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裡象徵手法的運用:稀缺對不同階層的影響

電影還有另一個翻譯《寄生上流社會》,這個翻譯更加切題,也更合理。第一遍有很多沒看懂的地方,很多地方邏輯不通,故事框架太大,很多鋪墊最後都沒有圓回來。看了影評,觀點也是兩極分化,有說電影拍的很好,看不懂是你們觀影素質不高,明明是好片;也有說故事結構混亂,沒講清楚的。

抱著謹慎的態度,連夜刷了第二遍。沒有快進,仔細看,細節和神態都不放過。然後放棄了我之前寫了3000字的影評,因為基本都是吐槽。直到我看了《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才對這部韓國電影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

稀缺,是“擁有”少於“需要”的感覺。窮人最缺的是金錢,富人最缺的是時間。

這是我現在對這部韓國電影感觸最深的兩點。電影裡象徵手法的運用,無處不在。石頭、房子、臺階、獎牌、海報,再電影裡重複出現,這些事物所代表的內容和含義,通過導演有意的編排,講述了一個含義深刻的故事。下面是我對這部電影中關於稀缺問題的分析和個人理解,也歡迎網友一起討論。


《寄生蟲》裡象徵手法的運用:稀缺對不同階層的影響

為了文章內容便於理解,一下為故事中主要人物名稱和人物關係:

樸社長:以下簡稱富人爸爸,有錢人的代表。

樸社長的老婆:以下簡稱富人老婆,沒有生活能力,討好老公。

樸多頌:富人爸爸的兒子,由於缺少關注和陪伴,用奇怪的行為引起父母得注意。

樸多慧:富人爸爸的女兒,渴望得到父母得關注,通過和自己的家教老師戀愛,彌補心理的缺失。

金基澤:以下簡稱窮人爸爸,住在半地下室的窮人,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金基澤的老婆:以下簡稱窮人老婆,前女子鏈球運動員,拿過獎牌。

金基宇:窮人爸爸的兒子

金基婷:窮人爸爸的女兒

前女傭:富人爸爸家裡的女傭,因為被窮人爸爸一家陷害,被夫人老婆解僱。

失業男:前女傭的老公,一直隱居再富人爸爸家的地下室裡,靠老婆偷來的食物生活

電影中象徵手法的運用

  • 石頭的象徵意義:當能力配不上慾望,慾望就是一塊沉重的石頭

電影裡石頭是慾望的象徵,對躋身上流社會的慾望的象徵。對窮人則是好運的象徵,是獲得金錢和地位的幸運符。當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慾望,慾望就變成了稀缺資源,理智和決策能力被剝奪,就會被沉重的慾望所累。電影裡窮人爸爸的兒子將一塊普通的石頭變成兇器,第一個要殺的人竟是和自己同樣階層的人,來自更加底層的人求生欲更強,且來勢洶洶。

石頭代表的人想成為有錢人的慾望,金錢,權力,地位,是窮人最稀缺資源。

魯迅在生活艱難的時候,曾用草蓆鋪床,友人看後託人送去一床被褥,被魯迅拒絕,友人不解:“為何不用?”魯迅答:“換完新被褥,就想換新衣服,之後便想把家裡的傢俱也一併換掉,最後反被慾望所累,不如一開始就不要這床被褥。”正是對慾望的警覺讓人頭腦清醒,當斷不斷,反受其累。

  • 房子的象徵意義:房子只是軀殼,它不可能永遠只屬於一個人

房子就是上流社會的象徵,誰住在裡邊,誰就是上流社會的代表,誰就擁有更多的權力。它不僅僅是遮風避雨的住處,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日本人佔有時,它是日本人對權力的象徵;韓國人居住時,就是韓國人上流社會身份的象徵;而德國人居住時,就是德國人對於寄生上流社會的象徵,不同國家的人都想將房子佔為己有,國籍不同,慾望相同。電影裡的房子,不斷易主。開始是日本人,然後是韓國人,最後是德國人。日本人去了美國,躋身西方國家,韓國人還沒躋身西方上流就死了,德國人立馬就住了進來,鐵打的房子,流水的人。房子還是房子,唯一改變的是時間,國籍不同,慾望相同。

