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託再前進 埋頭苦幹開新局:西安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要確立新的發展理念,既要看速度,又要看增量,更要看質量,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中實現有質量、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時,對紮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殷殷囑託言猶在耳。

彼時,西安生產總值剛剛突破5000億元大關。而五年之後的今天,據初步核算,2019年,西安生產總值邁上9000億元新臺階,達到9321.19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1500億元,GDP五年累計增長近70%。

牢記囑託再前進 埋頭苦幹開新局:西安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令人欣喜的是,西安經濟交上的這份答卷,不僅實現了量的增長,也實現了質的跨越,高質量發展支撐因素不斷增多。

創新驅動正在成為推動發展的新引擎,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迅猛,引領發展;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63.0%,非公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4.4%;

“三個經濟”發展迅速,2133列中歐班列長安號貫通歐亞,88條國際航線聯結世界,為西安經濟發展帶來了新動能;

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地開工,高技術產業投資的快速增長,為西安進一步追趕超越增添後勁;

特別是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以來,西安進一步釐清了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和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思路和階段性目標,推動十項重點工作全面破題,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大力發展三個經濟等工作全面啟動,西安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堅實。

牢記囑託再前進 埋頭苦幹開新局:西安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過去五年,西安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堅實。

引領高質量發展

建設創新驅動之城

“習總書記參觀了光電測試大廳、空間載荷環境試驗大廳,察看了科技成果及產品展示。他一直強調,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科技人員要樹立強烈的創新責任和創新自信,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面向國際科技發展制高點,努力多出創新成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多作貢獻。”回憶起總書記來到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考察時的情景,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副研究員、西安中科創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米磊記憶猶新。

“習總書記的話是對我們的鼓舞,也是指引。幾年來,我們在堅持自主研發、自力更生,取得核心技術突破的同時,堅持面向民生需求,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推動科技創新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更好地發揮作用。產業孵化的服務更完善了,平臺體系更健全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也更高了!”

就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西安光機所幾個月後,這裡便啟動了光電子集成芯片研發與產業平臺建設,加速研究光通信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加快光電子集成芯片產業化。2019年8月,這一平臺完成了中期驗收,全面啟動了後期的研究工作。

對核心技術基礎研究的投入,伴隨的是產業孵化能力、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大幅提升。2015年2月,西安光機所孵化企業30多家,2只基金總規模1.735億元。截至今年1月,西安光機所累計培育孵化企業超過300家,10只基金總規模達53億元,初步形成了智能製造、光電子集成芯片、民生健康等產業集群。

西安光機所的發展,正是西安牢記囑託,用創新驅動激發經濟內生動力的縮影。

牢記囑託再前進 埋頭苦幹開新局:西安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西安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和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和產業化率。經初步核算,2019年西安高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4.9%,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9.6%,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大幅提升。

推出20條措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年度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000億元。圍繞硬科技產業領域,培育發展一批快速成長的瞪羚企業和小巨人企業。對50家從事新一代信息技術、增材製造、航空航天、生命科學、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端產業技術領域重點企業進行專題支持,培育一批科技企業新集群。

西安還全力扶持企業登陸“科創板”。2019年7月,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交易,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鉑力特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其中,成為科創板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牢記囑託再前進 埋頭苦幹開新局:西安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智能製造助力西安經濟快速發展(資料圖片)

如今,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全球程序員節等一系列頗具影響力的活動讓世界的目光聚焦西安。《2019中國硬科技發展白皮書》顯示,西安產業創新綜合能力位居全國第四,尤其是對信息技術、芯片及硬件等七個硬科技領域的創新表現進行評估,2019年度全球主要城市七大硬科技創新綜合指數綜合排名中,西安位列全球第14位!

