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要動不動就說‘我都是為了你好’這話去綁架他人”,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這話有點意思。試想一下,都誰最有可能在自己面前說這句話?

我先給你講個真實的故事:

我家的一個遠房親戚,夫妻倆都是大學教授,當年其孩子高考成績考得相當不錯,可填報志願不是父母所期望的那所名牌大學,父母一怒之下打了他:知道嗎,我這都是為了你好!

結果孩子棄學,離家出走。當父母的感覺自己“抬不起頭來”,辛苦幾個月終於找到了在他鄉“流浪”的孩子,痛哭不已。他們向孩子道歉,第二年送孩子復讀,孩子還是考取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

原來,教授夫妻倆一直以唯一的兒子為傲,看同行的孩子們都陸續不斷上了名牌大學,也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比他們差,一定也會讓自己“倍感驕傲”。

說穿了,這就是“我都為了你好”教育方式惹的禍。

其實,生活中,說這話的人大有人在。我覺得有下列幾種情形。

第一,長者。父母對子女,特別希望孩子成長為自己寄望的樣子,會經常說這句話。當父母說這話的時候,孩子大都是不服氣的,或者根本就聽不進去。

過去說知子莫如母,現在是知母莫如子。孩子大都明白父母自己沒實現人生己願,所以寄希望於自己,於無形的壓力中生活成長,感到異常痛苦而煩惱。

有教育機構調查顯示,家長教育孩子,多數感到“恨鐵不成鋼”,把“我都是為了你好”時常掛在嘴邊,90%以上的孩子非常反感這句“沒頭沒腦”、看似正確的話。這一句“為了你好”,孩子們往往會理解成“算了吧,真是為了我好嗎?為了你們自己吧”,長期或經常聽這句話,還會形成一種逆反心理。

孩子的“潛臺詞”:我就是不願意活成你們“認為好”的那種樣子。

第二,上司。有的上司在“批評教育”下屬的時候,說完了最後會挺溫柔的加上一句“我這樣說都是為了你好,你自己想想”,言外之意“我最關心你”,畫外音:“我批評得沒錯吧,你該知道就是你的責任”。或者是一種結束語為了拉近彼此距離,亦或彰顯上司的“尊嚴”。

上級這樣說的時候,下級一般會認真聽、認真的點頭,可心裡卻在抗拒:真的為我好嗎?

第三,同行,或“知己”。

在一起工作,身邊那種無話不談、語重心長、知根知底的人,就是所謂的“知心人”,俗稱“知己”。他把所知道的“關於你的秘密”告訴你,也可能是“不太好的消息”,然後還會告訴你如何如何去做,恰如“高人指點迷津”,最後加上一句:我這都是為了你好。

這就很讓人迷惑:他真的是為了我好嗎?

其實,說這話的意圖就是典型的“綁架”。

這話的“綁架”意思也分類型: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目標和意願成長生活。

讓別人按照自已的意願行事。

想借此達到自己不能實現的“目的”。

所以,當聽到這話的時候,自己要有判斷能力,要具體分析。親人說的“為了你好”可能是真好,但是不一定適合自己,因為人的思維想法不同,每一個“我”都是獨立的個體,行為模式不能雷同;上司說也要加以分析,如果不是“背黑鍋”的事,就當“教導”;知己朋友更要具體分析,有的人只是口頭語,別當真。有的人或許會把自己“當槍使”,不能覺得一句“為了你好”就貿然行事不計後果,說這話也許還真就不是“為了你好”。

我相信不少人都說過這句“經典臺詞”。細品一下,就是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意圖,把自己認為的、分析的、理解的強加於他人,其實還真有一種“綁架”他人的意味。

總結

人,不要動不動就說“我這是我了你好”,哪怕是自己的孩子。

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人,有著不同的生活理念、生活行為、生活軌跡,“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你“認為”不一定是對的,好也不一定“好”在他人身上,不一定就會帶來現實中真正理想的效果。其實生活如此,職場更是如此。

發揮個性、發揮所長、發揮個人優勢和智慧,這個世界才會真正的向前推進和發展。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往往會受到侷限,可自己身邊的人、認識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親朋也有你不瞭解的一面,或許他們的智慧會創新超前。

