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作為馬騰舊部下,為何捨棄馬超追隨曹操?

蓮子說史


在三國演義中,龐德本是馬騰的部將,後來馬騰被殺,龐德降曹。有人便說了,既然你是馬騰的部下,就應該追隨馬騰的兒子馬超,為什麼反而忠於曹操呢?

事實上,這種疑問,在當時並不存在。龐德是絕不可能再回到馬超身邊做小跟班的。

首先,龐德最早的出身,是東漢的郡吏、州從事,他跟隨馬騰,並不是說馬騰對他有什麼特別的私人恩情,而是因為當時涼州一帶的羌與氐,與漢人不斷髮生衝突,馬騰則是漢朝對付羌氐軍隊裡的軍司馬,後來慢慢從偏將軍做到徵西將軍。這一時期,龐德就是馬騰手下的校尉,級別並不高。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馬騰的隊伍,其實就是一個家族兵團,最重要的位置,自然是留給馬超馬休馬鐵馬岱這些人,一個外人,自然靠邊站。但龐德還是憑藉自己的勇猛,贏得了各方的注意。譬如說曹操北伐袁譚之際,曾有一部分袁氏的軍隊跑到山西西南部的河東郡打劫,此時鐘繇統率關中部隊去討伐,馬超便帶著龐德去增援,但馬超很可能並未用力(因為幾乎沒有描述他的文字),龐德卻表現很好,擔任先鋒,進攻敵將郭援、高幹,大獲全勝,親自斬了郭援。

馬超為什麼不賣力?因為他覺得自個不需要討好鍾繇,而是更要考慮如何保存實力。

龐德為什麼這麼賣力?因為他覺得馬超未必會提拔自己,但如果在這場戰役中表現良好,說不定就能贏得更高一級的關注——而在這裡的更高一級,就是鍾繇。果然,因為這一次的成績,龐德被提拔做了中郎將、封都亭侯。

也因為這個緣故,龐德與馬超其實已經產生了微微的裂痕——因為馬超不希望你賣力,你那麼使勁幹嘛?想討好中央政府,早日升官發財麼?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對於龐德而言,在馬家軍這邊的前途是不大的,要獲得機遇,實際上就得到曹操那邊去找。但在找到機會之前,龐德只能跟著馬超,從渭南打到冀城,後來退入漢中。

而當曹操兵臨漢中,馬超又已投靠劉備的情況之下,龐德能做什麼呢?一是追隨馬超,趕到劉備陣營去,或許劉大耳朵能識貨(但這個概率不大)。二是放棄馬超,投奔曹操陣營。結果,龐德選了二,而且立即得到不錯的回報。曹操確實是個愛才的人,一接觸,就讓龐德做立義將軍,封他為關門亭侯,食邑三百戶。

換句話說,龐德雖然曾經是馬家的人,可是馬家從來沒有把他當作人才來看待,但是在鍾繇和曹操這一邊就完全不一樣了,有功必賞,對龐德而言,這個太重要了。所以這個時候,龐德便有了報答曹操的心態——這種心態,其實和諸葛亮得到劉備的厚待,便為劉備效勞,是完全一樣的。

結果在樊城,保有報恩心態的龐德,反而遭遇諸將的猜忌,理由是龐德的哥哥在劉備陣營,萬一龐德懷有二心臨陣倒戈這個咋整呢?

所以龐德為了證明自己,就越是勇猛地挑戰當時被認為是天下最牛鼻武將的關羽,甚至一箭射中關羽前額。但是很可惜,副手龐德有這個鬥志,大將於禁卻沒這個心思,再加上漢水氾濫,龐德是來自西北的旱地型猛將,此時卻陷入大雨滂沱、道路泥濘甚至平地水深五六丈的困境,雖然龐德依舊鬥志旺盛,卻無濟於事,因為其他人都投降了,你一人有什麼用?

關羽此時也很納悶,你不是馬超的小跟班麼?這麼發狠給誰看啊?所以關羽見了龐德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哥是咱的人,俺想收你做個部將,意下如何?沒想到龐德怒罵,不但是罵關羽,而且罵劉備是個庸人,這話顯然就是不給自己留後路了。於是關羽也只能回答一個字:斬!

