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地盤,為什麼曹操對他的評價那麼高?

逗你玩兒小破兒孩


曹操有一次在亭子宴請劉備,煮酒論英雄,說:“天下英雄唯操與君耳”,恰恰天空打一個響雷,劉備握酒杯的手抖了兩下。劉備當時還是寄人籬下,沒有自己的地盤,曹操為何對他評論那麼高呢?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這是曹操遠見卓識。劉備是漢室中山王之後,按族譜漢獻帝還得稱呼劉備為皇叔,那個時候雖然天下群雄四起,但名義上還是漢室天下,有了皇叔這個身份,還有關張兩員猛將的輔佐,招兵買馬,割據稱雄也未可知。

二、這是曹操故意試探劉備,看看劉備是否有稱雄的野心,如有必先處之而後快,為他日後稱霸天下少一個對手,當時曹操說了“天下英雄唯操與君耳”這句話後,恰好天空打響雷,劉備握酒杯的手抖了兩下,酒都溢出酒杯,曹操見此情景,不禁哈哈大笑,認為劉備的手抖是出於害怕,沒有稱雄的野心,讓劉備逃過一劫。

三、曹操認為劉備有這個能力。劉備上有皇叔之尊,下有猛將關羽、張飛,特別是關羽之勇猛,曹操也是見識過的,有次袁紹、曹操、劉備等諸雄聯合作戰,敵將華雄連斬他們派出的幾員大將,氣焰非常囂張,這時關羽主動求戰,因為身份低微被袁紹喝斥,曹操慧眼識英雄,力挺他出戰,並出戰前要敬關羽一杯酒,關羽道:“待斬敵首歸來再喝也不遲”,就提馬出戰華雄,一通鼓未畢,關羽便提華雄首級得勝歸來,酒杯裡的酒還是熱的,曹操從此便一直費心心思,想收關羽為己所用,無奈關羽一直以劉備馬首是瞻,意志堅定,沒有二心。劉備雖然本事平庸,但是手下有此猛將輔佐,日後成就大業也是遲早的事。


庫珠堡


劉備從小就志向遠大,而且也得到了一些有名望的人的資助和支持,比如:公孫瓚和張世平等。劉備也不是那種只說不幹的人,他的榮耀生涯是一步一步的幹出來的。從討伐黃巾軍被任命為安喜縣尉到下密縣丞,還當過高唐縣令、平原縣令、平原相,這些都是劉備磨鍊的基本條件。劉備的這些經歷,為他積累了理政經驗和人脈基礎,特別是帶兵打仗的經歷,為他以後成為一方諸侯積累了一筆不可或缺的財富。

不僅是曹操,當時很多人對劉備的評價也很高,特別是曹操的部下。程昱曾說:劉備胸有大志而甚得人心。郭嘉更是讚賞劉備是人中之傑。關鍵是這些人都認為,劉備肯定不會甘願居於人下,所以他們建議曹操早日除去劉備。

曹操在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對劉備說的這一番話?應該說,這是曹操作為一個政治高手的高明之處,他不但知道當前最主要的敵人是誰,而且更清楚潛在的對手是誰!楚漢爭霸時期,項羽失敗就在於其忽視了一個最強大的潛在對手的存在。項羽給劉邦的封地是漢中,在東歸之路上留下了三個王,項羽認為劉邦不可能再回來了,即便劉邦要回來,那他肯定也要損兵折將。齊地內亂時,項羽親帥大軍征討,於是劉邦就趁機“暗度陳倉”起兵東下。項羽可能認為,劉邦要度過三秦之地,估計需要一個月時間,等他叛亂,再回來收拾劉邦也不遲,於是就放下心來率大軍征討齊地。但項羽卻低估了劉邦的實力和他在秦地的威望,劉邦不僅很快拿下了三秦之地,而且是一路高歌猛進,直接拿下了彭城。而這時,項羽已經陷入了齊地的泥潭之中。如果當初項羽認識到,齊地只不過是內部爭權,不會造成過大的局面,立即從從齊地抽身,把主要精力放在三秦之地,那麼劉邦是否能夠拿下三秦還未曾可知。可惜劉邦已經拿下了彭城,已成氣候,而且也得到了三秦之地豐富的物資供應和兵源供給,還讓他有了賴以周旋的戰略縱深。而此時項羽,也只剩下“天亡我,非戰之罪”的嘆息了。