真正的“為你好”不是說這話“教育”來的,是以身作則,是默默付出,是“背後的支持”,是伸出援手,是一句暖心問候,是溫暖的懷抱。

動不動說這話,不僅“綁架”了別人,其實也“綁架了自己”,把自己的所願強加於他人,等於讓自己的心靈、靈魂也受到了“束縛”,所以自己真要很好的進行反思。


親吻生活一愛欣


這句話我不太認同。

我小時候最討厭的就是我媽說,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一聽這句話,就讓我產生了極大的逆反心理。

但現在37歲的我,想到當初,就覺得自己特別的不懂事,雖然我媽說的話不好聽,事做的也不如我意,但真的都是為我好。人無完人,事也不可能都盡如人意,但我媽希望我好的出發點是完全沒問題的。

跟我媳婦也在一起14年了,以前我經常對她說我是為你好,當時她的反應和我小時候一樣,就覺得我是在管著她,讓她過得有壓力。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在一起10年零8個月的時候,她因為公司倒閉被迫離職了。閒下來時,她想了很多以前的事,跟我深談了一次,說了很多感謝我的話,感謝我像父母一樣給她提過很多中肯的建議,現在回想起來,我確實是處處替他著想,而當時的她只是覺得我“杞人憂天”。

很多的關心都是在你最不需要的時候出現的,也可能就是以我都是為了你好而結束的,這並不是一種綁架,可能就是愛的一種形式吧。

每個人都想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雪中送炭,現實是這個時機真的不好拿捏。有很多愛需要細品,也需要時間去證明。


楊楊灑灑


我覺得。我是為你好。這個話 有時候真的很傷自尊心

我以前就很愛說這句話 不管對朋友 家人

我總愛說 甚至是說教的方式 讓人家接受我的想法。怕你讓他們按照我說的去做 因為我覺得我不會害他們。我是愛他們的 我是想讓他們好的 我覺得事情這樣處理及比較好

可是慢慢的 我發現 我們之間變得愛吵架。愛爭執 為一點小事 會動氣 甚至還覺得他們變啦 怎麼會變成這樣不可理喻。 不理解我

我是為他們好呀

但是突然有一天 我被點醒啦

不要拿 你為我好 這幾個字來 讓她做他不喜歡的事 他不是心甘情願接受 不是真心想要這麼做 因為那只是我的想法 不是他的想法 他是個人。不是個物體 他也有思想

因為我的為他好。不是他想要的為他好 ...



王小茜的烘焙生活


“人,不要動不動就說‘我都是為了你好,’這話去綁架他人。”怎麼看?

人們常說:

“我都是為了你好。”

“我不會害你的。”

“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

這些話隨著我們上學擇業,辭職,找男朋友,女朋友,結婚,生子的每一個選擇每當面前出現岔口的時候就會聽到。

有一種道德綁架是叫做“我都是為你好。”

現在很多人會去用自己的思想綁架別人。人類是社會化動物,每個人都是個體,為什麼要用自己的思想去綁架別人?

舉個例子: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有一種‘為你好’叫做因為愛你綁架你。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父母都是希望能給能夠把愛給孩子的,那愛到底是什麼?

還有近一段時間,朋友圈總能被網友看到的道德綁架。“給老人讓個座別沒那麼沒素質。”“你那麼多錢,借我點會死啊。” “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你是大人,還和小孩一般見識。” “不喝就是瞧不起我”。

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一旦道德綁架,愛心也開始變質,道德是發自內心的,不是被強迫的。

其實現實生活中什麼樣的人都有,即便你是好心,即便你盡了全力,但你還是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每個人都有ta個人的感覺,都會根據自己的想法來看待世界,所以不要試圖讓所有的人對你滿意,否則你將永遠得不到快樂。





蟹小魚


你可以說你的看法,你可以發表不同的意見,唯獨不要站在我都是為你好的制高點來綁架別人,若是我不聽你的就是辜負了你的一片真心。

大舅年輕時特別想當兵,當年來招兵,外婆以一句我都是為你好拼命阻攔,無奈就此作罷。當年去部隊的那批人即使復員在家,其見識能力遠遠超過一般人。為此大舅非常懊惱,鬱鬱寡歡,時常想如果當時再堅持一下是不是結果又不一樣。他們每每說起此事,外婆都要說我都是為你好,我怕你上了戰場傷了,殘了,或者回不來了。大舅說我寧願上戰場,好好圓一下自己的心願,哪怕後悔了,我不願意如今這麼遺憾。

