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對陣,將軍拉弓射出三箭,不料全部沒射中,敵軍看完連忙撤兵


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弓箭的地位十分重要。漢朝時期的“飛將軍”李廣就是一位騎射俱佳的名將,李廣從小習武,精於騎射,在戰場上讓對手聞風喪膽。據說有一次,李廣外出打獵,遠遠地發現了一隻老虎。

兩軍對陣,將軍拉弓射出三箭,不料全部沒射中,敵軍看完連忙撤兵

李廣拈弓搭箭,只聽“嗖”的一聲正中目標。更令人稱奇的是,李廣這整支箭都射進了老虎的身體裡。接著李廣就上前去查看獵物,看到之後哈哈大笑。原來,李廣看走了眼,那根本就不是一隻老虎,而是一塊石頭。李廣將整支箭射入了石頭之中,可見威力之大。這要是在兩軍陣前,李廣如此之舉,只怕對方心理防線早就崩了。

我們還熟悉一位“小李廣”,便是《水滸傳》中的花榮了。花榮也是一位神射手,在梁山上憑藉其精湛的技藝屢建奇功。不過,花榮是小說裡的人物,身手究竟如何沒人知道。今天我們來說一位現實中的“神射手”。

兩軍對陣,將軍拉弓射出三箭,不料全部沒射中,敵軍看完連忙撤兵

這位就是宋朝的大將何灌。在很多人的眼中,宋朝都是一個軟弱的王朝。面對遼國的入侵,宋朝似乎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遼國為北方的少數民族,民風彪悍,善於騎射。在那個時候,一支強大的騎兵是相當有戰鬥力的,與重文輕武的宋朝相比,遼國的騎兵確實是他們非常懼怕的對象。

契丹人與大宋對峙了一百多年,大宋幾乎沒有掌握過主動權。在契丹人看來,宋朝的軍隊沒有戰鬥力,宋朝的將領也不過是侏儒中的高個兒而已。不過,何灌卻讓他們改變了看法。

遼國入侵大宋,那是家常便飯。每次缺少什麼物資了,要過冬了,遼國就要跟大宋“借”東西。這一次,大遼的萬餘士兵又來了。宋朝早就收到了線報,自然也要小心部署。這一次,雙方對壘,各有損傷。

兩軍對陣,將軍拉弓射出三箭,不料全部沒射中,敵軍看完連忙撤兵

僵持階段時,天氣逐漸到了最冷的階段,在北方邊疆地區,河流已經結了厚厚的冰層,用水就成為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宋朝的軍隊搶先佔領了一處水源,切斷了遼軍的水源供應。遼軍只好向宋軍進攻,畢竟水是不可或缺的。

兩軍對陣,遼國的將領自然是對著宋朝的軍隊一頓羞辱。就在這個時候,宋軍大將何灌策馬上前。他拈弓搭箭,向著遼軍方向就放了一箭。不想這一箭什麼都沒射中,剛才還嚇得後退的遼軍將領哈哈大笑,遼軍士兵跟著大笑了起來。何灌沒有理會,接著又射了兩箭,結果還是什麼都沒有射中。遼軍見何灌擺開架勢,卻一個人也沒有傷到,自然是肆意嘲笑起來。

兩軍對陣,將軍拉弓射出三箭,不料全部沒射中,敵軍看完連忙撤兵

這時候,何灌對著遼軍喊道:“你再仔細看看,這三支箭有何不同?”遼軍將領一看,剛才還在嘲笑大宋無人,這下嚇得趕緊後退了。原來,這三支箭都被射進了同一塊石頭裡,而且箭頭完全沒入石頭中,排成了一字型。如此神功,要是箭射到了人的身上,不射穿了才怪。根據《宋史·何灌傳》記載:“灌迎高射之,發輒中,或著崖石皆沒鏃,敵驚以為神,逡巡斂去。”遼軍將何灌視為神人,自此後,遼國甚為忌憚何灌。

兩軍對陣,將軍拉弓射出三箭,不料全部沒射中,敵軍看完連忙撤兵

而何灌後來官至太尉,他這一舉創下了威名,在大宋、大遼都成為神一般的人物。30年後,遼國蕭太師出使宋朝,當時正是何灌接待他。蕭太師並不認識何灌,就問身邊的人,聽說大宋有位神人,可以一箭射穿石頭。不知這位神人現在身居何位?何灌告訴他,當年射箭的就是自己,蕭太師聽了之後,大驚失色。立即後退幾步,納頭就拜。

大遼的軍隊是出了名的善於騎射,北方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常常為了打獵而騎馬射箭。一般人尚且如此,何況是訓練有素的士兵。而令遼國人這樣俱憚,可見何灌的功力是如何了得。

兩軍對陣,將軍拉弓射出三箭,不料全部沒射中,敵軍看完連忙撤兵

儘管何灌神功了得,30年後還被蕭太師奉為天人,令遼國士兵十分忌憚。不過,只憑一個人的能力,是不可能拯救大宋朝的。奢靡腐敗的大宋朝終究還是會走到窮途末路。那時候,何灌已經62歲了。奉命守城的他死守不降,三天三夜血戰不休,最終還是犧牲了。可憐一代名將,沒有生在一個好時候,遇上一個好的君主,最後只能眼看著自己的君主經受靖康之恥,自己也只能血戰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