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區農村抗疫一線朱玲銳:長出美麗的翅膀,在鄉村“打怪”

在馬龍區納章鎮衛生院的醫生朱玲銳在她的筆記本上寫下了這麼幾行小詩: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疫情來了,我的洪荒之力使出來了

彷彿自己真有了一對美麗的翅膀

做好“天使”,打敗“怪獸”

這天,也是朱玲銳連續堅守農村抗擊疫情一線的第22天,是她參加工作以來連續上班時間最長的一次。90後朱玲銳說:“疫情來了,我要開始打‘怪獸’了。”除了之前負責的工作,朱玲銳還負責收集整理數據,總結工作推進情況,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工作量比之前大了很多。朱玲銳說:“這個工作責任太大,剛剛開始那幾天,我夢裡都全是表格,有好幾次被驚醒。”

擔憂不代表不能做好。幾個整齊的檔案盒,44份日報表、22份入滇人員情況報表、22份重點監測人員報表、22份每日工作情況總結、200多個詳細的電話問詢記錄,每一份都清晰準確。隨著工作的推進,這些表格、數字、記錄還在增加。而另一面,重點監測人員,每日進出本鎮人員,在逐漸減少。這“一多一少”之中的業績,正是朱玲銳和她的同事們打“怪獸”的工作成果。

除了疫情防控,衛生院每天還有100多人的門診量,整個衛生院的工作節奏很緊。院長王方雲介紹,衛生院增設了分診臺、發熱門診、留驗站,設立了5個入村工作組,醫務人員已經全員到崗了,儘管這樣,工作節奏依然很緊,只差一個人當兩個人用了。在這種情況下,朱玲銳主動提出申請,被安排到這個崗位上。

“最心疼的是孩子,最重要的是責任”,這是“朱玲銳們”這段時間最普遍的心聲,她已經整整23天沒有見到女兒了。就在前幾天,朱玲銳的女兒感冒發燒、咳嗽,一下子讓工作緊張忙碌的朱玲銳心中的弦繃得更緊了。每天打開視頻電話,孩子總在有氣無力地問:“媽媽,我想你,你什麼時候回來?”。冰冷的手機屏,隔斷不了親情,朱玲說:“每到這個時候,心裡就特別不是滋味,好幾次都哭出來了,覺得特別對不起孩子,但是轉念一想,身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這個時候我更要守好陣地履好職。”

納章鎮衛生院距離朱玲銳的家46公里,孩子病了,向院領導報告一下,回去看看本無可厚非,但朱玲銳毅然選擇了堅守。朱玲銳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自己不能特殊化。”

朱玲銳的丈夫就在納章鎮政府工作,被安排包村防控疫情。兩人工作都忙,很難見上面,就是見面了,因為兩人都處於防控疫情的第一線,他們也彼此心照不宣地主動相互“隔離”了。

朱玲銳說:“幸好有父親母親幫著操心,有家人的理解,不然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儘管十分想念孩子,可是自己不能回去,這裡需要我,防控疫情的工作要求也不允許我回去造成人為風險。”

雲南網記者 張雯 通訊員 王志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