應該說,龐德的效忠,得到了應有的回報,曹操聽說這件事,流了眼淚,還封龐德的兩個兒子做列侯。甚至到了曹丕時代,還特意給龐德的在天之靈送上壯侯的諡號——這樣的待遇,老實說,只顧自家人的馬超怎麼會想得到?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我認為有3點原因:

龐德原本是馬超之父馬騰的部下,隨馬騰征戰多年,勞苦功高,也是馬騰非常之信任的部將之一。但是在馬騰被曹操招安至鄴城後,因馬超起兵導致馬騰全家被曹操殺害。馬騰死後,龐德依舊忠心耿耿的輔佐著馬超, 幫助他南征北戰。

性格缺陷

其一,馬超這個人性格上有缺陷,他盲目自大的特點即使他父親的離世也未能幫他改掉這個壞毛病。他認為自己的帶兵打仗的能力勝過他的父親千倍萬倍,最終盲目起兵把他的父親馬騰給害死了,龐德原為馬騰舊部,對於此事肯定對馬超也是有些意見的,可是畢竟有著君臣關係,龐德對馬超也無可奈何。 所以龐德在馬騰離世之後就做好了打算,自己不可能一生一世的為馬超服務,所以龐德對馬超早就懷有二心了。

實力較弱

其二,馬超的實力在當時其實很弱,北邊打不過曹操,東邊打不過劉備,雖然坐擁西涼大軍,但是沒有足夠的領導能力,用一句詞語來形容就是一介匹夫,帶兵打仗可以,但是要論和別人爭地盤,那就實在是拿雞蛋砸石頭了。再看當時的實力對比, 雖然曹操吃了赤壁大敗,卻仍然是天下第一的割據勢力,所以龐德選擇棄馬超,投曹操也是智者之舉,畢竟沒有人會選擇弱者作為依靠對象。

珍惜人才

其三,就是曹操比馬超更愛才,他在馬超手上並不能成就什麼大事業。龐德本來就是一個很有實力的將領,論兵法論武功都不差的,談及帶兵打仗,龐德也是有拿得出手的實力的。所以到了曹操那邊,龐德一定會被重用,與其留在馬超身邊每天為著生死顧慮,為什麼不選擇一顆可以庇佑自己的大樹呢?

綜合以上的三個原因,龐德離開馬超是必然。 然而,他的離開確實不失為明智之舉。龐德在曹操麾下確實戰功赫赫。聞名天下!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龐德其人

龐德,字令明,南安人。本屬馬騰,馬騰被徵召為衛尉後,舊部由馬超統帥,龐德就歸屬了馬超。

龐德勇冠三軍,擅長衝鋒陷陣,曾經斬殺袁紹大將郭援,後來跟隨馬超四處輾轉,投奔到張魯麾下。馬超在張魯麾下並不如意,於是投奔了劉備,但是龐德並沒有跟馬超一起,仍然留在了張魯部下。

那龐德為何沒有跟馬超一起走呢?

1、臥病在身

這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當時龐德有病,不能和馬超一起行動,馬超走的匆忙,所以沒有帶上龐德。

2、認為馬超不值得輔佐

馬超投奔劉備,其實是一項秘密行動,因為擔心張魯手下人會謀害自己,馬超怕走漏風聲,可能只和馬岱一起商量,沒有通知到龐德。

這樣龐德就被一個人扔在了漢中,而龐德跟馬超這麼久,可能也認識到了馬超的冷血,畢竟當初馬騰還在朝中做人質,馬超這貨就敢公然造反,直接害死了馬騰。所以龐德心中,馬超也不是明主。

3、看不起劉備

不光是馬超,龐德的兄長也在蜀中做官,但是後來龐德被關羽俘虜時,龐德仍然不投降,按龐德的說法:

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

直呼劉備為庸才,可見龐德心裡是多麼的鄙視劉備,那自然就不可能投降了。


歷史都付笑談中


東漢末年,十常侍賣官鬻爵,非親不用,非仇不誅,導致天下大亂,黃巾四起。此後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爭權奪勢,彼此同歸於盡。董卓趁機把持朝政,廢少帝立獻帝,淫亂後宮,殘殺大臣,荼毒百姓。致使朝堂面目全非,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自此,天下有志之士,紛紛舉起義旗,以聲討國賊董卓的名義招攬義兵、吸引人才,組成了自己的割據勢力。漢末天下步入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大分裂時代,各路諸侯明爭暗鬥,硝煙瀰漫了近百年之久。因此!在無盡的硝煙與戰火中,挖牆腳事件屢見不鮮,降將的身份並不足為奇。

