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身為大將軍王,到底為了什麼,長期和雍正皇帝死磕?

鳶飛九天2018


導讀:雖然老十四和老四胤禛不屬於同一個派系,畢竟是一母同胞但是彼此還是可以相互走動維持表面過得去的關係。哥倆平時也可以相互串門什麼的,至於說老十四從大將軍王和雍正死磕那是雍正繼位以後的事情了。很明顯死磕的原因就在於那把至高無上的椅子。老十四在獲悉四哥打算支持自己做大將軍王的時候就四個長、四哥短的和老四達成了年羹堯的陝甘總督和自己大將軍王相互支持的同盟。老十四也因此獲得八爺黨和四爺黨的雙重支持順利出任大將軍王平定西北。也許在天真的老十四看來,這個大將軍王已經和皇位繼承人劃上了等號。可是還沒等戰爭結束,他就等來了新皇四哥的聖旨讓他交出兵權回京奔喪。在強烈的預期落空的情況下,老十四開始了和雍正四哥的死磕。因為在他看來,無論怎麼作親哥雍正也不會殺他。


歷史背景

老十四胤禵是康熙末年參與奪嫡的皇子中年齡最小也是最天真的一個。太子兩次被廢后,其實誰都明白新皇上肯定來自兩大奪嫡集團八爺黨和四爺黨。但是當西北傳爾丹的平叛大軍全軍覆沒,皇上打算派一位皇子出任大將軍王的時候老十四心裡開始活動了。因為只有兵事他才有這個機會通過大將軍王立功後順勢覬覦皇位繼承人的位子。

老十四身在曹營心在漢,雖然在八爺黨的會議上信誓旦旦可是這皇位也太誘人了。所以老十四藉著皇額娘烏雅氏過生日的當口去四哥府上去探口風,希望四哥能不能推自己一把。也許平時老四胤禛跟人的印象就是對事不對人,所以康熙才會器重他。所以從老十四的角度來說,真要是四哥推自己一把當上大將軍王甚至能夠登基為帝的話一定會好好報答四哥的。

老四此時已經從頭腦發熱的狀況下涼快下來了。通過鄔先生的分析知道此時必須推老十四去做大將軍王,然後通過年羹堯做陝甘總督來控制老十四。結果老十四一下掉到了井裡,興致勃勃的和四哥達成了陝甘總督和大將軍王的互相支持的臨時同盟。老十四也順利的通過康熙的認可成為大將軍王去西北領兵平定叛亂。


老十四的皇儲夢碎

老十四開開心心帶著皇阿瑪的天子劍帶兵出發了。在他相對簡單的頭腦中自己就是鐵板釘釘的皇儲了。等順利的打完仗回去繼承皇位後好好的犒勞四哥和八哥他們。老十四的小聰明還是有的,通過假冒的書信策反了老八派來的監視者。

但是畢竟老十四遠在千里,所以康熙駕崩當夜四哥和八哥等刀光劍影的決鬥不知道。所以當圖裡琛帶著四哥雍正皇帝的聖旨到來,讓他交出兵權並且回京後一下子就懵圈了。他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四哥就成了皇上了?皇阿瑪不是有意讓我當太子嗎?京城中的八哥他們都幹什麼呢?

不但如此,老十四這個大將軍王回京除了圖裡琛的幾十個大內侍衛押送外,年羹堯也派了三千綠營兵在後尾隨。在這之前西北大軍的糧食供應更是改成一天一補給,所以才有了在破廟休息的時候質問圖裡琛的幾句話。當然在圖裡琛這個滑頭口中得不出任何有用的信息。


老十四之所以這麼憤懣的要和四哥死磕原因有二


第一、他感覺自己被四哥背叛了。

在他簡單的思維方式裡既然四哥推舉他做了大將軍王,那就是認可他做未來的儲君。可是皇阿瑪怎麼能任命四哥做新皇呢?所以四哥做了新皇帝那就是對自己的背叛,四哥不仗義啊。這明顯就是小孩子耍性子啊?

