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用文藝戰疫,共克時艱入人心文


和平年代沒有硝煙。但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場,同樣考驗著每一位悲天憫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文藝愛好者們。

藝術愛好者們利用各平臺全面行動,持續創作以病毒防護、抗擊疫情為主題的藝術作品,鼓舞了士氣、凝聚了人心。

藝術愛好者們持續創作凝聚人心

河南用文藝戰疫,共克時艱入人心文/王珉


河南一些村幹部把防疫要點改編成快板和豫劇等形式廣為宣傳,這就是面對社會災難時,藝術的強大生命力能感召身邊每一個擁有家國情懷的人。作為戲曲之鄉、戲曲大省的河南省,抖音中也湧現出許多文藝愛好者自編的豫劇、快板和順口溜短視頻,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視聽新媒體藝術形式,為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加油鼓勁。

河南用文藝戰疫,共克時艱入人心文/王珉


戰疫糅合創意,在傳統中閃爍。抖音帳號“每日經濟新聞”上傳的網絡視頻中,雖然鏡頭對準的只是村口的電線杆和光禿禿的樹枝,但文字卻簡潔明瞭地顯示“河南再現‘硬核’村頭大喇叭,豫劇版宣傳廣播火了”。BGM背景豫劇唱詞擲地有聲:“出門戴口罩,回家洗手臉,蝸居家中不去把門串……”據瞭解,這段火爆的廣播,源自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文殊鄉的文化站。“大家一條心,共同渡難關”的藝術呈現,指向了杜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共同話題。村幹部“進軍”曲藝界,快板靈活嗓音清亮而不乏激越,通過改編防控知識頗具創意。因為村裡許多老人不會使用手機,但喜歡聽豫劇,這種藝術形式鼓舞鬥志,堅定人民群眾打贏疫情防控戰的信心。

河南用文藝戰疫,共克時艱入人心文/王珉


手眼身步法,是戲曲愛好者的生命。抖音帳號“豫劇吳心平”上傳了一段琴書《大眾防疫》,把鍾南山院士的忠告融入曲藝面向醫護人員致敬。《鼓琴曲》身穿紅色毛衣的吳心平傾情表演。從戲理上看,短視頻由她敲打鼓琴耍起快板,配角拉著琴完成對短劇主題的揭示。

河南用文藝戰疫,共克時艱入人心文/王珉

吳心平不時打著手勢,鎮定姿態鏈接起“早發現,早隔離,早住醫院”與當下人心惶恐的情緒關係。“鍾南山教授衝在前……”全國人們一條心,一定要度過這一難關,讓人信心倍增。巧笑倩兮的代表性唱段,在“春運它相互傳播在蔓延”的時局中,凸顯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

河南用文藝戰疫,共克時艱入人心文/王珉


抖音帳號“豫劇演員張連忠(藝名:劉立河)”上傳三段抗疫情唱豫劇的短視頻可窺,豫劇《穆桂英掛帥》的調子。其文字註釋“豫劇《全國人民齊動員》張連忠。”張連忠聲情並茂演繹得恰如其分,像極了豫劇《穆桂英掛帥》,他以國家利益為重,抒發“政府是咱靠山,只要咱十四億人民同心奮戰,定能夠戰勝疫情”。如果不是這麼一個特殊時期,張連忠也不太可能創作出這樣誠意十足的豫劇唱段,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情況下,他一展歌喉抒發渾厚悲壯的豫劇嗓音特點。“讓我們眾志成城,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宣言,使得他後面的唱段更立得住,網友紛紛點贊好評,鏗鏘勁足實力唱將,氣吞山河碾壓疫情。

河南用文藝戰疫,共克時艱入人心文/王珉

文藝戰疫堅定人民打贏肺炎的信心

同舟共濟文藝戰疫,抖音帳號“新華社”用藝術的形式,連綴起當下河南土味防疫的各種作品片段。不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而且短小精悍易於傳播。唱豫劇、敲鑼、村支書廣播——河南各村各顯奇招勸你“宅”,是時候展示真正的技術了!

河南用文藝戰疫,共克時艱入人心文/王珉

這樣的網絡宣傳標語,真實可信。尤其是一位男子在鄉間道路上奮力敲鑼、作出朗朗上口的“防疫”曲段讓人印象深刻,“都不讓串門,不讓走親戚啊,你就給我記好,走完就隔離在屋裡,不讓出去了啊……”這簡單的五六個字,卻有無窮奧妙,在大街小巷傳唱廣而告之。村支書喊話“來了可以把禮物留下,人該走的走”話雖糙,但理不糙,網友很買賬紛紛為他點贊,喊起話的聲音比年輕人還洪亮,防範意識入耳入心。

河南用文藝戰疫,共克時艱入人心文/王珉


如今的村廣播系統都能做到全村覆蓋,而河南文藝愛好者的各項防控舉措視頻和演繹疫情阻擊戰的感人藝術作品,也得到網上網下鋪天蓋地的社交式加油傳播。尤其是在平臺的社交氛圍下,也讓更多人通過短視頻產生強烈共鳴。

河南用文藝戰疫,共克時艱入人心文/王珉

此前,抖音與中國戲曲學會、河南豫劇院等機構發起“DOU藝計劃”,以期用短視頻助力豫劇藝術傳播傳承,此次疫情期間的豫劇防疫短視頻作品喚醒的不僅是對傳統藝術的認知感,更是在現實生活中激起中華兒女的集體記憶、危機意識和社會責任,它讓每天看著微信朋友圈疫情新聞的人們,稍稍卸下緊張的包袱捎去精神食糧。流暢的節奏婉轉的唱腔,其思想先鋒性和藝術實驗性,對於中國戲曲的歷史和現實國情而言具有探索性,充實了宅在家中人們的精神生活,堅定信心鼓舞士氣,也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