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兩隻松鼠


一直以來,太陽系9大行星像是太陽的9個孩子,可是突然有一天,2006年其中一個最小的弟弟被認為不是自己的骨肉而被無情的拋棄了,變成了現在的8大行星,而冥王星被認定為一顆矮行星。這顆悲催的行星就是冥王星。

就連生活大爆炸裡的Sheldon也有對他說過:“我喜歡冥王星,所以我不喜歡你。”

冥王星於1930年被天文學家ClydeTombaugh發現,冥王星因為地處太陽太遠,其平均運行軌道大概距離太陽為59億公里,所以太陽光很難照射到它,導致冥王星一直處在一片黑暗的冷凍世界之中。

關於冥王星為什麼被除名,科學家給出的解釋有兩點:

1、冥王星軌道與其他八大行星軌道完全不同 冥王星的運行軌道同樣成橢圓狀,兩個焦點的長度分別為44.3億公里和73.1公里。同時這顆矮行星軌道相對於黃道(地球環繞太陽的軌道平面)的傾角為17度。

2、冥王星體積非常小 這個是冥王星被開除的主要原因,因為冥王星的“個頭”太小,和地球的衛星月球相比還要小一點。體積太小導致它沒有足夠的引力來清空其軌道附近的天體。就像地球可以清理周圍的小行星,只留下一個最大的月球一樣。

其實冥王星的可怕之處就是它處在極寒陰暗的世界中,由於冥王星距離地球相較其他太陽系行星是在過於遙遠,發現它也是最晚的一個,人們對它的熟悉度也是最低的一個,一直都有一種陌生的感覺。當然,在這裡距離並不產生美,而是產生了恐懼感。冥王星地表的溫度大概只有零下270度左右,這導致了冥王星的表面含有固態的甲烷,氮,一氧化碳,它的極區覆蓋著厚厚的冰蓋,當然不是水冰,也不是可燃冰,而是大量的氮冰,在這樣的環境中應該連最強大的地球生物水熊蟲也難以存活。

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曾攜帶者發現者的骨灰從冥王星附近以21公里每秒的速度掠過,並拍下了冥王星的“真容”。NASA於2015年這張照片被公開發表;從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出它與其他的行星並無多大差異,可以說都是沒有生命的星球(或者說有生命也是可能性很低)。對於沒有生命的星球來說,都是可怕的,如果人類無任何防護離開地球的話,一定會分分鐘就死亡了。


科學認識論


冥王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木星。在整個太陽系中木星是除太陽,最大的星球也最狂暴。



1930年克萊德·湯博發現冥王星,並將其視為第九大行星。1992年後在柯伊伯帶發現的一些質量與冥王星相似的冰制天體挑戰冥王星的行星地位。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質量甚至比冥王星質量多出27%,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因此在翌年正式定義行星概念。新定義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

冥王星表面溫度低至零下225攝氏度,是太陽系內目前已知最冷的地方,這樣的溫度下根本不允許大氣的存在。根據探測器對冥王星的探測結果,研究認為冥王星可能擁有一個地下海洋隱藏在深冰之下,冰面厚度可以達到10公里,差不多是地殼的二分之一厚。總之這裡就是一個冰凍的世界,生物無法生存。

2006年天文學大會上重新對行星進行了定義如下: 1.它必須位於圍繞太陽的軌道上; 2.它的形狀必須近似於球形; 3.它必須獨佔一條軌道,軌道附近沒有其他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新加了矮行星定義如下: 1.軌道繞著太陽運行; 2.形狀幾乎是球形的; 3.未能清除在近似軌道上的其他小天體。由此看來冥王星想恢復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已經沒有可能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廣元飛龍


在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了冥王星,此後這顆遙遠的天體一直被視為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然而,76年後,天文學家的投票讓冥王星遭到降級,從此太陽系中只有八大行星。那麼,冥王星為什麼不再被視為行星呢?

由於觀測技術所限,天文學家一開始嚴重高估了冥王星的質量,認為它與地球相當。後來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冥王星質量的估計值不斷下降。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冥王星的衛星——卡戎被發現之後,天文學家算出冥王星的質量只有地球的500分之一。

此後,天文學家在冥王星附近的柯伊伯帶中相繼發現了不少的天體,其中一些與冥王星差不多大,例如,妊神星、鳥神星。另外,天文學家還在柯伊伯帶之外的離散盤中發現了一個質量比冥王星還高一些的天體——鬩神星。這讓很多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也應該是柯伊伯帶天體,並且不能將其歸為一顆行星。

