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同堂的老人過世,直系親屬有二十幾個人沒回來參加葬禮,是家教問題,還是其他問題?

用戶6723595980


最近,當地一個80多歲的老人去世了,她有二個兒子,一個女兒,家庭比較富裕,交往面寬,喪事可能會大操大辦。該鎮駐村幹部、村幹部聞訊後,立即到這家做工作,要求從簡辦喪事。

老陳是這家的主人,60多歲,是一個識大體、明事理的老人。他表示:“疫情當下,我們一定按照政府要求,不聚集,喪事從簡,請領導們放心!”

事後瞭解,老陳不但是這樣說的,而且是這樣做的,確實落實得好。他是這樣做的:

1、三姐妹共同操辦,避免交叉感染,後人和親屬都不得遠道趕來參加葬禮;

2、不辦酒席,幫工的人員全部回家就餐,補發餐費;

3、在家就餐的人,都實行分餐制。

老陳說:“厚養薄葬,大家都能理解,特別時期,特別辦理,對所有人都好,也不能給政府添亂!”

五代同堂的老人過世了,後人很多,有20幾個直系親屬沒有來參加老人的葬禮,遇到新冠狀病毒疫情時期,不聚集,避免感染,只要老人在世時,這些近親屬對老人孝順,這個特殊時期是來不了、不能來的,並不是家教問題,也不是其他問題,此時非彼時,大家都應理解!不走動,不聚集,宅在家裡,是最好的辦法。

待春暖花開,疫情結束時,再到老人的墳前祭拜老人吧!


風景這邊讀好


沒必要道德綁架

我奶奶去年1月7日過世,孫輩就好,幾個人沒參加

兩個孫媳婦

我堂嫂(長孫媳婦),43歲剛懷二胎,而且她住四樓,我奶奶靈堂擺在同一棟樓的一樓。

我老婆(二孫媳婦),1月4日剛剛做完取卵手術回家,還在恢復中。

我三叔的大女兒,按輩分是我們堂兄弟姐妹裡排第六。女兒才1歲多,還太小,她留在家裡帶孩子

我三姑的大女兒,婆家也剛剛辦喪事,我們習俗是白紅事都要過四個月才能參加第二場。

4個人裡按先後順序是堂嫂、我老婆、我堂妹、我表姐。我們這輩堂兄弟三人,扣除我堂弟還沒結婚,所以我奶奶喪禮的時候,就沒有孫媳婦參加,能說我奶奶做人有問題嗎?

再說曾孫輩,其實我也記不住曾孫輩有多少人。只算我爸4兄弟的孫子,截止我奶奶過世,曾孫有9人,我們姓的就堂哥的兒子和我女兒。堂哥兒子讀初二,我女兒三年級。一直以來,我爺爺奶奶就和大兒子小兒子住同一棟樓,整天都出出入入的,不過我是沒讓我女兒參加,就出殯前一個晚上叫我老婆帶去上三柱香。

曾孫輩要麼還在讀書,要麼還學齡前,自然就沒從孫了。

辦喪事,有一兩個人沒來參加,真沒必要道德綁架,也許人家真不好請假,或者什麼事不方便參加。像我和我妹同樣在居委會,我堂哥在街道上班。我奶奶早上8點多過世,我在單位第一時間請假條寫好,領導批了4天(還沒簽字),我沒來得及交街道就回家幫忙了。我妹的單位只批准出殯那天的假。我堂哥也是中午才回家幫忙。


努力疼你


說到這,我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都沒見過,爸爸和伯伯是兄弟,和兩個姑姑是同父異母的,還有倆舅舅。我的長輩只有他們,沒嫁人前親戚去世肯定都去送的,

