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憤怒的時候,應該如何勸?

典妕


具體情況具體對待。自己的孩子什麼性格什麼個性?家長最清楚。聽話的孩子當場就可以給他講道理。倔強的孩子,千萬不要當場和他爭吵起來。事後找機會慢慢的和他聊。


踏浪2014


孩子的憤怒往往幼稚可笑的,大人處理不好也是幼級稚可笑的甚至有點蠢。

孩子的憤怒起源在那裡,為什麼會這樣,他憤怒要達到的目的,他希望的結果會會滿足。不能滿足會怎樣,滿足後會引孩子走向何方?

孩子的憤怒是性格脾氣所致,還品質行為不端受阻所致,瞭然於胸,然後晾一晾,在處理。

大原則:不可縱容嬌慣,放任自流。也不可氣上心頭,拳腳伺侯。問問孩子想要什麼結果,你能答應到什麼程度。為什能答應,不能答應的道理在何處。

該拒絕的毫不手軟,只此一次,絕無重複。對促進孩子進步成長的訴求有限度的應允,因為慾望無窮盡,家長的能力有限。這樣孩子養成知進退,思分寸,明事理,懂敬畏,知恥而後勇。

孩子的憤怒不是武器,也不是綁架脅迫,只是訴求,因勢利導,每一次憤怒都變成進的臺階,這需要思考及智慧。


王高華9999999998


電影《頭腦特工隊》中的怒怒代表了孩子們的憤怒情緒,他的形象很形象——紅色的皮膚,矮壯的身體,渾厚的聲音,充沛的力量還有不完整的頭部。

這些特點都意味著,當孩子處於憤怒之中的時候,家長就有了大麻煩,這種狀態下的孩子一方面擁有巨大的力量,一方面理性被嚴重阻礙。

瞭解孩子憤怒的原因——被侵犯、被拒絕、遭遇不公、內心恐懼以及表達障礙。可是,你也許會感覺,理解了孩子憤怒的原因,還是無法面對和解決。接下來,我們就談談當孩子憤怒的時候該如何應對。

第一、家長要了解憤怒本身

憤怒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呢?首先,憤怒是一種重要的成長力量。憤怒可以帶來成長和進步。憤怒是可以促使我們行動的力量,它讓我們勇敢面對現實的困境和不公,面對人世間的蠅營狗苟拍案而起,激憤滿腔英雄之氣。世界才會不斷進步,讓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公平。魯迅說,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這也正式憤怒的意義。其次,憤怒讓人們更有決斷力,不至於優柔寡斷。再次,我們也必須知道,憤怒往往缺乏理性。畢達哥拉斯說,“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也正因如此,憤怒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因其破壞性,讓人們對憤怒充滿恐懼,對憤怒的不理解,不接納、不允許帶來了更多的憤怒。

家長了解憤怒的目的在於我看到憤怒的意義與價值,讓憤怒回到我們人生的舞臺,給予它公正的評價。

第二、家長要能夠自我照顧和尋求幫助

很多家長都會被青春期孩子的憤怒嚇到,他們不理解為什麼自己天性純良的小寶貝突然變成了一個粗魯不講道理的“惡棍”。當孩子開始對自己說髒話,充滿攻擊性,不允許家長一丁點兒的批評,甚至於家長一開口,孩子就發脾氣。這樣的時候,作為家長,能夠自我照顧是很重要的。

這個時候的家長請記住,凡是過於強烈的情緒往往都不持久,那個充滿憤怒的孩子在一段時間之後,一定會平靜下來。而有些孩子在青春期的某個階段,是完全拒絕溝通的,這個時候,家長要挺住——在嚴冬時節,要相信並等待春天。在等待的時節我們要自我照顧,更多學習和自我反思,更多關注自身與家庭成長,處理好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關係,而這也有助於幫助你應對孩子的憤怒。

這個時候,尋求幫助也是很重要的,很多父母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心態,在孩子教育過程中,遇到困難不願意讓別人知道,感覺很丟人。這往往不利於問題的解決。畢竟,當自己的孩子對自己出言不遜,開口對自己說髒話,甚至和父母打鬥起來,都會讓家長覺得很沒面子,感覺強烈的失敗感、內疚甚至於羞恥。這樣往往容易引發進一步的衝突,讓局面更加不可收拾。

第三、孩子憤怒,家長要堅持陪伴

當一個孩子憤怒,常常會讓家長離自己遠點,不要管自己。像這樣的時候,家長需要審時度勢,很多時候,家長要堅持陪伴,哪怕他大聲呼喊,讓你滾開。可能這個時候,是他最需要陪伴的時候,因為有些憤怒是因為恐懼和孤獨。關鍵在於家長能否保證自己的穩定與平靜。不因為孩子的憤怒而感到恐懼。父母的恐懼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憤怒和困惑。在許多青春期孩子的家庭中,家長因為害怕孩子的爆發而小心翼翼。甚至連說話都不敢大聲,生怕惹惱了孩子。於是,因為害怕衝突,連基本的底線都不能堅持。

而堅持陪伴,是對孩子最深切的愛與支持。你可以說,我看到你很生氣,你能讓我知道發生了什麼嗎?要知道,面對憤怒的孩子,最重要,最核心的事情就是重建溝通。堅持陪伴是重建溝通的第一步,哪怕孩子堅決要求你離開。你也要告訴孩子,自己在什麼位置,你會期待了解發生了什麼。我們希望瞭解孩子遭遇了什麼,瞭解事情的全部。


