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小白不懂光圈快門,求各位大神解釋一下?

時光攝影人


新入行的“小白”都是如此,不可能什麼都知道,更不可能一開始就知道全部。



對於光圈和快門,我們就用打比妨的口吻來說一說。


拍照片的過程,說得簡單點,就是讓將要拍攝內容的影像,通過鏡頭進入相機的“底片”,底片經過一系列複雜的過程,將影像記錄下來,就成為了我們需要的照片。

記錄下來照片有色彩、明暗等等要素,這些要素的多少、優劣,都必須受到鏡頭這個“關口”的控制,而控制的兩個最主要因素就是光圈和快門。


具體控制過程,就和我們打開自來龍頭放水時一模一樣,水龍頭的口徑大小就是光圈,它控制著水流的速度,快門就是龍頭打開的時間,它控制著流入的總量。

“光圈”越大,同一時間水流入的水量越多,“光圈”越小,同一時間內流入的水量越少。


快門的時間越長,就是打開水龍頭的時間越長,打開的時間越長,流入的水就會越多,反之就會越少。以上光圈和快門結合起來,當光圈越大同時快門時間越長時,流入的水量越大;當光圈越小快門時間越短時,流入的水量就會越少。

要得到最大的水量,我們可以選擇最大的光圈,同時選擇最長的快門時間;要得到最小的流入水量,就選擇最小的光圈,同時選擇最短的快門時間;要得到合適的流入量,可以選擇適當的光圈和快門時間,以及更為合適的光圈、快門時間的組合,這個“組合”,就是實際拍攝時的“光圈、快門”設置。



好多拍攝過程中的數據設置,說白了就是講究的是水龍頭口徑與龍頭打開時間的配合。你想學習光圈與快門的配合嗎?開個玩笑的話,你就先去研究一下水龍頭。

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請關注《拍客張光林》。


拍客張光林


光圈快門再加上感光度,屬於曝光的三個核心。在膠片時代感光度是由不同膠捲實現的所以在拍攝的時候,光圈和快門就直接決定了曝光值。我們來具體看下兩個參數。

光圈

光圈是指的鏡頭內部控制進光量的參數,我們一般用光圈值表示。注意光圈值F=鏡頭焦距f/光圈直徑d。所以我們在說光圈值一般用f/2.8這樣表示一個光圈值。


  • 光圈的大小直接影響了單位時間內進入相機的光量。越大的光圈意味著可以使用更快的快門速度。
  • 光圈的大小直接影響了畫面的景深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淺,背景虛化也就越明顯。反之景深越大,畫面清晰的範圍越大。

  • 光圈的大小也同時影響著鏡頭的畫質表現,一般最大和最小光圈下,鏡頭畫質較差,中檔光圈是鏡頭的最佳畫質。

快門

快門是在感光元件前面的一個門,它的開啟和關閉的時間長度決定了最終進入相機的光量。不同的快門速度有著不同的拍攝效果。比如拍攝下雨天,高速快門拍攝雨滴,低速快門拍攝一條模糊的線。

不同移動速度的物體對應不同的快門速度。如果快門速度比運動物體慢,拍攝的照片就會模糊。但是快門速度太快可能會造成曝光不足。

高速快門除了捕捉快速移動的物體,還可以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使用大光圈鏡頭來營造背景虛化效果。

一般相機的默認快門速度為30s~1/4000s,如果想要拍攝更慢速度的照片可能需要切換到B門來手動控制快門開關時間。

感謝您的點贊轉發,更多攻略,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分享優秀攝影作品,學習實用攝影知識。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歡迎關注和留言。

浩影映像


這是基礎性的問題,回答起來就有非常明確的針對性,哈。

我先舉個例子,這樣理解起來就比較容易:有一個密閉的房間,房間只有一個窗戶,窗戶上有簾子。想讓外邊的光線進來,就要掀起窗戶上的簾子。想讓房間進入光線多,就要把窗戶做大、簾子掀起時間要長;想讓房間進入光線少,就要把窗戶做小、簾子掀起時間短。