對潛在對手的一個預測也是衡量一個政治家眼觀高低的標準,而曹操就具備了這樣一個標準,他是三國時代政治高手,不管歷史怎麼評價他,他曾經存在過。


公元前


首先要明確的是,煮酒論英雄典故來自演義並非正史,然後評價這段典故,假設卻有其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敗張繡,敗陶謙,敗袁術,敗馬騰,敗袁紹,敗呂布,歷經百戰而不殆,以齊魯大地為根本,盡收兩河燕趙之沃土,以有天下三分,擁兵百萬,廣屯糧草,可謂當世第一,然而唯一缺點,曹操雖出身權貴,但想一統天下,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名為漢相實為漢室朝野所不齒,難服天下英雄。反觀劉備,雖然暫時寄於曹操,但劉備乃漢室宗親,貴為皇叔,根正苗紅,本人更是胸懷天下,儀表堂堂,心志堅定,百折不撓,古之成大事者無一不如此,從桃園結義以來兄弟三人雖屢嘗敗績,歷盡磨難,卻雄心猶在,壯志未泯,當下雖見龍在田,亦可龍躍於淵,笑傲九天。曹操何等權謀焉能不忌憚劉備,但此時劉備投靠曹操,曹操雖疑,卻不能殺之,恐傷天下能人賢者投效之心,但曹操內心又不想錯過殺劉備的機會,決定用天下江山的話資試探劉備,察言觀色,看劉備是否對江山寄予,故有青梅煮酒論英雄一段佳話,曹操展顏一笑道: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劉備心下大驚,曹操這是要殺我啊。(兩人都是如此心機,可見梟雄本色啊)


廖夢


首先,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爾”這句話在《三國志》裡是有記載的,而《三國演義》更是將這一段擴充成了“青梅煮酒論英雄”這一聞名的故事。

至於曹操為什麼對劉備評價如此之高,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劉備的地位與名聲。劉備一向以中山靖王之後自稱,而劉備跟隨曹操進了許昌面見獻帝之後,更是坐實了“皇叔”的身份,而有了這一層皇室的身份後,在明面上,劉備的身份是比曹操這種外姓臣子的身份是要高的,儘管官職劉備不一定比他們高,但在老百姓的心中,不管你官職多大,肯定是皇室子弟為尊。再一個,劉備不管在哪裡任職,都有仁德的名聲,劉備是很受老百姓愛戴的。說句不好聽的,萬一獻帝遇害,只要劉備登高一呼,響應者絕對不計其數,畢竟人家的地位與名聲擺在那裡,而且還名正言順。

二、劉備的個人能力。劉備與曹操第一次見面是在征討黃巾軍的戰場上,當時兩個人可以說都還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而曹操對劉備的印象還是挺好的。在十八路諸侯征討董卓時,劉備的表現更是贏得了曹操的諸多好感與欣賞。再之後,從徐州上演的種種都讓曹操看到了劉備的不凡之處,所以劉備在曹操眼中,還算是一個人才的。

三、曹操為拉攏劉備。從史料來看,部分史學家認為,“論英雄”事件是“衣帶詔”事件的組成部分,就本質而言,是官渡之戰前各政治勢力戰前選隊站的活動,而曹操之所以如此抬高劉備,是為了贏得劉備的好感,藉此來拉攏劉備,就像控制漢獻帝那樣,曹操也是想將劉備控制在自己手中的。

四、劉備手下的人才。當時劉備手下還是有很多人才的,這些人才還是非常受曹操重視的,尤以關羽為甚,但是曹操要想把他們收為己用而跨過劉備是幾乎不可能的,於是曹操才如此抬高劉備,只有把劉備穩住,他手下的人才才會踏實為曹操做事。

但曹操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把劉備給放走,畢竟劉備就像曹操說的,絕非池中之物,劉備野心本來就不小,曹操這樣抬高他,反而加重了他要溜走的決心。






墨上公子


皇室宗親地位尊,

關張猛將近在身。

英雄自古出亂世,

誰知何日掌乾坤?




費玉山905


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地盤,曹操對他的評價那麼高是有原因的,我的觀點是:
1.劉備的所謂背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之玄孫。這個皇室的背景為劉備加分不少,在後面很多的場景中都用到這個背景,劉備也不斷的重複與強化這個背景。

2.曹操是人中龍鳳,在世梟雄,他的用人的眼光是獨到的,是銳利的。曹操能成就帝業也是跟他用人識人方面的能力分不開的。他認為劉備是人才,在與袁紹、呂布的對決中,曹操看出劉備為人的才略。所以想拉攏劉備為自己所用。

3.劉備的身邊的關張二人,驍勇悍將,為劉備加分;

