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亞娟:宅家正是讀書時

武亞娟:宅家正是讀書時

中國法制西部網訊 (李思科 通訊員:武亞娟)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寒假”特別長,“宅家”的日子,可以幹些什麼呢?讀書!危機也是契機,宅在家裡,與書為友,靜心讀書,領略書中的大好河山,品味書中的百態人生,汲取書中的獨到思想,豐盈心靈,提升品味,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束光。

讀書亦是有選擇的,一本好書,可以讓你雖囿於一室卻可以領略外面的景緻,也可以為心靈提供一片棲息之地,那麼應該讀些什麼書呢?

讀生活之書。生活是一部鮮活的教科書。疫情面前,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一邊告訴公眾儘量不要去武漢,一邊義無反顧踏上去武漢的高鐵逆向而行;73歲的李蘭娟院士,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手術第一線;全國上萬名的醫務工作者,放棄春節和家人一起團聚的機會,奔赴武漢,臉上印著的深深口罩痕,雙手被汗水浸溼;我們身邊堅守陣地、逐人排查的基層工作者……這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他們在負重前行。我們正是被這些勇敢的人們用身軀築起的“防火牆”保護著。他們在用行動詮釋著責任和擔當。我們要將他們博大的情懷、高尚的品德、奉獻的精神,作為一本無字之書,去用心閱讀,引領精神,激勵前進。

讀自然科學之書。2003年的非典,病源因果子狸引起,2020年的今天,某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重蹈覆轍。多讀自然科學之書,你就會明白,在地球這個大家庭中,人類雖然處在食物鏈的最頂層,但也要明白,不能為了一己之慾而為所欲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和諧共生的關係,人類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我們要多讀自然科學類書籍,尋找自然規律,明白人類要遵從自然秩序,敬畏自然規律。明白敬畏自然,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讀名人之書。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讀一本名人傳記,就是學習一個成功人士的智慧和經驗,可以從他們跌宕起伏的人生歷程中汲取迎難而上的智慧和力量,從他們細膩豐富的情感中獲得心靈的慰藉和鼓勵。讀至聖人先師孔子的故事,從這位謙虛好學、博學多才的思想家身上學習人生智慧;讀《居里夫人》,向全世界第一位獲得“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學習堅定執著;讀《蘇東坡傳》,瞭解他雖文章聞名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迫害,學習其樂觀的天性……他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傳奇,讓我們閱讀名人傳記,走進名人故事,汲取人生智慧。

讀文學之書。正如王安石所說:“貧者因書富,富者因書貴。愚者得書賢,賢者得書利。只見讀書容,不見讀書墜。”外賣小哥雷海,堅持利用工作之餘的休息時間,背誦古典詩詞,積累了800多首古詩詞,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大放異彩,如今變成一家著名語文教育機構的教研教師,發揮他的所長,用詩詞影響下一代;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從小飽讀詩書,她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氣質,證明讀書是最好的化妝品;本次疫情,日本捐給武漢的物資上寫著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短短的幾個字,讓人深深感受到中國古典詩詞散發出的芬芳魅力。多讀文學之書,久而久之,就會改變人的容顏,形成人的氣質,使整個人變得儒雅。當你面對忙碌繁瑣的工作學習,面對生活的一地雞毛,面對人生的得意失意,你的內心都會有自己內心的避風港,更會有無限的勇氣去面對和抵抗一切風浪。

讀歷史之書。讀史可以使人明智。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悠歲月,五千年來,歲月的交替,人類的進步,朝代的更迭,文化的璀璨,這些都是我們的驕傲。走近中國歷史,目睹五千年的滄桑鉅變,感受五千年的興衰成敗。讀《上下五千年》,你就可以通過一個個小故事,追隨歷史發展的足跡,觸摸五千年文明的脈搏,瞭解五千年的巨大變化;讀《不忘歷史》,內心就會湧現出一份感動、一份自豪,我們中華民族愛國志士的形象就會一一浮現在眼前;讀《中國近代史》,書上那一個個文字,似乎都能把你帶到那戰火紛飛的年代,看著一份份不平等條約的簽訂,看著一個個手無寸鐵的人們被無情的蹂躪,看著一位位英雄英勇就義,你會深深地明白:落後就要捱打。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要以史為鑑,從前人身上,汲取失敗的教訓,總結成功的經驗,做最好的自己。

宅家正是讀書時,捧起書來讀吧,一卷在手,心中便春景明媚,陽光燦爛。

作者簡介:武亞娟,高級教師,陝西省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陝西省教學能手,渭南市精神文明先進個人。現任渭南市臨渭區五里鋪小學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