打造現代產業體系

聚焦“五強”目標 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

產業興,則城市興。西安壯大實體經濟、補齊工業短板、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在製造業,優勢在製造業,出路還在製造業。

牢記囑託再前進 埋頭苦幹開新局:西安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從法士特第900萬臺變速器下線,到陝汽軍車參加國慶閱兵,再到多條新能源汽車生產線同步建設,西安的汽車產業集群日益強大;從助力“胖五”升空的箭載計算機“點火裝置”,到亞洲最大的臥式雙滑臺強力數控旋壓機,再到無人機商用衛星產業雛形初顯,西安航空航天科技研發瞄準產業前沿......

打造現代產業體系,西安在先進製造業轉型升級方面持續發力,融入高科技、開拓新思維、探索新方向,吹響了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的新號角。

市統計局發佈的初步核算數據顯示,2019年西安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其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3%,新興產品產量保持快速增長,單晶硅同比增長2.3倍,光電子器件增長22.8%,鋰離子電池增長17.1%。

一系列亮眼的數據,彰顯出西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成績,同時也展現出這座城市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

近年來,西安在汽車、智能終端、高端裝備等領域持續發力,大項目、好項目紛至沓來。僅2019年,比亞迪智能終端產業園、三一重工產業園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中興二期、吉利新能源汽車等項目進展順利,華為、百度在西安設立雲計算項目,三星電子高端存儲芯片二期80億美元投資項目啟動……產業巨頭紛紛佈局西安,看好的是西安的營商環境和發展前景,帶來的是西安工業長足的發展和產業智能升級。

牢記囑託再前進 埋頭苦幹開新局:西安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航空科技優勢助力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資料圖片)

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有助於放大西安產業優勢。在航天基地,目前已經有30餘家商業航天企業,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千帆競發,西安已躍入全國城市商業航天賽道上的第一梯隊。在航空基地,已聚集起1200多家先進製造企業,鑄就了全國獨有的集飛機設計、整機制造、試飛鑑定、強度測試、專用裝備製造、航空材料製備等為一體的航空全產業鏈條……隨著西安積極構建軍民融合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機制,支持軍工企業、科研院所改革,打造軍民融合知識產權交易轉化和運營服務平臺,鼓勵企業通過提升能力參與軍品研發,西安的軍工、科技資源優勢將不斷向創新優勢、產業優勢轉化,2020年軍民融合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預計超過15%。

最讓製造業企業感到興奮的是,著力發展實體經濟,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被作為西安市今後的十項重點工作之一。去年12月,西安市《關於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的實施意見》正式發佈,這座城市正進一步聚焦產業強、企業強、創新強、品牌強、融合強的目標,構建“6+5+6”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強電子信息、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醫藥等六大支柱產業集群,做大人工智能、5G技術、增材製造、機器人、大數據與雲計算等五大新興產業,做優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軟件和信息服務、會議會展等六大生產性服務業。

西安正從傳統裝備工業基地向具有產業集聚特色的先進製造業強市加速轉型,努力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

縱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三個經濟”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陸空聯動”讓立體絲路網逐步完善,高速信息網進一步織密,提升西安樞紐地位;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高標準建設自貿試驗區,增強西安“門戶效應”;人才、資金、信息要素暢流融匯,現代物流新經濟走廊正在形成......

如今的西安,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大力發展“三個經濟”成為推動西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力。

牢記囑託再前進 埋頭苦幹開新局:西安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放眼空中——2019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開通迪拜等19條國際客運航線,國際(地區)航線累計達88條,全年開通全貨運航線27條,通達全球9個國家、28個主要樞紐城市,貨郵吞吐量超38萬噸,增速居全國機場之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陝西首條第五航權首爾—西安—河內航線,打通了韓、中、越三國空中物流運輸通道,一條以西安為中心,輻射西部乃至“一帶一路”的現代物流新經濟走廊正在加快形成。

聚焦陸上——鄭西、大西、西寶、西成高鐵建成通車,運營里程177公里,實現了與23個直轄市及省會城市的高鐵通達;全省首條城際鐵路(西安北至機場)已投入運營;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692.6公里,成為國家高速公路網的重要樞紐之一。中歐班列(長安號),聯通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歐亞大陸,內陸腹地變成開放前沿,2019年共開行2133列,運送貨物總重達180.2萬噸,分別是2018年的1.7倍和1.5倍,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核心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蟬聯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全國第一!剛剛過去的1月份,中歐班列單月開行超過200列,再次位列全國第一!

