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練習弧圈球,是先練前衝弧圈球,還是高調弧圈球?有哪些經驗分享?

喜歡北海的東北人


一般來說拉前衝弧圈球要在球的高點期和下降前期,揮臂應以向前為主向上為輔,由腿開始發力,至腰、臂、手腕。在球與拍接觸的一瞬間應儘量使球與膠皮摩擦,以產生強烈旋轉。拍與球接觸的瞬間手腕的動作要快,以得到較快的速度。

1、拉手適當放開

以往在打小球時,由於球速較快,一般不提倡較大的拉手,認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開即可。而今天,只做到這樣是不夠的,要把肩關節適當打開,以增加拉球的動作幅度。同時,手儘可能抬高,為向前發力創造條件,使球產生較大的向前衝力。

2、摩擦球不宜過薄

旋轉能夠提高拉球的準確性,但會影響球向前的平動速度。在同一板擊球中,旋轉和速度是一個矛盾統一體。為防止摩擦過薄,擊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為主,板形豎直,前傾不要過大,同時避免接觸球的側面太多。這樣會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緊

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動量傳遞的樞紐。合理的腰部動作會使動作協調,發力集中。在拉球的全過程中,腰部要繃住,在垂直軸上的轉動不宜過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為更好發揮腰部的功能,在拉球過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側半圓形運動

抬肘和夾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錯誤。拉球時,肘部隨同手臂一起做外側的小弧形運動,有利於擊球中的發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

有許多人在正手拉球過程中,為了充分發揮腰腿的力量,總是試圖通過較大幅度的預蹲,為最後發力創造條件。但是,乒乓球拉球的發力畢竟不同於推鉛球,它是一種速度非常快的發力方式。

如果蹲得過低,在很多時候,還沒等抬起來,拉球已經結束了,最後造成坐著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動力,影響拉球的速度質量。

6、擊球瞬間手腕內收

手腕在擊球前,應該相對放鬆,但擊球瞬間,要有力量非常集中、但動作不是很大的內收動作,這樣容易使力量更為集中,動量傳遞的效果發揮得更好,真正體現出鞭打的效果。

同時,在接觸球的一瞬間,手指要突然抓緊球拍,使發力有一個牢固的支點。直板運動員要體會中指頂住球板的感覺,這樣才能使發力最後作用在球板上。

7、多練小負重的快速力量

要想提高拉球的力量,除了花大功夫熟練掌握拉球的發力技巧、使技術更合理外,適當進行一般力量訓練也是有必要的。因為專項力量與一般力量雖然不會有線性關係,但一般力量總歸是一個基礎。

在進行力量訓練時,負重不要過大,以多次數,短時間,多組數的練習為宜。對年齡較小的青少年運動員最好選擇克服自身體重的方法進行練習,如引體向上、俯臥撐、縱跳等。

有時也可與專項訓練結合在一起,如持重拍進行拉球徒手動作的練習,拉橡皮筋等。這樣,既可以練習一般力量,又練到了專項。

8、練習步驟先上後下

在體會拉球發力的開始階段,先用拉上旋球或不轉球來練習。因為拉上旋球不必過多的考慮摩擦效果,多一點擊打對準確性的影響要小於下旋球,這樣更容易體會向前發力。

而拉下旋球時,必須要有很好的摩擦效果,才能保證球過網上臺,所以不容易體會擊打和向前發力的感覺。

在擊球時間上,先練定點的上旋高點期拉球,待體會到拉球能發上力了,在練習各種時間的調整拉球。為了保證聯繫的密度,先練習用多球拉,在過渡到多球單練和單球拉。

附帶說上一句,拉削球更能體會拉球時往前走的距離感。反過來說,削拉球的感覺檢驗拉球質量最好的“試金石”。






足彩之道


前衝與高吊——這兩種弧圈球,先練哪種都行,您可以跟陪練者商量,也可以自己決定。

重要提示——您如果攻球動作不熟練,那最好先不要練前衝弧圈球;因為攻球是前衝弧圈球的基礎,前衝弧圈球的難度,比攻球還要大些。如果您連高球都不會放,當然也不要去練高吊弧圈球了,道理同上。

初學者想練弧圈球,不必著急,只要您攻球、放高球的動作熟練了,身體靈活了,再練弧圈球是水到渠成的事。


乒乓球804


前期用高調弧圈球,感受摩擦的感覺,多摩擦對弧圈球有一定的感覺後在前衝,這兩種發力不一樣,一種向上多,一種向前多,主要還是摩擦,前衝有一定的擊打比例。


胡邱傑


大家好 我是(賽事組委會),我是一位體育愛好者 ,我喜歡體育,熱愛運動。喜歡看足球,籃球,排球 ,乒乓球,以及各種體育運動。也喜歡看世界盃 ,奧運會等各種體育賽事。我很享受這種悠閒的生活,我對體育的熱情只增不減,這種熱愛是內心發出的,一直在我心中燃燒,無法冷卻。我選擇了熱愛體育並會一直不斷的堅持下去,直到我老去。這就是我一個體育創作者的生活方式,針對題主這個問題,以下是我的分享和觀點:\r

要做到既穩又轉、既穩又快,就必須形成一個穩定的發力機制。當然,穩定並不是死板不變,而是隨機應變中的內在穩定!\r

弧圈球動作的分解與合成\r

1、在腰和上身不轉動的情況下,大臂從貼近身側,到帶動小臂向上揮動,那麼整個手臂所揮動過的平面可以與地面形成0到90度的各種夾角。(高吊與前衝的區別之一就是球拍前傾角度的不同)\r

可以說,這樣的大臂帶動小臂,在一個平面內的揮動就是弧圈球中整個手臂經過的路線。\r

在分解動作上切忌:\r

a.手腕在揮拍過程中隨意抖動、轉動。這會造成最後整體弧圈動作的擊球不穩:即產生髮力不穩、方向不穩、拉漏拉飄的現象。\r

b.手臂擺動不在一平面上,後果是常常拉下網、拉漏拉飄、即使拉上的球也往往顯得軟弱無力。\r

所以在沒有轉腰的前提下,大臂帶動小臂的揮動應當在一個平面之內,這是弧圈發力集中的重要關鍵之一,也是實現弧圈技術穩定特點的第一要點。\r

弧圈技術的內在發力機制\r

1、擊球前的勻加速發力\r

腿要蹬實,支持腰勻加速轉動,在肩、肘腕關節的帶動下,球拍向前上方做加速運動迎擊來球。\r

2、擊球時的突然變加速發力\r

當球拍撞到球前的一瞬間,小臂藉著重心轉移的力量,突然加速內收,(此時腰、肩、大臂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並適當收緊)\r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和觀點,希望大家能喜歡,也喜歡大家能和我一樣對體育懷著一種濃厚的熱情,我很高興能提出我的分享,來幫助大家更好的認識體育,分析體育競賽。體育本身就是運動者用自己的體力帶給我們心靈的健康享受。正確的看待和麵對體育,有益於身心健康。\r

最後祝福大家快快樂樂看比賽,開開心心做運動,生意越來越好,錢越賺越多,身體健健康康,家和萬事興,謝謝大家!\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