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長江經濟圈,沒有黃河經濟圈。差別這麼大?

馮京7


一是歷史。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後,黃河流域戰亂頻繁,而同時期的長江流域,以南京為都城的東吳、東晉、宋、齊、梁、陳,連續三百年,政治穩定、文化繁榮,經濟發達,史稱六朝時期,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六朝之後的隋唐雖然建都西安,政治中心北遷,但是經濟中心還是在長江中下游,也就是唐朝設立的江南道,這一區域發展到清朝時期的江南省,GDP已經佔到全國的2/3強。隋煬帝拼命修建大運河的目的,就是為了聯通南北中心,也方便南方物資運往首都,決不是為了煙花三月下揚州。二是自然。黃河泥沙多就不說了,冬天還有冰封期,夏天又常常洪水氾濫,甚至決堤,因此下游至入海口歷史上曾多次改道。那麼經濟圈的位置也會跟著改變,成員自然也會變。所以現在的黃河流域沒有龍頭,沒有領頭羊,核心城市也不多,經濟圈又從何談起呢?!





漂飄12


自古人類逐水而居,有豐富的水資源便會形成人類聚集,而長江是我國流量最豐富的江河,所以聚集在長江兩岸的人非常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大量城市,最終形成了經濟圈。


長江天然水量優勢

長江經濟圈主要是指長江中下游,入海口位置的幾大城市所共同組成的。這一地區水資源豐富,並且城市都是沿江而建,依託於長江這條黃金水道進行海船運貿易十分的發達。

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後與世界接軌,通過船隻貿易,便可以有效的促進經濟發展,雖然這些城市都不沿海,但是通過長江可以源源不斷的到達海上,所以這些城市發展非常好,也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長三角經濟圈。


黃河頻繁水患且改道

而黃河我們大家都知道,歷史上黃河的入海口並不是在當前的山東東營,而也是在江蘇省境內,大概位於現今的淮安市以東區域。

因為黃河所含泥沙量比較大,所以歷史上黃河下游洪水氾濫嚴重,這便影響黃河沿岸的人類聚集,最終也不會形成大型城鎮。

雖說當前黃河奪山東境內的大清河在東營入海以後,也會形成三角洲,但更多是溼地環境,沒有航運功能。


黃河沒有通航能力

最後,上面說了,黃河含的泥沙量比較大,從中上游開始所攜帶的泥沙便不斷的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在下游地區便形成了地上河,這完全沒有通航的可能性。

加之黃河流域支流非常少,不能對黃河進行有效的水資源補充,而且在中游地區有瀑布大型落差,這使得黃河連最小的通航能力都不具備,最終也不會形成經濟三角洲。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黃河經濟圈是有的,

河套經濟圈,

它很不穩定,

黃河經濟圈以大豆,高梁,小米,土豆,地瓜為基礎,

以豆腐,豆渣,豆粕,豆餅,高粱米,高梁酒,高梁杆,為主要農產,

餵馬,喂騾子,餵驢,喂黃牛,騾耕地,

吃豬,驢肉,

種植油桐,核桃,棗,山楂

燒土磚,土瓦,

河南河北陝西,

漢,晉,隨,唐,都是黃河黃曲經濟圈,

由於長年支持西都長安,生態破壞嚴重,

唐代之後五代遼宋戰亂生態退化。

西連河西走廊,東接內地。


星輝650


黃河流域的城市和省份,現在經濟發展不行,本身尋求突破的主觀意願小,國家政策和投資,也相對少。自然還不會有經濟區。


內蒙人不知道


長江從青海出發,經過雲南,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浙江,上海,一路到進入大海,比較直,一年四季有水流,而且流經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把這些經濟份量極重的大城市還有眾多中小城市貫穿起來,經濟影響大,所以有長江經濟圈。黃河同樣流經幾個省,但有個大幾字彎,一路不怎麼直,還有枯水期,水流不穩定,不利於運輸,加上流經的大中城市沒有長江的多,多種原因導致沒有黃河經濟圈。


花開花落雲舒雲卷


😂有因黃河造成的貧困帶


閉上眼不回頭


我認為長江與黃河最大的差別就在於航運,長江便於運輸,你就看看長江與黃河那個能通大的船,通的遠。就知道為什麼沒有黃河經濟圈了。在現在海權時代,長江流域是僅次於沿海地區的,黃河區域沒有這優勢。


hawgb


南水北調,瞭解一下吧。

因為黃河水量小。泥沙多,不能航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