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先鋒】樓院長“官”小,作用大

樓院長是社區與居民交流溝通的重要橋樑與紐帶,在反饋居民信息、傳達社情民意、宣傳法律政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這場疫情防控狙擊戰中,橋東街道的樓院長充分發揮熟悉情況優勢,主動擔當作為,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郜麗


郜麗62歲,居住在橋東街道建鐵社區管轄的一個“三無小區”—朝陽街6號院,該小區共有174戶居民,郜大姐在小區內是個公認的“熱心大姐”,居民有急事難事她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幫忙。在疫情防控中,她主動向社區提出要求值守小區大門,由於小區沒有物業管理,她自願充當起物業管理人員的角色,每天在小區門口協助社區工作人員排查、登記、宣傳等疫情防控工作。“雖然沒有人要求我要做什麼,但作為小區居民,我認為這個就是社會責任,如果每個人都能在大家需要的時候站出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無論多大困難都能跨得過去!”郜大姐說道。據小區居民反映,郜大姐始終如一地堅守小區的安全防線。


【抗疫先鋒】樓院長“官”小,作用大

橋東街道建鐵社區樓院長郜麗


崔保國


崔保國是橋東街道雙三社區市建一公司宿舍的一名普通保安,樓院長,春節原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可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崔保國放棄了在家休假的機會,主動請纓擔當志願者,從大年初一就趕回了工作崗位,自覺堅守在居民小區門口。那時他的疫情防護裝備只有一個薄薄的口罩,沒有溫度計,沒有手套,沒有消毒液,但是他說,“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這種關鍵時刻,我不上誰上?”他還自覺擔任了小區的疫情防控宣傳員,每日清晨就站在小區門口,不厭其煩地提醒每一個進出的居民戴口罩,為他們測量體溫,登記信息,核實進出的車輛是否從外地回來,每一個從外地回來的人都在他的腦子裡,住哪棟樓,有沒有開車,他都記得。他還提醒每一位外地返並人員在家隔離14天,勤洗手,勤消毒。就這樣,從疫情防控命令下達第一天一直堅守到了現在,並且仍在繼續。


每日他從晨光熹微站到萬家燈火,在零下十幾度的寒風中,總能看到他凍得紅紅的耳朵,但他總是笑著說,“這沒什麼,有人比我更辛苦,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疫情防控大家一起做就一定能過去。”


【抗疫先鋒】樓院長“官”小,作用大

橋東街道雙三社區樓院長崔保國


聶素良


聶素良,曾是一名退役軍人、一名黨員,下崗、再就業、個體老闆,豐富的人生閱歷,造就了他堅毅、開朗、樂於助人的品質。曾參加過抗擊非典的工作。向來熱衷於社區工作,熱衷於居民工作,在擔任無人管理的樓長以來,對社區工作獻計獻策,是東崗巷110號省軍區第三幹休所15號樓、19號樓居民和社區的橋樑紐帶,疫情發生以來,正值春節期間,大年初一,高度的敏感性,他第一時間給營盤社區書記打了電話,說疫情這麼厲害,社區肯定不能休息了,需要我做什麼,隨時打電話,隨著疫情的發展,需要社區做的工作越來越多,排查、摸底、值守,他毫不猶豫,擔負起兩棟樓120戶的排查任務,為避免接觸,通過電話摸清了外來人口的結構,第一時間反饋給社區,由於所在樓院系歷史遺留問題,沒有大門,敞開式的院落,出入無管理,在近期值守期間,又擔負起院落守護神的職責,設置出入登記卡口,配合社區發放出入卡。


在他嘴裡永遠的口頭禪就是:有啥事,你吭氣,院裡的事你交給我。


【抗疫先鋒】樓院長“官”小,作用大

橋東街道營盤社區樓院長聶素良


賈振卿


賈振卿,雙塔北路115號院2號樓樓院長,她積極配合社區對2號樓的住戶進行摸底排查,反饋從外地返(抵、住)並人員的具體情況。詢問住戶的身體狀況,督促所有居民每天量體溫,她說,現在疫情這麼嚴重,社區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地忙碌。作為115號院業委會成員、作為115號院的居民、更作為共產黨員,我應該協助社區做點事情。比起社區工作人員的辛苦,我做的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關鍵時刻,我們黨員幹部就要衝在前面。在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她絲毫沒有退縮,因為她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在抗擊肺炎疫情的戰役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和使命。


【抗疫先鋒】樓院長“官”小,作用大

橋東街道雙北社區樓院長賈振卿


“疫情防控,我們在行動。”這是南官坊路8號棗園小區業委會黨支部向小區居民發出的呼聲。面對突如其來的傳染病,恰逢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為了讓業主們度過一個安全幸福年,棗園小區業委會黨支部展開了一系列防控工作。


張濟


張濟,既是一名老黨員,也是棗園小區業委會黨支部書記,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不顧個人安危,主動挑起了疫情防控的大梁。親自帶領各個單元樓長、年輕黨員、居民志願者每天從早到晚值守在小區門房,嚴格把控小區外來陌生人員的出入,詳細登記進出人員信息;針對院內出租屋情況,更是挨家挨戶打電話核實外來租戶的詳細情況。


趙衛平


趙衛平,長期以來一直積極協助社區管理該小區,在棗園小區業委會成立時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現為棗園小區業委會和業委會黨支部成員。此次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線下給業主發放預防病毒肺炎防護措施宣傳資料,在小區公告欄及門崗張貼預防溫馨提示,每日線上更新防疫資訊,通過線上業主群、朋友圈,積極傳達相關預防常識。


【抗疫先鋒】樓院長“官”小,作用大

橋東街道南官坊社區樓院長張濟、趙衛平


張偉


張偉,萬科紫臺物業經理,但居民更願意稱他為“張院長”。在2020年初,張偉本打算利用春節假期回趟老家,陪陪許久未見的家人。恰逢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令他猝不及防,接下來緊鑼密鼓疫情防控工作打亂了他回家過年的計劃,但沒有打亂他那顆一心為民服務的心,這個春節他決定留守陣地,為社會盡一份責任,為園區做一份奉獻!在短短的時間裡,他便組織工作人員將小區居民居住情況、員工在位情況、物資需要情況進行了詳細梳理;結合小區現狀迅速開展防疫消殺工作,落實小區出入口人員進出工作,確保出入園區的每個人體溫正常,並對外來人員進行嚴格排查;在小區出入口設消毒液、一次性手套領取處、居民物品臨時存放點等設施,為小區居民提供細緻安心服務,緩解社會矛盾;當疫情蔓延開來時,同事們在張偉的帶領下領先進入了防控戒嚴狀態;同時張偉在小區內號召熱心青年成立了“疫情消殺小分隊”,專門對居民樓內的單元門把手、電梯、垃圾桶等人流動性大、細菌易滋生的地方,開展高頻次消殺;專業之處還在於,對電梯按鈕處裝設一次性保護膜及電梯按鈕專用抽紙,為可能造成細菌交叉感染的地方多增添一份保障。


在疫情防控的日日夜夜裡,無論是快遞收發、外賣轉遞、體溫測量,還是車輛管控、公共區域消毒消殺工作的現場,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春節期間餐飲飯店不營業,張偉就挽起袖子為大家的午飯忙碌。午飯後,來不及休息片刻,他又和員工輪換著到園區各處消毒、拖運垃圾,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


【抗疫先鋒】樓院長“官”小,作用大

橋東街道太堡社區樓院長張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