第二、自己千方百計得來的大將軍王距離皇位一步之遙不能輕易放棄

在他看來自己這個大將軍王是皇上親封的,還給了自己天子劍。顯然是自己就是未來的皇上,好容易走到這步即使雍正已經繼位了自己也不服氣也要鬧一鬧。自己是在不明白怎麼就丟了這快要到手的皇位?所以他在康熙棺槨前以頭相碰,就是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一步一步的死磕


第一次:大鬧靈堂

所以他是憋著氣從西北趕回來的,路上撿來了與之相依為命的喬銀娣。當在城外的驛站碰到馬齊傳旨讓他休息一天次日回京的時候,老十四的火兒壓不住了直接就問:

皇上,那個皇上?

雖然接了聖旨,但是老十四不管那些當下就進京去了康熙的靈堂大鬧。老八和老九老十等人火上澆油的大哭大鬧,因為他們也不服雍正打算把老十四擋槍使。

甚至在母親烏雅氏勸說老十四不要鬧了,被皇權充滿頭腦的老十四一把推倒了母親。嘴裡還振振有詞:

“你穿的是皇妃的服色,你不是太后,你不是太后。國家有制度,你管不了大將軍王”

言外之意就是你都不是太后,那麼四哥這個皇位也不算數;我這個大將軍王才是皇阿瑪親封的。老十四這是要渾水摸魚,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打算在皇位繼承上翻盤。最後逼得雍正當下立烏雅氏為太后,由張廷玉主持參拜。這下老十四才被迫參拜太后,也就變相的承認了四哥雍正的皇權。


第二步、在年羹堯出任西北撫遠大將軍後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寫信給舊部不配合

雖然老十四承認了四個雍正的皇位,但是心裡照樣還是咽不下這口氣。平時和喬銀娣在府中逍遙,後來經過老八的挑唆先和老九老十等人公開去伯倫樓喝酒聽曲就是要諷刺和曲解雍正為劉墨林開脫之詞。被老八制止後和老八鬧翻。

所以早就對大將軍王耿耿於懷的老十四寫信給西北的富寧安將軍等八旗舊部,不顧國家利益挑動滿漢矛盾破壞西北大軍的團結。差點引發西北大軍內部的火併,年羹堯果斷處死了富寧安完成了兵權的統一。

第三步、在老十三勸說老十四為雍正效力的時候,老十四義憤填膺依然耿耿於懷,對老十三的請求斷然拒絕。

年羹堯被殺後,西北不穩。病重的老十三已經不能去西北領兵,於是老十三勸告四哥啟用老十四。當老十三來到景陵勸說老十四的時候,老十四早就接到了老九的來信所以早有準備。當老十三以自己被圈禁的經歷勸告老十四為國家效力的時候,老十四再次把耿耿於懷的話說了出來:

“你擋著皇阿瑪的陵寢回答我,皇阿瑪當初究竟是把大位傳給誰的?”“既然皇阿瑪把大位名正言順的傳給了他,你為什麼去豐臺大營奪兵權;雍正為什麼急急忙忙的部署年羹堯斷我的糧草,奪我的兵權”“我贏得起也輸得起,但是這樣的輸法我至死不服”

言外之意就是不服,也不和解,他不回去給雍正賣命。結果雍正大怒,本來雍正就是刻薄寡恩所以直接把伺候老十四的太監奴才包括喬銀娣在內都帶回了北京。老十四看到雍正連貼身的喬銀娣都給帶走了更加大罵雍正,但是於事無補。


小結:

其實老十四作為奪嫡的參與者確實不夠格,其天真和想當然的性格在刀光劍影的奪嫡鬥爭中註定敗下陣來。如果他能夠認清現實,在新朝中發揮自己的一身軍事才能以他和雍正一母同胞的身份應該能獲得一個不錯的待遇。可惜老十四太鑽牛角尖了。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百看不厭,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很多人物刻畫地已經深入身心,再有翻拍也沒有了那個味道,而劇中的老十四身為大將軍王,為什麼和雍正長期死磕呢?而在真實的歷史上是這樣的嗎?筆者從正史的角度出發,根據《雍正王朝》的線索,為您淺析一下,還望各位看官多多指教。

十四阿哥胤禎(為了避諱皇帝名字後改名為允禵)和四阿哥胤禛關係好嗎?

