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歌手”座頭鯨

座頭鯨(學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又名humpback whale),其“座頭”之名源於日文“座頭”,意為“琵琶”,指鯨背部的形狀。為熱帶暖海性鯨類。身體較短而寬,一般長達13~15米。座頭鯨以其躍出水面姿勢、超長的前翅與複雜的叫聲而聞名。活動時多一雙一對活動,性情溫順,有洄游習性,惟游泳速度較慢。主食為小甲殼類和群遊性小型魚類。

座頭鯨棲息於世界各大洋,中國分佈於黃海、東海、南海,黃海北部較少,臺灣南部海區較多。


“海洋歌手”座頭鯨

座頭鯨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類,但也是海洋中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體型肥大而臃腫,座頭鯨成體平均體長雄性為12.9米,雌性為13.7米,最大記錄雌性18米。體重25~30噸。它的頭相對較小,扁而平,吻寬,嘴大,嘴邊有20~30個腫瘤狀的突起,有趣的是每個突起的上面都長出一根毛,而身體的其他部位卻全都沒有毛。鯨鬚短而寬,每側都在200條以上。背鰭較低,短而小,背部不像其他鯨類那樣平直,而是向上弓起,形成一條優美的曲線,故得名“座頭鯨”,也叫“弓背鯨”或者“駝背鯨”。胸鰭極為窄薄而狹長,約為550釐米左右,為鯨類中最大者,幾乎達體長的三分之一,鰭肢上具有4趾,前緣具不規則的瘤狀鋸齒,其後緣有波浪狀的缺刻,呈鳥翼狀,所以又被稱為“長鰭鯨”、“巨臂鯨”、“大翼鯨”等。尾鰭寬大,外緣呈不規則鉗齒狀。臉面褶溝較少,約14~35條很寬的平行縱溝或稜紋,由下頜延伸達臍部。腹部具褶溝。通常身體的背面和胸鰭呈黑色,有斑紋,腹面呈白色,但也有的背面和胸鰭也呈白色。體包個體變異較大,鰭肢上方白色,尾鰭腹面白色,邊緣黑色。口大,進食時上下頜間特殊韌帶結構可使口張開90度的角度。鯨鬚每側有270~400片,須板和鬚毛皆黑灰色。雌獸體後的下側長有一條細長的裂口,終止在肛門附近,據說在繁殖的時候,雌獸就是用它包裹住雄獸的生殖器,來完成交配動作的。


“海洋歌手”座頭鯨

洄游

多成對活動,性情溫順,同伴間眷戀性很強。每年進行有規律的南北洄游: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餌,冬季到溫暖海域繁殖,洄游期不進食。游泳速度較慢。每小時約為8~15公里,常發出類似“唱歌”的繁雜聲音。

捕食

這種龐然大物以鱗蝦這種體長還不到1釐米的小型甲殼動物為主要食物的,此外還有鱗魚、毛鱗魚、玉筋魚和其他小型魚類等。它的嘴張開時,其特殊的彈性韌帶能夠使下顎暫時脫落,形成超過90度的角度,口的橫徑可達到4.5米,可以一口吞下大量的磷蝦或較小的魚類,但其食道的直徑則顯得太小,不能吞下較大的食物,這可能就是它只能吃小動物的原因之一。由於越冬期間好幾個月都不進食,為了維持那碩大無朋的身軀所需要的體能,在夏季裡便要吃大量的食物,常常可以連續吃上18個小時。由於日照充足,北方冰川地帶的海灣裡浮游生物大量滋生,養育了以浮游動物為食的鱗蝦,數量巨大,常常數百萬只群集在一起,因此為座頭鯨提供了極為豐盛的食物來源。

