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更少的事情,產生更大的回報 I人生的非線性回報—《精要主義》

不講時間管理卻排在時間管理圖書類第一名的書

選讀《精要主義》是因為這本書在長期佔據美國亞馬遜時間管理類圖書的第一名,這讓我產生了興趣去讀。

一看到“時間管理”,本能地以為這本書是教我們篩選外界各種各種的信息,摒棄更小的事情,比如少玩遊戲、少追電影等,而追求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看書、運動、給自己充電等。

<strong>把時間“管理”在更大價值的事情上,這是大多數時間管理類書籍的主張。

但這本書從不是在講“時間管理”,其主題是“只做該做的事”,反對“我可以做好一切”的主流思想。倡導“在恰當的時間,用恰當的方式,追求合適的事情”;提醒人們要重新掌握自己的選擇權,不要讓社會和他人替我們做出決定,要自主支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用更少的事情,產生更大的回報 I人生的非線性回報—《精要主義》

作者格雷戈·麥吉沃恩,是一名精要主義的締造者和推動者,在斯坦福大學開辦了“設計你的精要人生”課程,備受青睞,致力於幫助個人和企業摒棄瑣碎,成為精要個人和精要公司,創辦This公司,服務的客戶包括蘋果、谷歌、推特等多家全球頂級公司。


人生的非線性回報

精要主義傳遞了一個價值:人生的非線性回報

第一次看到“非線性回報”是在連嶽的文章中,大致意思就是,人生是非線性成長的,眼前的好與壞,努力與懶惰,好像什麼區別,但是到了未來某一個點,它就會發生質的回報。


東野圭吾的著作:《嫌疑犯X的獻身》,講述的是女主離開嗜酒賭博的前夫後,帶著女兒遷居到新的環境。在入住新居當天,女主帶著女兒給新鄰居敲門,面帶微笑以示友好。

欠了一身債的前夫找到女主住所,向女主索取錢財,兩人發生爭執打鬥,在女兒的“幫助”下,女主錯手殺死了前夫。

在六神無主之際,隔壁鄰居,也就是男主出現了,他幫忙處理屍首,並引導警方把調查對象從女主轉向自己,在調查的過程中,男主把證據偽裝成“自己是個變態狂,因為痴迷女主,而殺死了前夫”;

最後破案時,男主坦白,在女主母女倆敲響房門時,他正準備自殺,在開門的那一瞬間,母女倆充滿美滿的笑容迎面撲來,他彷彿看到太陽在微笑,人生充滿了生機。

母女倆的一個小小的舉動:面帶微笑敲響房門,讓他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希望,自此發誓一定要好好保護這母女倆,不走進她們生活,但也不允許壞人打攪她們的生活,僅此而已。

用更少的事情,產生更大的回報 I人生的非線性回報—《精要主義》

<strong>就因為陌生人對自己的一個微笑,就可以讓男主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這就是非線性回報。

非線性回報不是要放棄小事情(比如不刷頭條,不看朋友圈),而是要放棄大事情,而做一些更有用的“小事情”,比如偶爾的一個善舉。

非線性回報所傳達的是:用更少的事情,產生更大的回報


“什麼是該做的事情”?

精要主義的三個核心模式:選擇、甄別和取捨。這三個核心是相互依存的,沒有哪個可以獨立存在。

用更少的事情,產生更大的回報 I人生的非線性回報—《精要主義》

面對一些事情,需要甄這些事的優質,最後做出取捨,選擇最終的答案

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選擇的能力。——馬德琳·恩格爾

當有好幾個選擇擺在眼前的時候,不是選擇最大的那個,而是加以思考,只選擇其中的一兩個,放棄其他的選項。

但無論當下的選擇是什麼,都無法判定它是一個好答案還是壞答案?

因為根本就沒有答案,答案只存在未來

<strong>我們著手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真的能預測它的好處嗎?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

學編程,當時考慮到只懂業務,而不懂技術,所有人跟我說計算機是個大趨勢,如果不懂計算機,會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處於劣勢,於是就去報班學了編程,從一開始就在預測學編程的好處:我可以嘗試做個程序員,讓自己有更多的可能。而事實證明,我只學了一半的課程就早早結束;


反而意外的一件事:寫書評,當時寫書評並沒有特意去學,完全是因為看了一本講閱讀方法論的書,看完醍醐灌頂,於是在在網上寫了這本書的書評,居然有網友給這篇書評打賞,那是我第一次靠寫作有了收入,而且因為這篇書評還加入了寫作的小圈子,讓我一直堅持到現在。


如果你非要讓我對“什麼是該做的事情”給出一個答案,那就是當下的事就是該做的事情


如何做“該做的事情”?

舉例一個“看書這件小事”

第一步:探索

在豆瓣選擇排行高的書籍、或在京東、噹噹上某個類目下銷量最好的書籍;

第二步:排除

可有時候排行高、銷量高並不一定就是適合自己,於是我會去翻看一些評論,從而排除掉一些書;

然後我會在電子書網站看這本書,看看目錄以及開頭,如果目錄和開頭都不能打動我,那就再排除掉;

第三步:執行

最後剩下的就可以買回來慢慢品讀了,好的作品都值得多次品讀。


用更少的事情,產生更大的回報 I人生的非線性回報—《精要主義》

這就是在恰當的時間,用恰當的方式,做適合自己的事情。


最後:

我們都處在互聯網呈指數增長的時代,生活節奏快、各種各樣的信息迎面撲來,高效能人士已難以應對,當下最重要的是成為精要主義者。

《精要主義》<strong>主張擺脫“盲目地追求更多”的境地,出路就是自律地追求“更少,但更好”的事情,將有意義的少數從無意義的多數中脫離出來,並專注於此,勇敢對他人說“不“,堅定不移地追求精要事項,排除非精要的干擾,建立一個更加容易執行下去的行為系統。


這本書之所以能長期佔據美國亞馬遜時間管理類圖的第一名,是因為作者深知時間是不能被管理的,我們能做的是通過“選擇、甄別、舍取”來讓時間用在“更少,但更好”的事情上。


作者介紹 I 前五百強職業經理,能跑馬拉松,可閱百本書,說有趣的史,做有用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