相親時,外婆心疼大舅,想找個體格健壯的女子與大舅一起承擔勞作。外婆說太瘦的人沒有力氣,幫不了你下地。我是為你好。大舅說我又不是找幫手,我要找一個和我過日子的人,還得我相中才行。外婆相中的都是人高馬壯的女子,而大舅偏偏喜歡瘦小型,外婆說你以後過得是日子,你娶個麻桿細腰的中看不中用。倔強的大舅,執拗的外婆,兩人針鋒相對,最後大舅娶了心儀的女子,十五年過後機器代替了人力。

大舅的孩子報考志願結婚時,大舅都把自己的想法都告訴了表哥表姐,並且說我現在的眼光比不上你們年輕人,你們自己考慮好,我目前能看到只有這麼遠,選好了就別埋怨,好好的生活努力工資才是正事。

所以,不要動不動就就說我都是為你好,真正的為你好是給尊重對方選擇的自由;更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慾,而忽略對方真實的感受。


deer1998


有人和你說過這樣一句話麼?“我都是為你好啊。”

“奇葩說”有這樣一期節目,辯題為——“我是為了你好”,是扯麼?你說,你是為了我好。“我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對於還未長大的小朋友來說毋庸置疑是合理的,因為還小,所以父母告訴你,每天要刷牙,飯前要洗手,你一直是這樣做的,當你長大時,你也知道,這些都是對的,對你的好都是真的。

但是當你長大,已經懂得善惡是非時,你慢慢的開始發現,“我是為了你好”的背後其實還隱藏著“所以你要聽我的”這個邏輯。隨著人的年紀的增長,你便越來越感覺“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越發顯的扯淡。

在中國,有一種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一方面嚴格控制孩子,讓孩子無條件服從自己的決定。另一方面卻在情感上以冷漠的態度對待他們,很少去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考慮孩子的需求和意願。這種教育方式被稱為控制型教養方式(control parenting)。

在這種模式下,聽話的時候他們會說:“你看,我就說應該這麼做吧,聽我們的沒錯,我們都是為了你好。”但如果沒聽他們的,而且最後結果還不好,等著你的就將是另一句可怕的話:“你看,我說什麼來著。”

我們不能說這種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對是錯,只能說愛孩子的方式可能不是十分妥當。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決定自己的人生,而你卻要將我的人生擺弄成你想要的樣子,你認為你很瞭解我,但是你不是我,你不知道我是否是真正的快樂。

有個剛實習的兄弟打電話問我:“說他們主任,沒事就把人都叫過來批判一頓,罵完之後就開始和你好好說話,以一副長者的姿態傳授人生經驗,又語重心長的告訴你他是對事不對人,我說的都是為了你們好,你說這種人是什麼心態?”

其實我覺得這種人很變態。他們以過來人的身份站在你面前的制高點上傳授著自己並不成功的人生經驗,然後對你的人生指指點點。這種對話,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一場不平等的對話,也註定只能以兩敗俱傷的消極情緒而告終。

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當我們大多數人聽到這句話時都會認為這是一句極其自私而又沒有辦法反駁的一句話。你用著你自以為對的方式對待我,但卻從來都沒有問過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因為你是為我好,所以你要為我決定很多事情,哪怕並我不喜歡

因為你是為我好,所以我要按照你的思路去走我的道路,哪怕我並不甘心。

因為你是為我好,所以我不但不能去質疑還要對你心懷感激,哪怕我並不情願。

那麼現在,不好意思,你這種的“對我好”我不需要了,我想要的“對我好” 不是盲目的給予,盲目的施壓。而是:你所做的一切,你的一切對我好都應該基於你對我意願的尊重之上。

我想要去走一條從未走過的路,而你卻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否定,然後告訴我:“不能這麼做,我都是為了你好。”

那麼現在我告訴你:“這條路我從來沒走過,我不知道前方都有什麼,我沒去選擇你說的那條所謂的正確道路,因為我想有自己的活法,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你講了你要講的,我也依舊要走我想走的,可能我會失敗,但在跌倒時,我一定會有所領悟,那時,我依舊會對你心懷感激。


鐵膽王八俠


我說說我的看法:“我都是為了你好”,呵呵,這句話乍一聽我們或許還能感受到來自身邊人的關懷,可到了最後我們才發現它更像是一根鐵鏈,捆住了我們的手腳,捆住了我們的思想,將我們禁錮,縱然我們已滿身傷痕。

