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貌、智慧、勇氣於一體的奇女子,從《泰坦尼克號》看她傳奇人生

首先,《泰坦尼克號》是一部不朽的電影,它對人的影響更是歷久彌新的。每當我失落時,聽到電影主題曲“我心永恆”,就會想起傑克和蘿絲對希望的執著,理想的信念就會重新被點燃,繼續勇往直前。

這部影片讓我最讓我動容的不是愛情,而是蘿絲的獨立人格。那時上流社會女性的生活就是參加舞會和各種社交,他們從小就接受社交禮儀的訓練,告訴她們女孩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美貌、智慧、勇氣於一體的奇女子,從《泰坦尼克號》看她傳奇人生

而蘿絲卻厭倦這樣虛偽的生活,她受過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藝術鑑賞能力,思想開放,但沒有人聽見她的吶喊,她想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她所處的環境並不允許她這麼做。

最終經歷過生死之後,她帶著傑克的信念,拋開社會對女性的約束,將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件件地實現。在我眼裡,蘿絲的美不僅僅是美貌,更是智慧與勇氣的奇女子,讓我們一起從《泰坦尼克號》看她傳奇人生!

美貌、智慧、勇氣於一體的奇女子,從《泰坦尼克號》看她傳奇人生

在《泰坦尼克號》最讓我感動也是最讓我熱淚盈眶的場景有兩幕,老年的rose壽終正寢,鏡頭給到她的相冊時,我想起來這前後都是有呼應的,rose剛上船時就說了,這些照片她走到哪兒都要帶著。

說明rose一直記著Jack跟她說的話,她會生好多孩子,她會活很久,她之前還讓Jack教她像男人一樣騎馬。看到照片後知道這些她後來都做到了。鏡頭在哪裡,哪裡就發生著他們想讓我們看見的。

美貌、智慧、勇氣於一體的奇女子,從《泰坦尼克號》看她傳奇人生

然而,事實是時間為所有人共有。那句話說得對,電影不是精緻的重演,也不是準確的預言,它只是站在美的角度上引起我們的沉思。在沉船的那一刻,樂隊依然從容地演奏,這是演奏家對音樂的執著與對生命的淡然。

老船長最終選擇與泰坦尼克號一起沉沒,這是對職業的尊重與情懷。蘿絲被救下後,以傑克之姓,命己之名,是蘿絲對傑克的承諾。讓我們來看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1912年4月10日,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碼頭,“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啟航馳向紐約。

美貌、智慧、勇氣於一體的奇女子,從《泰坦尼克號》看她傳奇人生

影片中,碼頭蜂擁著無數人。在登船後,很多人都站在欄杆處,向碼頭上的人揮手。所有人都是喜氣洋洋,登上船的人也帶著一種驕傲,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船!他們在這艘船的處女航中!記得Jack也在揮手,朋友問他,你有認識的人嗎?Jack回答,沒有。

這裡就已經展現了當時熱烈的氣氛,以及登船的人由內心生髮的喜悅。在船長約翰站在甲板上注視遠方,下令全力前進,可足以看出,這艘船引世界矚目,是時代的焦點。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清,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泰坦尼克號在上航行,猶如一座海上城市。影片中,船加速時,鏡頭都會給每一個環節特寫,每一個海員都在自己的崗位上,一環接著一環傳遞著命令,到最底層的鍋爐房,著白色短袖布衫的工人,衣服早已髒兮兮,不斷往爐中送煤炭,汗水在紅色的火光、黑色的煤炭、喧鬧的底層中顯現出人的力量。動力加足了,機械運轉得飛快,看到這個情節的時候,我個人有兩個感覺,一個是影片想給人看的對宏偉的工程的驚歎,另一個是害怕。
影片中,船加速時,鏡頭都會給每一個環節特寫,每一個海員都在自己的崗位上,一環接著一環傳遞著命令,到最底層的鍋爐房,著白色短袖布衫的工人,衣服早已髒兮兮,不斷往爐中送煤炭,汗水在紅色的火光、黑色的煤炭、喧鬧的底層中顯現出人的力量。動力加足了,機械運轉得飛快,看到這個情節的時候,我個人有兩個感覺,一個是影片想給人看的對宏偉的工程的驚歎,另一個是害怕。

美貌、智慧、勇氣於一體的奇女子,從《泰坦尼克號》看她傳奇人生


最後,並不是預先知道結局產生的害怕,而是來自對速度,對深海的恐懼。一排轉輪一上一下,轉得飛快,煤炭添得也越來越多,速度到了24節,可這些孤立來看,也不過是一片海洋中的鐵塊,對待擊殺我們可以反抗,而落入自然的掌心,我們真的能逃脫嗎?在那深海里。
當然,這只是一向很膽小很惜命的我不值一提的感覺。電影的最後一幕,泰坦尼克號昔日場景再現,Jack穿著自己的衣服站在鐘錶前等待rose,兩人親吻時,所有人都為他們鼓掌,不分階層和社會地位,財富或者身份,都衷心的在鼓掌。整部電影探討的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還有人性。

死亡對於人的意義,愛情對於人的意義,生死愛恨。可能愛情不只是共生共死,還有答應對方好好活下去,帶著你的那份替你好好活著。最後rose在門板上幡然醒悟,她答應了Jack好好活下去,吹響了哨子。哨聲迴盪在海面上。一切從電影的角度來看,這裡有歷史,有事實,但更多的是藝術。

美貌、智慧、勇氣於一體的奇女子,從《泰坦尼克號》看她傳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