省。所以現在我教育我的小孩。道理一定要講,而且一定要讓他明白。講道理只是一種方法,看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不一定你講了很多道理他就能成材。過得好不好,跟你講道理不能一併而論。該講道理的時候講道理不該講道理的時候不講道理。道理太多了,真的不是一件好事。還是那句話量力而行。


歐尚風美業


因為我們的路都是我們自己走的,每個人的路都不一樣,就如愛迪生所說:天才是99%的努力和1%的天分,但凡成功的,大多需要刻苦的努力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你如果只是執著地聽道理,當然過不好這一生。

也許李白的成功要歸功於當初在河邊磨鐵杵的老婆婆,告訴他:只要功夫深 鐵杵磨成針;也許岳飛的記憶裡永遠忘不了精忠報國;也許周恩來先生年少時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志向。

可以看出,所謂成功,不是聽了多少的道理,而是真正聽進去了多少,而真正奉行又努力去做的又有多少呢?所謂能人,不過是從一而專,能夠真正靜下心來去做一件事情,就算不能成功,也算問心無愧。

有人說那些道理都是假大空,漂亮話誰不會說,可是真正做起來有多難!都說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可是真正讓你吃苦的時候,怕是一點也吃不了吧!道理都是好道理,可是人就是堅持不了。懶惰、安逸,已經深深地扎進了我們的骨髓。

怎麼辦呢?依舊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羨慕著成功者的樣子,保持著頹廢者的姿勢,還堅信著: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大哥,醒醒吧,上班要遲到啦!





依米花呀


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正確的人生方式,怎麼過都是嘗試。

三毛逃課,留學,邂逅荷西,奔撒哈拉,神往王洛賓,幾下新疆。一生隨性而快意,最後卻自縊而終,留下一句話:這人間不值得來。

島子雖出寒門,卻考上了北大,並且少年成名。畢業後,也有一份穩定體面的職業,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看似風光的背後是淒涼,最後臥軌山海關,留下九字遺言:我的死和任何人無關。言下之意,是自已走到那一步。

你拿著劇本來,踩著定數去。看似曲折,都是奔命運。

中國人信生辰八字,相信人一出生就已註定會過怎樣的生活。這當然不符合科學,只不過為這無解的人生找個註解罷了。

佛教和叔本華都認為人生即苦,許多難題和痛苦是與生命結伴而來的。我們每天看似努力打拼,謹慎選擇,不過是在大海中掙扎的螻蟻。

性格即命運,你做不了別人。

那些在這個世界上混的好的人,要麼就像查爾斯那樣,出生就腳踩五彩祥雲。要麼就必如李宗吾先生總結的那樣:非厚即黑。

善良如我輩,耿直如我輩,拿刀不會殺人,有毒藥先自已喝,天予不取,地給不拿,活該活成這個樣子。

清貧也罷,落魄也罷,怎麼過都是一生。不悖於人,不違於心,餘生還這樣。


板門店拼生活


我認為道理是講給內心想改變自己的想法人去聽,而不是講給連自己都不想改變的人聽,你講最多的道理也沒用,一個人裝睡的時候別人無法叫醒的,自己不想改變,都是徒勞無功的,所以註定一生依然過不好。

其實大人跟小孩是一樣的道理,要是小孩子跌倒在地,只要大人在旁邊小孩子一定會哭著鬧著不起來,這時你這麼哄這麼跟小孩講道理是沒用的,要是沒有大人在旁邊,小孩肯定一骨碌爬起來,會變成的很堅強,所以體會是最好的道理。

大人也一樣只有經歷了一些 坎坎坷坷和不為人知的酸楚。才會感受生活得不易,這時給他提供安慰和溫暖,也盡力幫助他走出困境,經歷讓自己領悟,無師自通,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明白了就會去嘗試、去改變,他的努力付出,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好,也可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更加激發他想提升自己的想法,開闊自己眼界,活出不一樣的高度😊

無謂的苦口婆心,只能讓他會覺得你嘮叨,而更加反感,等他自己想要成功、想擁有更多,才會努力接受別人的意見,再結合自己的觀點,得到大家最滿意的認可,多聽別人的想法,也要不斷改變自己,會讓自己一生過的更好😄。







汗雪寶馬


因為你聽過很多的道理,認可很多經驗,但是可能你那些道理聽一聽就忘了,或者你在做事的時候根本沒有。

這就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是一個道理的,一些道理可能聽過,並沒有什麼。當你真正做過便能夠自己得出一些道理,那種刻骨銘心的記憶是你在以後做的事情,你永遠都會無法忘記,他會時時刻刻提醒你的東西。

就跟在小時候無數家長都會提醒一定要好好學習,但是你真的好好學習了嗎?等到你長大的時候你才會後悔啊,我小時候為什麼沒有好好學習?

所以一定要忠實前人得出的經驗和告誡,並且時時刻刻要記得想起他們,不要等走了彎路的時候才會後悔。


茯苓桃子酒


你好,我是講道理的叨叨,不求文字華麗,只求言之有理。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困惑嗎?

其實,聽到的永遠是別人的道理;道理中的痛徹心扉,也是別人的歷程。而過不好一生的,是和道理毫無關係的你。

別人的道理,是別人經歷的道理。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經歷。

有的人,在人生的初期遇到了之後幾十年都不曾遇到的熱愛,經歷了兜兜轉轉,在現實的殘酷下,或者年少輕狂中,遺憾的得而復失,年過半百的他含淚寫下的道理,一定是憂鬱傷懷。

而你,也在人生的初期,看到了這些道理,奉為真諦,從此對愛情抱著莫名的恐懼和憂鬱。

原本可以琴瑟和鳴的感覺,平白沾染了雜音;原本可以柔美溫暖的愛情,無故籠罩了陰雲。兜兜轉轉之後,你也在他那個年紀慨嘆道:說的真對。

其實,本來並不會那樣。

別人的痛苦,你並沒有刻骨銘心。

大凡是道理,應該都是前人經歷了磨難才咬著牙說出的話。

或許作者的文彩飛揚,每個字都寫到了你的心裡,但是當誘惑出現的時候,這些道理對你,又有多少警示作用?

刻的是人家的骨,銘的是人家的心,這些句子除了讓你心生感慨之外,並不能提供多餘的感悟。面對自己抉擇,你還是生活的新兵,一頭霧水下,該錯還是錯,該傷還是傷。

愛過方知情濃,醉過方知酒烈,一切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事情,誰也教不會你。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道理沒有錯,只是你太當真了。

有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