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佬們都越來越重視這個靈魂指標

為什麼大佬們都越來越重視這個靈魂指標


這幾天在家每天可以聽到無數個投資大佬的線上直播,這極大的激發了金融民工們的學習慾望。在前幾天聽到的匯添富胡昕煒的直播中,他畫了這麼一張,來形容他的投資策略。


縱軸是增長率growth,橫軸是ROE和ROIC。作為價值投資標籤的基金經理,胡昕煒的意思是要尋找右上角這種“雙高”的公司,他們被稱為發電廠,是極品。


為什麼大佬們都越來越重視這個靈魂指標


ROE大家都清楚,是淨資本收益率,那麼ROIC是什麼呢?為什麼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大佬,都在強調這個指標。正好我們之前也和讀者討論過,這次把它說清楚。


ROIC的全稱是資本投入回報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衡量的是股東和債權人投入的本錢,到底獲取了多少回報?


這個怎麼理解呢?


假如企業賺到的錢是一個蛋糕,它最後會被三個人分走,支付的利息費用被債主拿走了,繳的稅被國家拿走了,剩下的利潤被股東拿走了。我們要做的事,就是要把國家拿走的稅剔除掉,找到債主和股東真的分了多少錢。


這個分割之前的蛋糕,在會計上有個名字,叫

息稅前利潤(EBIT,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這個東西利潤表裡面沒有,要自己算。說白了就是企業交稅和付利息之前的利潤,他可以用淨利潤+稅+利息費用倒算回來,下圖例子中就是21(淨利潤)+7(稅)+2(利息費用)=30。


為什麼大佬們都越來越重視這個靈魂指標


這三個角色中,國家是沒掏本金的,掏錢的人只有兩個:股東投了錢形成了股東權益,債主借了錢,形成了企業的債務。這兩筆錢就是

資本總投入


一個企業經營的到底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債主和股東投入的這些錢,到底帶給債主帶來了多少回報(收利息)+ 給股東帶來了多少回報,而且算這個回報的時候,最好把營業外收入這種意外之財剔除掉。


我們再拿出EBIT這塊蛋糕,先把非經營損益扣掉(形成扣非的EBIT,例子中是30-5=25),再把國家拿走的稅扣掉,剩下的就是股東和債主常規情況下得到的回報!這就是息前稅後經營利潤的概念。稅後的意思是國家拿的錢剔除了,息前的意思是債主拿的錢還留著,經營利潤的意思是扣掉意外收入後股東拿的錢也留著。

它也叫NOPLAT(Net Operating Profits Less Adjusted Taxes)。


NOPLAT=扣非後的EBIT*(1-稅率)


NOPLAT(股東回報+債權人回報)除以資本總投入(股東權益+有息負債),衡量了資本投入的回報率,這就是大名鼎鼎的ROIC


ROIC=息前稅後經營利潤/(股東權益+有息負債)

=NOPLAT/資本總投入


用圖中的巴韭特公司舉個例子,假設公司股東權益100元,有息負債20元。


NOPLAT=扣非EBIT(25)*(1-稅率25%)=18.75。這其中2塊錢是債主的利息,剩下的16.75元,就可以理解為扣非和扣稅後股東賺到的錢。


有讀者可能會奇怪,在算NOPLAT的時候,我為啥不用扣非EBIT(25)直接減去利潤表中的稅(7),得到18元呢?因為這個7元的稅中,有0.75元是5塊錢的營業外收入引起的,並不是經營利潤帶來的哦,直接減就減多了。加回去,18+0.75=18.75,正好還是我們之前算的NOPLAT。


所以如果真要拆清楚的話,債主借錢賺了2元,股東投入正常賺了16.75元,一共賺了18.75元的NOPLAT。

資本總投入是100+20=120元, ROIC=18.75/120=15.6%,這是相當牛逼的成績。


A股現實中的實際情況是這樣的(最右列):


為什麼大佬們都越來越重視這個靈魂指標


世界巨頭們現實中是這樣的


為什麼大佬們都越來越重視這個靈魂指標


ROIC是ROE非常好的補充,因為ROE是用淨利潤除以股東權益,淨利潤又是一個比較容易被“玩弄”的數據:


(1)比如它裡面常常有非經常性損益,上市公司賣個房子什麼的,常常造成失真;

(2)很多公司利潤增加是通過不斷借債,提高財務槓桿帶來的,也許這家公司本身的業務其實一般般,這是很危險的。去槓桿的這幾年死了不知道多少這樣的公司。


ROIC很好的規避了這兩個擾動,實實在在的衡量了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


而且從ROIC還可以引申出兩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一個是自由現金流(FCF),代表了企業賺到的真金白銀扣除投入後剩下的錢。ROIC高的公司,創造自由現金流的能力也強,用自由現金流的折現值來衡量企業價值,也是巴菲特認為唯一正確的估值方法。


自由現金流(FCF)=NOPLAT+非現金經營費用(折舊攤銷什麼的)- 投入資本的增量部分


另一個是企業價值增加值(EVA),用ROIC減去資本投入成本(WACC,可以理解為股東投入和借債的加權資金成本),衡量了企業到底增加了多少價值。如果ROIC比投入資金的成本還低,每投入一筆錢企業的價值都在減少,這時候它的淨利潤再好看,也是危險的。


EVA=期初IC * (ROIC-WACC)


還有一點,我們都知道PEG這個指標,彼得林奇發明的,它是說增速相同的兩家公司,市盈率應該類似,科技股上百倍是因為增速高,銀行股六七倍是因為增速低,就是這個道理。但如果用財務公式拆開就會發現,單盯著增速來判斷市盈率高低是不夠的,如果其中一家公司

ROIC-WACC的差值更大,它就應該享受更高的市盈率,股價應該更高。


到這裡你就明白了,這些做價值投資的基金經理口中天天提的ROE、ROIC、自由現金流、EVA到底是什麼東西。這些價值指標都高的公司,絕對是在瘋狂創造價值的公司。


再回到胡昕煒的這張圖,為什麼ROIC要和增長(Growth)組成四象限呢?


為什麼大佬們都越來越重視這個靈魂指標


因為沒有高ROIC的增長是沒有意義的。


你想啊,如果一個企業的ROIC<wacc>資本癮君子。左下角的資本殺手就更不用說了,燒錢都換不來增長。/<wacc>


只有ROIC>WACC時,企業的增長才真正有意義。


增長的快叫發電廠,是A股極品中的極品,他們競爭優勢強,自由現金流強,內生增長力強,無數的基金經理和研究員孜孜不倦的就是要找到這些公司。


增長的慢也沒問題,叫做現金奶牛

,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也是不錯的,比如有10棟樓收租的那位大爺,不知道他有女兒沒有。


為什麼大佬們都越來越重視這個靈魂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