4.曹操用高評價來試探劉備是否是一個沽名釣譽,注重名聲的人。結果認為劉備是一個膽小的人,於是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和猜疑。這也是曹操那個時候位高權重後帶有輕浮和傲慢之勢態,結果錯放了劉備。


芙蘭一醉


演義

曹操青梅煮酒劉備在朝(並且是曹操介紹來的),但劉備一入朝他的動機不純,有政治陰謀,(即獻帝認劉備皇叔,作依靠山,下宻召聯盟)殺害曹操。所以‘’青梅煮酒論英雄‘’,是曹操同劉備一次試探性聚談,這次聚談效果很好,一曹操看出了劉備心虛,二通過聚談,劉備真的逃出了京城,充分證明確有陰謀,曹操認真細查,查出了十一人聯盟宻召,處死了十人,逃走了劉備一人,曹操為了全局,沒殺獻帝,僅作了一次訓戒,並向獻帝講明,以後不要聽信饞言,並告訴他這次的主謀是劉備,而不是你皇帝,使獻帝吃了裸定心丸,所以獻帝對操也很感激,次後獻帝再設有作過害曹的動作。

。在這個問題上,曹操不愧為政治家的按內之策,一心對外。這個事件在我看,無論是換作孫權,劉備,或他人。帝皇下密召謀殺自已案件告破,能保主謀者不死,這隻有曹操了,並且主動將主謀轉移。


老龔166916589


曹操對劉備的評價就是青梅煮酒時說的那句話:“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曹操說出這句話也就等於是挑明瞭告訴劉備:將來和我爭奪天下的就是你劉備。劉備聽到後嚇的筷子掉在了地上。

曹操為什麼認為劉備是英雄呢?

三國時期有兩個人的識人之術是最厲害的,一個是曹操一個就是劉備;可以說他們兩個人看人是可以入木三分。所以以曹操的識人能力,看出了劉備雖然落魄,卻非一般人。

不光曹操看出來了,曹操手下的三大謀士荀彧、程昱、郭嘉也都看出來了,都給曹操給了建議。

程昱的評價是:

觀劉備有雄心而甚得眾人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郭嘉的評價是:

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

荀彧也建議曹操殺了劉備;曹操的三大謀士都看出來了劉備非常人,而是有些雄心壯志,建議曹操及早圖之。劉備從曹操公元198年曹操打敗呂布後和曹操一起回到許昌,青梅煮酒時劉備已經在許都呆了近兩年的時間,以曹操眼力自然能看出劉備的雄心壯志。

劉備從184年討伐黃巾起義開始,到公元198年,和曹操一同回到許都,十幾年的的征伐劉備雖沒有得到一塊地盤,但也讓劉備聲名鵲起,為各路諸侯所知曉。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陶謙死後,就把徐州讓給了劉備,就足以證明,此時的劉備在各路諸侯面前有了一定的名望。

曹操最後沒有聽從自己謀士的建議,而是放了劉備,結果劉備遇到了臥龍,開啟了開掛一般的創業生涯,成了曹操統一天下的頭號大敵。


小任淺談史


《三國志·蜀書》中記載了曹操對劉備的這句評價。

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曹操是個眼界很高的人,其時也在中原縱橫捭闔,可以說放眼天下,他能看在眼裡的人很少,按照曹操的說法就是,天下也就你劉備我看得上。然而,此時的劉備既沒有地盤又沒有軍力,那麼,為什麼曹操會這麼看重他呢?

一個人是不是英雄,不光是嘴上說就行的,英雄之名還要得到他人的認同,如果有許多人認為他是英雄,這就是一種名聲,名聲也是一種資本,可以振臂一揮從者如雲,也可以借力打力。

劉備也是如此,他的英雄之名是得到了青州、徐州等地士族和大儒的認同。

這英雄之名的起點就在於其曾經與公孫瓚一起在九江太守盧植門下一起學習的經歷。


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

而盧植本身是大儒,又出身因為反對廢掉少帝而讓董卓起了殺心,被人以盧植為海內大儒,人望所歸,殺之恐會驚天下而勸止。

邕時見親於卓,故往請植事。又議郎彭伯諫卓曰:“盧尚書海內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卓乃止,但免植官而已。

有此一事可見盧植名望之高,身為他的弟子,自然是身帶光環。

劉備師從盧植,從歷史記載分析,應該時間很短,應該就是在盧植辭去九江太守期間,因為不久之後,盧植又被朝廷拜為了廬江太守。

此處先不詳談,反正劉備確實短暫的在盧植門下學習過。

(東漢大儒盧植)