對於攝影來講:那個窗戶就是光圈,那個簾子就是快門。

概念

光圈 光圈是鏡頭上的一個裝置,可大可小,控制光線進入到CMOS(相機的感光元件,相當於膠捲)。光圈用f來表示,f的值是鏡頭的焦距/鏡頭的有效直徑(意思是能通過光線的直徑),比如標準鏡頭50mm的最大光圈是f/1.4,那麼這隻鏡頭的有效最大直徑是36mm左右。光圈值是一個倒數,值越大光圈的有效直徑越小,值越小光圈的有效直徑就越大。


快門 快門是相機上的一個裝置,可快可慢,是一個時間概念。就像例子中的簾子,掀起的時間越長,通過的光線就越多;掀起的時間越短,通過的光線就越少。

特性

光圈 光圈除了控制光線的多少,還跟景深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景深就是照片的清晰範圍,景深大、清晰範圍就大;景深小、清晰範圍就小。而光圈的大小跟景深的關係是:光圈越大,景深越小,也就是照片清晰範圍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也就是照片清晰範圍越大。

快門 這裡的快門是一個速度,也就是個時間概念,跟照片的清晰度有關。快門速度越快,定格主體的瞬間就越清晰;快門速度越慢,定格主體的瞬間就越模糊。

應用

光圈和快門在實際應用中,主要是從題材的需要出發,來決定光圈的大小和快門的快慢。

比如說是風光照片,一般是需要大景深,讓前後都清晰,就要用小光圈來拍攝。

比如是花卉、人像等題材,一般是需要小景深來突出主體,就要用大光圈來拍攝。

下邊再說快門。

如果主體是靜止物體,可以用較慢的快門來拍攝。但需要注意的是速度也不能太慢,如果速度太慢,會因相機的不穩定造成照片模糊。

如果是運動的主體,就需要速度較快的快門速度來定格。

而在實際應用中,光圈和快門(還有感光度ISO)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要綜合考慮景深、光線、快門等因素。

既然是小白,我倒是建議先孤立的去用快門或光圈來拍攝,拍完後觀察照片來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比如大光圈小景深的時候,曝光過度了,為什麼,怎麼辦?降低快門速度或ISO;比如為了拍攝移動主體,快門速度高了,曝光欠了,為什麼,怎麼辦?開大光圈或提高ISO。

這是一個過程,都是這麼過來的,只有這樣打下堅實的基礎,照片才會越拍越好。


南方之南


就攝影藝術中的光圈和快門,分享一些我的理解。

1、光圈就是控制光進入照相機CMOS或者CCD物理感光元件或者化學膠片表面的量的大小的一個相機鏡頭元件。

(1)通過控制相機鏡頭光圈的參數,你可以通過小光圈,例如設置光圈參數為F8-F11等,創作出清晰的、景深(遠近清晰範圍)大小不一樣攝影作品。這個參數中使用最多的是風光攝影等題材。

(2)也可以通過大光圈,例如設置光圈參數為F1.4-F2.8,創作出背景虛化的、突出主體的攝影作品。這個參數中使用最多的題材是人像攝影等題材。

2、快門就是控制你打開遮蓋在照相機CMOS或者CCD物理感光元件或者化學膠片表面外面的一個門,打開了這扇門,光芒才能進來,才能生產形成照片。

(1)通過設置相機快門參數的變化,例如設置快門速度為1/1000秒以上,你快速捕捉到高速運行的運動物體,例如足球賽、籃球賽、火車、飛機等運動物體的真實面貌。

(2)通過設置相機快門參數的變化,例如設置快門速度為1/30秒以內,你可以捕捉到慢速運動的畫面,例如街頭的汽車,被虛化的汽車。

(3)通過設置相機快門參數的變化,例如設置快門速度為15分鐘以上,你就可以捕捉到了星空中星軌的軌跡了。

總之,通過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參數設置,你可以達到好多人眼看不到的景色之美,星軌、星空、光軌、慢速、快速等等,使得相機不僅凝固了快速瞬間,也留下了星際空間運行的痕跡。


以下是我使用高速快門、大光圈拍攝的街頭業餘學生籃球賽的部分畫面,使用賓得相機、賓得鏡頭,後期暗房採用LRCC處理(關於LRCC的學習,您可以參考我的頭條號專欄),請您欣賞。




謝謝欣賞歡迎關注我的驪泉影像今日頭條!

