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國士”鍾南山,這次肺炎疫情我們會怎樣?

每當病毒災害來臨,我們頭腦中浮現出的第一個“救世主”,應該就是鍾南山。而鍾南山也總是不負眾望,從SARS非典到新冠肺炎,他總是衝鋒在第一線,並向人民交出最優異的答卷。就和他本人的經歷一樣,充滿著不可思議的傳奇:

兩次死裡逃生的奇蹟,兩句肺腑之言的良心。

如果沒有“國士”鍾南山,這次肺炎疫情我們會怎樣?

死裡逃生一:險些喪命日本轟炸

1937年,淞滬會戰後,南京被日本侵略者轟炸,鍾南山位於南京的家也被炸塌,剛剛一歲多的鐘南山被壓在廢墟之下,生命垂危。千鈞一髮之際,是死裡逃生的母親和外婆徒手把他扒了出來,鍾南山撿回一條命。

多年後,鍾南山回憶說:我的姨媽告訴我,當時我的臉已經發紫,再晚一步可能就救不活了,是外婆和母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民族大難,國恨家仇,他立下了做人之本。

如果沒有“國士”鍾南山,這次肺炎疫情我們會怎樣?

死裡逃生二:一次獻血差點要了他的命

60年代,因為當時形勢,鍾南山被派往山東鄉下,去當鍋爐工,和當地農民同吃同住三年。他每天都要剷起幾千斤煤,在爐膛旁來回擔煤幾百趟。

有一次,鍾南山積極響應上級的獻血號召,獻出了400cc的鮮血,晚上又按時參加鍋爐房值班,結果失去了知覺,摔倒在鍋爐房門口。幸運的是,一位前來打水的校工發現了他,趕緊和其他群眾進行施救,鍾南山又撿了一命。

時代激盪,個人沉浮,他依然保持一顆紅心。

如果沒有“國士”鍾南山,這次肺炎疫情我們會怎樣?

非典時,他喊:“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

2003年,非典來襲,面對這種不可未知又逐漸蔓延的疾病和日益超負荷的醫院,不僅是群眾,甚至連醫護人員都恐慌起來。而此時的鐘南山卻喊道:“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

“我這裡是呼吸病專科研究所,不送這兒來送哪兒去?”他說得輕描淡寫。

最終,他帶領著專家小組摸索出了非典的治療方案,挽救了不少危重病人,成為非典抗疫中最大的英雄。而人們則對他有這樣的評價:“覺得他就是我們的救星”。

災難來臨,有人學著作秀,有人一直本分。

如果沒有“國士”鍾南山,這次肺炎疫情我們會怎樣?

肺炎時,他說:“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

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雖然當時還沒有最終的論斷,但他憑藉常年的行醫經驗,直覺告訴他:這又是一次棘手的病毒糾纏戰。

他告訴尚處於懵懂中的民眾:“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

而後,他登上了前往武漢的列車,那裡,才是他的主戰場。

這時,他已經84歲,距離非典已過了17年。

對他而言,變化的是年齡,不變的是膽魂。

如果沒有“國士”鍾南山,這次肺炎疫情我們會怎樣?

可能是天佑華夏、天佑南山,兩次死裡逃生的鐘南山,終成一代醫學泰斗,也在中國最危急的時候兩次挺身而出,成為中國民眾最信任的國士英雄!

對於鍾南山,我們已經不需要有太多的讚美,因為任何的讚美都失色。他留給我們最大的財富,應該是一個思考:如果沒有鍾南山,面對這兩次國難,我們又該靠誰?當鍾南山老去之後,誰又能成為我們信賴的下一個“國士鍾南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