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允禵是同父同母的兄弟,都出自德妃烏雅氏,但是他們卻不是在一起長大的, 這是因為清朝前期由於天花肆虐,皇子們的成活率非常低,為了提高龍子龍孫的成活率,在清廷內部實行皇子抱養制度,四阿哥一出生就被送到了孝懿仁皇后處撫養,而十四阿哥是由德妃親自撫養長大的,所以他們兄弟二人沒有經歷共同成長的美好童年,沒有過多的接觸,他們感情並不深厚。

“無情本是帝王家”,在“九子奪嫡”的最後階段,隨著“八阿哥”胤禩的出局,最有競爭力的就剩下這一對一母同胞了,而此時的十四阿哥是康熙欽封的“撫遠大將軍王”,而在康熙最後這幾年對允禵的種種重用也令允禵自以為是父皇在暗示自己將委以重任繼承大統,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十四阿哥允禵在成年後還一直在宮內行走居住,一家人所用花銷均從皇宮內支取,這個的確是康熙特批的,狀態一直持續到康熙駕崩,有十年之久,這是任何一位皇子而不可比擬的。

十四阿哥和四阿哥雖說是一母同胞,但卻分屬不同的陣營,所以基於最初的陣營就導致他們關係並不好,但是說實話,都說雍正冷血無情,其實真實的歷史並不是這樣的,雍正皇帝對待兄弟們並非民間風傳的那般,就拿十四阿哥允禵來說吧,允禵並沒有被雍正陷害,而是被雍正打發到景陵去守孝,而且待遇也不錯,到了乾隆年間,還被加封為多羅郡王,並委以重任,管理旗務,只是後來年紀大了,才掛印歸家。

所以,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兩兄弟並無過深厚的感情,但是有一母同胞的淵源,所以雍正並沒有過於嚴厲的懲罰他,都是面子上的事罷了。

十四阿哥為什麼跟雍正死磕呢?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十四阿哥怒懟雍正那幾句話並非空穴來風,但也並無實據,允禵說雍正為什麼要節制他的兵權,心裡沒鬼怎麼會那麼做?其實這句話估計允禵肯定是沒說,因為此時的雍正已經是皇帝了,他要是敢這麼說,直接就會給他打入萬劫不復之地,但是電視劇演繹出來了,也可以證明一點,就是允禵對雍正繼位很有意見。

事實上允禵沒有怎麼跟雍正死磕,只是無聲的表達自己的怨氣而已,包括電視劇中他們的生母其實並未活到加封太后,雍正本已經擬好加封母親太后的詔書,但是德妃沒有享受便一撒人寰追隨康熙而去了。

小結:

清朝前期寫詔書都是用滿漢兩種文字,到了乾隆時期又增加了兩種蒙文和藏文,一共四種,雍正繼位是滿漢兩種文字書寫的詔書,即便漢字的詔書可以更改,把“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但是滿文可改不了,書寫規則和格式都不同於漢文,所以雍正改遺詔一事純屬子虛烏有。

允禵文武雙全且精通韜略,不然康熙末年也不會委以重任去平叛,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和康熙的皇子們到後期無人可用也有很大關係。

“可憐紅顏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在親的兄弟之間,涉及到更高層的利益紛爭,也不會想讓,“孔融讓梨”那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罷了,謙讓的美德是不會出現在宮廷內鬥中的,昔日先秦奉行周禮的時光到了清朝早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好在雍正皇帝是一位勤政的好皇帝,縱然他對待兄弟存在過冷落和打擊,但是他治國確是一把好手,老百姓真的得了實惠,如果換做其他皇子來做皇帝,也許永遠也做不到雍正這般吧......



鴻涵先生


雍正王朝裡,十四爺和雍正死磕,原因主要有二個:

一、康熙死的時候,十四爺並不在身邊,沒有親自聽到康熙臥榻前的遺言,回到北京後,十四爺聽信了八爺黨的謠言好和挑撥,認為康熙原本是把皇位傳給他的,雍正的繼位,是攥了他的位。十四爺本來就是心胸狹窄的的人,現在覺得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搶走了,自然不會善罷甘休,因此要與雍正鬧。雖然他也知道,鬧也不會有結果,雍正不會把皇位還給他。

二、十四爺與雍正死磕,還有一個其他阿哥所沒有的獨特優勢,那就是:他是四爺的同胞兄弟。電視劇中,雍正繼位後,他的母親還在,只要這個老太后還活著,老十四不管怎麼鬧,都不敢真的動他,最多軟禁起來,或者罵幾句。因此十四爺敢於和雍正死磕,可謂有恃無恐。電視劇中,十四爺這樣大膽的雍正鬧,雍正也只不過讓他去給康熙守靈,就是一個明證。而八爺、九爺和雍正死磕,卻被流放三千里,還賜名塞思黑和阿其那,即豬和狗。