我爸爸非常重情分,這邊原本女兒出嫁後都不和姑姑舅舅他們來往的,去世去送他們就更不會去了,爸爸說姑姑年齡這麼大了,那你每年去拜年,能去幾次,你能用到幾次錢,舅舅和媽從小相依為命,媽媽也走了十年,所以每年也會去舅舅家拜年,維持好關係,伯伯都不想讓堂姐和姑姑來往的,因為伯伯把錢看的非常重,看到我跟姑姑來往那堂姐不來往他臉上也過不去

嫁人後親戚裡陸續走了好幾個,婚後第一年上半年大姑父去世,爸爸說不回來就不回來吧,說要是以後姑姑走了肯定要回來,就打了份子錢讓爸爸給,

下半年堂哥尿毒症晚期,已經被醫生判死刑送回家,家裡催我和堂姐趕緊回去見最後一面,(我獨生女,小時候都堂哥堂姐帶著我玩,所以感情深)爸爸打電話就當晚買到十點半的站票回去一晚上站六小時確實挺難熬,家裡人一直在家裡守著他,一週後走了,

這四年裡兩個姑姑去世,也都80了,倆姑姑去世時爸爸都在,姑姑一走我爸就打電話來了催我趕緊回來,我估計姑姑在外的子孫都沒有我知道的早,爸爸是那種很命令的語氣打電話催趕緊回來,趕緊回去見姑姑最後一面,恨不得就馬上出現到他面前,這點我很反感,因為姑姑是三四天後出葬,想出葬前一天到家,(因為店裡都是做定做的東西都是我做。老公只負責材料那些,)爸爸聽到我那麼說那種要斷絕關係的語氣都來了,“你回來就是是想見個棺材是嗎”他其他意思就是我這麼不進人情,小時候倆姑姑都疼著你,姑姑走你見都不見最後一面,真的要出葬前一天回的話就別回來,(我這很委屈啊,又不是不回去送,反正非要我當晚買著票回去見著遺體)

有說我不進人情,說嫁人不和那些姑舅姨親,我家親戚少每年都有去姑舅家拜年,我這邊就是這樣出嫁的女兒是不和姑姨舅來往的,我伯母是本村人,堂姐也沒和她舅姨來往。而且伯母和他哥就是前後屋。老公的姐,堂姐堂妹五六個都沒有去過姨姑舅家,公公兄弟五個。那些堂姐妹也不互相去叔伯家,我的好多朋友都嫁人也是一樣,本村嫁本村離的夠近吧,也一樣不和舅姨來往,最多去叔伯家,我姑姑也有女兒他們也從來沒來過我家,只每年去姑姑家才見到表姐,兩個姑姑女兒也一樣互相不去姨家

很多人都質疑我這麼不近人情,不跟姑姨舅親跟誰親,我是江西人,反正我這邊都是這樣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都這麼接受的,婚喪嫁娶,全國各地習俗都大不相同,居然這麼多質疑[翻白眼]


珉茗


這個問題不能道德綁架吧,跟家教家風還是有區別的。此外,我們也要區別對待。

幾年前,我身邊有一個朋友,她媽媽當時去世的時候90多歲了,她60歲不到,剛好她媽媽去世時她身體狀況很差。而在她媽媽生前,聽說她有好幾個兄妹,只有她盡心盡力照顧年邁的媽媽,無論物質還是生活方面,她都照顧得很好。

她媽媽的葬禮,只有她老公帶著自己的小孩去參加,因為身體不允許她就在家沒去。所有人都沒有怪罪她,也沒有說她任何的不是。

可她其他兄弟姐妹回去送她媽媽最後一程,哭得稀里嘩啦的,但在別人眼裡,他們就是裝的,生前不孝順,不關心,死後做給誰看呢!