寄生這個詞讓我想到寄居蟹,生活在被它掠食者的鎧甲裡,以保護其柔軟的腹部。房子就像寄居蟹的殼,它只是人類寄居的載體,一個容器。如果說窮人為了溫飽不得不寄生於富人的房子裡;而富人又何嘗不是寄居在一個大房子裡,用房子的軀殼保護自己的地位和權力。

房子代表的是一種身份的認證,富人有錢之後最需要上流社會的身份認同,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是富人最稀缺的資源。

  • 帳篷的象徵意義:討好換不來強大,真正的強大隻能靠自己

韓國有很多民眾自以為躋身西方上流社會,和美國人做朋友,卻不知這種友誼如此脆弱,因為它僅僅建立在利益之上。帳篷象徵美國的庇護,韓國很多人一直崇拜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聖誕節日是他們每年必過的傳統節日。去過韓國的朋友知道,會說英語的遊客和不會說英語的遊客,導購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在電影裡,也經常聽到傑西卡,美國,留學,伊利諾伊大學,甚至富人家的女主人一聽到和西方有關的詞彙就會兩眼放光,完全放下戒心,好像只要是美國的就是好的。

兩個同處底層的家庭為了寄居在富人家,爭的頭破血流。如果寄居在富人地下室的窮人是活命,那住下半地下室的窮人一家則是對寄生上流社會的極度渴望,他以為為富人工作,自己離上流社會更進一步,最後發現是自己的妄想,一念之間殺死了富人。

男主角有一張侵佔華爾街的海報,有錢的韓國人也躋身美國金融界,即上流社會的假象,事實是華爾街從來都是美國人的,韓國人永遠不會成為主流。

一個國家的強大,從來不是靠討好強者實現的,更不應輕易相信強者的承諾,真正的強大是奮鬥來的。一個人同樣如此,當你足夠強大,自然也不需要他人的施捨和庇護。

帳篷代表他人的庇護,正是因為知道自己的弱小,別人的庇護是弱小者最稀缺的資源。

  • 獎牌的象徵意義:對窮人的偏見是對窮人最大的惡

鏡頭裡多次拍到窮人媽媽的亞軍獎牌,因為不是冠軍,就只能住在地下室裡,生活在社會底層,只能給富人家當女傭。獎牌代表了榮譽,可是因為社會規則就是這麼制定的,只有冠軍才配被歷史記住,成為上流社會的一員,沒人關心亞軍是誰。

生活在底層的人,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遊手好閒,他們本該有一張文憑,曾經為社會和國家做出過貢獻,卻因為嚴重的階級固化,只能被迫生活在底層,為富人打工。第一次看我也認為窮人一家有手有腳,完全可以自己出去掙錢,窮人的兒子英語很好,女兒還有藝術天賦,為什麼不找一份體面的工作,要靠騙人求得一份工作。

有人看完電影說窮人沒有自尊心,不思進取,而獎牌的出現則證明,窮人並不是我們想的這樣,他們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也曾在自己的領域取得過輝煌的成績。只是迫於生計,不得不面對現實,誰不想做道德高尚的人,單純善良的人,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些美好的品質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的,如果貧窮到一定程度,你連做一個好人的權力都沒有。

獎牌代表窮人最後的生活的體面,窮人自尊的底線便是那一點點體面,體面的生活是窮人最稀缺的資源。

  • 臺階的象徵意義:臺階上下通往的是兩個不同的階級

電影給了很多樓梯的鏡頭,窮人永遠是向下走,通往地下室的樓梯陰暗潮溼。電影中窮人一家在暴雨奔跑的長鏡頭,一路小跑,先穿過一條向下的坡道,途經很多向下的臺階,一直跑到被水淹沒的家。從窮人家的兒子去富人家當家教開始,富人家的女主人沿著臺階向上走,富人的生活蒸蒸日上,一步一抬頭,一上一下形成鮮明的對比。

