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孩子付出是應該的嗎?

陳了P


咋看之下,“父母為孩子付出”是非常正確的認知,但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在認真思考後才發現這個命題怪在哪裡,而且這個認知,是比較片面的。

普遍認為父母應該為孩子負責任,因為生孩子是父母的選擇,選擇與責任並存;而父母的付出,實際上應該是為了整個家庭,而不單單是為了孩子。

只懂得為孩子付出的家長,是不健康的家長

只懂得為孩子付出的家長,實際上是把自己的存在價值完全依附在孩子身上,這是不健康的;而這個命題的真相是“情感勒索”,舉個例子大家就可以比較清晰的看待這個命題了:

某位老人,在孩子成婚生子後,即便兒子兒媳認為老人應該有自己的生活,自己再苦再累孩子也是自己的責任而與老人無關,但老人並不這樣認為,他覺得沒有幫助自己的子女帶孩子,自己去享受生活,就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行為。

而另一種例子,則是存在於未成年子女身上,諸如要求父母為自己置辦各種非必要物件,例如某名學校的學位房等等。

為家庭付出,孩子也有一份責任

父母為家庭付出是應該的,這包括了保持基本的生存條件,夫妻間的和睦,以及給與孩子穩定、健康的成長環境。

即便從法律上來說,父母應該為未成年子女盡養育責任及義務。這份義務和責任不包括無底線的付出。

而同樣的,作為在家無條件享受著父母提供的衣食住行的孩子,同樣也需要為家庭負責,而不是為父母負責。

家庭的成員的付出,是為了整個家庭的安穩和欣欣向榮,是共贏的狀態。而把所有付出都集中到家庭成員某一個人身上的時候,表面上看是無私,實際上是自私:

所有以損害自身利益的利他主義,實則是最自私的利己行為。

就以學位房為例,那些本負擔不起的家長傾盡所有隻為孩子有一個好學校,那麼實際上學位房滿足的是家長而不是孩子---對於年幼的孩子自身來說,他們並不會有對名校的嚮往,如果有那必然是家長教他的。

當父母習慣了為孩子付出的影響

當父母習慣了為孩子付出而不是為整個家庭而付出,自不然地就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希望,最終目的都是希望付出得到回報,是為了索取,例如“養兒防老”的思想就很好詮釋了這一點。


而當父母習慣了為孩子付出,那麼孩子也就習慣了索取,久而久之孩子成為以自我為中心的“白眼狼”也就不難理解。

第三個方面,則是家長會以此情感勒索孩子:我傾盡所有為你付出一切,你就給我這個?,這類家長的付出看似無私,實際上目的是非常明顯的,就是希望回報,而且是他想要的才是回報。

例如傾家蕩產買上學位房,結果孩子的成績不理想,父母就會埋怨孩子。


淅爸育兒記


應該也不應該,看你怎麼看,我對我的孩子,我覺得在她上小學時我應該為她付出,是無條件的付出,上初中了,她慢慢懂事了,我經常跟她說,你的人生開始了,媽媽替代不了你的人生,你的人生需要你自己去走,去創造,我是單親媽媽,需要撫養兩個孩子,有時候累了,會發火,可發完了覺得很後悔,所以我覺得我應該為我的孩子付出,只要她們願意讀書,我會無條件的付出



三妹阿玲


我喜歡這句話。



我敬佩這樣一種父母,他們在孩子的年幼時期給予強烈的親密,而在孩子成年以後又學會了得體的退出。

是的,生兒育女,父母究竟應該是一種怎樣的付出呢?

1,親情是在養兒育女中是最自然的流露

當你第一次為人父母,從護士手裡接過出生的孩子時,你可能會激動的淚眼婆娑,喜悅的心情無以言表。

隨後的日子裡,你會手忙腳亂的適應餵養孩子的艱辛,你也會體驗到孩子到來的歡樂。那段初為人父母的感覺,讓那些過來的人在閒暇時有了更多的話語交流。

累嗎?你會說累並快樂著!

操心嗎? 你會搖頭說看著孩子每天都在長大,這心操的值了。

我老婆就是這樣為孩子不計付出的人,一輩子的付出,從風雨無阻的接送孩子,到把孩子送到了國外讀完了博士後,又迎接回國參加了某項尖端研究團隊。老婆在孩子的每個階段,都給與了孩子無限的親情,以及最多的陪伴。

今天是孩子上小學的第一天,看著孩子走進學校大門,心裡真的有些忐忑。我信任的孩子,究竟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成績來彙報自己的努力!加油,孩子!我期待我的付出一定是值得的。

這是我老婆的一篇日記。孩子從上小學第一天開始到高中畢業考上大學,老婆一共記錄了三萬多篇關於孩子的每一天。而她自己本來很有希望晉升,也因為全心對孩子的付出而耽誤了。



值嗎?回想這一路為了孩子的走來,老婆總是說,自己的付出值了。

我總嘲笑老婆說她是孩子保姆寵愛女兒的狂人……但是當你體會到孩子的成長,成才,她帶給父母不僅是體面,榮譽,更給你帶來了歡樂。

2,這就需要懂得體面的退出會比無限的付出更重要

當那起機場弒母案鬧的沸沸揚揚的時候,我老婆卻心安理得的對我說,那母親為什麼不懂體面的退出?