我不知道到底巧不巧?她說她媽媽去世後不久,竟然她姐姐一個兒子,也就是她的外甥,才20來歲,婚禮舉行後第五天,因車禍去世。新進門的媳婦揹著婆家人打掉了懷孕七個月的BB,聽說還是一個男寶寶。從此,她這個姐姐家到現在都一蹶不振。

還有她妹妹家,她媽媽去世三年多,她妹妹因為意外致殘,每天只能在輪椅上度過。

反倒是她,30多歲一直病殃殃的,現在卻能同時帶兩個孫,從家務到孫,她都一個人做。而之前,她是連廚房都不進的,儘管還是家庭主婦,但她真的是什麼都沒做過。

因此,有很多東西,我們都要分情況而定,不能一味地總是用教條和框框來限制。



YY時尚在線


正常情況應該請假回家奔喪,畢竟是老人家最後一次。特殊情況如生病,特殊崗位沒有參加也可理解。我父親16年去世,我唯一的姑姑的兩個兒子都未到場,說是遠了(兩個老表在外地上班,離武漢約1000公里)。他們結婚十幾年了,過年來給舅舅拜年我印象中沒有一次,我們兄弟可是年年給姑姑拜年,因為他離老家遠,我們兄弟從來沒有計較。這次果斷和姑姑家斷絕來往,既然外甥眼中無舅,我心中何必有姑。


ZYW7號


我父親是老大,弟兄六個,侄子侄女15個,老人在世時特顧家,我父親就我一個女兒,還是抱養的,平時對他們侄子輩特好,希望我有事時,幫幫我,沒想到,我父母不在時,有兩個侄子沒有回來,他們都是當兵轉正的,當兵走時都是老爸拖人辦的,能怎樣?


藍天白雲141979949


這問題我覺得沒必要在這裡定論對錯,因為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對錯的做法,只有妥當的行為。

全國這麼大,很多地方風俗習慣不一樣,對這個問題看法也不一樣,而且農村和城市也有區別。有些地方老人過世,女兒這邊只能是女兒和女婿回來參加葬禮,外孫不能回來參加;有些地方外孫和孫子、孫女都一樣,都可以回來參加葬禮,這也是大多數城市的習慣;不少農村是男女有別,孫子、孫女基本都叫回來參加老人葬禮,外孫也可以回來參加葬禮,但是沒有明顯的強制要求;還有就是每個家庭不同,這個主要是說平時跟老人關係如何,如果平時是來往比較頻繁的,應該參加葬禮,如果因為其他原因,平時基本是十年都沒見一次面的,不參加葬禮也正常。

至於問者所提的家教原因也有,畢竟每個家庭都不一樣,形成的價值觀念也有區別,所以這也是一個原因。比如說“娶妻看丈母孃,嫁人看對方父母”,也是有這個原因的。

還有一個原因就個人情況不同,有些人在比較遠的地方謀生,或者從事比較特殊的職業,因而不能回來參加葬禮。在廣西上林縣,有些村就有很多人去非洲淘金,這肯定沒那麼容易回來吧?有些在比較遠的省份,因為節假日不好買車票,坐飛機不打折話來回就一萬多,因此不回來也理解。

我身邊的也出現有九十甚至近百歲的老人,也是四代或五代同堂,有些直系親屬多達百人左右,一般作為老人兒女無論如何都參加葬禮,孫輩或者重孫輩不參加也有,估計是有些原因,外孫很多不參加的,而且家人也沒叫外孫回來。


蓅影2017


五代同堂的老人去世,直系親屬20多人不來參加,這中間肯定是有問題了!為什麼?5代同堂代表下面有曾祖父一輩,祖父一輩,父親一輩,孩子們一輩,算起來大家庭會有1.2百人了,除去不懂事的,年老有病的,伺候病人的都不算,其他特殊情況的也可以排除,那也不應該有這麼多不來的,何況像這種大家庭的並不在多數,那麼情況就說明更加嚴重,除非有極其特殊情況外,否則,家風絕對有問題。