有的人是因為時勢所逼,比如關羽被迫暫歸曹操,比如劉備在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之間遊離;有的人是尋找更好的發展平臺,比如法正、張松、李嚴等劉璋舊部;有的是個人利益;有的則是挖牆腳……

因此!龐德也不例外。龐德捨棄馬超,投降曹操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龐德被馬超遺棄,早已不再顧及主僕情誼

渭南之戰,馬超被曹操擊敗,龐德等跟隨馬超投奔了漢中張魯。起初,張魯非常信任他,不但借給兵馬讓他還攻祁山,而且還打算把女兒嫁給他。但是馬超復攻祁山卻失敗了,反而被張魯的部下楊白等妒其才能,故意陷害,因此逃去氐中,暗中投靠了劉備。

由於馬超是秘密投降劉備,而當時情況非常緊急,並沒有通知到龐德。因此,龐德就像一個棄子一樣,被遺棄在了張魯麾下。舊主馬超的不辭而別,使龐德遭受了無數的冷眼,他在張魯麾下過得並不開心。即便漢中面對生死大局之際,張魯都沒有啟用龐德。

因此,龐德跟馬超之間,早就失去了主僕情誼。樊城被關羽抓住,當關羽在他面前提及馬超之後,龐德的表現明顯是更加憤怒。

第二、作為降將馬超的舊部,張魯會時時提防龐德。因此,他無法脫離張魯,只能跟隨大部隊的腳步。張魯率眾投降曹操,那麼龐德也別無選擇。所以《三國志》原文是“德隨眾降”。

第三、曹操的“唯才是舉”是龐德施展身手的絕佳平臺

曹操是個值得依附明主,他對人才的選拔與任用別具一格。他提出的“唯才是舉”理念就是希望網絡天下人才,使有才能的人,無論身份地位卑賤與否,都可以人盡其用。只有追隨曹操,龐德才可以盡情的施展自己的抱負,不用再像之前一樣畏首畏尾。

況且曹操早就聽聞了龐德之勇,非常欣賞他的才能。當面給他拜將封侯,封其為立義將軍,進爵關門亭侯,享食邑三百戶。如此受曹操厚愛,龐德沒有理由不為曹操縱橫疆場,全力以赴。


愛尚文史


我是論史大能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從表面上來看是龐德捨棄了馬超投靠曹營,但如果縱覽龐德的經歷就會發現,其實是馬超捨棄了龐德。

1、追隨馬騰

龐德一開始便追隨馬騰鎮壓羌、氐叛亂,屢立戰功,也只是做到校尉而已,可見馬騰對龐德也不算很重用。

“初平中,從馬騰擊反羌叛氐,數有功,稍遷至校尉。”

2、大戰河東

當曹操還在平定袁紹殘餘勢力時,手下鍾繇率領關中諸將討伐郭媛、高幹,龐德立下了戰功,被曹操封為中郎將、都亭侯,比起校尉上了一個臺階。

“建安中,太祖討袁譚、尚於黎陽,譚遣郭援、高幹等略取河東,太祖使鍾繇率關中諸將討之。德隨騰子超拒援、幹於平陽,德為軍鋒,進攻援、幹,大破之,親斬援首。拜中郎將,封都亭侯。”

3、勇冠三軍

這是對龐德的一個綜合評價,其表現不可謂不亮眼。龐德在馬騰麾下諸將領中算比較突出的一個了,但在史書中未見到有馬家父子對他重用、信任的記載,一點都沒有!

“每戰,常陷陳卻敵,勇冠騰軍。”

4、不離不棄

接下來就是渭水之戰,最後馬超被曹操大敗,一路逃亡到漢中,追隨張魯。在馬超最落魄的這段時間,龐德依然是追隨左右,不離不棄,足見龐德對馬氏父子的忠心。

“太祖破超於渭南,德隨超亡入漢陽,保冀城。後復隨超奔漢中,從張魯。”

5、身陷險境

曹操兵臨漢中,張魯的傾向於降曹,所以馬超感覺到了危機的來臨,已經開始準備投靠劉備。我們都知道,投靠劉備的只有馬超和馬岱,並沒有帶上其他的將領。自己去了劉備那邊做了平西將軍,而龐德卻留在張魯境內,堪稱是命懸一線,馬超完全沒有顧及到龐德的感受。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馬超根本就沒有將龐德視為心腹,而只是一顆隨時可以拋棄的棋子。

