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銳評」疫情防控須摒棄“割據”心理

「正義銳評」疫情防控須摒棄“割據”心理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保一方平安”是須臾不可放棄的職責,疫情期間,這一職責顯得尤其清晰。如果每個地方都能很好地履行它,每一個地方的百姓都安全了,中國也就安全了。所以,判斷一個地方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好不好,最重要的標準自然是:當地是否避免了疫情發生、是否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百姓生命健康是否遭受損害及損害程度如何。

但它是唯一標準嗎?它應該是唯一標準嗎?一些地方採取的防控舉措,讓我產生上述疑問。眼下,疫情防控毫不放鬆,企業復產復工也正有序推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多地出臺政策,規定沒當地戶籍或房產證的外地人不得進入小區,而是一律勸返。

少一個外地來的人,就少一分風險,這樣的舉措對於當地疫情防控,不能說毫無價值。但它正當嗎?合法嗎?實行的代價又是什麼?這些都需要審慎思考。

——房屋租住權是法律保護的權利。疫情防控,能否成為“廢”了它的正當理由?

——“依法防控”,要求每一個防控舉措都“師出有名”。不讓外地人進小區,法律依據是什麼?

——沒有外來人員的參與,僅靠當地人,復產復工能實現嗎?

……

尤其重要的是,如果少數被勸返的外來人員真的有發病風險,第一時間對其救助、隔離,才是負責任的選擇。將其推出去,當地的確少了風險,但如果這些人發病不可避免,那麼,推出去的結果,不過是讓他們換個地方發病,這個地方仍然是:中國。

各地政策不一,被推出去的人,未必能“哪來的回哪兒”。湖北司機在高速公路“流浪”的事兒廣受關注,其遭遇令人同情,萬幸的一點是他沒發病,否則結果不堪設想。在城市之間缺乏有效溝通的現實下,將外地人一推了之,公民健康蘊含著風險,其他地方增加了風險。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守土有責是對的,但試圖將本地封閉起來,搞成針扎不進、水潑不進的“獨立王國”,只能說有用甚至很有用,但缺點也很明顯。一是立意不高,它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捨身忘己”的價值相去甚遠;二是作用有限,因為一地防控是社會整體防控的一環,把包袱甩給其它地方,從“全國一盤棋”的全局角度看,問題是仍然存在的,它並不會自行滅失。

擯棄“割據”心態,並非否定“守土有責”,只是強調“守土有責”需要通過正當、合法的方式實現,它的價值也是有限的。疫情仍在肆虐,對疫情相對嚴重的地方,派遣醫療隊、捐錢捐物當然必要,而善待來自那些地方的百姓,同樣也是一種支持。當然,必要的防控舉措不可或缺,比如北京要求外地返京人員一律隔離14天,接納的同時做好防控。相比於一些地方將人拒之城外、不讓進小區的冰冷,北京做法讓人體會到政策溫情、更顯人道主義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