臺階是階層的象徵,最底層的是住在富人家地下室的,再上一層是住下半地下室的窮人一家,最上一層是韓國的富人階層,再上一個階層則是已經出國的日本人,別墅的前房主。

韓國的就業競爭壓力很大,一個普通職位由很多競爭,僧多粥少。一個職位,十個人競爭,剩下九個人失業在家。他們缺的不是能力,不是文憑,不是技術,他們缺的是機會,一個工作的機會,一個失業的窮人最稀缺的只是一個工作的機會。

  • 海報的象徵意義:對貧窮的無知是對窮人最大的惡

失業男居住的地下室牆上,有一張美國總統林肯的海報,那是一段黑人被白人歧視的歷史。黑人的社會地位雖然有很大提高,但歧視依然有。宣言只是給黑人一種平等的假象,西方電影裡對黑人的刻板印象和言語歧視,說明歧視依然在。只是變的更隱蔽,他們藏在生活的細枝末節。


《寄生蟲》裡象徵手法的運用:稀缺對不同階層的影響

韓國人比美國人更喜歡做美國夢,美國人都醒了,韓國人還不願醒。底層民眾一邊受不公待遇的剝削,一邊極度渴望躋身上流,意識上仇恨富人,潛意識又渴望變成這種人。

魯迅在小說裡寫過,當看見一個富人鞭撻一個拉黃包車的車伕時,就在想,也許這個窮人將來有一天成為富人,他照就會這麼打吧。很多人仇富,痛恨富人對窮人的剝削,遺憾的是當窮人有一天變成富人,又和剝削他們的富人一樣殘忍。

對窮人生活的無知,欺騙了我們,不是每個窮人都沒有自尊心,好吃懶做,不思進取,他們也不過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因為資源有限,因為物質匱乏,因為某種偶然事件陷入經濟危機,裹挾在飛速發展的社會中,被迫淪為底層,淪為邊緣人物。人的一生要經歷許多風險事件,工作要承擔隨時失業的風險,創業要承擔投資虧損的風險,人生後半段承擔生老病死的風險,各種意外事故風險,有風險就會有人力和財立的損失,每一次風險都有可能一夜將你變成窮人。

尊嚴是窮人最稀缺的資源,越想擺脫貧窮,越缺少什麼,越需要什麼,越貧窮越生活的沒有尊嚴,越感覺沒有尊嚴,越需要尊嚴,於是尊嚴成為窮人的稀缺資源。

  • 計劃的象徵意義:計劃讓窮人獲得虛假的掌控感

電影裡窮人爸爸總是有很多計劃,讓全家陸續進入富人家裡工作,就是他的計劃。曾經窮人爸爸以為一切都在計劃中,事情都會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沒想到一場大雨,在偷聽到富人和老婆的對話後,他發現自己徹底的想錯了,每一句話都像一把刀子一樣紮在他心上。導致工作的時候像卸了氣的皮球,本想言語上反擊富人,問富人你很愛你老婆吧?他知道只有這個問題才能羞辱富人,富人刻惱羞成怒,轉換身份,強調窮人爸爸今天算工作,提醒窮人爸爸不要越界,用金錢和身份,迫使窮人爸爸服從自己的意志。窮人爸爸只是富人爸爸需要時拿來用的工具,恥辱感,自尊被踐踏的感覺,最後惱羞成怒。真相被揭穿,希望破滅,窮人爸爸只有一個念頭:毀了它。報復也好,人性本惡也罷,窮人爸爸終於找到發洩的途徑,但他馬上就後悔了,因為富人畢竟給了他體面的工作。

當社會不得不逼迫窮人按照叢林法則運轉的時候,窮人最後的殺手鐧便是暴力,你不把他當人看,他就變成野獸,將刺刀對準你。窮人以為和富人是朋友,富人卻視窮人如草芥。

揭開人心,沒有人是無辜的。

窮人爸爸並不無辜,本來就是單純的僱傭關係,以為和富人朝夕相處,同乘一輛車,便是朋友,不斷用同樣的問題試探富人的底線。窮人的慾望逐漸膨脹,他不僅想要一份體面的工作,還想和更高的階層靠攏,面對同樣的問題窮人爸爸始終被無情推開,富人爸爸蔑視的口吻和鄙夷的眼神,讓窮人爸爸從失望到憤怒,計劃趕不上慾望。

