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科舉」鎖其廳事而出——宋朝科舉考試中的鎖廳試

一般而言,科舉是古代無出身人獲取官位的重要途徑,讀書人進士及第後才可以入仕做官,但宋朝有一項特殊制度,讓已經入仕為官的人也可以參加科舉獲得出身,這便是鎖廳制度。

「閒話科舉」鎖其廳事而出——宋朝科舉考試中的鎖廳試

科舉考試殿試圖

鎖廳試的創設

《文獻統考》記載說:“凡現任官應進士舉,謂之鎖廳試。”

現任官員參加科舉考試為什麼叫鎖廳試?《卻掃編》解釋說:

“祖宗時,有官人在官應進士舉,謂之鎖廳者,為鎖其廳事而出。”

這句話意思是說,現任官員應舉,需要鎖上自己所在官府的辦公室廳堂而去參加進士考試,因而被形象地稱為“鎖廳試”。

鎖廳試起源於宋太祖太平興國年間。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太平興國五年蘇易簡榜,有六名現任官員一起參加科舉考試,其中兩人賜進士及第,其他四人未賜第,但仍授以官職,這說明這六名現任官員與其他未入仕的讀書人不在一起賜第,也被視為是鎖廳試創設之始。

「閒話科舉」鎖其廳事而出——宋朝科舉考試中的鎖廳試

科舉考試省試圖

鎖廳試的資格

鎖廳試也是科舉考試,參加者的資格條件與一般布衣應舉沒有區別,都要求身體健康、品行端正、未犯刑責、不在服喪期內等等,但鎖廳試的參加者是現任官員,還有三項特殊要求:

1、任官期間沒有重大過犯。

《宋會要輯稿》記載,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下詔規定“今後鎖廳應舉者,須是文學優贍,才器出群,歷官無負犯之尤,檢身有可觀之榮。”

這條記載說明,現任官員須在任職期間沒有重大過犯才能參加鎖廳試,如果曾犯過貪贓枉法且情節重大的私罪,即便沒有被開除公職,也成了一生難以抹去的“汙點”,沒有資格參加鎖廳試。

2、宗室女婿不得參加。

宋仁宗在位期間,曾出臺一項“奇葩”的限制性規定,凡是宗室的女婿都不得參加鎖廳試,如嘉佑三年(1058年)他下詔規定“詔禮部貢院,宗室婿不許鎖廳應舉”。

至於其中原因,史料沒有詳細記載,大概是因為宗室女婿屬於“吃軟飯”,參加鎖廳試博取出身沒有實際意義,加上避嫌的考慮,但後來因為反對意見較多,這項限制被取消。

「閒話科舉」鎖其廳事而出——宋朝科舉考試中的鎖廳試

古代貢院

3、參加考試次數有限制。

未入仕的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沒有次數限制,所以才有屢考屢敗,以致“白頭到老”仍在科舉考場奮戰不已者,但現任官員參加鎖廳試是有次數限制的。宋太宗、真宗時,只允許現任官員參加一次鎖廳試,一次不合格即被勒令停止,今後再也沒有資格參加鎖廳試,也就永遠進士及第的機會。

從宋仁宗開始,逐漸放寬了參加鎖廳試的次數限制,從一次增加到兩次,後來又增加到三次,到嘉佑三年(1058年),禮部貢院建議“請自今更不限(鎖廳)舉數”,得到宋仁宗許可,此後宋朝便不再限制參加鎖廳試的次數,沒有出身的現任官員終於可以“放飛自我”,謀取夢寐以求的進士出身了。鎖廳試的考試方法

現任官員參加鎖廳試時,在省試、殿試兩個環節與一般未入仕的讀書人共同考試,考試內容和方法並無二致,二者的區別在於發解試,也就是取得省試資格的考試。

鎖廳試應舉人的發解試與一般未入仕的讀書人一樣,也在州府進行,但發解試對鎖廳試應舉人要求更加嚴格。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規定,“如薦發到省不及格,前後考試官、舉送長官並重行朝典,本人勒停。”也就是說,如果現任官員參加發解試合格,但被解送到禮部參加省試時不合格,應舉者將被永久取消鎖廳試資格,推薦他的官員也要受到重罰,這主要是為了避免應舉官員營私舞弊。

宋仁宗時,參加鎖廳試的現任官員越來越多,甚至擠佔了一般讀書人的發解名額,引起諸多不滿,於是自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開始,朝廷將鎖廳試應舉人與一般讀書人分離開來,實行單獨考試,並規定單獨解額,對現任官員而言,這無疑是一條獲得進士出身的“綠色通道”。

「閒話科舉」鎖其廳事而出——宋朝科舉考試中的鎖廳試

宋朝文官

從此以後,宋朝的現任官員有了自己獨立的應舉渠道,鎖廳試也成為一項重要的科舉制度,為宋朝選拔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參考資料:《宋會要輯稿》、《續資治通鑑長編》、《石林燕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