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故事:婚姻可能會停止,愛卻不會


婚姻故事:婚姻可能會停止,愛卻不會


看完《婚姻故事》這部電影,我一個人窩在沙發上淚流不止。這部電影的故事內容很簡單,一對相愛多年的夫妻從決定離婚到最終分道揚鑣的故事。它的精彩之處在於無比真實、無比細膩,卻又無比殘酷,相信每一個曾經經歷過離婚大戰的人,都會感同身受。

《婚姻故事》是由著名導演諾亞·鮑姆巴赫執導,男主角查理由亞當·德賴弗飾演,女主角妮可由斯嘉麗·約翰遜扮演。這部電影可以說是2019年最熱門的電影之一,入圍了多項大獎提名,並獲得了第91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年度佳片、第35屆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劇本、第29屆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男演員、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等等。

電影開場便是兩位主角各自通過旁白式的鏡頭,娓娓道來各自眼中的對方,樸實無華的語言中表達了人物的真情實感。相較於其他諸多講述婚姻題材的電影,這部《婚姻故事》獨特的地方在於,無比貼近外表看似光鮮、實則千瘡百孔的現代婚姻現狀。


婚姻故事:婚姻可能會停止,愛卻不會


斯嘉麗在影片中的造型一改往日的風情萬種,變成了一個普通又平凡的女主人,利落卻缺少女人味的短髮、佈滿魚尾紋的雙眼、略有瑕疵的肌膚,無不顯露出她在這段感情中的黯淡。亞當飾演的查理也是如此,長髮、胡茬、毫不出眾的外套,像極了我們身邊那些普普通通的男主人。即使他們在劇中的角色是一個是導演,一個是女演員,電影也通過他們的造型向觀眾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訊息——低質量的婚姻在消耗著他們彼此。

通常在這樣的故事裡,觀眾對站在離婚的兩端的主角會有很明顯的偏愛,而這一次,我卻無法偏向任何一邊。人到中年就會明白,徒有愛情並不足以支撐雙方走下去。


婚姻故事:婚姻可能會停止,愛卻不會


雙方都在搶奪撫養權,不代表雙方都同樣愛孩子

妮可和查理最初打算協議離婚,儘量把離婚這件事處理得和平一些。然而隨著離婚進程的推進,長期以來的來自性格、生活與事業的重重矛盾,一步步逼著他們撕碎了彼此的顏面。

離婚大戰中,最受傷的永遠是無辜的孩子。為了爭奪孩子的撫養權,他們各自聘請了律師,開始了一場離婚大戰,而孩子則成為了爭奪利益的道具。離婚律師對查理說,在離婚的過程中,大家為了利益都會表現出自己很愛孩子,有人為此爭奪更多的探視權,即使他們在離婚後並不使用它。

劇中有一幕,妮可因院門無法關閉,請查理幫忙,查理只得帶著孩子趕來。修理好之後,孩子已經睡著了。妮可看到孩子睡著了便說道“他困了,也許應該讓他住這裡”,而查理則回答道“今晚歸我”,拒絕了妮可的提議。

從這一幕中,查理的理智與倔強,讓我不禁感慨,他對孩子的愛實在太過冷靜。


婚姻故事:婚姻可能會停止,愛卻不會


聽過一個古代的小故事,有兩個女子都稱襁褓中的嬰兒是自己的孩子,兩個人爭執不下便對薄公堂。判官無從判定,於是下令將孩子劈成兩半,一人一半。一個女子同意判官的決定,另一女子卻大哭著放手,求法官不要傷害孩子。於是法官依此判定,放手的女子才是孩子的親生母親。

能夠尊重孩子的意願,為了孩子做出更大妥協與犧牲的一方,才是更愛孩子的一方。


婚姻故事:婚姻可能會停止,愛卻不會


離開婚姻後才發現,妥協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隨著在一起的時間不斷延長,支撐很多婚姻走下去的不再是愛情和激情,而是親情與妥協。

一個是為了婚姻一再妥協的女人,一個是把自我放在第一位的男人。他們沒有感情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但縱有感情又如何,當她的光芒被婚姻消磨殆盡之後,就算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離開也只能義無反顧……

愛意正濃的時候,我們都願意為對方妥協。當激情退去,婚姻趨於平淡,更加自我的一方開始考慮如何對自己更好。彼此的相處模式已經成為了習慣,付出的一方永遠在付出,得到的一方已經習以為常。好的愛情卻是雙方不斷包容對方,即使生活趨於平淡,每個人眼裡都看得到對方的付出,因為所有的愛都不是理所應當的。


婚姻故事:婚姻可能會停止,愛卻不會


故事的結局頗有幾分諷刺:離婚後,他卻妥協了——接受了她當年期望他接受的工作,回到了她曾翹首以待他能陪她定居的城市……

而她在離婚後,終於開始了自己夢想的導演工作,得到了更大的榮譽和成就感。

他們再次見面,他依然會脫口而出“親愛的”,她依然會習慣性地彎下身子為他繫鞋帶,可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婚姻故事:婚姻可能會停止,愛卻不會


婚姻可能會停止,愛卻不會。在電影的結尾,查理看到了妮可寫的信,“我見到他兩秒鐘後,就愛上了他,我永遠都不會停止愛他,儘管現在已經沒有意義了。”

據統計,2019年中國大陸已有760萬對夫妻離婚,第三季度我國離婚率高達44%。錢鍾書先生說,婚姻就像一堵圍牆,牆外的人想進來,牆內的人想出去。有人說,這部講述離婚大戰的電影是一部婚姻勸退指南,我卻想用羅曼·羅蘭的一句名言來結尾:真正的勇氣,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