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遊協會旅遊營銷分會副會長葛磊:疫情之後,內蒙古旅遊如何振興?

中國旅遊協會旅遊營銷分會副會長葛磊:疫情之後,內蒙古旅遊如何振興?

旅行社退團、景區關停、酒店歇業、大量節慶活動取消、“十四冬”宣佈延期舉行……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對中國旅遊業造成巨大沖擊,內蒙古旅遊業也全面停擺。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疫情之后,内蒙古旅游如何振兴?

近日,中國旅遊協會旅遊營銷分會副會長、中青旅聯科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葛磊接受內蒙古廣播電視臺交通之聲採訪,針對疫情後內蒙古旅遊業的振興提出理性分析和具體建議。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疫情之后,内蒙古旅游如何振兴?

葛磊

中青旅聯科執行總經理

中國旅遊協會旅遊營銷分會副會長,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黑龍江、內蒙古、山西、新疆、瀋陽、西安、濟寧、延邊、黔南、撫順、鄂爾多斯、齊齊哈爾等國內三十餘省市旅遊發展顧問。曾當選北京、倫敦兩屆奧運會火炬手;2018年度亞洲旅遊紅珊瑚獎年度營銷人物。

01 應對疫情影響

倒逼內蒙古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針對疫情對內蒙古旅遊的影響,葛磊表示:“冬季不是內蒙古旅遊的旺季,從全局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對內蒙古旅遊業帶來的直接影響相對有限。但是,‘十四冬’延期舉行,讓內蒙古錯失了一個宣傳冬季旅遊的好平臺。”

與此同時疫情也給內蒙古旅遊帶來新的機遇:

“一方面,人們通過疫情開始反思人和自然的關係,更加珍愛大自然,珍惜生態環境。疫情造成人們被迫‘宅’在家裡,疫情後,迫切期待到開闊疏朗、親近自然的地方去釋放壓力。另一方面,疫情也讓人們更加珍惜親情、友情、愛情。最近有一句話‘摘下口罩後,去想去的地方,見想見的人’,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旅遊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疫情之后,内蒙古旅游如何振兴?

對內蒙古旅遊而言,這兩個趨勢都是旅遊產業的機遇所在——內蒙古有大天大地,最適合人們來‘放風’;內蒙古人熱情好客,最適合人們來敞開心扉。作為內蒙古的旅遊企業,有責任為疫情後的旅遊市場做好高質量的產品儲備。”

既往的內蒙古旅遊,經歷過粗放式發展的過程,個別的地方甚至發生過“宰客”現象。此次疫情,為內蒙古旅遊跨入高質量發展時代做了一次整體動員:只有贏得了遊客的滿意,才能贏得市場;只有贏得了遊客的信任,才能換來內蒙古旅遊的可持續發展。葛磊表示。

02 瞄準消費升級打好產品創新的“四張牌”

如何瞄準疫情後的旅遊市場,推進內蒙古旅遊的產品升級?葛磊認為應該聚焦即將到來的夏季,及早謀劃,全力推動內蒙古的產品創新。具體來說要打好“四張牌”。

01 打好生態旅遊牌

內蒙古除了大草原,還有大森林、大火山、大湖泊、大沙漠、大戈壁、大黃河……

內蒙古旅遊不只是要發展草原,更要發展圍繞多元生態資源的旅遊產品。這其中,最大的機遇是沙漠。內蒙古的西部,積聚了中國形態最多元、可進入性最好、產品類型最豐富的沙漠旅遊產品——巴丹吉林的沙漠越野、庫布齊沙漠的響沙灣度假區、烏海的“到沙漠看海”等,都已經具備一定的市場影響力。把沙漠打造為內蒙古生態旅遊的第二張金字招牌,是整個內蒙古西部旅遊的希望所在。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疫情之后,内蒙古旅游如何振兴?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疫情之后,内蒙古旅游如何振兴?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疫情之后,内蒙古旅游如何振兴?

02 打好文化體驗牌

很多遊客到內蒙古可能是為草原而來,但離開內蒙古時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卻是文化。內蒙古擁有極為厚重和豐富的歷史、文化、民俗資源,但要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旅遊產品,還有巨大空間。

  • 比如我們的蒙古包,很有吸引力,但當前遊客的滿意度不高,亟待對蒙古包的旅遊住宿功能進行升級,要融合傳統的手工藝、獨特的草原生活方式和現代化的、舒適的服務功能。

  • 再比如馬文化,可謂是草原文化的靈魂,但當前旅遊的馬體驗,就是有人牽著馬帶你溜達,根本體會不到縱馬奔騰的豪情。有人說讓遊客自己騎馬危險,那請問:潛水危險不危險?跳傘危險不危險?但潛水培訓和跳傘培訓本身就可以成為高消費的旅遊項目,騎馬為什麼不可以?不要為一件事情做不成找藉口,而要為把一件事情做成想辦法。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疫情之后,内蒙古旅游如何振兴?

