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醫生的收入,地位怎麼樣?

UP2012


醫生是日本社會中四個可以被稱為“先生”的職業之一,因為其治癒人民的身體和心裡健康,而其他三個分別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人,律師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教師為了後代和未來!而商人,比如日本首富孫正義,都不可能得到“先生”的稱號,其醫生地位之高可以想見。

由於醫療體系的相對先進,日本醫生在人才選拔、醫生收入、職業幸福感等各方面都超過了中國,下面就來簡單分析一下:

一、相對嚴格的人才選拔制度

日本在醫生的選拔使用上嚴格的執行“嚴進嚴出”,2018年,全日本公立、私利的醫學部總招收人數為9419人,而報名人數達到了13萬,其錄取率僅為7%。而進入醫學院後至少要經過6年的學士學習,2-3年實習學習,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這點與中國相似)。但日本的醫科學費遠高中國,已醫科大學為例,每年的學費為至少200萬日元(約13萬人民幣),各種雜七雜八費用(日本醫科需要自己買教材和其他的輔導書,而醫科的書非常貴),特別多的試驗(沒有時間打工補貼),一般家裡不是中產階級很難供得起。

而我國由於醫生人數的缺乏,引用2017年8月15日衛計委的資料,在兒科、病理科、麻醉科、全科等領域醫生的缺口都超過了10萬人。所以選拔制度上沒有日本那樣的嚴苛(不然真沒人當醫生了),醫師資格證的通過率一般在25%-30%。

二、總體收入水平遠高中國

日本醫生的平均工資為1200萬日元(約75萬人民幣),而平均國民年收入為414萬日元,醫生大約為國民平均收入的3倍,而且日本的國民收入本來就在世界排第18位(中國為72位),是高上加高;

而2018年發佈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2017年中國醫生的平均年收入僅為8萬元左右,這個數據包含了一二三級醫院及社區醫院,而同期中國人均國民收入3.5萬元,醫生僅為平均數的2.3倍,不僅低於日本(3倍),更無法與歐美相比(4倍)。

更為注意的是,歐美與日本的醫生由於醫療制度上的不同,他們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診療費和手術費,即醫生付出的勞動是最重要的收入,而不是藥品。而國內,醫改之前的診療費用部分醫院專家號才5塊錢,現在也不過才幾十塊,迫使醫院不得不從藥品上賺取費用,這是我國的特色,為西方和日本所未有。

三、社會地位、幸福度遠高中國

由於高收入、良好的環境及全社會對醫生這種精英的尊重,日本醫生的幸福感和責任感遠高於中國,出現了很多醫學世家。而國內,有62%的醫師發生過不同程度的醫療糾紛;66%的醫師經歷過不同程度的醫患衝突,絕大多數為偶爾的語言暴力(51%)。根據中國醫師協會的調查,中國大陸有近八成的醫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學醫。

就全球普遍情況來看,醫學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學科之一,醫學是精英教育,而經過長年培訓的合格醫生也應該有符合社會精英的收入和地位。醫療改革是否成功的一個標準,就是要和日本歐美一樣讓醫生職業擁有更好的口碑和吸引力,讓醫生擁有職業的尊嚴和體面。


hantao18694


看下日本財經雜誌最新的收入排名就知道了,日本醫生的收入還是非常高的,最新平均收入僅低於飛行員,位於日本所有職業的第二位。平均年收入達到了116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4萬左右。

日本醫生不僅收入非常高,社會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在日本,比較常見的能叫做“先生”(也就是老師)的職業,除了政治家和律師,老師,那就是醫生了。日本社會很推崇敬重醫生,患者病人一般都不會質疑醫生,都會很認真地聽從醫生的囑咐,對醫生十分的信任,像中國一樣緊張的醫患關係,在日本幾乎很少見。


收入高,社會地位高,也就意味著競爭激烈,在日本,想當醫生,可沒有那麼簡單。幾乎所有大學的醫學系,都是最高分數線,也就意味著很多優秀的尖子生都會選擇走上醫學的道路。大學不僅要讀比其他專業更長的時間,各種實習、經驗積累等需要的考核都非常嚴格,要成為獨當一面的醫生,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當然,在中國,這一點,基本也沒有什麼區別。


還有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日本的醫生護士沒有中國醫生護士那麼累。日本的醫院什麼假都過,一到週末,醫院幾乎跟封閉了差不多,很多時候,即使住院期間也找不到醫生,只能指定時間找到醫生,諮詢等。雖然日本醫生也不容易,但比起中國的醫生,那還是日子好過要不少。


總結來說,日本的醫生工資很高,社會地位很高,還沒中國的醫生那麼累。所以,我們作為一般人,有時也要體諒中國醫生的艱辛,他們也是真不容易。多多互相理解吧!


日本留學生


醫生地位在各國都高,也富有。哪一年的忘記了。美國調查公司為自由職業者收入排名。第一是經紀人行業(中國俗稱中介),第二就是牙醫......很了不起吧!


用戶6909244029891


在日本農民很富足幸福指數高怎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