生活中你打我、罵我都行,可我求你了,千萬別說“我都是為了你好”,我承受不住啊,我知道你是為了我好,可是你從來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對你放狠話吧,我不忍,最後我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相愛的人被拆散,你說:“他不適合你,我都是為了你好”,可適不適合我自己不會感受嗎?高考志願被強行篡改,你說:“這個專業沒啥出路,我是過來人,我都是為了你好”,可是你卻不知道你改掉的不僅僅是那幾個字,你或許會因此而改變了我的一生,而你的一句“我都是為你你好”輕描淡寫而過,你於心何忍!家教、輔導班、興趣班、你一股腦全都拋給我,然後揚長而去,我質問你卻說:“我都是為了你好”我還能說什麼,只能把憤怒,不滿,沮喪都埋在心裡,它就像一顆定時炸彈般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它爆了,我垮了,我怨你,你哭了,你在傷心之餘仍說:“我都是為了你好,還是我的錯嘍?”...

不,你沒錯,所有人都沒錯,可你們不該盲目的去關心,這對我來說是一種綁架,尤其是那句“我都是為了你好”,對我來說它是那麼的惡毒,噁心......


亮點自選


從小到大,總有無數的聲音在我們的耳旁說“我都是為了你好”而這種好是不是我們想要的呢?是不是真的為我們好呢?答案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有的人他們之所以這樣說僅僅是因為他們希望你按照他說的那樣去做,至於結果是怎樣的他不會關心,這種好是不是你想要的也對他來說也沒有那麼重要。這種喜歡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對你進行道德綁架的人,我們要懂得區分他的本意好壞。

還有另一種人,那就是我們的父母。他們本意確實是為我們好,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想我們重走他們走過的路,少走彎路,少嘗他們嘗過的苦,他們希望把自己一生的生活經驗都傳授給我們,但是他們的愛往往會摻雜著“控制慾”不免會使年少懵懂的我們一意孤行,因為不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我們往往不懂得父母的好。

年少的我們,父母會苦口婆心的勸貪玩的我們學習知識,因為他們吃過沒文化的苦,他們知道這是一個讀書能改變命運的時代。這種為我們好的聲音雖然包含了他們的私心,但更多的是無可奈何以及對我們的關愛和保護。出入社會後,父母還是會時常說為了我們好,我們只需要明白他們得出發點是希望我們好,至於該怎麼做是我們自己的事。

所以,不管別人怎麼說“我都是為了你好”他們的意見也僅供參考,我們要知道自己腳下的路該怎麼走,遵從自己的內心。


丹妮子ya


你明明擅長書寫,

我卻勸你去就業,

因為就業的生活似乎更加愜意,

我是為你好,

你能不能接受的了。

你明明熱愛拍攝,

我卻逼你舞蹈,

因為我能提供更好的舞蹈從業資源,

我是為你好,

你能不能接受的了。

每個人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看到的,

都不一樣。

你覺得你的靈魂飢餓著,

我只看到你飯還吃不飽;

你覺得你離你的精神追求只有一步之遠,

而我只覺得你距離富足還山高水遙。

我是為你好,

有時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我只看到你飢腸轆轆,

沒看到你內心滿足。

我是為你好,

有時也是一個殘忍的辜負,

我沒能肯定你長久以來的堅定付出,

也否定了你腳下的路。

所以,我已經很久沒有說過,

“我是為你好。”

真的好,是及時的幫扶,而不是鍵盤輸入。

真的好,

是一起看著,期待著,笑著就好。


講道理的叨叨


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出生在80年代的同齡人,我們的父母大多都是經歷過窮苦度過他們的青春。他們所給予我們的只是填飽肚子,不忍飢挨餓。從小他們就盼著我們成龍化鳳。總是在我們人生中一次次面臨選擇的時刻扮演者最重要的角色,他們幫我們選擇以後要走的路,為我們披荊斬棘。而殊不知我們卻並非全都心甘情願。作為子女,我們應當理解,也感到高興,至少他們是真的為了我們好。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緣由。

直到我們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孩子,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是否也要這樣面對我們的孩子。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我們的思想也隨之改變,不再墨守成規,不再讓我們的孩子再重複著我們的走過的路,他們有他們的思想,有所思,有所愛,有理想,有抱負,我們不要再扮演同樣的角色去幫他們做最重要的選擇,最多也就是參考。即便他們自己選擇的道路,將會面臨最大的困難,我們陪他們便是,失敗了重頭再來,實在走不動,重新選擇也不晚。我們也不再總是說著我們父母同樣的話(為了你好)而去左右孩子的人生路。

人嘛,總有些許無奈,只是不要再重演,不要再讓他們做我們的模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