於是,天文學家提出了新的行星定義。由於冥王星質量太小,沒有足夠強大的引力來清理掉它軌道周圍的其他小天體,所以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行列,它與其他幾個較大的天體被劃分為矮行星。

隨著旅行者2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相繼造訪天王星和海王星,人類已經對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都有過近距離探測。由於冥王星太小太遠,即便是哈勃太空望遠鏡,都無法看清冥王星的表面。

在2006年初,當冥王星還是第九大行星時,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了新地平線號探測器,這艘無人探測器飛往冥王星。經過9年多的長途跋涉,新地平線號於2015年飛抵冥王星。但新地平線號攜帶的燃料非常有限,它並沒有進入環繞冥王星的軌道,而是從距離冥王星1.25萬公里處飛掠而過。在此期間,新地平線號捕捉到了大量的冥王星細節,首次揭開了這顆遙遠天體的神秘面紗。

冥王星表面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是存在一塊心形區域,還有大片的深橙色和白色區域。冥王星遠離太陽,它的表面非常冷,溫度只有-230 ℃。在這種低溫下,氮分子被凍成固體,它們覆蓋著絕大部分的冥王星表面。

另外,冥王星雖小,但它仍然存在一層非常稀薄的大氣層,其表面大氣壓為地球表面大氣壓的數十萬分之一。分析表明,它的大氣成分主要為氮氣,其次是甲烷以及一氧化碳。

雖然冥王星已不是行星,但天文學家對於第九大行星的搜尋還在繼續。初步證據表明,太陽系中存在第九大行星。預計它是一顆冰巨行星,位於離太陽十分遙遠的地方。


火星一號


冥王星——一顆以死神命名的行星,英文名叫Pluto(普魯託),羅馬神話裡掌管地獄之神,也就是死神。對應就是希臘神話裡的冥王哈迪斯。我們來認識一下這顆詭異的行星,哦不,是矮行星……雖然並沒有死神那麼恐怖,但冥王星在當初的九大行星裡確實是個另類。

異常的軌道傾角

首先它的軌道很不規矩,它的軌道傾角達到17度,也就是它的公轉軌道面跟黃道面的夾角達到17度。這在九大行星裡是非常另類的,相比之下,其餘八大行星軌道傾角最大的是離太陽最近的水星,軌道傾角為7度,而接著就是金星了,軌道傾角只有3.4度。

極大的軌道偏心率

冥王星軌道的第二個奇葩情況是軌道偏心率極高,也就是近日點和遠日點相差極大,近日點29.7個天文單位,遠日點是49.3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就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約1.5億公里),

兩者幾乎相差一倍……因此冥王星的軌道異常橢圓,最奇葩的是近日點居然進入到海王星的公轉軌道以內,也就是說作為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它的近日點比第八大行星海王星還近……

超低的表面溫度

冥王星的表面溫度目前知道得很不清楚,但大概在35到55K(-238到-218℃)之間。無論如何,那裡都是一片冰封的世界。

在這樣的極端溫度下,冥王星一片死寂……

奇怪的伴星

作為一顆直徑只有2370km的行星(比月球還要小一截),它卻擁有一顆直徑達1207KM的衛星,超過冥王星直徑的一半,在19740km的距離上與冥王星互相繞轉。沒錯是互相繞轉,因為兩者的共同質心位於冥王星外,因此有人認為冥衛一不是冥王星的衛星,而是一顆伴星,它們應該是一個雙行星系統。

它們互相繞轉的週期僅6.387天。這是首顆被發現的冥王星衛星,稱為卡戎,後來陸續發現了另外四顆冥王星衛星,因此卡戎又被稱為冥衛一。

潮汐鎖定——永遠的面對面

這個雙星系統最恐怖的地方是由於距離很近,質量相差也不大(10倍不到),兩者互相潮汐鎖定了,也就是冥王星與冥衛一永遠面對面——一面對著另一面……所以無論你站在冥王星上,還是站在冥衛一上,會永遠看見對方停止空中同一個地方不動也不變……

我小時候看《十萬個為什麼》看到這個的時候覺得超級恐怖,我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覺得恐怖,可能就是覺得有個玩意一直停在那裡盯著我的感覺吧。但我現在長那麼大了,想想還是覺得好恐怖……兩者在不到不到兩萬公里的距離上互相看對方是什麼樣子?我們可以想象冥衛一上看冥王星,冥王星直徑2370km,是月球的0.68倍(約2/3),距離冥衛一19570km,是月球離地球的1/20,也就是說在冥衛一上看冥王星將是地球上看月球直徑的13.4倍!