不過話又說回來,十四爺雖然和雍正長期死磕,但在最後八爺逼宮這件驚天大案中,他卻並沒有參與,拒絕了八爺的拉攏。什麼原因呢?一是太后已經死了,沒有了保護傘。二是不想當八爺的棋子,被八爺利用。三是他認為八爺鬥不過雍正,最終必定失敗。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最終他還是懸崖勒馬,放棄了與雍正的鬥爭。這也是乾隆繼位後,為什麼把他放出來、還封了他一個郡王爵位的原因吧。


孤舟釣江雪


老十四和雍正皇帝長期死他磕的原因當然是為了皇帝寶座。

1、老十四也有當皇帝的野心。

老十四一開始的時候是八爺黨的人,但是漸漸的老十四看到了自己也有可能奪嫡成功,於是老十四也開始和老八之間互相不信任了。

老十四也開始對老八不那麼言聽計從了,比如說:八爺得到太子寫個任伯安的信後,為了避免康熙對自己產生懷疑,讓老十四給康熙上摺子。老十四就不是十分的願意,最後他只是將信寄給了康熙,自己一個字也沒有寫,暗示自己是被逼的。

2、大家認為大將軍王就是將來皇位的繼承人。

後來西北發生叛亂,康熙說如果自己再年輕幾年,御駕親征平息叛亂一定是不費吹灰之力。於是想要從眾皇子中找一個人出任大將軍王代替康熙去平定叛亂。

這句話被大家解讀為“大將軍王就是儲君,是將來皇位的繼承者”<strong>,老十四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老十四認為雍正搶了他的皇位,因此一直跟雍正死磕。

3、老十四認為老四算計了自己

在爭奪大將軍王的時候,老四推舉老十四出任大將軍王的時候,說是為了江山社稷,是為國舉賢不在乎別人說閒話,還說兩個人是親兄弟,應該互相扶持。讓老十四主動提出提拔年羹堯為陝甘總督負責西北大軍的糧草。

後來老十四才發現年羹堯是老四派來控制自己防止自己帶兵謀反,而且在回京奔喪是,圖理琛名義上是護送,其實是監視,後面還有年羹堯的三千綠營兵暗中押送。

所以老十四認為老四騙了自己才得到皇位,對老四非常的氣憤,所以才一直和雍正死磕到底,結果最後被雍正發配去守皇陵,其實就是給圈禁起來了。


逝去即歷史


雍正王朝裡的老十四,著實是一個可悲的人,他的可悲在於雍正已經勝券在握的時候,他卻天真地以為皇位應該屬於自己,甚至他潛伏在八爺黨內,在多年的隱忍和陰謀之下,想過自己的八哥可能會成為皇帝,想過太子會穩坐皇位,可偏偏卻沒有料到自己的親哥哥會成為皇上!



所以當他知道雍正繼承了皇位,並伴隨著哥哥的聖旨前往北京,他悲憤地在路上發出了那樣一句怒吼:

“八哥九哥十哥,你們到底幹什麼去了?”

但可悲的是,康熙從來就沒有將自己的這個第14個兒子納入到皇位的候選名單當中。

在選拔太子這場民主投票當中,老十四堅定不移地站在八爺黨這邊,甚至當康熙已經明確的說出了老八隻是在做秀和收買人心的時候,老十四也仍然跳出來指責自己的父親不公平,這一舉動玩的著實巧妙,再向八爺黨和自己的父親表達忠心的同時,卻把自己的八哥推向了死亡。康熙的腦子裡也一定會發出這樣的一種憤怒:



老子還沒確定下一任皇位繼承人是誰,這個老十四竟然拼了命的說自己的八哥合適,話說老八對整個官場上的洗腦得多成功?我又憑什麼讓這一個對我有威脅的人來上位?

所有人都看到了老十四的忠誠,也讓老十四在隨後穩做了兵部的主管,老十四距離掌握權力的方向向前的一步,但他卻似乎沒有研究過一個問題。他自導自演的這出大戲,康熙真的沒看出來嗎?

