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的帝王常常稱自己為孤家寡人?

竹中人


看了一下回答沒有一個著調的,首先糾正一下題目吧,古代帝王是自稱寡人,不是孤家寡人。中國人自古就崇尚道德,作為帝王更是注重道德,帝王自稱為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意思是自謙自己德行不夠,需要更多人才來輔佐


趣味海賊王


孤家寡人的意思:孤,是我孤獨,我光桿一個,我沒有左膀右臂。寡,是指寡德之人,缺少德行,本領很差。

統治者稱孤道寡用意何在:很簡單,為了招募四方賢士,我都孤家寡人了,我顯得求賢若渴,我一心禮賢下士,我謙遜無比,大家快來幫我。

在如此謙遜的同時,古代帝王又規定只有自己才可以稱孤道寡,別的人這麼做就是造反,把這種特別謙遜的稱呼固定為特有權勢的自己才可以用的第一人稱。

這是一種統治術。除皇帝之外,古代王侯也可自謙為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

”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 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唐以後只有皇帝可以稱寡人、孤家,是一種君主的謙稱,無非是為了籠絡人心,鞏固江山一統。(附錄:秦始皇規定皇帝自稱朕。朕的意思就是“我”,原意為褊狹之人,也是謙虛的說法。此後朕成為皇帝專用,普通人不得再用。)


觀古鑑今說歷史


古代的帝王常常稱自己為孤家寡人。

孤家寡人出自《禮記·玉藻》,這個詞的意思是:孤說的是自己一個人,身邊沒有能人,沒有賢臣。而寡這個意思是指寡德之人說的是自己缺少德行。

古代的帝王稱自己為孤家寡人目的如下:

①說自己身邊沒有能人賢臣,以此來四處納賢,向天下展現自己的求賢若渴的心態。

②是為了表現自己的謙遜。說自己沒有德行,其實恰恰是為了向天下人展現自己的謙遜,德行。

③最終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籠絡人心,來鞏固自己的王權統治。

另外秦始皇稱自己為朕,在秦王朝以前,人人都可以自稱自己為朕,但是後來只成為了皇帝的專稱。其實朕這個詞也有謙虛之意,目的是一樣的。


奉旨說史



125878215蜂獾


在電視劇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古代的許多帝王稱自己為“孤家寡人”,彷彿自己就是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一樣,古代帝王作為一國之君,都是威風凌凌的人物,那麼為何古代帝王都喜歡稱自己為孤家寡人呢?



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原的諸侯國都喜歡稱自己為寡人,其實寡人的字面意思是“寡德之人”,意思是自己的才德不稱職,不能擔得起國民的重擔。古人都喜歡謙虛,寡人更是一種謙虛的稱謂,時刻提醒自己要為國為民,不能貪圖享樂。因此在古人仁、義、禮、智、信的框架下,許多帝王都要謙卑來顯示自己的仁德。




隨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因為自己的功績是前無古人的,為了彰顯自己偉大的功績且區別於以往的帝王,需要一個響亮名號來彰顯自己,因此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帝”二字作為自己的稱謂,且自稱為“朕”,其他人一律不得使用這個稱謂。秦始皇覺得自己再也不需要自慚形穢來博得國民的好感,自己建立的帝國定能傳承千世萬世,帝王的“寡人”稱謂也轉變為“朕”。

除了皇帝自稱為“朕”以外,許多妃子也稱自己為“哀家”,其實哀家這個稱謂不能亂用,自稱為哀家的人是死了老公的妃子,哀家意思是“自己是未亡人,時刻哀痛追思先皇”,哀家的稱謂只能是太后或者太妃使用,“哀”更是隱含時刻哀思先皇之意,如果妃子亂用的稱謂,則會定為大逆不道,咒皇帝駕崩的意思,因此哀家的稱謂也是屬於特定的人群。

此外皇帝還有一個稱謂是“陛下”,這個稱謂只能是大臣稱呼皇帝的。陛在古代指的是皇室的臺階,一般皇帝身邊會有衛士站立,群臣在臺階下面守候,說話都是由衛士來傳達,為了交流方便且表達尊卑之分,群臣稱皇帝為陛下,意思自己是陛下的臣子,想與皇帝交流並暗示自己的尊卑。

其實在古代封建社會中,古代皇帝為了彰顯自己的威儀,許多稱呼都是有特定的人群的,不能隨便使用,否則就是定上大逆不道的罪名。


歷史阿Q


統治者稱孤道寡用意何在:很簡單,為了招募四方賢士,我都孤家寡人了,我顯得求賢若渴,我一心禮賢下士,我謙遜無比,大家快來幫我。

在如此謙遜的同時,古代帝王又規定只有自己才可以稱孤道寡,別的人這麼做就是造反,把這種特別謙遜的稱呼固定為特有權勢的自己才可以用的第一人稱。這是一種統治術。

除皇帝之外,古代王侯也可自謙為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

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 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


清飛揚的肥羊


‘‘孤家寡人’’出自《禮記·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古代封建帝王自稱“孤”或“寡人”。意為稱帝稱王,比喻自封為王,或以首腦自居,春秋戰國時期常用。

時代的變遷,現在比喻孤身一人,無人支持幫助。


一介書生119


寡人這個稱號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常用。而在其後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稱。各代體制習慣雖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諸侯王者也可自稱“寡人”。寡人的最初解釋就是一個人擁有最高的權利,所以寡人也是古代最高統治者權利的自稱。 帝王君主本就是孤獨的


流星不流行


寡人這個稱號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常用。而在其後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稱。各代體制習慣雖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諸侯王者也可自稱“寡人”。寡人的最初解釋就是一個人擁有最高的權利,所以寡人也是古代最高統治者權利的自稱。


正乃多事之秋


因為帝王他至高無上,多疑。有時候什麼人都不能相信。但又不能不信,只有一個真正的帝王才能感覺自己的孤家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