歡迎您在評論區討論。


宋渭濤驪泉影像


這個問題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攝影的本質就是運用光圈和快門,什麼時候用多大的,怎麼用。隨著你快門次數越來越多,相信你的理解會越來越深刻。

理論上的知識大家應該都懂,簡單說說吧

快門和光圈,都是控制進入相機的光量。

快門時間就是快門從開啟到關閉的瞬間,也就是光線進入相機的曝光時間。

光圈就是光線進入相機的開孔大小,開孔越大,光圈越大,光線進入越多。

看下面這張圖就很清楚了。注意一下,光圈值越大,開孔是越小。

雖然原理簡單,新人在實際操作時還是一頭霧水,下面簡單說說幾種場景下,如何運用光圈和快門。

1.高速運動場景:

運動場景下,必須使用高速快門,捕捉高速、肉眼無法分辨的定格圖像。比如:運動員、賽車、肉眼無法看到的水花,等等具有強烈動感的對象。這個時候主要控制快門,設置到1/300或者更快,最好1/1000以上。用TV檔,即快門優先(Tv)模式,至於光圈,相機會根據環境光自動調整到合適的值。

2.低速慢速場景:

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的,夜晚街道上汽車的軌跡,像繪畫一樣的流水,等等。低快門速度可以記錄下拍攝對象的連續動態,可以表現溪流或瀑布的寂靜感,或者車輛行駛的動感。

這個時候需要使用快門優先(Tv)或者B門模式(長曝光),根據環境,曝光時間選擇在1s-30s,或者更高(比如拍攝星空)。注意相機穩定性,最好使用三腳架,同時注意不要過曝。

3.人像特寫或者微距場景

這個時候需要拍出虛化背景突出主體的效果,那麼必須使用大光圈。

光圈設置1.8-5.6這個範圍,使用光圈優先(Av)模式,相機會根據環境光自動調節快門值。大光圈會使背景很好的虛化,光圈越大,虛化效果越好。當然,主體和背景的距離也儘量遠一些。

4.風景照

目前,用於標準風景攝影的最流行的光圈是f / 8和f / 11。我一般也是採用這個設置。

小光圈會是景深變大,什麼意思呢?

就是前景和遠景成像都很清晰,不會虛化,而且這個光圈下,大部分鏡頭表現都非常好,能得到十分銳利的圖像。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


光影流派


光圈,快門速度和ISO可以一起來討論,因為它們三個一起決定了最終照片的亮度。


相機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光從鏡頭進入相機,照射在感光元件上進行成像,照射進來的光越多成像越亮。

光圈

光圈決定了進光孔大小,數值越小表示進光孔越大(f2比f8大)。可以通過改變光圈值來改變進光孔的大小。當進光時間固定時,進光孔越大,照射進來的光就越多。

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決定了光照射進來的時長,通常使用的快門速度都是 多少分之一秒(400表示400分之一秒),所以也是數值越小表示進光時長越長。可以通過調節快門速度來控制進光的時長。當進光孔大小固定時,進光時長越長,照射進來的光就越多。

ISO

ISO決定了感光元件對光的敏感度,ISO越大,相同數量的光所生成的照片就越亮。


我們一般都會先設置好ISO的值,比如晴天我喜歡設置100。然後根據要達到的效果來調整光圈和快門速度的組合,以達到合適的曝光。

大光圈可以減小景深,實現背景虛化的效果,這時我們就要用大光圈+合適的快門速度。

長曝光可以實現拖影的效果,這時就可以用慢快門速度+合適的光圈(過慢的快門速度需要穩定,就需要三腳架或者其他穩定措施來支持了)


蕭寒旭


攝影中的光圈和快門,是基礎知識,每個剛接觸攝影的朋友都要先了解這些問題。我用自己的大白話,來為你介紹一下光圈和快門的工作原理。

光圈:

光圈,就相當於我們家裡的水龍頭閥門,水龍頭開的大與小,就能控制水流大小,對吧?

鏡頭上的閥門,就是光圈了。光圈開的越大,進入相機中的光線就越多,拍攝的照片就越亮。光圈開的越小,進入相機中的光線越少,拍攝的照片就越暗。

快門:

同樣以水龍頭來舉例,水龍頭開的時間長,水流出來的就多。水龍頭開的時間短,水流出來的就少,是不是這個道理?

