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求你別來接我了”寶媽接8歲女兒放學,被一句話刺痛內心

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是充滿喜愛的,但是孩子對於自己的父母不總是喜愛的,可能會存在嫌棄父母的行為,嫌棄父母沒有給他們良好的環境,嫌棄父母的長相,嫌棄父母的職業,孩子也很不容易去體諒父母的辛苦。

小梁和老公是從農村出來的兩夫妻,在城市中定居實屬不易,經過長期的辛勤勞動,終於在城市中落下了根。然後小梁和老公就開始籌備孩子的事情,馬上就懷上了寶寶,等到寶寶出生後,一家人在城市中也過上了比原來要幸福的生活。

“媽媽,求你別來接我了”寶媽接8歲女兒放學,被一句話刺痛內心


隨著女兒年紀的增長,家中的經濟條件還是僅僅能夠維持日常的開銷,不足以給女兒過於優越的條件,女兒上小學之後,小梁每天也都揹負起了接送孩子上學的任務。

這也就是個普通工作日的下午,小梁和往常一樣到孩子的班上去等待女兒下課,然後帶女兒一起回家,但是今天女兒看到媽媽來了之後,神情明顯不對,出門看到小梁之後,女兒說:“媽媽,求你別來接我了。”

“媽媽,求你別來接我了”寶媽接8歲女兒放學,被一句話刺痛內心


小梁一頭霧水,不知道為什麼女兒會說出這樣的話,於是問:“為什麼不要媽媽接?”

女兒嫌棄地看了一眼小梁,說:“因為同學們說你的穿著太土了,還嘲笑我每天坐自行車回家,你來接我導致我很沒有面子,同學今天笑了我很久了。”

小梁聽完女兒的話,心裡很不是滋味,沒想到女兒讀書以來自己每天的接送還被嫌棄,於是就默默地跟在女兒身後流下了眼淚。

現實中像小梁女兒一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雖然不會出於本意去嫌棄父母,但是還是會本能地想讓朋友們不接觸到自己的父母,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自卑導致的結果。

“媽媽,求你別來接我了”寶媽接8歲女兒放學,被一句話刺痛內心


嫌棄父母的孩子會有幾種表現

1、生活中不講禮貌

一般來說孩子尊重長輩是理所應當的,父母也都會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要有禮貌。但是當孩子嫌棄父母的時候,就會把父母的話當做耳邊風,中內心底開始排斥父母,也就不會尊重父母。

於是在日常生活就就會變得很沒有禮貌,具體表現就是會變得直接叫父母的大名,而不會對父母使用敬語。

“媽媽,求你別來接我了”寶媽接8歲女兒放學,被一句話刺痛內心


2、和父母發脾氣

很多孩子都會不喜歡父母的嘮叨,當父母嘮叨的時候都會出現本能的反抗行為。但是當孩子開始嫌棄父母的時候,就算父母沒有出現嘮叨,只是一些正常的行為在孩子眼裡都是不合適的,於是孩子就會經常莫名其妙的和父母發脾氣,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急躁。

3、看不起父母的職業

現在愛面子的人不僅僅是成年人,孩子之間也是有自尊心的存在的。當孩子處於某種環境中時,自己的父母職業不如朋友的父母,也就會慢慢地不提及父母的社會地位,也會開始看不起父母的職業,害怕被朋友看不起。

“媽媽,求你別來接我了”寶媽接8歲女兒放學,被一句話刺痛內心


家庭條件差,對於孩子的影響父母該注意

1、孩子容易自卑

孩子的家庭條件差的話,容易比普通的孩子更自卑,在他們眼中自己彷彿就是低人一等,他們害怕被同學嘲笑,害怕同學發現他家庭的條件,這方面的壓力是能夠影響孩子成長的。

於是父母就應該在早期就給孩子普及一點健康的價值觀,讓孩子不會因為家庭環境的原因而出現不良情緒。

2、孩子容易變得愛慕虛榮

家庭條件也就是物質條件,當這方面條件較差的時候也就證明孩子在物質上的滿足就比較少。當孩子沒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的時候,就會變得更加愛財,變得愛慕虛榮。於是父母就要在早期給孩子建立起相對正確的金錢觀,防止孩子走上“視錢如命”的道路。

“媽媽,求你別來接我了”寶媽接8歲女兒放學,被一句話刺痛內心


育兒問題姜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姜媽育兒記,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