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秦始皇的四個故事

秦始皇,也就是嬴政,他是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和軍事家,他首次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他的功績震爍古今。

從他13歲即位,到39歲稱皇帝,再到最後的49歲去世,這期間,發生在這位皇帝身上的故事數不勝數,有人說他是一位暴君,也有人說他是一位有大功於民的君王,那麼在他的身上究竟發生了多少傳奇故事呢?

秦始皇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首先應該提到的便是他的身世,在民間傳說中,關於秦始皇嬴政究竟是誰的兒子這個話題頗多爭議。

這個故事發生在秦昭襄王時期,當時,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在澠池相會,為了顯示秦趙通好,便決定互換人質,於是秦昭襄王便將自己的孫子異人送到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而在當時的陽翟有個大商人叫呂不韋,家裡特別有錢,他在邯鄲無意間碰到了作為人質的異人,發現異人雖然處在落魄之中,但是他仍然有著很高貴的氣質,當呂不韋知道了異人的身份之後,便說出了流傳後世的一句話:“此奇貨可居也!”

接下來,呂不韋不惜傾家蕩產想方設法結交異人,並使用了很多很多的詭詐權謀,讓當時的秦昭襄王的太子安國君立異人為子嗣,並設法把異人送回了秦國,在這之前,呂不韋在邯鄲用重金買下了一位美人趙姬,呂不韋先使趙姬懷孕,之後將她送給了異人,據《史記》記載,趙姬懷孕十二個月才生下嬴政,所以異人並不懷疑自己的兒子是否是親生的,這一頂天大的帽子就頂在了頭上。

這就是有關秦始皇的第一個傳奇故事。

第二個故事就有點驚心動魄了,這其中牽扯到了一個與秦始皇母親趙姬通姦的人——嫪毐,因為此人,秦始皇差點丟掉了自己的王位。

嬴政做了秦王之後,呂不韋的權勢更大了,在當時,嬴政稱呼他為“仲父”,封他大邑萬戶,財富不計其數,可以說是富貴到了極點。

但是,隨著嬴政的慢慢長大,呂不韋害怕自己和太后私通的事被它發現而招來殺身之禍,於是呂不韋便給趙太后找了個替身,這就是嫪毐,此人混入宮中之後,很是得到太后的寵幸,被封為長信侯,並得到了山陽、河西和太原作為封地,一時之間權力大增。

秦王九年四月,趁著嬴政到故都雍城薊年宮參加加冠禮之際,嫪毐偷走了秦王的玉璽和太后的璽印,在咸陽發動了政變,只是他嫪毐玩玩沒想到的是,自己的陰謀早就被嬴政早早地知道了,嬴政命令呂不韋和昌平君、昌文君等人帥軍襲擊叛軍,很快在咸陽擊潰了嫪毐的軍隊,最後嫪毐被抓住之後被處以車裂的酷刑,並誅滅三族,而嫪毐與太后私通生下的兩個兒子也被誅殺,從此趙太后被軟禁了起來,直到後來在群臣的勸說下,秦始皇才親自把自己的母親接回咸陽。

除掉嫪毐之後的第二年,嬴政藉口呂不韋和政變有著很大的關係,罷了他的官職,趕出了咸陽,並最後把呂不韋逼得服毒自殺,可憐呂不韋,最後落得一個成也兒子,敗也兒子的下場。

第三個關於秦始皇的故事便是震驚史冊的一個重大事件“焚書坑儒”了。

秦始皇三十二年,因為他的一些尋仙訪道的事件,招致當時許多儒士的不滿,於是他們開始勸諫秦始皇,而當時有個博士叫做淳于越,他便建議始皇帝仍實行分封宗室子弟為諸侯的政策,但是這個提議遭到了丞相李斯的堅決反對,從而促使李斯奏議秦始皇下令焚燒禁書,規定史書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論》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準保存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願學法令,則以吏為師。

其實在當時,秦始皇對於尋仙訪道之事已經感覺到自己受到了欺騙,於是命令御史審問諸儒生,因此而互相揭發牽連了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把他們都或埋在咸陽。

有人認為秦始皇的坑儒其實是埋的術士,並不是儒生,但是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坑殺的人皆“誦法孔子”。

始皇帝的這一暴虐的行為使得我國古代許許多多的典籍會與一旦,若非如此,我們現在或許很有可能還能聽到諸如廣陵散之類的絕曲。

當然,提到秦始皇,我們不得不說的一項壯舉便是萬里長城了。

為了鞏固集權統治,秦始皇下令將原來六國的首都和各自修造的長城拆毀,然後統一修建抵禦北面匈奴的長城,這條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東西長達萬里,雖然因為修建長城死了無數的百姓黎民,但是這座長城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再後來的許多年的時間裡,它無數次阻擋住了匈奴的進犯,當然也為我們的國家留下了一項震驚世界的壯舉。

當然還有一個說法認為萬里長城並不是秦始皇創建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接了起來,對於這種觀點,你們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