座頭鯨進食的方法也很奇妙,首先是衝刺式進食法,將下顎張得很大,側著或仰著身子朝蝦群衝過去,然後把嘴閉上,下顎下邊的折皺張開,吞進大量的水和蝦,最後將水排除出去,把蝦吞食;第二種方法叫轟趕式進食法,將尾巴向前彈,把蝦趕向張開的大嘴,這種方法也是隻有當蝦特別密集時才適用;第三種方法是從大約15米深處作螺旋形姿勢向上遊動,並吐出許多大小不等的氣泡,使最後吐出的氣泡與第一個吐出的氣泡同時上升到水面,形成了一種圓柱形或管形的氣泡網,像一隻巨大的海中蜘蛛編結成的蜘網一樣,把獵物緊緊地包圍起來,並逼向網的中心,它便在氣泡圈內幾乎直立地張開大嘴,吞下網集的獵物。這種捕食方法,同捕魚者用兩隻漁船拉曳大型漁網,逐漸迫使魚蝦接近水面,然後一網打盡的情景一樣。當獵物數量稀少時,座頭鯨常常單獨或僅有2~3只在一起覓食,而當獵物數量很多時,便形成8只左右的較大群體,有時不同群體之間還會互相爭食。因此,有時食物的多少、分佈和種類,也會直接影響座頭鯨的數量。

活動

座頭鯨是有社會性的一種動物,性情十分溫順可親,成體之間也常以相互觸摸來表達感情,但在與敵害格鬥時,則用特長的鰭狀肢,或者強有力的尾巴猛擊對方,甚至用頭部去頂撞,結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鮮血直流。它游泳的速度很慢,每小時約為8~15公里,在海面緩緩遊動時,就像一座冰山一樣,身體的大部分沉在水下,有時又象是一個自由飄浮的小島,人們在海岸上也能看到它露出海面的身體。游泳、嬉水的本領十分高超,有時先在水下快速游上一段路程,然後突然破水而出,緩慢地垂直上升,直到鰭狀肢到達水面時,身體便開始向後徐徐地彎曲,好像雜技演員的後滾翻動作。它可以鑽入水中快速潛水遊動,僅用幾秒鐘就消失在波浪之下,進入了昏暗的深淵。露出水面呼吸時,從鼻孔裡會噴出一股短粗而灼熱的一種油和水蒸汽混合的氣體,把周圍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形成一股蔚為壯觀的水柱,同時發出洪亮的類似蒸汽機發出的聲音,被稱之為“噴潮”或“霧柱”。有時它還興奮得全身躍出水面,高度可達6米,落水時濺起的水花聲在幾公里外都能聽到,動作從容不迫,優美動人。在它的皮膚上不僅常附著藤壺和茗荷等蔓足類動物,而且攜帶著許多有吸盤的動物,加起來足有半噸重之多,然而這似乎絲毫也不影響它的行動和情緒。

發音

雄性座頭鯨每年約有6個月時間整天都在唱歌,而且其歌聲中敲擊音與純正音的比例與西方交響樂中兩者的比例非常類似。這種龐然大物至少能夠發出7個八度音階的音,但它不是毫無章法地在吼叫,而是按照一定的節拍、音階長度和音樂短語來歌唱。

研究人員還發現,座頭鯨還十分擅長用一種人類歌唱家常用的“A—B—A”格式來演唱,即先演唱一段旋律,接著進一步闡述,然後再回到稍加改變的原旋律上來。此外,它們還會進行“藝術交流”,印度洋的座頭鯨移居到澳大利亞的太平洋海域後,不出三年時間,澳洲“土著”座頭鯨就放棄了它們的傳統曲目,轉而演唱這些外來戶帶來的新曲。


“海洋歌手”座頭鯨

座頭鯨的配偶為一夫一妻制,雌獸每2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約為10個月,每胎產1仔。當雌獸帶著幼仔時,往往另有1只雄獸緊跟其後,它的任務是對入侵的其他鯨或小船進行攔截,不過要是遇上兇惡而狡猾的虎鯨時,它就無能為力了。像其它哺乳動物一樣,雌獸用乳汁餵養幼仔,乳汁由乳頭自動擠出,幼仔在水中吸食,幼仔發育很快,每天體重可以增長40~50千克,更令人歎服的是雌獸在哺乳期間為幼仔的成長提供一切營養,而它自己卻很長時間沒有吃東西了,直到幾個月以後才開始尋找食物。雌獸與幼仔之間也常常是溫情脈脈的,幼仔用兩鰭觸摸著雌獸,有時好像是抓在雌獸的身上。座頭鯨的壽命為60~7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