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最輝煌的一頁,創造了近代中國的三個第一

康有為的變法介紹人

肅順做了刀下鬼,慈禧當了老佛爺,洋務改革方興未艾,甲午海戰一敗塗地。

中國的第一場近代化改革,隨著北洋艦隊的覆滅,宣告失敗。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就在《馬關條約》簽訂的這一年,一個名叫凌福彭的青年官員考中了進士二甲第三名。從這時起,他註定與改革結下不解之緣。

許多年後,凌福彭成為史家衚衕24號院的主人。在慈禧主政的年代,凌家大院也成為焦家大院之後,最為耀眼的一座大宅門。

天津最輝煌的一頁,創造了近代中國的三個第一

凌福彭曾是史家衚衕24 號院的主人。在慈禧主政的年代,凌家大院成為焦家大院之後,史家衚衕最耀眼的大宅門

凌福彭與改革結緣,還要從考試說起。

光緒二十年(1894年),凌福彭結識了一位進京趕考的廣東老鄉,此人在今日中國可謂家喻戶曉,而在當時也已經聲名在外。他不是別人,正是日後推動戊戌變法、大名鼎鼎的康有為。

天津最輝煌的一頁,創造了近代中國的三個第一

康有為

康有為這人比較能忽悠,據他後來自己說,在一年後的那場殿試裡,他考了二甲四十六名,也就是成為了凌福彭的同年。不過乙未科的進士榜單上,壓根就沒他康有為的大名。

康有為是不是真的成為凌福彭的同年先不論,但做了凌福彭的哥們兒是沒問題的,這可能是康有為此次赴京最大的福分。凌福彭早在考取進士前,已在軍機處為官多年,在北京官場也算得上是有點人脈,其中就不乏張蔭桓這樣的朝廷重臣。

張蔭桓也是廣東人,辦事幹練,深受慈禧賞識,又得光緒崇優,身兼總理衙門大臣和戶部侍郎,承擔外交、財政兩大重任,是名副其實的棟樑之才。凌福彭親自掏腰包攢飯局,把康有為推薦給了張蔭桓,隨即張蔭桓又把康有為介紹給了帝師翁同龢,薦舉給了光緒皇帝。

天津最輝煌的一頁,創造了近代中國的三個第一

張蔭桓

戊戌變法的大戲,由此拉開序幕,凌福彭就是這個拉開序幕的人。

然而由於各種原因,戊戌變法僅僅維持了一百零三天,最後失敗。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光緒皇帝橫遭軟禁;六君子喋血問斬;康有為逃亡海外;張蔭桓流配新疆,兩年後被殺。清廷的國策日漸保守,大清王朝國勢傾頹。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亙古未有的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帝倉皇出奔西安。北京城裡一片狼藉,凌福彭也不得不狼狽地拖家帶口,逃往懷柔避難。一年後,當他回到北京後,即被任命為天津知府。


凌福彭 · 天津 · 中國第一

天津,這是當年顧命八大臣之一、曾住在史家衚衕55號院的焦祐瀛失勢歸隱之所,也是如今改革大臣、後來入住史家衚衕24號院的凌福彭建功立業之處。

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慈禧太后終於認識到改革的勢在必行,比鄰北京的天津就成了新政的試驗地。天津知府凌福彭,從改革的背後走到了前臺。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凌福彭率領著頂頭上司袁世凱親自挑選的三千北洋新軍,以警察維持治安的名義,從八國聯軍手裡收復天津城。隨即,在這座毀於戰火的廢墟之上,凌福彭憑藉這三千新軍,一舉開創了一系列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第一個巡警制度,第一次人口普查,第一座警官學校……他籌辦工藝學堂,成立商務公所,改革司法制度,推動獄制改革,推行地方自治。

他第一次使如此多的中國人,享受到現代社會文明的曙光。

天津最輝煌的一頁,創造了近代中國的三個第一

晚清天津

凌福彭的幹練,很快超越了當年跟他一起請客吃飯的老鄉張蔭桓。他的卓越才識與辦事能力,深得袁世凱的肯定。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袁世凱向光緒帝保薦凌福彭時說:

(凌福彭)光緒二十六年奉旨補授天津知府,光緒二十七年九月到任。其時天津尚未收回,該員往來津、保,將一切應辦事宜預為籌備。


光緒二十八年秋間,隨臣到津接受地面,部署善後事宜,井井有條。


光緒三十年委赴日本,考查監獄、工藝,各得其精意所在,差竣回國,縷晰條陳。天津習藝所之設,規制章程,皆由該員手訂,保定踵而行之,化莠為良,囚徒受福。一面設局創興工藝,貧寒子弟皆得執業以謀生。是年大計,保薦卓異,曾護天津道,並代理津海關道篆,河工洋務,考求有素,因應咸宜。


光緒三十二年調補保定府知府,保定設有讞局,為通省刑名總彙,遇有疑難重案,督飭局員,悉心推鞫,務得真情,民不含冤,獄無留滯。因天津交涉事繁,仍調署天津府篆,以資熟手,並令督辦自治局,總理高等審判分廳,以為立憲基礎。

最後,袁世凱還特別強調:

該員才長心細,器識宏通,如果重以事權,必能力膺艱鉅。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在袁世凱的舉薦下,凌福彭擢升順天府尹;次年,再升直隸布政使。

這是晚清史家衚衕最為光輝耀眼的一段時間。


改革大家退出政壇

然而,眾多凌福彭們的努力,仍舊無法拯救晚清於傾頹。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首義,清廷的統治瞬間土崩瓦解。在袁世凱的調停下,清朝皇室與南方革命軍達成《優待清室條件》,清帝宣佈遜位;不久,袁世凱取代孫中山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舊的時代結束了,新的時代卻遠遠沒有到來。

專制、獨裁、復辟、帝制,袁世凱當政期間,並沒有繼承南方革命政府的民主政策,而是將中華民國推向中華帝國的深淵。

而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批士大夫精英的佼佼者,被袁世凱稱為能“力膺艱鉅”的凌福彭,在目睹了晚清新政功虧一簣、民國新制的混亂不堪後,也似乎失去了昔日的銳氣。當年的改革大家如今蛻變為袁世凱御用會議的議員,先為約法會議議員,再為參政會參政,直到回廣州成立集思廣益社,以討論國體為名,擁袁稱帝。

1916年,袁世凱在舉國罵聲中淒涼去世,凌福彭也自此退出政界,歸隱衚衕。他將自己的一腔熱血與抱負,遺落在廣大的中華大地;卻把一世才情,帶回了小小的史家衚衕。

凌福彭精於詞章、酷愛繪畫,曾與齊白石、姚茫父、王雲、蕭釐泉、周啟祥、金城、王夢伯、陳半丁、陳衡恪等著名畫家過從甚密,組織“北京畫會”,家裡常有文人墨客出出進進。

1930年,一代改革新貴凌福彭與世長辭於廣東。身後的凌家大院裡,並沒有留下一個紈絝不肖的“貴二代”,而是留下一朵驚豔的玲花。

她叫凌叔華,首屈一指的民國才女,史家衚衕24號院的新主人。

而焦府的後人,也悄然回到了史家衚衕,以焦菊隱之名,震撼整個中國的戲劇界與翻譯界。

一花一菊,不見了官場的刀光與劍影,卻多了幾分文士的淡然與典雅。昔日走向枯竭的權貴之門,終於化作一股靈氣,重新在史家衚衕這條深巷裡,生根發芽。

天津最輝煌的一頁,創造了近代中國的三個第一

史家衚衕24號院


凌福彭(1854—1930)小傳

清朝光緒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拔貢。此後曾入張之洞幕府。光緒十九年(1893年)取軍機章京。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中式乙未科進士,留軍機處任職。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事變爆發,與梁士詒、關冕鈞、陳伯陶、麥鴻鈞等人攜家眷等共一百多人逃出北京,途中險些被亂民殺害,後避居懷柔縣。同年10月回京,補授天津府知府。因天津被八國聯軍控制,直到兩年後才得以上任。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改署保定府知府,次年實授。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護理天津道。他還曾代理津海關道,任長蘆鹽運使。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任順天府府尹。宣統二年(1910年)初,任直隸布政使。

任天津府知府時,正值袁世凱在直隸推行新政,以天津為試點,凌福彭負責實施,成為天津地方自治的開創者。中華民國成立後,他歷任崇陵工程督修,袁世凱大總統府政治諮議,政治討論會副會長,約法會議議員,獲授少卿,二等嘉禾章。從政多年,結交了康有為等政界名流。工書畫詞章,結交辜鴻銘、齊白石、姚茫父、陳半丁、陳衡恪等文化界名流。離開政界隱居北京後,以書畫自娛自樂。1930年,病逝於廣州西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