03 打好親子旅遊牌

內蒙古真正的旅遊旺季只有七、八兩個月,這個時間和暑期的親子游消費市場高度重合。對於旅遊旺季,我們最核心的目標不是無限度地提升遊客量,而是要改善遊客結構在保證生態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旅遊的消費貢獻。這其中,最大的機會就是全力發展親子游。近幾年,我們和內蒙古文旅廳聯合打造了“少年那達慕”品牌,就是希望全中國的家長意識到:內蒙古是一個能讓孩子們獲得男子漢氣概的地方,男子漢氣概不只是學習騎馬摔跤射箭,還可以學會如何禮敬父母,如何敬畏和珍愛大自然。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疫情之后,内蒙古旅游如何振兴?

04 打好周邊市場牌

內蒙古的盟市中,只有呼倫貝爾和阿拉善是以遠程客源為主體,其他所有盟市,最大的客源主體都來自周邊,來自和內蒙古毗鄰的東北、華北、西北。內蒙古文旅廳在去年打造了“72小時”這樣一個周邊遊品牌,就是希望促進內蒙古旅遊和周邊市場的聯動。我們還要關切另一個利好:去年年底,內蒙古已經正式接入全國高鐵網,跨入高鐵時代,這將進一步密切內蒙古和周邊市場的聯繫,對於內蒙古的旅遊企業,與其思考遊客能不能來,不如思考如何讓遊客“值得來”。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疫情之后,内蒙古旅游如何振兴?

03 支持市場主體讓內蒙古旅遊深入“人”心

內蒙古旅遊從業者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在旅遊受到疫情重創之後,如何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對於旅遊企業的未來發展,葛磊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掌握“核心能力”

未來的旅遊市場,是一個細分的市場,每一個垂直領域都有巨大的產品創新空間。比如研學,比如婚拍,比如康養,比如會展,希望內蒙古的旅遊企業找到自己的賽道,培養核心能力。

二是學會“經營用戶”

傳統旅遊企業的競爭力更多來自於“資源壁壘”,而現代旅遊企業的競爭力則更多在於“用戶黏性”。未來的旅遊市場,絕對不能再想著只做“一錘子買賣”,要與遊客常來常往,要獲得遊客的信任、追隨和推薦。

三是積極擁抱變化

旅遊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行業,也因為此,旅遊要更加積極地擁抱變化、跨界融合,與新科技融合,與新渠道融合,與新的營銷方式融合,以持續不斷的產品迭代構建長久的企業競爭力。“比如這次疫情中,旅行社業務停擺,但很多旅行社從業者立刻轉型在朋友圈售賣土特產,我覺得特別好,這就是旅遊人的‘變通’和審時度勢。”

對於在新時期內蒙古文化旅遊的品牌建設,葛磊提出新的主張——“心靈的牧場”。內蒙古早期的旅遊推廣語是‘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句話很美,但這句話只強調了草原,且是從內蒙古的視角來做自我介紹。

新時期的品牌發展,需要構建遊客視角,在遊客的心智中構建與內蒙古旅遊的情感共鳴。內蒙古是遊牧文化的發祥地,以前的遊牧是逐水草而居,是一種生產勞動,但遊牧文化放在現代社會里,依然有強大的生命力——人們越來越願意走出熟悉的環境,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為心靈放牧。所以,內蒙古的草原、沙漠、森林、冰雪,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人文風情,都是可為全世界共享的‘心靈的牧場’。”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疫情之后,内蒙古旅游如何振兴?

“做旅遊,要回歸初心。”葛磊強調。旅遊的本質不是從資源出發,而是從“人”的需求出發。內蒙古的文化旅遊,未來要打造成“孩子的內蒙古”、“老人的內蒙古”、“戀人的內蒙古”、“兄弟的內蒙古”……內蒙古承載了每個不同人群對旅行的期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唯有“以人為本”、“以心相交”,內蒙古旅遊才能在新的時代煥發新的光彩。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期待春暖花開時

我們在內蒙古再相見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疫情之后,内蒙古旅游如何振兴?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疫情之后,内蒙古旅游如何振兴?

| 綜合編輯:呼和浩特市旅遊服務中心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疫情之后,内蒙古旅游如何振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