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能不用嗓子唱歌

兵法講究出奇制勝,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聲東擊西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孫子兵法作為世界兵書鼻祖,這些精髓說白了講的就是個反常規思考。

學唱歌也是競爭,也是一樣的道理,也不能走尋常路。只不過學唱歌是和自己競爭,反常規思考就簡單多了,因為這個常規就是你自己的常規,一清二楚,你要是不會反,那就只能怪你笨,或者怪你懶。

怎麼樣才能不用嗓子唱歌

歌唱學習的常規意識是什麼呢?首先就是“用嗓子唱歌”。

嗓子的意識,是每個人都逃不過的,它不光指脖子裡的喉嚨,還包括嘴和鼻子,因為少哪一樣都不能說話更別說唱歌了。對於完全沒有學過的人來說,意識裡指喉嚨的多些,對於學過的人來說,意識裡不光指喉嚨,還包括嘴和鼻腔,對於學過“面罩”的專業學生來說,還包括臉。

當然了,大多數人意識裡的嗓子主要還是指喉嚨,一想到唱歌,注意力都會下意識地放到脖子喉嚨這裡來,這是神經系統的自然反射——我要唱歌了,我的嗓子要怎樣怎樣。想著嗓子要怎麼樣,這很正常,這就是常規思考。

那麼歌唱學習的反常規,首先就是“不”用嗓子。

為什麼要反這個常規呢?因為注意力在嗓子上的話,必然讓嗓子緊張,一緊張,本來能唱好也唱不好了。

想想看,難道不是嗎?平常我們張嘴就說,開口就喊,啥毛病都沒有,一要唱歌,十有八九都會先咳嗽兩聲,清清嗓子。有痰嗎?沒有。那為什麼呢?不就是注意力放到了嗓子上,緊張了嗎?這應該是心理神經系統的條件反射,幾乎人人都有,很正常,正常是正常,可那還能唱好嗎?

別說唱歌這麼精密的事了,就是走路這種粗活,都幹不好。邯鄲學步故事裡的主人公,為什麼學了步反而不會走了呢?還有個童話:螞蟻問蜈蚣,“你走路先邁哪隻腳啊?”蜈蚣這麼一想,結果壞了,不會走了,癱在那了。

怎麼樣才能不用嗓子唱歌

唱歌的人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在嗓子上,就如同失眠的人不能把注意力放在睡覺上一樣,越想著嗓子,就越唱不好。嗓子的功能只有在下意識的狀態下,才能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

“喉嚨放下來、保持低喉位”,“向下打開喉嚨”,這樣學唱歌,就是完全不懂心理學常識,直接就誤導把注意力放在嗓子上,讓喉嚨及周圍先僵硬起來了,此其一;其二,前一句完全是喉嚨下方局部肌肉的機械動作,這樣“做”出來的僵硬喉嚨狀態,發出的聲音完全沒有音樂性可言;後一句完全沒有操作性,什麼樣才叫打開,無從想象,無從衡量,如果是也用肌肉做空間意義上的打開,那就成“撐喉”了。

“尋找胸腔共鳴”、“笑肌抬起”、“建立面罩”、“聲音打在上顎上”、“聲音集中在眉心”、“貼著咽壁吸著唱”,等等等等這些說法,也都忽略了心理學的因素,都把注意力誤導到了發聲器官本身上。這樣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就算能治病,也難免副作用,甚至完全抵消正作用之後還有餘。

歌唱狀態是整個身心的協調,不是發聲器官某個局部的事情,只能用轉移注意力,用圍魏救趙的辦法來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