“魯不足與計事,內懷於邑,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
“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為平西將軍。”

6、歸順曹營

所幸張魯還算理智,並沒有為難龐德,而是帶著他一起歸順了曹操。而龐德也因禍得福,加入曹營還未建功立業,便被封為了義將軍、關門亭候。

“太祖定漢中,德隨眾降。太祖素聞其驍勇,拜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戶。”

從龐德追隨馬騰開始,到加入曹營的這個歷程來看,龐德並不虧欠馬家父子,反而是馬騰、馬超沒有將龐德作為心腹,而且馬超還在在關鍵時刻全然不顧龐德生死,果斷拋棄。龐德雖然勇猛耿直,但不代表他傻,看清了馬超的真面目後,也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會誓死效忠曹操了。

德常曰:“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身自擊羽。今年我不殺羽。羽當殺我。”德謂督將成何曰:“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德罵羽曰:“堅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

論史大能貓


答:龐德是因為張魯投降曹操而效力於曹操的。

龐德隨馬超壞事兒沒少幹!馬超斬了義士閻溫激起共憤,曹操於是一怒之下把馬超家在鄴城的族人全部斬殺。

隨後,馬超又斬殺了開城投降的刺史韋康,韋康的部將集體反叛馬超,導致馬超、龐德流離失所、進退維谷。不得不依附漢中的張魯。

張魯在漢中,繼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誠信而不欺詐、創立義舍(旅館也有人叫酒店)置義米肉於內,免費供路人量腹取食!不要錢的自助餐👍!

龐德顛沛流離、飢寒交迫跟著馬超朝不保夕!突然遇到免費的自助餐😂😂😂,對張魯應該是感恩戴德🙏🙏🙏。打死都不會再離開漢中了……這地方太好了!

毛主席教導我們說:“漢中有個張魯,他搞過吃飯不要錢,凡是過路人,在飯鋪吃飯吃肉都不要錢。他搞了三十年,人們都高興那個制度,這有種社會主義的作風,我們的社會主義由來已久了。”

龐德屬於過路人,吃飯、住宿等都不要錢。於是推脫有病在身,巧妙地離開了馬超。

當張魯的“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名言傳遍漢中的時候,龐德毅然投身於曹操的陣營,拉開弓箭🏹️,對著關羽的腦門狠狠地射了過去!


中行偃1


從龐德被關羽擒獲,寧死不降來看,龐德不僅武藝高強,而且是秉有忠義之人。即然龐德是秉有忠義之人,那麼,他棄馬超而忠心於曹操,就不簡單是利益驅使了。



龐德初降曹操是出於偶然原因。

馬超在關中失敗後,投奔了漢中張魯。之後馬超率軍去戰劉備,龐德因病沒有同去。後曹操攻漢中,張魯投降,龐德也隨之歸於曹操。

曹操知龐德勇猛又有忠義之心,故信任重用他,時間久了,使龐德對曹操產生了感恩之心。關羽攻襄樊時,曹操派於楚率軍增援,龐德自告奮勇做先鋒。

當時,馬超和龐德的哥哥龐柔都在蜀漢為官。于禁懷疑龐德有二心,言於曹操。曹操因此想換將。龐德問明原因後,叩頭出血,說:"因為嫂子不賢良,我酒醉後殺了她,因此與哥哥龐柔的恩情關係早已斷絕;馬超有勇無謀,兵敗投蜀。我與他各事其主,大義也已斷絕。我現在是感念大王對我的恩情想要報答才要求出徵的,絕無二心。"曹操答應了他的出征請求。



龐德令人打造了一口棺材,令人抬著隨軍出征。在戰場上,他大戰關羽,令素來高傲的關羽也不由地稱讚他。後值連天大雨,關羽利用襄江水,擊敗曹軍,生擒于禁和龐德。跟隨曹操達三十年的于禁求饒投降。龐德卻英勇不屈,從容就義。

所以,龐德捨棄馬超,是因馬超有勇無謀,寡仁薄義,不能成大事。追隨曹操,是因為曹操知人善任,大仁大義,真心對待自已。士為知已者死。龐德就是這樣做的。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龐德對於馬超並沒有歸屬感。龐德感恩的只是馬騰的知遇之恩、提攜之情。而這份恩情龐德在馬騰活著的時候已經用赫赫戰功報答了。

