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情,生鮮電商“絕地逢生”,是短暫繁榮還是重生?

熱點 | 戰“疫”情,生鮮電商“絕地逢生”,是短暫繁榮還是重生?

熱點 | 戰“疫”情,生鮮電商“絕地逢生”,是短暫繁榮還是重生?
熱點 | 戰“疫”情,生鮮電商“絕地逢生”,是短暫繁榮還是重生?

就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生鮮電商被認為是一門“在蚊子腿裡找肉”的難做生意,此時卻鹹魚翻身,炙手可熱。

热点 | 战“疫”情,生鲜电商“绝地逢生”,是短暂繁荣还是重生?
热点 | 战“疫”情,生鲜电商“绝地逢生”,是短暂繁荣还是重生?

一場疫情讓數億人主動宅家。餐廳外賣多數停業,解決溫飽問題,自己開火下廚是第一選擇。

然而,“菜籃子”是個大問題,出門購物怕感染,各種利弊權衡,線上下單,生鮮配送成了剛需。

生鮮電商們瞬間用戶暴漲,訂單飆升,產品常處於“補貨中”或“缺貨”狀態,人們鬧鐘定點“秒殺”下單成了常態……

热点 | 战“疫”情,生鲜电商“绝地逢生”,是短暂繁荣还是重生?

生鮮電商爆發生機

2020年春節的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行走在困境邊緣的生鮮電商“絕處逢生”。

突然爆發的需求,一時間讓生鮮電商們的訂單量激增,導致供給端“手忙腳亂”,產品常處於“補貨中”或缺貨狀態,能否搶到貨,全憑手快和網速給力。同時,起售緊缺,配送時間也被拉長。

目前市場中主要的生鮮電商包括,每日優鮮、盒馬鮮生、蘇寧生鮮、永輝生活、中糧我買網、本來生活、順豐優選、樸樸超市、叮咚買菜、春播等。

這些生鮮電商在春節防疫期間,均出現訂單大增的情況。

热点 | 战“疫”情,生鲜电商“绝地逢生”,是短暂繁荣还是重生?

京東到家則同比去年春節期間(除夕至大年初九),京東到家糧油副食商品增長740%、肉品增長710%、休閒食品增長530%、蔬菜增長440%、水果增長380%。

阿里巴巴盒馬事業群總裁侯毅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盒馬揀貨、打包、補貨、配送等崗位的人員壓力都很大,很多門店主管、店長都開車去送貨,有的小區還開始集中下單來緩解配送壓力。

此時便很考驗電商的供應和配送能力。

盒馬鮮生的武漢員工退掉回家的機票、車票,選擇留守;叮咚買菜成立三個“戰鬥小組”,保證蔬菜供應穩定。

面對需求突然暴增與供給短期無法跟上之間的矛盾,不同的平臺也給出了不同應對方式。

從目前來看,與獨立前置倉平臺相比,具有自營實體店或實體零售商超支持,或是擁有農業供應基地等自建供應鏈的平臺能夠更快速地給出應對方案。

热点 | 战“疫”情,生鲜电商“绝地逢生”,是短暂繁荣还是重生?

如餓了麼聯合優鮮菜場、菜文基、菜公社、四季生鮮、菜老包等供應商,加大了近期的採購量。

曾被唱衰的生鮮電商

热点 | 战“疫”情,生鲜电商“绝地逢生”,是短暂繁荣还是重生?

自生鮮電商出現以來,儘管這幾年越來越多企業投身至此,但頻頻爆出的負面新聞,還是讓業界對生鮮電商的前景未來充滿疑慮,一度被稱為最不被看好的電商領域。

2019年11月,安徽呆蘿蔔資金鍊斷裂,上千家門店因此關門;2019年12月,中國生鮮電商鼻祖易果生鮮因拖欠1400多萬債務,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與此同時,吉及鮮傳出融資失敗的消息,由於規模盈利遠遠不達預期,公司開始裁員、關倉……

彼時,生鮮電商處境艱難的主要原因有三:

從電商角度而言,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是快速擴張快,同質化嚴重。二是一直被高昂的運營成本和尷尬的定位而困擾。對於生鮮電商來說,有一個保障的供應鏈渠道是很重要的。生鮮電商產業鏈很長,包括種植、選品、包裝分揀、物流、損耗和營銷等環節,便直接導致產品的損耗大,利潤降低。三是物流配送對於生鮮電商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生鮮電商的物流還屬於粗放式的發展階段,沒有跟上市場發展的需要。

從消費者角度看,主要在於中國“菜市場文化”的盛行。根據麥肯錫在2019年發佈的研究報告《中國消費者眼中的生鮮零售商》,有8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只會在線下購買生鮮商品。2017年,全中國一半以上的生鮮商品都是經由菜市場賣出。

行業迎轉機?

在資本的較量中,生鮮電商平臺大多都已落敗退場。

然而,經此一“疫”,在眾多傳統行業受衝擊的情況下,生鮮電商卻成了最大受益者之一。

热点 | 战“疫”情,生鲜电商“绝地逢生”,是短暂繁荣还是重生?

那麼,當前的火爆現狀,對於生鮮電商來說是短期繁榮,還是就此轉危為機?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前生鮮電商並沒有達到行業預期,大部分有過網購經驗的消費者還沒有養成線上購買生鮮食材的習慣。但是疫情下,人們線上購買生鮮食材的習慣會被培養起來,多年沉澱的生鮮電商或許將迎來春天。

同時,對於生鮮電商來說,在經受了此次“戰疫”的洗禮之後,勢必在供應鏈、應急處置、配送等方面進一步優化和調整,更有可能湧現出全新的運營和商業模式,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热点 | 战“疫”情,生鲜电商“绝地逢生”,是短暂繁荣还是重生?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不同模式和不同類型的購買渠道和平臺的出現,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並將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效率也將大大提升。

實際上,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危”還是“機”,並不是絕對的,這是個“危”與“機”並存的時代。

對於生鮮電商來說,同樣如此。據機構預測,到2022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的交易規模有望突破7000億元。在這樣的萬億級市場,只有那些在積極建設線上線下全場景的新零售龍頭,它們一旦確立了領先優勢,就有望轉“危”為“機”,持續搶佔市場份額,才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热点 | 战“疫”情,生鲜电商“绝地逢生”,是短暂繁荣还是重生?

監製:志軍

文字:王茜

版式:老李

權威行業全媒體

热点 | 战“疫”情,生鲜电商“绝地逢生”,是短暂繁荣还是重生?

現代物流報微信公眾平臺所發佈的文章,除本報記者原創外,亦含有各大媒體、互聯網平臺推薦作品。如圖文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妥善處理!歡迎廣大朋友及作者直接投稿給我們!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