居安思危忘戰必危


不用看,肯定是一大片的先讓孩子發洩出來再解決的,但是實際上不考慮對錯,不考慮孩子性格,只是一味的讓孩子發洩,也是有偏頗的。我根據我個人的認知舉三個例子,希望能幫到您。

第一種就是您犯錯了,孩子沒錯。有的孩子很有秩序感和時間感,孩子和你說,媽媽我想看電視,你說一會,過了一會孩子問,你又說,彆著急一會,一會一會有一會,你想通過轉移孩子注意力達到讓孩子不看電視的目的,但是孩子還是心心念念記著,最終你的手法被孩子理解為欺騙,而爆發了。我覺得你需要讓孩子發洩出來,還要承認錯誤,並且要做適當的自我懲罰。不要解釋為什麼這麼做,就告訴孩子媽媽做錯了,沒有做一個信守承諾的人,我願意接受懲罰。這種孩子自我剋制能力強,遵守承諾,也非常不喜歡不遵守承諾的人,這樣才會更好的解決問題。

第二種就是在你的角度你沒錯,在孩子的角度你錯了。比如吃糖,孩子問為什麼姑姑家弟弟來的時候都可以吃糖,弟弟走了就不能吃了,你的糖都是給弟弟吃的嗎?你講了一大通道理孩子不聽,講著講著孩子怒了。這時候是孩子委屈,他想吃戰勝了他的理智,他只考慮想吃,所以無法有理智的溝通,如果不是很特殊,建議孩子發洩完畢可以滿足要求,但是在滿足要求的同時可以把原因詳細的講給他聽,還要告訴她以後怎麼吃的規矩,就是這一次可以,以後不行,為什麼不行?孩子發洩一下後,並且有糖吃了,就會恢復自己的理智,就可以站在一個公正的角度考慮問題,就可以溝通明白。

第三種就是孩子性格很暴躁,其實從命理學角度,傷官很重的寶寶就很暴躁,一言不合就爆炸,但是這種性格也有優點,就是不是很記仇,火來得快也去的快。這種性格的寶寶自控能力很差,還有點傲氣誰都不服,你的軟弱只能養成他更暴躁的性格,你要比他還暴躁,比他還強勢,壓制他,你放心,這種你能壓制住了以後會比較好,他們崇拜強者,只有比他強的他們才會服。這也就是有的孩子發脾氣,爸爸打了一頓,孩子反而和爸爸親的原因之一。

說到了打孩子就多說一句,我不是完全反對打孩子,但是必須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才可以打孩子,首先一點就是不能生氣打孩子,只要自己很憤怒,就算是孩子錯了也不能打孩子。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命理育兒說


對於這個問題,我推薦一本書,叫《非暴力溝通》,這是經典中的經典。
裡面有介紹,當對方有情緒的時候,我們該如果去應對。
當一個人有憤怒情緒的時候,我們常常急於安慰、建議、或者表達我們的感受,但這時,對方完全聽不進去這些,反而可能讓情緒更加激烈。因為這個時候,人是失控的。
這個時候,我們只需做一件事,反應情感。就是去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需求,並反應出來。比如,你看到孩子憤怒,你可以去問:“看你好像很生氣,是因為剛才那件事嗎?”具體的情況,可以靈活運用。這個時候,如果猜對了,他就會覺得自己被理解,慢慢的情緒就會下來。如果沒有猜對,他有可能自己會說出來情況,如果不明說,我們可以繼續剛才的步驟,去嘗試理解對方。


試想一下,當你不開心,有情緒的時候,你想找人傾訴。這個時候對方如果不停的給出建議,表達自己的感受,你會是什麼感覺?其實,你的需求只有一個,就是有人認真傾聽你的感受,說完你自己就舒服了,完全不需要那些安慰、建議,主要原因就是,這個時候,你是有情緒的。
如果沒有情緒,這些方式都是可以的。比如你這個問題,這些就是我的建議了,希望能幫到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8000071b8f9f6f650f\

羅皓愛讀書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他憤怒你就不能憤怒,這樣更加激發他的情緒。兩種辦法,一是靜靜讓他發洩,理清他生氣的原因。等他說完了,再輕聲細語開解,語氣要嚴肅認真。第二,對於明顯無理取鬧的,乾脆不理睬,冷處理是最好的辦法。這叫做消退。


我是灰燼144


孩子憤怒時,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安撫孩子的情緒,可以說,媽媽看到你很憤怒,是不是呢?接納孩子的情緒,然後,再問,你想和媽媽說什麼?與孩子共鳴。這樣孩子的火基本就消的差不多了。


美好陽媽


讓他先放聲大哭,等他冷靜下來再跟他講道理。不能以暴制暴這樣會造成反作用。情緒控制初期很重要,家長要有耐心對待,不然大了脾氣更大。


兔小貝姐姐


先問孩子為什麼憤怒?


王安廣793


這個只能當下讓他先表達情緒,等合適的時候和他好好溝通,瞭解他情緒爆發的原因,很多時候孩子憤怒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權利被侵犯。還有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因為孩子大部分時間在模仿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