直隸河間


應該主要是家教家風問題。這家子孫從此由盛轉衰。

1、老人再不好,也主要是兒女、兒媳有意見,到孫子輩已無成見,只有親情了。而這個不回來的應該主要是孫子和重孫。

如果是家教好、家風好的家庭,都會盡量回來的,甚至克服各種困難回來的,每個自立家起碼回來一二個代表。

2、現在的人忙的多,可是,也分什麼事。一般對家裡的老壽星格外重視的。幾個不回來屬於正常,二十幾個就反常了。

3、有些媳婦,甚至女人氣的男人,把自己輩的怨恨和誤解,不厭其煩的向自己的後代灌輸。這其實是一種潑婦做法,一種傻瓜做法,一種破壞性做法,也是一種失策做法。因為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矛盾和誤會,自己化解不了,傳到下代毫無意義,只能是一種破壞性。

二十幾個後代不回來,這一點應該是主要原因。家裡進了敗家的,有多少人能抵制得了。

4、也可能與跟老人過的這一家人有關係。五世同堂,老人起碼己八十幾,一般應該是九十、一百了。兒女也應該是七十幾了,也很可能走了部分了。做為後代來說,回來奔喪,應該忽略下輩關係,關係好相處一下,關係不好應付一下或不打招呼。何必躲呢?!實話說,留的遺憾是自己在之後慢慢承受著,別人代替不了的。


魚磊衛靜


我認為這和家教沒有多大關係。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家教都是可以的,如果有老人去世,無論是直系親屬還是親戚、鄰里相親都想送老人最後一程,大家趁這個機會才可見見面,我認為每個人都是有這種願望的,如果條件允許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但現實卻恰恰相反,現在社會的發展,一般人都在外邊發展自己的事業,工作節奏都很快、工作壓力很大,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很不容易,幹出成績更不容易,一般沒有什麼要緊的事,自己不會請假,單位也一般不會輕易批假,如果請一段時間假,自己的工作必定會受到影響,快節奏的工作請一次假,工作會脫節一次,回來以後又得了解適應,重者會失掉工作。

我在外面工作了20多年,我對請假這個事是深有體會的,在我們單位曾經發生過,有同事家裡來電話說父親病危,要求回去,請假後回去,但是父親病情又有好轉,假期到了又回到了單位,但沒多長時間父親又去世了,這時他去請假,領導說你前邊已經請假了,處理父親的事情,現在你又請假,假期已用完,在批假影響工作不說還要扣工資,後來雖然回去了,但是工作還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所以說在外邊工作請假,也是要很慎重的考慮才決定的,不是,家裡一有事就要請假,更不是有事就可以請得下假的。

在家裡生活的人,體會不到在外邊工作人的艱難。我認為五世同堂的老人去世。直系親屬二十幾個人沒回來參加葬禮,這是很正常的。不能用家教的的觀念去評判,要用現實情況去理解。

參加老人的葬禮固然是很重要的,我認為每個老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兒孫們過得非常好,去世的老人也不希望看到,由於自己的去世影響了兒女們的正常工作和前程。如果老人去世能回去的人一定要回去。由於工作關係回不去的,那就好好的工作。也是對老人孝敬的一種形式。如果兒孫們生活過得好了,那麼老人的在天之靈也會得到安慰。

前段時間我一個93歲的姨姨去世了,我一個60多歲的表哥在北京,沒有回來參加母親的葬禮。我父親給我說起這個事,流露對我這個表哥很有看法,認為母親去世了,而兒子沒有回來,有些大逆不道。後來我給我表哥打電話才知道表哥當時做了心臟搭橋手術身體狀況很是不好,所以他全面考慮,才沒有回來參加母親的葬禮。但是家裡就有一些人,認為兒子沒有加母親的葬禮,對這事是很有想法的。

但我很理解表哥的做法,他身體不好,剛做了搭橋手術,如果回到家遇見母親去世這種悲痛的事,萬一他再出了差錯,這不是悲上加悲了嗎?

所以我認為任何事情都不要看表面現象,都要發現深層次的原因,一切有利於工作,有利於生活,對社會發展有益的事都是好事,大家要互相理解,就沒有偏激的看法了。

[我是農人潘哥,一名熱愛三農的退伍軍人,喜歡我的觀點或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