這是新地平線號拍攝到的冥王星(右)和冥衛一(左)。

心形冰原萌翻地球

雖然冥王星各種恐怖,但是在新地平線號拍攝到的相片裡,人們還是找到了萌點,就是在冥王星冰封的表面上發現一個巨大的心形冰原。

有了這個心形的冰原,冥王星的顏值瞬間就提高了,想象力豐富的同學馬上各種腦補,於是有了下圖:

是不是萌萌噠~(^_^)~

九大行星除名

不過萌也沒有,由於質量過小(只有月球質量的1/5),2006年8月24日,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天文學家通過投票把冥王星從九大行星中除名,降級為矮行星,同時太陽系九大行星也變成了八大行星。


星宇飄零2099


冥王星,除了“冥王”這個霸氣的名字以外,其實就沒什麼可怕了。不然也不會被踢出九大行星了,總的來說,還是能力不夠。我們來聊一聊,冥王星為什麼會被除名吧?以及被除名的冥王星到底屬於怎麼樣一顆星球?

冥王星被踢的外因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了它,並被認為是太陽系的第9大行星。然而21世紀初,天文學家又相繼發現了更多圍繞太陽公轉的天體,比如鬩(xì) 神星。

它比冥王星還要大,既然冥王星都是行星了,那圍繞太陽公轉的鬩神星應該也是行星吧。但太陽系裡還有很多圍繞太陽公轉的小天體,它們與行星的具體區別又是什麼呢?

這時,天文學家們才發現,需要給太陽系裡的行星一個明確的定義。

冥王星被踢的內因

隨著我們觀察手段的越來越先進,我們發現冥王星有很多異於8大行星的不足之處。

首先,冥王星的軌道竟然與海王星軌道有交叉,它離太陽的距離有時並不比海王星遠。冥王星公轉週期為248個地球年,其中20個地球年時間它比海王星離太陽更近。比如1979年至1999年的觀察數據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上圖是冥王星與海王星的軌道對比

冥王星與海王星彼此之間有明顯的引力影響,天文學家稱為“軌道共振”現象。一般來說,冥王星公轉兩次,海王星會完成三次公轉。它們彼此之間錯開距離,所以即便軌道交叉也不會相撞。

雖然“交叉”冥王星和海王星不會相撞,還有一個原因是冥王星的軌道太斜了。其實沒有真交叉——冥王星的軌道整個是傾斜的,俯視圖看起來是在一起,其實中間還有老遠呢。

冥王星這斜的軌道面,也顯得和其他行星格格不入。

而一些學者還認為,冥王星其實是海王星清理軌道的漏網之魚,它只是被斜面的軌道救了一命,不然可能早就被清理出去了。

冥王星的衛星系統

冥王星最大的一個衛星叫“卡戎”。它並不是圍著冥王星轉,而是拉著冥王星一起圍繞著兩者之間的某一點轉,這一點叫“質心”。別的行星與衛星的質心基本都在行星內部,所以看上去都是圍著行星轉,但冥王星太小,它與衛星之間的質心外移出來不少。

上圖的地月軌跡與冥王星與卡戎軌跡的對比

行星本應是如衛星老大哥一般的存在,竟然被小弟拉著轉圈圈,簡直有失“行星”身份。

正是因為以上種種原因,讓天文學家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了一下冥王星的“行星”稱號。

冥王星降級的最終依據

2006年夏,國際天文聯合會(IAU)上就針對冥王星的問題進行了討論,並對行星做了一個定義:“在圍繞太陽公轉的同時,必須有能力清除軌道附近的其他物體”。說白了,就是在自己的地盤內一定能鎮得住場子。

由於冥王星軌道與海王星有交叉,所以冥王星在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並不是最大的天體,因此剝奪了其行星的稱號,降級為“矮行星”。當然這一決定目前還有爭議。

這一決定讓2005年出發探尋冥王星的新視野號,任務從探尋太陽系第9大行星,降級為了探尋矮行星。但也第一次讓我們看見了這顆零下240°的冰雪星球,不僅不可怕,反而有點萌。

網友關於冥王星的萌寵創作,哪來“冥王”的架勢。

行星與矮行星之間的區別

我們來看看2006年布拉格舉行的IAU會議上,關於行星與矮行星的決議內容。

1、行星。

1)位於圍繞太陽的軌道上;

2)有足夠大的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而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於球形);

3)已清空其軌道附近的其他物體。

2、矮行星。

1)位於圍繞太陽的軌道上;

2)有足夠大的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而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於球形);

3)還沒有清空其軌道附近的其他物體。

4)不是衛星。

冥王星正是未滿足第1(3)條被降級的,但同時也有被升級的天體。比如,小行星帶裡的穀神星,就被升級為一個矮行星,有了獨立的封號。而離冥王星更遠的鬩神星、鳥神星、妊神星也加入了矮行星的行列。