牢記囑託再前進 埋頭苦幹開新局:西安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作為西安城市交通“動脈”的地鐵也在快速建設和發展。按照計劃,西安地鐵5號線、6號線一期、9號線將於年底前建成通車。

2019年,陝西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出入境旅客檢查量首次突破300萬人次大關。依託長安號,陝西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經濟合作、貿易往來不斷緊密。作為“門戶經濟”的重要平臺,陝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在“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方面探索出了諸多新模式。

各類生產要素藉由樞紐、門戶,暢通其流、匯聚融合,更加便捷地實現跨區域、跨時空對接。

京東物流西北總部、阿里巴巴西北總部等紛紛佈局西安,國內外頂尖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和地方級領軍人才匯聚發展,並且由此進一步帶動資金流動。截至2019年1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3066.85億元,同比增長10.1%;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22264.12億元,增長12.8%。

人才、資金的匯聚,讓這座城市活力更旺了。

2016年32萬美元、2017年1100萬美元、2018年3.92億元人民幣,2019年5.69億元人民幣……從2016年入駐西鹹新區空港新城,短短數年,陝西易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的業務從國內拓展到全球,進出口貿易額更是連續幾年翻番,公司物流運營總監湯莉感嘆:“不敢想象能有這麼好的發展!”

牢記囑託再前進 埋頭苦幹開新局:西安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2019年末,西安公佈了最新版“三個經濟”發展路線圖,從建設輻射能力強大的立體化綜合交通網絡、打造多元化國際化開發開放平臺、構建現代化產業支撐體系等方面作出安排,發佈發展“三個經濟”的21條支持政策、18項主要指標和77個重點項目,為西安未來一段時期推動“三個經濟”發展進一步指明瞭方向、明晰了路徑、確定了目標。

未來三年,西安將織密航空運輸網、擴展軌道交通網、優化快速道路網,做強智慧信息網,打造更為強大的立體化綜合交通網絡。在此基礎上,西安將打造更加多元化國際化的開發開放平臺,做強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做大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國際投資與產能合作高地。

在“三個經濟”的強力帶動下,西安正在面向全球配置要素、開拓市場,加快形成人才支撐有力、商品流通活躍、金融優質高效、信息互通共享的發展格局,縱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引領支撐西北開發開放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跑出追趕超越加速度

2018年春天,《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印發,西安獲批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西安的重大政治任務,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西安發展最鮮明的主題、最重要的任務。

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對外交往中心、絲路科創中心、絲路文化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國家綜合交通樞紐......這些看似宏大的目標,對普通人來說,也是如此可觸可感。

“西安的購物體驗真的很好,現在一點不比北京上海差。”2019年春節前,在南門SKP裡,從山西專門來的消費者董女士在CHANEL店裡挑選商品,一年多來,她經常坐高鐵來西安購物。隨著西安SKP的開業,國際知名品牌相繼在鐘樓商圈開出西安乃至區域首店,很多前往一線城市甚至身處一線城市的消費者將目光投向了西安。西安也在古老的城牆外、潮流前沿的SKP裡,迎來了第一個全球時尚論壇。

牢記囑託再前進 埋頭苦幹開新局:西安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上百個首店在西安開業,則使得西安的商業活力日益迸發,國際範兒越來越濃。而“中國年·看西安”的打造,通過文化+旅遊的方式,激活了西安的旅遊市場,古老的文化和時尚的商圈完美的融合,為遊客們提供了獨特的體驗,也讓旅遊總收入持續增長。

