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陣“父子兵”、並肩戰疫情:記大英民兵劉祖平父子的抗疫故事


上陣“父子兵”、並肩戰疫情:記大英民兵劉祖平父子的抗疫故事

四川民生報道網訊(孫愛清 郭坤文/蘇亮 圖)在全民共克時艱、奮力抗擊疫情的戰場上,有這樣一對父子兵,他們雖工作崗位不同,但並肩化身為“戰友”,衝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用實際行動守護全鎮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演繹著感人的“疫線”故事。這對父子民兵,就是大英縣蓬萊鎮天心社區書記劉祖平和其兒子劉偉。

父親劉祖平,今年53歲,現任大英縣天星社區書記,是一名有著30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曾是一名“老民兵”。兒子劉偉,2008年底入伍,曾在甘孜州武警部隊服役,當兵第三年光榮加入黨組織,多次被表彰為優秀士兵。退伍後自主創業,開了公司,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老闆,同時也編入鎮裡的基幹民兵。

上陣“父子兵”、並肩戰疫情:記大英民兵劉祖平父子的抗疫故事

父子民兵在為過往司機測量體溫

蓬萊鎮是大英縣最大的鎮,人員車輛往來多。1月底,面對嚴峻的防疫形勢,身為社區書記的劉祖平,責無旁貸,主動擔當,到蓬萊鎮車輛最密集、人員流動較大的布欄山大橋卡點執勤。一天晚上,一輛黑色小轎車駛入卡點,試圖穿越障礙。“請靠邊停車,接受檢查。”劉祖平一邊打手式,一邊按照流程,熟練的進行來車檢查。“我就是去接個人,比較急,進去5分鐘就回來。”說著,將車逐漸向路卡挪動,想躲避檢查。“請下車測量體溫,進行相關信息登記。”劉祖平嚴肅說道。也許是面對如此嚴格的關卡檢查內心緊張,一時車主不知所措。面對劉祖平的堅持和耐心解釋,車主由不自願,到主動停車接受了檢查。

上陣“父子兵”、並肩戰疫情:記大英民兵劉祖平父子的抗疫故事

父子倆在指揮過往車輛

“面對災難,沒有誰是局外人!參加防疫是每個人的責任!”父親在社區防疫動員時的講話,時刻激勵著當過兵的劉偉。他不甘示弱,主動請纓,及時向鎮武裝部報告出征意願,同父親一道,走向疫情防控一線,擔負了蓬萊鎮到象山鎮浪漫地中海卡點的執勤任務。

“早上時間緊,早飯就用泡麵解決。小時候覺得這泡麵特好吃,可天天吃,就不是那個味道。”劉偉自嘲且無奈地說。當同齡人都宅在家裡刷著劇、陪著愛人,打遊戲、睡到自然醒的時候,他卻每天凌晨起床,在寒風中做著攔車、檢查證件、測量體溫、信息登記這些瑣碎工作,用一個老兵的行動,兌現了“若有戰,召必回”的錚錚誓言。

“小偉身上這種為社會無私付出的責任感,讓我很滿意,他在經歷此次抗疫後也得到了歷練和成長,考慮問題也更全面了!”說到兒子,劉祖平的臉上滿是自豪!

“每天經過卡點的車輛很多,如果不按規定檢查百密一疏,很有可能給全村人民帶來生命健康威脅。我曾是一名軍人,也是一名黨員,危險面前,黨員更要帶頭衝鋒在一線做表率。”劉偉堅定地說道。

“小偉,起床了,要遲到了。”2月15日清晨5點半,劉祖平敲著兒子的房門催促道。此時,不少人都還沉浸在夢鄉里,但劉祖平父子卻要趕到防疫卡點上,接替昨夜執勤的同志。想著執勤的同志熬了一夜,捱了一夜的冷風,這對父子“戰友”簡單吃了點後,便迅速奔向各自的崗位!

疫魔來襲日,上陣父子兵。平日裡在家推杯換盞的“爺倆”,在防控疫情的緊急關頭搖身一變成為“戰友”,自1月底以來,這對“父子兵”夜以繼日,始終堅守,以滿腔的責任和擔當履行著一名黨員、一個民兵的誓言,用信心和決心共築蓬萊鎮的一道“防疫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