電影裡的計劃代表了控制的慾望,窮人在社會中普遍處於弱勢地位,沒有話語權,被動遵守社會規則,自己的命運卻掌握在他人手裡。而計劃可以讓窮人爸爸獲得虛假的掌控感,但這種掌控自己命運的假象,還是在自己慾望的泥濘裡塌陷。

掌控感是窮人稀缺的資源,窮人一樣需要生活的掌控感,但沒有能力和經濟作為支撐,你會發現自己什麼也掌控不了。

稀缺對不同階層的影響

對富人而言,最稀缺的是時間。富人有錢,完全可以用金錢買斷別人的時間,比如僱傭女傭為自己打理家務,讓別人為自己服務。

電影裡富人爸爸,忙於工作掙錢,家事統統交給老婆打理,而老婆又將所有的家務交給女傭。在女傭被辭退後,富人的時間被嚴重壓縮,沒人洗衣做飯,時間成為富人最稀缺的資源,這時窮人爸爸遞過來的家政明信片就成了富人爸爸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

有個心理學效應叫管窺,即是對某種資源稀缺的過於關注,忽略周圍其他重要的因素,無法做出正確理智的決策。

富人爸爸因為極度缺乏時間資源,甚至沒有時間去驗證這個家政公司的可靠性,窮人爸爸更是利用了富人爸爸的虛榮心,謊稱是一家很高級的家政公司,富人爸爸竟然沒有絲毫懷疑,完全相信了。不是富人爸爸的智商變低了,是管窺效應讓富人爸爸做出了不明智的決策。

  • 對富人老婆的影響

富人老婆完全依附於富人爸爸,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她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所有決定永遠站在老公這邊,因為她的生活完全由老公買單。她不會做家務,不會做飯,甚至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她的生活完全沒有安全感,每天想的便是如何讓老公高興,如何滿足他所有的需求。因為自己的生計完全掌握在老公手裡,所以極度渴望老公的認可。

穩定的家庭地位是富人老婆最稀缺的資源,而這種稀缺的狀態必須通過不斷討好自己的老公獲得。即使家務有女傭,教育有家教,女主一天的生活還是很累,趴在庭院的桌子上睡著了,精神和心理上的疲憊一直壓得她喘不過氣。富人老婆在得知女傭得了肺結核之後,如何恐懼,囑咐窮人爸爸一定不要告訴自己的老公,不然他一定會殺了我。如果一個人生存的最低保證都是掌握在別人手裡的,她如何有多餘的精力教育孩子。

  • 對富人家庭中孩子的影響

富人家裡有兩個孩子,是姐弟兩。男孩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科昂得到父母的關注,製造很多的麻煩就是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

男孩最稀缺的資源便是父母的關心和陪伴。但每天忙碌的父親和自顧不暇內心焦灼的母親,導致男孩用奇怪的行為吸引周圍人的注意。每天在房間裡鬱鬱寡歡,富人的老婆實在無力解決男孩的問題,於是找了家教,希望藉助他人的力量,讓孩子迴歸正常。男孩其實上面問題都沒有,窮人爸爸的女兒也並不是教學水平一流,她知識將男孩抱在自己的腿上,男孩獲得了關注,自然就正常了。

女孩因為媽媽對弟弟的偏心,總是希望從其他異性那裡得到關注和愛護。來自他人的關注,尤其是爸爸發自內心的愛和認可,是這個女孩最稀缺的資源。

都說爸爸的陪伴和對女孩的態度,決定了女孩將來生活,尤其是婚姻的幸福。我像這個女孩是不幸的,即使她住在寬敞的大房子裡,還是得不到自己心理最想要的。不得不通過家教來彌補自己心靈上的缺失,一次又一次的愛上自己的家教老師。

諷刺的是,男孩通過找到女教師來彌補媽媽缺少的愛與陪伴,而女孩則通過男教師的填補內心求而不得的情感。這樣看來,窮人從某種程度上為富人提供了情緒價值,因為關心和陪伴正是富人家庭極度缺少的東西,只能用金錢買斷別人的時間來滿足自己的孩子。是窮人的悲哀,也是富人的悲哀。