而同時,新零售之城則讓普通市民受益。“盒馬鮮生”目前已遍佈全市,讓市民享受到足不出戶購買生鮮的樂趣。同時,京東7FRESH、蘇寧蘇鮮生、永輝超級物種等生鮮主題零售超市已齊聚西安,加上京東之家、居然之家、銀泰等涵蓋3C、家居和時尚購物等消費領域門店,西安城市各方位都正在擁有由電商巨頭佈局的線下門店。隨著“互聯網+流通”的深度融合,傳統企業利用互聯網拓展業務,新興電子商務企業不斷向線下拓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對消費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2019年,西安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為421.50億元,同比增長21.7%,高於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增速21.5個百分點。

牢記囑託再前進 埋頭苦幹開新局:西安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工業增長穩中有升,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發展;投資增長,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市場銷售增長趨穩,網上零售佔比提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進程中,西安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增幅穩居副省級城市第一方陣,跑出了追趕超越的加速度。

2014年,西安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大關,達到5474.8億元;初步核算,2019年西安全年實現生產總值9321.19億元。西安的GDP五年累計增長近70%。“到2020年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大關”,對這一目標全市上下信心十足!

營商環境增強“西引力”

奠定西安經濟高質量發展堅實基礎

中國國際營商環境標杆城市、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中國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十佳城市......近年來,在西安收穫的諸多榮譽中,以營商環境為主題詞的佔有很大比重。

牢記囑託再前進 埋頭苦幹開新局:西安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去年,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125.96萬戶,同比增長39.14%,首次實現年登記量過百萬。在此之中,西安發揮著突出的作用。

近年來,西安積極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實行網上核名、微信登記等多渠道、多平臺註冊,實現企業註冊登記“一口受理、並聯審批、多證聯辦” 和全程電子化,壓縮辦理時間,提升時效。

在陝西省自貿辦近日公佈的一批16項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中,陝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的“全城通辦”政務服務、“六個一”助力審批提速增效、創新“稅—銀—企”合作機制等5項創新案例成功入選。

在西安發展的企業代表們深刻地感受到,如今,不僅是自貿區,在整個西安都能感受到營商環境提升帶來的實惠。

這種改變,不僅體現為政府服務更細緻、更貼心,更體現為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尤其是數據互通共享,讓西安營商環境提升有了基礎性保障——目前,西安已實現了585個高頻事項網上通辦。作為“政府數字化轉型”平臺的重要應用,全市“一網通辦”累計註冊量超29萬人次,累計辦件量超161萬件,累計辦結量超144萬件。市級各類事項85%以上的行政審批事項已實現“最多跑一次”。

牢記囑託再前進 埋頭苦幹開新局:西安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營商環境的優化,直接帶動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針對企業減負、融資難融資貴等7大焦點問題,西安提出了30條具體措施,全面擴大民營企業投資領域、免費培訓一批民企高管、發揮政府採購支持民營企業作用,有的放矢,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濃厚氛圍和良好環境。

營商環境的提升,也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每個季度,西安重點建設項目現場都會傳來捷報——在工業、基礎設施、區域改造、農林水和生態建設、民生工程、服務業等領域,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超時序進度完成投資計劃。

政府部門和相關單位召開專題會,破解項目難題,協調加快審批手續辦理,實行項目行政審批代辦服務,同時,優先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各級政府財政資金和各部門專項資金優先支持保障重點項目建設......

牢記囑託再前進 埋頭苦幹開新局:西安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2020年,西安將全力推進1161個重點項目建設,特別是市級重點調度的368個項目,抓好三星二期、比亞迪智能終端產業園、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等一大批大項目,樹牢“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理念,讓更多大項目好項目挺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脊樑。

從西商大會的成功舉辦,到企業家節的備受矚目;從市場主體的井噴式增長,到“雙創生態圈”的日臻完善。西安通過大力提升營商環境,吸引到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為今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紮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西安這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已經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作為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西安重任在肩。

牢記囑託再前進 埋頭苦幹開新局:西安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牢記囑託再前進,埋頭苦幹開新局!

面對未來,西安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協調作為內在要求、綠色作為鮮明底色、開放作為必由之路、共享作為根本目的,十項重點工作已開局,新時代的西安高質量發展之路將越走越穩、越走越實、越走越好!

(西安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