柯伊伯帶四大矮行星

總結

對於宇宙中的天體來說,質量才是最重要的,也決定著其身份等級。冥王星從9大行星除名,主要還是個頭不夠大,名字再唬人也不頂用啊。


想法捕手


在2006年之前科學界的共識都是九大行星,在當時冥王星也是屬於行星的一員。冥王星在2006年被踢出行星的行列,被列入了矮行星。現在只剩下了八大行星。

冥王星是一顆在柯伊伯帶發現的天體,它是由岩石和冰組成的。在冥王星被降級後,成為了太陽系內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冥王星的亮度只有15等,只能反射很微弱的光。

冥王星為什麼被除名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什麼是行星,行星滿足的條件是:

1.圍繞於恆星運轉(公轉);

2.有足夠大的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

3.清空其軌道附近區域,並且還是該區域最大的天體。

冥王星不滿足條件的,首先是冥王星所在的柯伊伯帶有很多小天體,而且還有個鬩神星是比冥王星大的天體,在質量和體積上冥王星和其他八大行星差別太大了。冥王星的質量只有月球的1/6大,體積只有月球的1/3,不管是質量還是體積,冥王星都很小。

其次是冥王星的運行軌道,冥王星的軌道離心率還有傾斜角度都很高,近日點和遠日點相差29個天文單位。而且會週期性的進入到海王星的公轉軌道內。

冥王星為什麼可怕?

冥王星上一直是被認為是死寂的世界。由於冥王星距離太遠太陽非常遙遠,近日點為30天文單位,遠日點為49天文單位。(天文單位是一個長度單位等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1天文單位=149597870700米)。

這麼遠的距離使得冥王星的表面由於缺乏熱輻射源而十分寒冷,溫度大約為—240~—220攝氏度之間;冥王星的公轉週期也是非常長的,繞太陽一圈大約需要9萬天,也就是地球的248倍;冥王星還存在一層非常稀薄的大氣層,表面大氣壓是地球表面大氣壓的數十萬分之一,大氣成分主要為氮氣,其次是甲烷以及一氧化碳。


星球上的科學


冥王星位於柯伊伯帶,遠日點有74億km,近日點也有44億km,公轉週期有248年,自轉一週也有6.387天。冥王星的可怕就是因為它是一顆冷冰冰的、死氣沉沉的水冰星球,幾乎沒有光照、陰暗、寒冷又潮溼,就像地獄一般。冥王星的取名就是由於它像極了冥界而來。

冥王星是1930年被威廉.湯博發現,此後便一直視為太陽系內第九大行星認為它僅小於水星。後來的70多年,天文發現柯伊伯帶內有很多比冥王星大的星體。在1977年發現的小行星凱龍、2005年發現比冥王星大27%的鬩神星…於是國際天文聯合會在2006年決定將冥王星剔除行星行列,降為矮行星。



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冥王星質量只有月球的1/6,體積是月球的1/3。其表面溫度、主要構成、大氣層等尚不太清楚,由“新視野號”及“旅行者二號”探測的數據及拍下的照片可推測:溫度大約也就-220℃~-180℃;表面 由70%岩石及30%冰水混合型,反光的可能是覆蓋的固體氮或甲烷或一氧化碳;大氣層特別稀薄,氣壓只有幾個微帕。


這樣的冥王星對人類來說,是極冰冷、極陰暗、極窒息的,無異於地獄,人類是無法生存的,人在上面只要幾分鐘就會缺氧而亡了。

下圖為新視野號2015年拍下的“冥王星之心”:


弄潮科學


很奇怪,研究天體,為什麼要用”可怕“這樣帶有主觀感性詞語?人類又不會自動跑上去送死。告訴你,冥王星非但不可怕,還很安詳和美麗!

從我們開始學習自然知識那一天,美麗的代課老師就告訴我,天空中有九大行星,除了腳踏地球,人類裸眼可視的行星其實只有: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其餘的水星,靠太陽太近,被光芒掩蓋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距離太遠,根本看不到。


在大口徑高分辨率反射式天文望遠鏡造出來之前,人們對冥王星一無所知,連排在它內測的海王星這樣的大傢伙,都是因為天王星軌道攝動,通過計算得到的,後來發現海王星的軌道也不安分,外面肯定有未知天體干擾它,人們甚至計算出了干擾星體的軌道參數,終於在1930年克萊德·湯博發現冥王星,並將其視為第九大行星,從此我們的課本上多了一顆行星,總數加起來是9,符合咱們國家以九為尊的愛好,是不是巧合?

