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體溫沒注意6個細節,別怪測出的結果不準……

測體溫沒注意6個細節,別怪測出的結果不準……

測體溫沒注意6個細節,別怪測出的結果不準……

發熱是本次新冠肺炎的主要表現之一,在疫情防控期間,測體溫不僅成為公共場所的招牌動作,也成為人們居家最為關注的健康要素。

這時,有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用不同體溫計測量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有時測出體溫偏高?體溫的正常範圍是多少?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

各種體溫計有什麼區別

目前市面上的體溫計樣式讓人眼花繚亂,測量體溫的也是方法多樣,家用主要有以下三種。

水銀溫度計

水銀溫度計是利用水銀的熱脹冷縮性質製成。

水銀溫度計測量較準,一般放於腋下進行測量,但摔碎後水銀會迅速揮發,一旦被人吸入,會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人體而損壞中樞神經系統,因此使用時要多加小心。

電子體溫計

電子體溫計利用溫度傳感器輸出電信號,再轉換成液晶數字顯示溫度,與傳統的水銀玻璃體溫計相比,具有讀數方便,測量時間短,測量精度高,能記憶並有蜂鳴提示的優點。

尤其是電子體溫計不含水銀,對人體及周圍環境無害。

可測量部位有口腔、腋下、肛門直腸。

紅外線測溫

該儀器通過接收被測物體的紅外波段的熱輻射強度來確定其溫度,目前常見的有耳溫槍和額溫槍。

耳溫槍:利用檢測鼓膜所發出的紅外線光譜來測量體溫。但如果使用中角度不正確,紅外線沒有對準鼓膜或有耳垢等均會影響測量。

額溫槍:通過接收額頭皮膚的熱輻射強度測量體溫,但是額頭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例如現在室外依舊比較寒冷,額頭會受冷氣影響而導致測出的體溫偏低。

测体温没注意6个细节,别怪测出的结果不准……

測體溫時要注意什麼

有人明明沒有發燒,但是測體溫時卻顯示偏高,問題可能就在於,測體溫前沒有做好“準備”。

測體溫時要注意以下幾件事:

01

測量前20~30分鐘要避免以下情況:劇烈運動、進食、喝冷熱水、沐浴或者是進行冷熱敷,如有上述情況,請休息30分鐘後再測量。

02

測量時如選用水銀溫度計,應檢查有無破損,水銀柱頂端應該在35℃以下,用乾毛巾擦拭腋窩,保持腋下乾燥再測量。

03

水銀槽端放置於腋窩正中。測量者採用曲臂過胸的姿勢,測量時間為10分鐘。

04

口腔測溫30分鐘前不能吃任何食物、吸菸或者喝水,防止結果不準確。

05

使用耳溫槍或者額溫槍時要注意,熱水澡30分鐘不能使用後,熱水澡會使頭腦發熱,測量出來的結果不準確。

06

如果測量值高出正常範圍一點(0.1℃或0.2℃),也不必驚慌,因為儀器可能存在誤差。這時,可以多測量幾次。

體溫的正常範圍是多少

通常定義的正常體溫範圍在 36~37 ℃ 左右,但由於測量方式及工具的不同,這樣簡單的定義就顯得不夠用了。

根據《診斷學》及 UTD 參考文獻,我們整理了一份相對全面的「人體溫度表」:

测体温没注意6个细节,别怪测出的结果不准……

而我們常測的額溫和耳溫,因影響因素多,無標準參考範圍,臨床習慣參考腋溫

测体温没注意6个细节,别怪测出的结果不准……

救救他們吧!據說最近有一群人被網課逼瘋了

400多年前,李時珍就把野味的真相說透了,可惜不聽老人言

復工後一“罩”難求怎麼破?送你五個建議

全程錄像:

外科醫生超市買菜,看他如何做到避免交叉感染

新冠肺炎可通過氣溶膠傳播?我們該如何預防?

或為新冠病毒潛在宿主的穿山甲,到底是怎樣的動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