那麼放在快門上來說,快門開啟的時間越長,進入相機中的光線越多,照片越亮。快門開啟的時間越短,進入相機中的光線就越少,照片就暗。

它倆組合在一起,就是控制了攝影照片的曝光量與曝光時間。


大白話說完了,現在得說點正式的理論了。

光圈在鏡頭中,由相機控制光圈大小來決定進光量的多少。在相機上,光圈的大小是以F值來體現。你可以看看自己的相機鏡頭,上面的F值,就是來表示光圈大小的。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光圈數值與實際光圈的大小,正好是相反的。數值越小,光圈越大:比如F1.4,就是大光圈,進光量多。光圈的數值越大,光圈越小:比如F22,就是小光圈,進光量就少。

完整的光圈值序列是這樣: 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

可以這樣去理解:光圈數值,就是控制光圈孔徑的大小,也就是控制進光量的多少。數值越小,孔徑越大,數值越大,孔徑越小。


再來聊快門,剛才說了,光圈是在鏡頭中,快門則是在相機裡,它是相機中的一個裝置。快門的作用是控制光線進入相機中的時間長短。拍攝不同題材的照片,也會使用不同的快門速度。你就記住一點:快門的開合的時間短,速度快,進入相機的光就少。快門開合的時間長,速度慢,進入相機的光就多。


以上內容就是我對“攝影小白不懂光圈快門,求各位大神解釋一下?”做出的回答,只代表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我是好色之圖,喜歡攝影和PS,會不定時的推出一些攝影文章和PS教程,如果你感興趣,請關注我,感謝觀看!


好色之圖


攝影小白不懂光圈快門,求各位大神解釋一下?

攝影中在技術方面來說,主要是掌握光圈和快門的運用。現在先用一個淺顯的比喻來闡述一下光圈和快門之間的的關係。

相機的鏡頭相當於我們的眼睛,眼睛睜開的大小就是相當於鏡頭光圈大小,而眼睛睜開的時間長短相當於快門的快慢。

假如我們去看一個風景抑或一個漂亮的女人,要讓風景或美女在腦海中有個清晰的印象,就得睜大眼睛或看久一點。記住風景或美女輪廓,這樣腦海中才會有清晰的印象。

在攝影的專用的術語解釋中光圈和快門是什麼呢?

光圈,是一個鏡頭的中開孔的大小。每個鏡頭都有一個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與其相對應的是光圈值,光圈F值 = 鏡頭的焦距/鏡頭口徑的直徑,這是一個比值而不是一個有具體單位的數字。 光圈值的數字是線性關係,但口徑(通光量)是面積關係,所以要做一個平方運算就發現規律了。 各檔光圈值的平方構成比值為2的等比數列 1.0^2=1 1.4^2=2 2^2=4 2.8^2=8 4^2=16 前面的數字是光圈值,以一檔步進,運算完成就構成等比數列了。從上面的公式裡我們也就不難發現,同一鏡頭焦距,開口越大,光圈值越小,開口越小,光圈值越大。因此F2.8鏡頭開口大於F4。

快門,是指鏡間快門(葉片快門)或相機簾幕快門(焦平面快門)開啟的時間。以秒為單位。比如1/125、1/200,等等。現在數碼單反相機鏡頭一般是簾幕快門較多。

光圈和快門的運用;

在攝影曝光中,有三個重要的參數,光圈、快門、感光度,假設感光度一定,通常情況下光圈和快門的組合決定一張照片的曝光量,同樣的曝光量,光圈增加一檔,快門相應減少一檔。快門增加一檔,光圈就需要增加一檔。

在實際運用,光圈可以控制照片的景深,達到虛化背景或加強縱深。快門可以增強運動物體的運動感或突出靜止的主體而虛化運動的背景中的物體。

以上主要是對光圈和快門的定義上的說明,主要應用方面講述不多,在初入攝影門檻把光圈和快門搞清楚是非常必要的,但決定一張照片的感光度還得考慮下相機(或膠片)的感光度設置。


奕銘影像


回答問題:

攝影有三個基本參數一定要深刻理解:光圈、快門、感光度。要講清這三個參數的關係,就一定要先了解相機的“曝光恆定原理”。相機的生產廠家在生產相機的時候,是根據“曝光恆定原理”來生產相機的。“曝光恆定原理”就是說,相機在拍攝每一張照片的時候,會自動保障照片曝光正常。這個雖然很繞但很重要。