隨後爭奪西北大將軍王,老十四依舊是上竄下跳,哄騙八哥自己沒有奪位之心,甚至看到自己的親哥哥雍正準備推舉自己的時候,又不顧一切的與自己的親哥哥親密打成一片,並任用了雍正的死黨年羹堯充當自己的後勤總管——川陝總督。似乎在他的眼裡,當他成為西北大將軍王的那一刻,自己就已經披上了黃袍。可偏偏這時候的他還是忽略了那個問題,他心裡的小九九,別人真的看不到嗎?

康熙一直看的很清楚,他不適合當皇帝!

鄔思道也看的很明白,在康熙時日不多的情況下,他不可能將自己心目中的皇位繼承人派發到幾千裡之外,老十四必定不是人選。



而被矇騙的八爺黨在中途也反應了過來,上演了死鷹而引起的內訌事件。總而言之,當老十四做著美夢等待著那張聖旨的時候,不但皇位距離自己越來越遠,甚至連自己的支持力量也在他毫無察覺之際早已經消失殆盡。

所以遠在西北的他,當收到康熙駕崩的消息、雍正繼承皇位的確切新聞,老十四的臉上只剩下了懵逼,話說自己怎麼連口湯都沒喝到?所以返回到北京的他,也不顧一切的與自己的親哥哥雍正作對,甚至在自己的哥哥有心想啟用自己的時候,他仍然選擇了牴觸,此時在他的概念裡,任何一種敢反對雍正的態度都算得上是一種報復。

老十四的可悲就在於他太過於自負,自以為深有城府,卻不知自己的想法早已經被各股政治力量所洞察,事態的發展不但沒有像他設想的方向去走,反而無形當中讓自己成為了政治鬥爭中被別人利用的工具。

老十四,栽的一點都不冤!


遼寧資深球迷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與雍正皇帝雖說是一母同胞,但性格迥然不同。老十四喜愛結交溫文爾雅的八阿哥胤禩,根本就不喜與四哥胤禛往來。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兩兄弟各打各的算盤,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最後,雍正皇帝繼位,老十四胤禵對雍正既不禮敬,又不合作,選擇了死磕到底。四哥胤禛繼位,弟弟就是不服。胤禵從翩翩少年成長為大將軍王,胤禛從冷麵王成長為雍正皇帝,一路走來,胤禵與胤禛矛盾重重。這裡面其實有諸多原因,胤禵最後選擇死磕,雍正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將胤禵圈禁起來,頤養天年。我們來看看這兩兄弟的矛盾吧。

胤禵和胤禛性格不合

胤禵雖有才能,但是易衝動,就連康熙也說這個兒子心胸狹隘。而胤禛老練穩重,懂得韜光養晦。兩兄弟均是德妃烏雅氏所生,但胤禛卻是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的。物質決定意識,環境塑造人格,兩兄弟從小面對的環境不同,也就形成了天壤之別的性格。

胤禵喜愛與八阿哥胤禩交往,九子奪嫡中與胤禛形成對立局面

起初,胤禵支持八阿哥胤禩,積極參與奪嫡鬥爭。而胤禛站到了太子一黨,看似不爭,實則也在暗中佈局。推舉新太子後,八爺黨和太子黨矛盾徹底爆發,胤禵與胤祥因為意見不合動起手來,這也因此氣的康熙差點對胤禵拔刀相向。胤禵支持八阿哥,胤禛支持太子,互相傾軋。八阿哥在一系列鬥爭中敗下陣來,胤禵有心奪嫡,開始為自己佈局。胤禛呢,也是蓄謀已久,雍親王府能人眾多,胤禛為了奪嫡煞費苦心。皇位只有一個,兩兄弟明爭暗鬥那是自然。

胤禵成為大將軍王,哪知被胤禛半路殺出,胤禵心裡更加不服

康熙五十七年,準噶爾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叛亂,派兵攻佔拉薩。康熙任命老十四胤禵為撫遠大將軍,封大將軍王,率軍平叛。老十四成為眾望所歸的後繼之君。老十四平定了叛亂以為皇位非他莫屬,可誰知康熙突然駕崩,繼位的卻是四哥胤禛。老十四心裡能服氣嗎,肯定不服,畢竟自己戰功赫赫,眾望所歸,四哥都不知從哪裡殺出來的。雍正繼位後,得年羹堯、隆科多支持,大局已定。老十四隻能接受希望破滅的現實,老十四回京奔喪,卻遭遇了諸多無禮對待。雍正居然秘密命人收繳了他與父皇康熙的往來書信和奏摺。而且,老十四回京時,雍正竟然不讓自己進京。一向自負的他肯定無法接受啦,心裡的怒火與不服無處發洩。