(冥王星被除名後的行星系統)

然而根據觀測,冥王星直徑2370km,相對較小,僅有月球質量的六分之一、月球體積的三分之一,而它的衛星卡戎直徑達到了1207km,這比地球和月球的比例關係還要顯得不協調,卡戎發現不久就引起了天文學家的熱烈討論,2006年8月24日,第26屆國際天文學大會,天文學家將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也就是說,它與其它八顆行星不在一個等級了,當這個報道出來的時候,曾經引起全世界不少人的困惑和悲傷,天曉得。


2015年7月14日,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成為人類首顆造訪冥王星的探測器。


冥王星距離太陽最遠距離49.319天文單位,(也就是73億千米),個頭有那麼小,它的表面覆蓋厚厚的甲烷冰層,表面溫度-223℃,距離地獄溫度不遠了,呵呵。由於異常寒冷,表面加速度只有0.655米/s²,天空中飄落甲烷雪花,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落到地面,顯得異常唯美,表面覆蓋厚厚的甲烷、液氮冰層,近乎光滑表面,從冥王星上看太陽,會很亮,絕對比在地球看天狼星亮很多,不過她也只是一顆行星而已,屬於淡黃色點狀光源範疇,無法分辨輪廓了。

去年爆出來,”新視野號“圖片顯示冥王星行有東東似乎在移動,圖片模糊,不排除計算機軟件錯誤的可能性,那裡冰天雪地,不會有什麼神秘力量到那裡搞么蛾子。


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都不適合人類自由生存,因此才會感到害怕,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它們都只是普通天體,如果人類在做好萬全防護的條件下,登上它們的表面,不會受到絲毫傷害,當然如果宇航員作死,自己打開面罩,想來個親密接觸,不在此列。因為當他打開面罩的同時,面部感覺神經已經凍壞,根本不會感覺到痛苦了。


天文研究範圍內,條件惡劣的天體到處都是,至今都沒有發現與地球一樣溫柔的個體,見怪不怪,它們只是一堆數據而已。



諸葛小村姑


其實冥王星無所謂可怕不可怕,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的冥王星也不是因為它有多大可怕,主要是因為它不符合天文學們對行星的最新定義!

冥王星只是太陽系一個非常普通的天體而已,要說特殊也有,比如距離太陽非常遙遠,最近的時候也有44億公里,最遠的時候達到74億公里。如此遙遠的距離讓冥王星表面溫度非常低,接近零下230攝氏度,在冥王星上看太陽非常小,幾乎看不出是球形的,更像是一個非常明亮的點!

自從冥王星在1930年被發現以來,就成為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不過在1998年就有天文學家們提議冥王星不應該屬於行星行列,當時這個提議沒有被認可!到了2006年,在柯伊伯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矮行星,比如鬩神星和鳥神星,尤其是鬩神星,質量比冥王星還要大,所以天文學家們重新定義了行星的幾大要素,而冥王星也因為不滿足行星的定義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

並不是因為冥王星質量太小,主要是因為冥王星的運行軌道附近有其他的天體,冥王星並沒有清理掉運行軌道附近的其他天體,所以被降級為矮行星行列!水星質量也不是太大,但水星的軌道附近只有水星一個星球,所以水星被定義為行星!

雖然冥王星降級了,不過絲毫沒有影響天文學家們對它的探索,畢竟行星和矮行星只不過是人為的定義罷了,不影響人類對冥王星的探索!

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冥王星的瞭解越來越多,2015年美國新視野號飛船掠過冥王星,對冥王星及其衛星進行的詳細的探測!

近幾年有科學家表示在冥王星外面可能真的存在第九顆行星,距離太陽非常遠,不過目前並沒有有力的證據證明這一點,因為距離實在太遠了,天文學家們需要更詳細的長期觀察!


宇宙探索


昨天晚上,女兒和我一起散步遛狗的時候,和我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人類在地球上就是一個塵埃,地球在宇宙中就是一個塵埃,對麼?

我告訴女兒,是的!

人類非常渺小,生命也就短短的百來年,相對於宇宙150億年的歷史,簡直不值得一提!

女兒接著問,宇宙在150億年前是什麼?

我告訴她,是一個奇點,這個點小到無法觀察,無法測量,但確是整個宇宙的重量之和。

女兒問,奇點之外呢?

我告訴她,奇點之外是虛無。

女兒接著問,什麼是虛無?

我說,這個我沒法回答,你自己找書看吧!

女兒又問,冥王星是矮行星,是什麼意思呢?

我告訴她,我也不知道,你還是查書吧~~

知識跟不上節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