龐德只認馬騰這個“伯樂”

龐德年少的時候隨著馬騰四處征戰平定叛軍,履歷戰功,馬騰也非常看重龐德。龐德每次參戰都是攻敵在前,在馬騰軍中最為勇猛。馬騰一路提攜龐德之中郎將,都亭侯。

馬騰被徵召做了衛尉,讓龐德跟隨馬超。馬騰的寓意也是讓馬超和龐德互相瞭解,日後將帥之間配合上更加默契。然而馬超和龐德確沒有建立下深厚的友誼,原因在於馬超武藝高超輕視龐德,而龐德在馬超帳下也難有大的作為。

龐德對於馬超沒有歸屬感,而曹操卻是愛才惜才

馬超對龐德根本就不重視,若是重視龐德馬超投奔劉備時肯定會帶著龐德一起投奔,不會留龐德在漢中。

曹操平定漢中時龐德隨眾人歸順了曹操。曹操聽聞龐德勇武時起了愛才之心,重用龐德。而龐德也感受到曹操的厚愛,誓死效忠曹操。征戰關羽時,曹操手下眾人不信任龐德,說龐德舊主馬超和堂兄都在蜀國效力,而龐德卻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忠心。關羽水淹七軍時活捉了于禁、龐德等人,于禁投降蜀漢而龐德誓死不降被關羽下令斬殺。

總結:龐德用自己的赫赫戰功報答了馬騰的知遇賞識之恩。又因馬超的不重視歸順曹操,用生命證明了自己對曹操的忠心。


感謝大家閱讀,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歷史。


青梅煮酒品三國


在三國曆史上,龐德也算是第一梯隊的武將。


他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主動請纓戰關羽,雖然最後兵敗被殺,但他的膽氣讓大家佩服。

龐德原來是馬騰麾下的一員大將,為馬騰建立了不少的功勞。

他在外出征戰的過程中,大多數是擔任先鋒大將的角色,可見龐德的英勇是受到馬騰的認可的。

曹操在討伐袁紹的期間,馬騰和曹操還沒有反目成仇。

作為盟友馬騰自然需要派兵支援曹操作戰,而龐德再次作為先鋒大將出戰。

龐德領命進攻由袁尚等人派來的郭援、高幹等人,大獲全勝,還斬下了郭援的首級。

官拜中郎將,躋身大漢列侯之中,成為都亭侯。

後來馬騰和參加反目被殺,馬超繼承了父親馬騰的爵位,龐德自然歸馬超管轄。

潼關之戰中,馬超被曹操打的大敗,西涼各部宣佈效忠朝廷。

馬超走投無路之下,投靠了漢中的張魯。

劉備入川后,馬超不堪張魯手下排擠,又投靠了劉備。

龐德當時沒有跟隨馬超出戰,留在漢中張魯那裡,所以馬超和龐德從此各為其主。

曹操打敗張魯後,龐德投靠了曹操,成為曹操帳下的一員猛將。

曹操對龐德非常看重,讓龐德死心塌地的效命曹操,徹底和馬超劃清了界限。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龐德主動請戰關羽,在宛城射傷了關羽,名聲大噪。

他在出徵前,讓人抬著一口棺材,說如果不幸戰死了就把他裝進去,如果打贏了就再抬回來。


他的話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也讓曹操對他刮目相看。

龐德在襄樊之戰中,中了關羽的計謀被俘虜,因誓不投降而死。

關羽是用馬超來規勸龐德,但龐德嘲諷了馬超,還罵了關羽。

讓關羽大為惱火,不得不殺他。

其實,龐德和馬超的關係一直不好,龐德並沒有收到馬超的重用,甚至有點受排擠,所以他離開馬超才會那麼地決然。

龐德死後的幾十年後,他的後人滅了關羽的滿門,也算是報了當年被殺之仇。


—End—



冷月鉤沉


馬超是見到張魯對他有疑心,而且益州之主劉璋也是昏庸無能,加之他聽聞劉備要進攻劉璋,便秘密寫的請降書的。所以說馬超他自己也不能肯定劉備當時願意不願意收留他,所以這件事除了馬超的弟弟馬岱知道,幾乎沒人知道馬超密降劉備。而張魯得知馬超降了劉備之後,便下令嚴加看管龐德,之後曹操進軍漢中,殺了張魯,龐德只能跟隨大家成為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