在康熙靈柩前,胤禵面對雍正傲然不跪。這其實只是胤禵與雍正選擇死磕的開始,之後胤禵不僅不為雍正效命,還處心積慮使絆子。

胤禵心裡的結始終沒有打開,因為他一直相信康熙是傳位給自己的,四哥雍正的皇位根本來路不正。心胸狹隘的胤禵永遠不會服氣雍正,歸根結底,其實這些都是皇位鬧的。如果胤禵是皇帝,胤禛會服氣嗎,我估計胤禛也不會服氣的。

(我是風雪夢不逝,覺得不多就點贊關注吧,謝謝)


風雪夢不逝




首先,老十四胤禵認為皇位原本是自己的。在清朝的歷史上,關於康熙皇帝到底傳位給誰,存在一系列的說法。有人認為康熙皇帝的遺詔上寫著“傳位十四子,”但是被改成了“傳位於四子。”從雍正皇帝在位時期,就出現了這樣的說法。不管這個說法到底是真是假,老十四胤禵肯定是相信的。在康熙皇帝去世的時候,老十四胤禵遠在西北作戰,根本就沒有見過遺詔。在老八集團的忽悠下,老十四胤禵認為皇位原本是傳給自己的,是自己的哥哥篡位登基。



既然兩個人存在皇位的爭鬥,老十四胤禵當然會處處和雍正皇帝作對。反正自己是雍正皇帝的親弟弟,不到最後關頭,雍正皇帝不可能殺自己。 老十四胤禵原本在西北地區作戰,能夠指揮甘肅、四川、陝西等地的20多萬軍隊。但是雍正皇帝上臺以後,為何防止老十四胤禵起兵造反,雍正皇帝命令年羹堯切斷了西北大軍的後勤補給線。這加重了老十四胤禵的懷疑,老十四曾經表示:“如果正大光明的登基,他怕什麼?”他指得就是雍正皇帝。其實,老十四胤禵原本擁有和雍正叫板的實力。雍正皇帝切斷後勤補給線以後,老十四胤禵不得不返回京城奔喪。



但是老十四胤禵沒有放過任何搗亂的機會,老十四胤禵曾經給前線的心腹將領寫信,命令這些大將架空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在這些行動中,老十四胤禵在不斷的製造麻煩。 喬引娣則是老十四胤禵在返回京城的途中,收留了一個女孩。本來,喬引娣僅僅是老十四身邊其他的女僕。但兩個人日久生情,喬引娣最終成為了老十四的愛妾。在清理老十四身邊人的時候,雍正皇帝發現喬引娣長得像自己的初戀情人,於是把喬引娣留在了自己的身邊。這對男人來說,屬於奇恥大辱,老十四胤禵開始和自己的四哥死磕到底。



老十四胤禵和老八胤祀原本已經產生了很大的矛盾,為了共同對抗雍正皇帝,兩個集團再次合併。雍正皇帝在位的初期,一系列的麻煩都是老十四和老八聯合制造的。 在雍正皇帝的兄弟中,只有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禵擅長軍事謀劃。雍正皇帝非常信任老十三胤祥,但十三爺的身體情況很差,老十三知道自己的健康情況,於是和老十四進行了一番談話,想請老十四幫助雍正皇帝處理軍事問題。



但老十四胤禵一口拒絕,沒有一點顧及兄弟情分的意思。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皇帝只能把老十四安排在皇陵,並且不準隨意出入,其實等於軟禁。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老十四胤禵能夠痛改前非,雍正皇帝肯定會把一部分工作交給他。畢竟是自己的親兄弟,和老八胤祀的情況不一樣。由於老十四胤禵堅持和雍正皇帝叫板,因此,直到乾隆皇帝上臺以後才被放了出來。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雍正王朝》中,十四阿哥胤禵在雍正皇帝登基之後,長期與雍正皇帝死磕,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在十四阿哥的心中,一直認為是雍正奪取了原本屬於他的皇位。