我不以為然的撇撇嘴,“我倒覺得你到現在也沒從孩子的生活中退出。”

“你覺得父母真的能從孩子的生活中退出嗎?說那話的都是騙人!”



老婆說的對?錯?

“沒有退出是我們每天都還在繼續對孩子的付出,這是因為父母需要為孩子提供可靠舒適的生活保證,讓孩子無憂無慮的去工作,去做自己的擅長。如果孩子為家庭所累,那我們的孩子拿什麼回報自己的苦讀?怎樣才能完成如今壓力山大的研究工作?說我體面的退了出來,是因為我早就不干涉孩子除了日程生活的必須之外的事物。孩子有孩子的選擇,父母在這種問題上干涉孩子的選擇,其實就是把父母的遺憾壓到了孩子的肩上,想讓孩子替父母圓了父母的夢。我不會做這樣的傻事……”

這是我老婆在孩子高中畢業時寫下的感想。

父母這樣的退出是真實的嗎?也是!

3,不記回報的付出,是養兒育女的境界

學會體面的退出,是做父母的更高境界。

這種境界不是你說說就能做到的。我佩服我的老婆,在孩子小時候給予她無微不至的親情。這樣的付出讓孩子有了可以依靠的肩膀,讓孩子全力衝向成功。

而在孩子需要獨立的時候,父母並不是撒手全退,對孩子不管不問,而是選擇了貼心的服務,拾起孩子沒時間,或者不擅長的東西,讓孩子沒有了後顧之憂。努力成功。

所以,開頭的那句名言,我很喜歡!

謝謝閱讀!


秋荷聽雨


首先,孩子在未成年時,父母肯定是要付出的。從呱呱落地到牙牙學語,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我們陪伴著孩子一步步成長,而孩子不也在陪伴著我們嗎?當孩子在我們身邊時,你是積極的有責任的。為了孩子每天都在忙碌著。當孩子進入大學時,離開了父母身邊,我們對孩子的付出不像小時候那麼多了,但我們孤獨的時間多了,想念孩子的時間多了,當我們想為孩子做點什麼事的時候發現他用不著我們了。這時候我們的心情就會低落很多。當孩子成年後,有了工作有了家庭,也已為人父母,也再為了家庭打拼著,我們在花甲之年替他們看看孩子,享受天倫之樂,讓他們安心工作,無後顧之憂,這樣不好嗎?



我的幸運數字9


我個人認為是應該的,這樣講顯得我很沒良心,但是我認為生下孩子的應該對他(她)負責。但是現在好多父母為孩子付出,就搞得好像孩子欠你的。父母現在養育孩子,孩子以後贍養父母,這不是一種平等關係嗎?




YANGYJ1健康使者


“我欽佩一種父母,

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 予強烈的親密,

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

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

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

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

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

做父母,

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

不僅僅是做父母,

人生的許多時刻都應該懂得進退。”

經常有人聊起:要孩子是為了什麼?

傳宗接代還是養兒防老?

終於聽到一個令人感動的答案:

為了付出與欣賞。

不求孩子完美,

不用替我爭臉,

更不用幫我養老。

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

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遍,

讓父母有機會與他(她)同行一段……

這段話很美,

美到想哭……

換個方式去愛孩子!

只要他(她)健康;



秋水浸染


絕大部分父母為自己孩子付出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如果要問應不應該,我自己現在有了女兒,我覺得是應該的。但是我認為我只應該為她付出到她能自立的時候,等她能自立了,我願意付出是我的選擇和能力問題,但那個時候已經不存在應該為她付出了。

一是我要生她出來也沒經過她同意,她被動地來到這個世界,我不應該對她負責嗎?如果我可付出也可不付出,那對她來說公平嗎?她已經來到世界,她一無所知,如果不想付出為什麼把她生出來呢?所以我覺得是應該的。

二是她來到這個世界啥都不懂啥都不會,父母不養育她她怎麼生存下去?父母應該付出精力和金錢愛護她養好她,直到她有獨立生存能力。

三是等她可以獨立生存後,我也願意為她付出,她是我的女兒,如果我有能力,我就願意,但不是應該為她付出。父母也是人,等她能自立了也老了,那時候孩子如果還覺得父母應該為她付出,那說明父母沒養好沒教好。


小王子4819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020009e472eb288628\

店員小姜888


首先我們應該想一想:生孩子是為了什麼?

1、血統的傳承:傳宗接代是我們結婚,乃至生孩子的一個很重要的儀式,沒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美的,孩子延續了我們的血脈基因。說小了是家族的延續,說大了是民族的傳承。

2、希望的寄託:在生活中,很多人會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包括自己的遺憾和沒法完成的事情,都希望孩子可以實現。

基於以上兩點,我們希望孩子更好,僅僅希望是不夠的,需要我們更多的付出,就像小樹苗一樣,要長成參天大樹,必須要澆水,施肥,裁剪等等,所以付出是應該的。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到你。


嬰幼兒營養達人


我認為應該的,因為人類世代相傳週而復始都是從父母那裡先得到生命,然後父母儘自己對子女的養育之恩,等到子女成年後他們自己也要成為自己孩子的父母,同時自己父母年老時子女要對父母盡贍養義務。絕大多人都會經歷從為人子女到為人父母的這樣的生命歷程,所以說父母為孩子的付出是應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