比如,在感光度設定了一定的數值時,開P檔時,相機會自動設置光圈和快門;在感光度設定了一定的數值,設置光圈優先模式A檔設定光圈值時,相機會自動計算出一個快門數值以保證照片曝光正常。同理,在感光度設定了一定的數值,設置快門優先模式S檔設定光圈值時,相機會自動計算出一個光圈數值以保證照片曝光正常。

也就是說,光圈、快門、感光度相當於一個立方體的三個邊長,這個立方體的體積是恆定不變的。當其中兩個參數設定後,第三個參數會由相機自動計算給出。

光圈值就是鏡頭的孔徑大小,用F表示,其實是表示孔徑的1/F大小,F數值越大,孔徑值越小,F數值越小,孔徑值越大;

快門值就是曝光時間,用S表示,其實就是表示曝光時間1/S秒,S數值越大,曝光時間越短,S數值越小,曝光時間越短;

感光度就是感光元件的靈敏程度,用ISO表示,數值越大,表示感光靈敏元件程度越強,數值越小,表示感光靈敏元件程度越弱。

根據以上理論,有很多攝影師設定自動感光度加最小快門速度開光圈優先模式,比較科學。如果不會設定,可以加我詳細瞭解。


手機攝影修道士


快門的速度和光圈和感光度是相互制約的,以前也回答過類似的問題。

光圈的作用在於決定鏡頭的進光量。

簡單舉例:近視的朋友在睜大眼睛時候看不清物體,而眯起眼睛就能看的比較清楚,這就好比小光圈景深遠,大光圈景深淺一樣。

在快門速度和感光度不變的情況下:

光圈的數值越小,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畫面比較亮,焦平面越窄,主體背景虛化越好

光圈的數值越大,光圈越小,進光量越少,畫面比較暗,焦平面越寬,主體前後越清晰。

廣角鏡頭可以在弱光下大光圈提高快門速度降低感光度,因為廣角鏡頭景深大,比如拍攝星空時候同樣感光度大光圈就可以降低拍攝時間,避免星星拖尾。

中長焦鏡頭在大光圈下拍攝可以虛化背景突出主題,去除背靜的雜亂干擾畫面,當然也可以提高快門速度和降低感光度。比如拍攝人像時候大光圈就可以虛化背景,拍出背景乾淨,明亮的照片。

而風景拍攝為了獲得更大的景深則需要用小光圈拍攝。還有拍攝流水慢門的時候也需要小光圈低感光度,來降低快門速度。

快門的速度和光圈和感光度是相互制約的:比如在AV模式下

感光度一樣的前提下,光圈越大快門速度越高,光圈越小快門速度越低。

光圈一樣的情況下:感光度越高快門速度越快,感光度越低快門速度越慢。

這這裡有必要說一下安全快門速度:也就是鏡頭焦距的倒數,比如200焦距的安全快門就是1/200秒 ,600的焦距的安全快門最少是1/600秒。

快門的速度要看拍攝題材的需要進行調整,比如拍攝體育和鳥就需要很快的快門速度就需要很高1/500-1/1000秒的快門速度才能把運動的物體拍的清楚不發虛不拖影。

而拍攝流水或者追拍物體則需要很低的拍攝速度,比如追拍汽車或者運動物體需要1/30-1/60秒的速度,流水則需要更慢的拍攝速度1/10秒到幾秒的拍攝時間,這個就必須要上架用快門線拍攝了。

因為前面說了快門的速度和光圈和感光度是相互制約的,所以在這裡還要說一下感光度。

感光度對相機拍攝的影響主要是對畫質質量的影響和拍攝速度的影響,高感光度可以提高拍攝速度,但是畫質粗糙,低感光度畫質細膩但是快門速度低。有些受器材條件拍攝的畫面可以用高感度拍攝,比如突發新聞圖片,光線很暗又沒有三腳架、閃光燈的時候為了保證畫面人物不虛可以高感光拍攝,能真實還原現場情況,畫質已經不是很主要的了。還有星空拍攝最大光圈但是為了保證拍攝時間不超過30秒就只能用高感光進行拍攝,不過現在的數碼相機已經很強大了,高感光的畫質一般都還能說得過去。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也可發私信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