十四阿哥胤禵,乃至整個八爺黨都堅定的認為“誰當上了大將軍王,誰就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這個觀念深深地刻在了十四阿哥的心中,而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十四阿哥開始有了自己當皇帝的想法和打算。

儘管我們從鄔思道和雍正的一番分析中看到,整個八爺黨都誤解了康熙了用意,讓十四阿哥出任大將軍王只是為了避免內耗的權宜之計,其根本的目的是為了考驗雍正是否有容人之仁的帝王之心,康熙並沒有打算將大位傳給十四阿哥。

而正是因為這樣的觀念,才讓十四阿哥在得知雍正登基的消息後,一直心懷憤恨,執意認為是雍正藉著自己不在北京,搶奪了屬於自己的皇位,於是至此開始了與雍正的死磕。十四阿哥先是不服旨意拒絕在潞河驛休整,隨後又大鬧康熙靈堂,對於雍正的施政不但是“非暴力不合作”,竟然還連同八爺黨的幾人百般阻撓,甚至還經常性的前往後宮,挑撥雍正與太后之間的關係。最後忍無可忍的雍正便將十四阿哥胤禵罰去看守皇陵,還報復性的從十四阿哥身邊奪走了他深愛的喬引娣,十四阿哥也為自己的魯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十四阿哥之所以如此的抵制和排斥雍正,歸根結底還是在於那句“得大將軍王者得皇位”的觀念始終揮之不去,一直堅信這個皇位本就屬於自己,雍正皇帝是篡奪了他的皇位,因而才用這樣的方式來對抗雍正,表達自己的怨恨與不滿。而他卻殊不知正是因為他喜怒形於色而又魯莽急躁的性格,才讓康熙放棄了將皇位傳給他的念頭,轉而傳給了更加成熟、穩重的雍正皇帝。


十四阿哥胤禵與雍正的積怨從很早開始就應經存在了,而八爺黨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不管是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還是正史記載中,雍正與他這個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一直是關係不佳,原因還是在於兩人雖同為德妃烏雅氏所生,但是雍正從小是被寄養在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那裡的,而十四阿哥是由烏雅氏自己帶大的,不管是兩人成長經歷、教育方式,還是烏雅氏對待二人的態度,共同造成了兄弟二人不和睦的關係。再加上十四阿哥一直以來又是雍正的政敵八阿哥胤禩的死黨,使得雙方的關係更加的緊張,矛盾衝突不斷。

而在雍正繼位之後,原本已經產生裂隙的十四阿哥與八爺黨其他阿哥們,因為共同的利益和目標又一次放下了之前的芥蒂,重新團結在了一起,因而十四阿哥也再一次的同九阿哥、十阿哥等人混跡在了一起,共同抵制雍正推行的新政,處處與雍正唱反調。

更為重要的是,“得大將軍王者得皇位”,這個觀點不僅是十四阿哥堅信不疑的觀點,同時最開始也是由八阿哥最先提出來的。儘管康熙死之前,他們都在康熙的身邊,親耳聽到了康熙臨終前的傳位安排,也經歷了隆科多宣讀康熙遺詔,可同樣賊心不死的他們也希望給雍正製造麻煩,必然會對十四阿哥進行混淆視聽的描述,讓十四阿哥更加堅信自己的皇位是被雍正奪取,進而對於雍正也將更加的憤恨。

所以,八爺黨阿哥們的不斷挑撥,對於十四阿哥與雍正之間不佳的關係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十四阿哥胤禵持續性的與雍正死磕,以及對於雍正的極大憤恨,還來源於當年的雍正別有用心的推舉十四阿哥出任大將軍王,使得十四阿哥自己成為了雍正奪取皇位的跳板與棋子。

十四阿哥胤禵在得知雍正準備推舉自己成為大將軍王時,用跪拜的方式感謝了雍正,在他看來,是這他的這位親哥哥對於自己的莫大支持,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當上大將軍王,繼而以此繼承皇位的決心。

而被雍正收繳了兵權,並且被召回北京,一擼到底的十四阿哥這個時候才明白,這一切就是雍正的設下的局:

一來,在眾人傾向於保舉八阿哥擔當大將軍王時,雍正當眾推舉自己出任大將軍王,實際上就是在離間十四阿哥與八阿哥胤禩之間的關係,增加他們之間的相互猜忌,因而這才有了八阿哥派人監視十四阿哥,之後又出現了調換死鷹的事件,這些都是因為雍正的挑撥而使得八爺黨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內耗,而雍正則是坐收漁翁之利。

二來,就是雍正當著他們的母親烏雅氏保舉十四阿哥,目的就是為了博取十四阿哥的信任,而更深層次的目的,就是讓自己的親信年羹堯接任陝甘,控制整個西北大軍的命脈。原本十四阿哥是抱著對於雍正絕對信任的態度,與雍正達成了交換,也是想通過雍正脫離八爺黨的控制,可是沒有想到的是,年羹堯卻成為了自己之後最大的掣肘,也直接導致了自己對於大軍控制權的喪失。

三來,登基後的雍正,一改當年支持、保舉自己的態度,不僅把自己調回了北京,剝奪了兵權,還持續性的打擊自己,這些都與雍正當年是大相徑庭,這也使得十四阿哥感受到的是自己成為了雍正讓八爺黨內部產生內耗,進而削弱八爺黨實力的棋子,而推舉自己當大將軍王,也是為了要讓自己離開京城,而雍正便可在京城肆無忌憚的做著奪嫡的準備和安排。

當十四阿哥看明白了這其中的一切後,對於雍正那是無比的憤恨,加上十四阿哥直接莽撞的性格,一直與雍正死磕也就成為了必然。


雍親王府


在《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雖然與老四胤禛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關係,但雙方卻始終很疏遠。胤禵最初加入老八胤禩的陣營中,後來因為當了大將軍王,開始自己謀求奪嫡。老四胤禛則始終獨來獨往,不拉幫結派,能夠稱得上是同盟的皇子也只有老十三胤祥一人。

但胤禵始終與胤禛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並沒有完全撕破臉,甚至在推舉大將軍王一事上與胤禛合作,由胤禛推舉他任大將軍王,而胤禵則任用胤禛的奴才年羹堯為陝甘總督,雙方各取所需。



二人真正撕破臉開始死磕,是從胤禛繼承皇位以後開始的。康熙去世時,胤禵遠在西北,控制著幾十萬精銳大軍。雍正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命令陝甘總督年羹堯切斷了西北前線的後援補給,令其無法起兵作亂,然後又派圖裡琛押送胤禵回京奔喪。而在胤禵回京之際,雍正立刻令年羹堯代理了西北的軍務。

胤禵一直覺得皇位是他的,因為當時大家都認為當選大將軍王者必是未來的皇上。而當年羹堯切斷他補給,並密令圖裡琛暗中跟隨時,他便開始懷疑是雍正陰謀奪取了本該屬於他的皇位。回京奔喪後,一進門就看到母親烏雅氏的貴妃服制,這更加深了胤禵的懷疑。



既然大位已定,無論再怎麼說都無濟於事,所以胤禵就跟雍正槓上了。他先是繼續積極謀求西北大將軍王的職務,但雍正卻把這個位置給了年羹堯。兩人爭吵之際,太后烏雅氏又因急火攻心而去世。

胤禵就此賦閒在家,與紅顏知己喬引娣互相陪伴。但朝廷事務越來越沉重,又要應對西北戰事,又要整頓吏治,推行新政,老十三胤祥又病體纏綿,所以雍正有意讓胤禵出來當差,胤祥表示願意前去邀請他。但胤禵認為,這就是讓他承認雍正與自己的君臣關係,於是堅決拒絕了邀請,二人的關係更是雪上加霜。



雍正怒不可遏,把胤禵心愛的女人喬引娣奪去做宮女,目的是想讓她看看自己究竟是不是胤禵口中的篡位暴君。最後,雍正又把胤禵打發到先帝的陵寢裡去守陵,二人徹底行同路人。

不過,被打發去守陵的胤禵並沒有像老八、老九那樣遭到雍正圈禁和處罰,而是安然活到了乾隆年間,壽終正寢。


達摩說


典型的被人利用,當槍使了。他一直認為康熙是把皇位傳給他了,是雍正把他的皇位奪走了,其實這些都是八爺黨在幕後指使挑撥。自己看不清形勢,典型的沒腦子,所以。雍正讓他去守靈,自己去反思去,按理說一母同胞,應該更親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