而盧植師承是太尉陳球、大儒馬融等,與當世大儒鄭玄、華歆等都是師兄弟的關係。

《太平御覽·文部五》引《述徵記》:下相城西北漢太尉陳球墓有三碑,近墓一碑記弟子盧植、鄭玄、管寧、華歆等六十人。

鄭玄也是當世大儒,原本在青州,為了躲避黃巾軍而來到了徐州,被當時的徐州牧陶謙以師友之禮禮待。這是一個伏筆。

“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也對鄭玄推崇備至。

而劉備與公孫瓚的關係很好,在高郵被賊攻破後投奔了這位師兄,立刻得到了一個官職,之後又因功被命為平原相,在任期間,非常得人心,仁義之名遠播,連當時的大儒孔融都知道了,在黃巾軍圍困都昌,情勢危急時能想到向離此不遠的劉備求救。

可見此時劉備已經漸漸有了一些名聲。

遂到平原,說備曰:“慈,東萊之鄙人也,與孔北海親非骨肉,比非鄉黨,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災共患之義。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區區,延頸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圍,從萬死之中自託於君,惟君所以存之。”備斂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隨慈。

之後,曹操攻徐州,陶謙力不能敵,向當時的青州刺史田楷求援,田楷就帶著劉備前去救援,這是劉備第一次登上徐州的舞臺——以一個援助者的面目。

而此時的徐州因為在黃巾之亂中沒有受到太大波及,是天下少有的富饒和平靜之地。

百姓殷盛,谷實差豐,流民多歸之。

因此吸引了眾多周邊郡縣的名士在這裡避難和隱居,比如後來的曹魏名臣陳群及其父陳紀。

劉備雖然是空降到這裡,但是其根基卻十分深厚,名聲也非常好,對孔融、陶謙都有相救之功,同時,又與眾多大儒名士都多多少少扯得上關係。比如鄭玄是其師伯,而孔融更是一個交遊廣闊的人,與陳群父子關係都非常友好。

(孔融)年在紀、群之間,先與紀友,後與群交,更為紀拜,由是顯名。

藉由孔融牽線搭橋,也因為自身的才能,劉備在陶謙去世前的一段時間裡得以與眾多的名士大儒相交,名氣也越來越大,成了這一個名士圈的一員。這些大儒名士們平時的言談中肯定會論及如今這天下大亂的形勢,進而治亂興衰之道肯定也多有談及。

《華陽國志》載有“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備矣,曾不語赦也。

陳元方就是陳紀,鄭康成就是鄭玄。在談論中,劉備定然也是言之有物,得到了其他大儒名士的部分認同。漢朝是察舉制,多數人都高度認同大儒名士們的言論,他們說誰是英雄,天下人大多就會認同其為英雄。

最終多方面作用的結果就是

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劉備還在推辭的時候,孔融勸說其接受。

(影視劇中陶謙臨終託付)

孔融謂先主曰:“袁術豈憂國忘家者耶?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領徐州牧。

至此,劉備英雄之名已經名副其實。

以後曹操所知,一部分是因為劉備一直以來的言行,一部分卻是由這些當時大儒名士的交口稱許而來。可見英雄之名既是自己而來,也是由他人而來。


資料:

《三國志》、《華陽國志》、《後漢書》、《太平御覽》


閒話說歷史


劉備雖沒有地盤,究其原因並非劉備智謀不足而是其起步較低,並無根基所致!

劉備出身平民,與關張結義,靠剿黃巾,白手起家,雖是一支地方小武裝,但其在作戰中便嶄露頭角,展現出了驚人的毅力、軍事才能和團隊協作精神,相比那些達官貴族,只知保存實力,貪生怕死,見利忘義,賄賂權貴,劉關張比他們要強的多,這些曹操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想曹操也是一代梟雄,劉備做的也正是曹操想做的,曹操心裡佩服劉備,可以說這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是曹操的真心話,從這點來講,我們可以看到曹操也是很厲害的,目光相當犀利。

自漢獻帝金殿之上認劉備為皇叔後,劉備的威望和勢力都要得到大大的增加,所謂名正則言順,到了哪裡,人也得尊稱一句皇叔,這對曹操極其不利,也正是此時,其手下多人勸曹操殺了劉備,但曹操不願揹負害賢的罵名,最終放過了劉備。

劉備雖然暫時沒有地盤,但其謀略和能力超凡絕倫,具備英雄潛質,若是時機成熟,他日不受人束縛,有一方土地,必能稱霸一方,足以與天下豪傑抗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