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業要學會“危”中找“機”

蔣招賓 殷明勵

連日來,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出現了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下降、治癒出院人數上升的積極變化,多個市州出現了零新增的良好趨勢。雖然還不能輕言拐點出現,但這些“積極變化”,不僅進一步堅定了社會各界戰勝疫情的信心,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正軌提供了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一些免疫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出現了“感冒”跡象:員工復崗難、訂單寥寥、企業資金週轉壓力驟增……這場猝不及防的疫情,的確給各行各業帶來了一定衝擊,尤其是服務型行業的小微企業感受尤深。但我們應認識到,疫情終究會被戰勝,經濟向好的態勢是長期的。對於中國這樣的泱泱大國,剛性內需巨大,暫時壓制的消費一旦激活,市場仍會春意盎然。

當下,對中小微企業而言,當務之急是化“危”。在分級分區精準防控的情況下,能早開工就不要遲疑;做好安全防疫,早一天運轉起來,損失就能儘早搶回來。政府給力、企業主動、群策群力,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危”中有“機”,中小微企業也要錘鍊“危”中找“機”的智慧。長沙市發佈20條意見,從穩定用工就業、減輕企業負擔、優化金融服務、支持持續發展四方面幫助中小企業共渡難關。我省其他很多地區都發布了各式各樣乾貨滿滿的扶持政策,社會應急體系建設也帶來很多商機,這些都是中小微企業重振信心的底氣和機會。

特殊時期,也給市場主體帶來了冷靜校準高質量發展“羅盤”的契機。有條件的企業不妨在“應急”的同時謀求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比如生產行業開發雲製造平臺、推廣低成本模塊化的智能製造設備;服務行業著眼數字消費、私人經濟等消費新習慣,拓寬線上業務覆蓋面、豐富產品形態;農牧業引進現代農業操作系統。此外,還可積極探索在生產、流通、營銷等各環節通過運用時空數據引擎和模塊化AI算法等新技術來提質增效。

疫情危機的倒逼,孕育著新的發展機會。是作繭自縛還是破繭成蝶,關鍵就看企業的努力、創新程度。

原載《湖南日報》2020年2月17日0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