  • 對窮人爸爸的影響

窮人爸爸最需要的是錢,錢是窮人爸爸最稀缺的資源。

當窮人爸爸因為貧窮,對金錢極度渴望的時候,他看不到其他重要的事情的,比如他愚蠢的以為,暴雨天去窮人家裡,自己就會變成富人,和富人相處的時間久,便以為自己可以像對朋友一樣隨便問富人爸爸問題。面對一塊普通的石頭,都覺得是好運的象徵。認知健全的人相信的是自己的實力,而不是隻看事情的表面,誤將富人爸爸的客套和對待正人的禮貌當成有價值的資源,貧窮不光讓窮人爸爸對金錢感到稀缺,連認知水平也受到限制。

心理學研究發現:貧窮不僅會導致物質生活的稀缺,還會導致時間稀缺,社交稀缺,知識稀缺,認知稀缺,貧窮意味著你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處於稀缺的狀態。

正是因為窮人爸爸對金錢的極度稀缺,讓他看不清楚自己的處境會讓現狀,最後釀成大錯。

  • 對窮人老婆的影響

窮人老婆說過這樣一句話:“不是既有錢又善良,而是因為有錢所以善良。”

這句話反映了這本書裡被研究論證的一個事實:人的某些良好的品質,如耐心,善良,寬容,確實是和金錢息息相關,隨著金錢的相對充足,很多負面情緒也會明顯減少或消失。

窮人老婆並不是不善良,在面對倩女用敲門時,她還有一絲內疚,但面對金錢稀缺,面對一家人的生計問題時,還是狠狠將前女傭踢進地下室。她也想善良,但如果善良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這個代價窮人老婆付不起。

  • 對窮人兒子的影響

因為窮人爸爸的短時,兒子才會堅定的認為石頭是好運的象徵。窮人兒子一直被人看不起,朋友找他代替自己做家教也是因為他根本不可能被人看上。兒子的願望完全是爸爸意志的延伸,兒子也一直遵照爸爸的計劃行事,知道最後抱著手裡的石頭不撒手,窮人爸爸還以活得問他:“你為什麼抱著他不撒手?”這不就是窮人爸爸一直傳遞給兒子的價值觀嗎?兒子都深信不疑,越陷越深,最後差點因為這塊石頭喪命。當爸爸都準備拋棄計劃時,兒子還在忠誠的執行屬於他的計劃。連做夢的想變成富人買下富人的大房子,讓父親光明正大的住進來。

我前面提到過計劃可以讓獲得控制感,窮人兒子的計劃和窮人爸爸如出一轍,就是寄生上流。重複窮人對金錢和權力稀缺的老路,並且一直走下去。

最後

奧斯卡評審多數為西方人,對這種羞辱美國虛假民主,虛假平等的電影主題一貫很欣賞。以前是西方人站在自己的視角拍,現在通過一個韓國人的視角拍,主題一樣,都揭漏西方社會貧富差距的兩極分化,社會的既得利益者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民眾之惡能被迫生活在叢林法則的社會里。

導演處處諷刺韓國社會對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諷刺民眾的愚昧和短視。

既然富人和窮人都面臨稀缺的問題,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解決稀缺的問題。安逸時多讀書多學習,未雨綢繆,才能在人生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更加理性,做出明智的決策。別被充裕的假象迷惑,在充裕的時候做好長遠規劃,才能避免在稀缺的時候囊中羞澀。

像電影裡的窮人爸爸,在一家人好不容易有收入的時候,第一時間買了一堆啤酒和零食,完全沒有儲蓄的概念,過一天算一天,把小聰明都用在了算計和享受上,急於滿足眼前的慾望,才讓生活滑向貧窮惡性循環。

導演借電影提醒眾人保持清醒,別被上流社會的假象迷惑。時刻保持局外人的身份,跳出既定框架,認清真正的現實,遠離虛假的幻想。就像《局外人》說的那樣,我熱愛這個世界,但我不會屈服於這個世界刻板的規則,我有自己的規則,我只遵從於我的內心,我有衡量世界的標尺,不是你給我的,而是我作為一個有尊嚴的人活著的屬於自己的標尺。

歡迎關注 ,一起討論,有更多新觀點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