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蝗蟲,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幸福地帶2


興修水利,做到旱澇無災;

做到大面積荒灘墾荒種植,改變蝗蟲的棲息環境,減少發生基地的面積;

植樹造林,改變蝗區小氣候,減少飛蝗產卵繁殖的適生場所;

.提高耕作和栽培技術,達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變作物的佈局,減少蝗害;

在蝗災區,使用高效低毒的農業和生物農藥,保護蝗區的捕食性天敵;

也可在山坡放養雞、鴨、鵝等家禽防治;

大面積施用微孢子蟲。是蝗蟲微孢子蟲菌和綠僵菌,對蝗蟲是致命的微生物菌類藥劑。蝗蟲微孢子蟲菌是一種非常強勁的微生物藥劑,凡是蝗蟲身體沾上蝗蟲微孢子蟲菌,大約在38℃的條件下,蝗蟲死亡率在85%以上。綠僵菌,也是一種微生物藥劑,蝗蟲沾上菌液,在6~7天內綠僵菌開始滋生侵襲幼小的蝗蟲身體,10~15天蝗蟲因綠僵菌大量繁殖後,蝗蟲取食逐漸減弱而餓死。死亡率高達85%。一般在蝗蟲2~3齡期,使用20%綠僵菌油劑75毫升,加入750毫升真菌稀釋劑稀釋,可以人工噴霧,或使用飛機噴霧,速度快,效果好,滅蟲率高,7天后蝗蟲殺滅率能達到80%以上。這兩種藥劑都是無毒的藥劑,安全可靠,對天敵無害。


超越夢想230849010


我老家在農村,過去我們先挖溝,晚上架上乾柴,點火燒,我說的是土辦法,方法雖土,效果很好。不過像巴鐵,這麼嚴重的蝗災,就得噴藥殺蟲了,但是噴藥的同時也把蝗蟲的天敵也殺死了。人工降雨也是辦法,但是乾旱的地區屬於太難了。


勇敢的心勇往直前


消滅蝗蟲的方法如下:1.自然生態法,引入蝗蟲的天敵去消滅,比如青蛙、麻雀;2.可降解農藥,可降解農藥能在20天左右自然降解掉,對環境影響較小,由於天然微生物降解農藥的效率較低且降解譜較窄,科學家們通過基因工程技術,研究出了的有自殺控制功能可降解農藥的環境安全型基因工程菌;3.轉基因作物,利用基因工程將原有作物的基因加入其它生物的遺傳物質,並將不良基因移除,從而造成品質更好的作物。利用轉基因技術可以改變動植物性狀,培育新品種。





一休姐


大多數殺蟲劑農藥都可以防治蝗蟲,如:敵敵畏、馬拉硫磷等有機磷類農藥;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類農藥;還有蝗蟲微孢子蟲、綠僵菌、印楝素等生物農藥。化學農藥殺滅速度快,但有毒、對環境有一定汙染;生物農藥環境友好,但殺滅速度不如化學農藥那麼立竿見影,以預防為主。


瑞德三農


蝗區一般地勢低窪,有一定傾斜度,土質多為沉積、沖積黏土和鹽鹼土,有季節性積水,喜隨退水後在坡地產卵,植被以蘆葦、稗草、茅草、馬絆草等禾本科植物為主,雜以鹼蓬、蒿子、野扁蓄、黃鬚等野草,植被覆蓋度一般在75%以下。 採用墾荒造林、深翻改土的方法改變地貌和植被構成。就破壞了蝗蟲滋生的源地,可有效降低附近地區的蝗災危害。

最後,做好統防統治,根據測報結果,在蝗災爆發前,大面積噴灑農藥,飛機噴藥是一種較好的選擇。六十年代,主要用六六六粉等噴灑,該藥劑由於殘留問題已經禁用多年。現在可以選用,氧樂果、菊酯類、滅多威 等,觸殺性較好的農藥大面積噴灑。


重慶雲強


我國蝗災治理是非常成功的,主要是改治結合策略:通過蝗災發生區的生態環境改造,消除適宜蝗蟲發生的環境;同時,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種群數量,並利用化學藥劑及時防治高密度的蝗蟲發生區。

生物防治法中,有一種是“招引粉紅椋鳥法”。這是遷徙性候鳥。上世紀80年代,新疆用人工堆放石巢、修建磚混鳥巢的辦法,招引粉紅椋鳥遷徙至此。

2019年4月新疆多地發生蝗蟲災害,數以萬計的粉紅椋鳥發動“空襲”。一隻粉紅椋鳥一天能捕食120至180只蝗蟲。



AAA海鷗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種群數量,並利用化學藥劑防治高密度的蝗蟲發生區,通過蝗災發生區的生態環境改造,消除適宜蝗蟲發生的環境。

2:用雞鴨鵝鷹等蝗蟲的天敵去對付它,據說中國以前發生蝗災,就使用的這一招

3:撒藥,用飛機噴灑農藥。




小蕾生活日記


話說在唐玄宗時期有一位牛人宰相叫做姚崇,在姚崇做宰相時期,山東,河南一帶發生了非常嚴重的蝗蟲災害,在古人的觀念裡蝗蟲是不能殺的,古人認為蝗蟲是上天派來的懲罰,於是發生蝗蟲災害的地方就開始燒香求神,但是咱們都知到這沒什麼用,蝗蟲還越來越多了,黑壓壓的一片遮天蔽日,蝗蟲所到之處莊稼都被吃光了,發生大規模蝗蟲災害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姚崇耳朵裡。

姚崇很快就決定要想辦法消滅蝗蟲,姚崇將消滅蝗蟲的想法向唐玄宗彙報以後,唐玄宗不同意,因為唐玄宗也認為蝗蟲災害是上天的懲罰,唐玄宗害怕消滅蝗蟲會得罪天神,於是是姚崇想了一辦法不用唐玄宗下旨消滅蝗蟲,姚崇用自己宰相的名義發佈政令消滅蝗蟲,如果成功了功勞是唐玄宗的,失敗了姚崇自己背鍋辭官回家,唐玄宗一聽姚崇這樣說也就同意了姚崇消滅蝗蟲的想法。

姚崇很快就想到了消滅蝗蟲的辦法,並向遭受蝗蟲災害的地方傳授這套消滅蝗蟲的辦法,姚崇消滅蝗蟲的辦法就是晚上點著火,蝗蟲就飛向火的周圍被火燒死,然後挖好土坑將蝗蟲掩埋,為了讓各地都將這套消滅蝗蟲的方法都執行下去,姚崇還像給地派了專門管理消滅蝗蟲的刺史,以及還規定如果農民消滅了一筐蝗蟲就拿到官府可以換一筐粟米。不過還是有地方官員認為蝗蟲災害是上天的懲罰不願意消滅蝗蟲,結果姚崇反問道:為什麼你管轄的地方地方遭受到上天懲罰,是不是因為你沒有德行?

地方官以後也只有按照姚崇的辦法消滅蝗蟲,姚崇的這一套消滅蝗蟲的辦法大規模實施以後,很快各地的蝗蟲災害就得到了有效的扼制,據統計當時各地消滅的蝗蟲有數百萬擔,姚崇消滅蝗蟲的制度,使數百萬百姓有了足夠的糧食生存,也為歷史上著名的“開元盛世”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