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南記憶——挖河(出河工)

魯西南記憶——挖河(出河工)

當年挖河的場景

平原地區的河流一般都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靠人工挖出來的。90年代之前,河道清淤還沒有實現機械化,農村勞動力還要出河工,去挖河。

1993年,我中專畢業,因為畢業分配不順利,便閒在家裡。那年剛進入農曆十月,就下了一場大雪,地裡的大白菜都沒來得及收穫,凍壞了不少。

秋收忙完之後,根據上級的任務安排,父親和村裡的男勞力都去出河工。那條河叫洙趙新河,出河工的地址在當時的菏澤市(縣級市)境內。因為下了大雪,河上不能幹活,中間便都回了家。待到天晴後,我便代替父親去出了河工。那年我已20歲,雖然不太壯實,但也是勞力了。

河工們住的是臨時窩棚,就是用塑料布搭建的棚子,和種蔬菜的大棚差不多,地上鋪上麥秸草,再鋪上一層草蓆。雖然睡著也還暖和,但是比較潮溼,通風也不好,感覺壓抑憋悶,除了晚上睡覺,我不在窩棚裡待著。

魯西南記憶——挖河(出河工)

河工住的帳篷

那時候河工分是按照段分任務的,縣分給鄉,鄉分給大隊,大隊再分給生產隊,生產隊是最小的任務單位,我們生產隊分了大概20米長的河段。這20米河段雖然很短,但是挖起來非常費勁,特別是從河底往外拉淤泥,七八個人一輛地排車,一個負責駕車,兩邊各有三個人把繩子套在車框上,喊著號子往河堤上拉。要一股氣拉到河堤上面,中間不能緩勁,真是能累死人。還好我去了之後,也沒連續幹活,因為剛下過大雪,特別是一化凍,路上很泥濘,只在上午未化凍之前幹半天活。

魯西南記憶——挖河(出河工)

累死人的場景

記得附近有個村子叫西馬亥(垓、海?弄不準),是個回民村莊,加工羊皮的很多,也是個集市。在不出工的時間我就自己溜達著去這個村子看看,農村集市賣東西的很多,也很熱鬧,還有鬥羊的。兩隻羊拉開距離,以最快的速度奔跑抵頭,很是刺激。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什麼羊尾巴很寬大,這種羊卻叫小尾寒羊?雖然道路不好走,每次去都踩兩腳泥,但還是三天兩頭去逛逛,因為實在太無聊了。

魯西南記憶——挖河(出河工)

抵羊

鍋灶是臨時砌起來的,柴火則是從家裡拉來的。河工的飯菜就是饅頭和白菜粉條,雖然有肉,但少的可憐。因為出力大,所以飯量也大,一頓能吃三個大饅頭。晚上沒有電燈,一般是合黑就睡,河工都很疲憊,基本都是一覺到天明。

終於等到了完工的時間,河工們都歸心似箭,把地排車、鐵鍁、被褥、鍋碗瓢盆等工具用具,裝上拖拉機後鬥,連夜拔營回家。記得那時候坐在堆起老高物品的拖拉機上面,裹上大氅,一路晃晃悠悠。也不敢睡覺,生怕掉下車來。路過了都司、皇鎮、沙土集、龍堌等鄉鎮,那時候第一次知道這些鄉鎮的名字,到現在還記憶深刻。到天明才回到家裡。終於放鬆一口氣,美美睡上一覺,還是家裡好!

魯西南記憶——挖河(出河工)

河工返回家的場景

魯西南記憶——挖河(出河工)

挖河的壯觀場面

雖然只出過這一次河工,住窩棚、乾重活、吃的差,根本沒法和現在的生活相比,但也沒感覺太殘酷,有些事情覺得當時很難很苦,但過去了再回想也只是過眼煙雲,人生的一個小小插曲而已。

魯西南記憶——挖河(出河工)

看淡世事 珍惜當下

這段記憶是深刻的,既有當時生活的極度無聊,也有分配工作沒有著落的彷徨,雖然艱苦和無奈,但總是熬過來了。工作不可能順心順意,生活也不會順水順風,很多事情是好是壞說不清。放下一切,我們會生活的更好。

1993年應該是農村的勞動力最後一次出河工,從那以後挖河都是機械化了。

魯西南記憶——挖河(出河工)

出河工的人山人海的場面再也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