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殺了陳宮,為什麼還供養陳宮一家老小?曹操不怕陳宮的兒子報仇嗎?

潤楊閬苑


曹操,為什麼殺了陳宮,又養他全家,

這裡是有原因的,當時在朝中董卓夾 天子 拎 諸候,曹操刺 殺 董卓失敗,後來說 獻 刀,才免得曹操一死,這是曹操怕董明白過來事情 敗露 ,所以曹操連夜逃走,陳宮看曹操是個英雄就跟隨曹操,不 料 想夜晩逃到,這戶人家是曹孟德他父親認識的人,這家人熱情招待,到晚上殺雞給曹操吃,疑心的曹操吳聽,認為自己處遇危險,所以殺了呂老漢,後來才知道是吳會,

曹操明知道是吳傷性命,所以曹操這個人就是奸錯就錯到底,把呂老漢全家都殺了,(這真是 乙女 引狼入室),

後來陳宮一看曹操所做所為,特別傷心,覺得看錯人甩手爾去,曹操已在惋 留,陳宮 意決,離開了曹孟德,後來投奔呂布覺得呂布是個英雄,大義滅親殺了董卓,誰知道呂布是個反覆無常的人,兒女情長沒有志向的人,陳宮獻計獻策,都不聽,才 導致在白門樓,被曹操活 捉 ,呂布被俘 還有陳宮,曹操愛將,看呂布武功高強想收與 麾下,這時劉玄 德進言,說呂布不能用,是個反覆無常人,曹操一聽說推去 斬了,

啟是劉備有私心,如果呂布留在曹操營,以後對劉備來說是一種危害,呂布萬夫莫當,所以劉備獻計殺了呂布,大家都知道看的呂布是個英雄,到了關 健 時可貪生怕死,怕也的死,就不會英勇敢的死嗎,反正怎麼也死。

在說陳宮,被抓後破口大罵曹孟德是個奸 獰 ,曹操不想殺陳宮,因為陳宮對他有恩,前面說過,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時候,是陳宮給他解圍,不然董卓就殺了曹操,推 拖說 是獻刀。

所以曹操想留下陳宮,爾是陳宮想求死,陳宮有些失望兩次,扶佐的 人,都錯了,所以陳宮死後,曹操善養陳宮一家,他不怕陳宮後代報仇。


河北省石家莊市梁冰冰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做大事的政治家如果有這麼多顧慮,那也就不可能成功了。

這裡要說明的是,真實歷史上陳宮本來是曹操的部將。

結果趁著曹操攻打陶謙的機會,陳宮聯合呂布叛亂,抄掉了曹操的老窩。

也就是說,曹操並沒有對不起陳宮,而是陳宮背叛曹操。

最終呂布兵敗被俘,陳宮也被捉住。

曹操戀舊情,試圖讓陳宮繼續為自己服務,但陳宮不願意,一心求死,只希望曹操能夠善待他的妻兒。

曹操也同意了。

可以說,曹操其實是很講義氣的,他完全可以將陳宮全家都殺掉,卻還是照顧了陳宮的家人。

這種情況下,陳宮兒子有什麼道理找曹操報仇?

這和 孫策奪權殺了許貢,許貢兒子和家臣發誓要報仇 是根本性不同的。

在當年看來,陳宮背叛曹操是不義,兵敗被殺也是必然,曹操沒有做錯。

況且,陳宮一家都生活在曹操的地盤,自保尚且困難,何談去報仇。

只要去報仇,無論是否成功,陳宮全家恐怕都會被殺,陳宮兒子是不可能這麼做的。

同時,想要行刺曹操基本不可能。

大家都知道,曹操疑心很重,連睡覺時都不允許人靠近。一個僕人夜晚來為曹操蓋被子,都被曹操藉口殺掉了。

陳宮既然是曹操的敵人,陳宮兒子根本就不可能見到曹操,也無從行刺了。


薩沙


還真不怕,曹操殺了漢獻帝的貴妃、皇后、皇子,還不是一樣供養著漢獻帝,這是出於政治目的才這麼做的。

同樣的道理,曹操殺了陳宮,也供養著陳宮的一家老小,曹操連漢獻帝都不怕,還會怕陳宮的兒子報仇?不僅不怕,陳宮的兒子長大後恐怕還要在曹操手下為曹操賣命呢!



陳宮雖然是協助早年的曹操倒拿下兗州牧之職的功臣,但是陳宮並沒有得到曹操的重用,曹操成為兗州牧後,重用的是自已的親信,比如說夏侯惇任東郡太守,程昱任壽張令,荀彧任別部司馬,而兗州的職位大多給了自已的親信,而沒有重用陳宮。

歷史上的陳宮是一個小人,而且是一個沒有政治眼光的小人,在沒有得到曹操的重用後,陳宮就聯合陳留太守張邈、張邈之弟張超、從事中郎許汜及王楷迎立當時的呂布為兗州牧,趁曹操東征徐州之際,背叛曹操,奪取兗州城池。



陳宮迎立呂布,並不是真心為呂布賣命,而是利用呂布的勇武抵抗曹操,如果陳宮聯合呂布真能打敗曹操,那麼接下來呂布就是陳宮背叛的對象。

陳宮背叛曹操完全是為了自已在兗州的利益,陳宮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自已想通過運作來控制兗州,可惜眼高手低,棄明投暗,陳宮的政治眼光與郭嘉和荀彧比起來,差了十萬八千里。



郭嘉和荀彧能夠在離開強大的袁紹而投靠弱小的曹操,因為他們發現曹操是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藍籌股,而陳宮恰恰相反,抱著極具發展潛力的藍籌股不要,卻去迎立呂布這個垃圾股,最終把自已的性命也搭了進去,陳宮的所作所為完全是自找的。

在兗州爭奪戰,呂布失敗後,陳宮又想投靠袁術背叛呂布,並且聯合了呂布的部將河內人郝萌發動軍事叛亂,差一點就殺了呂布,結果呂布逃到高順處,高順率軍平定了叛亂。



再後來就是呂布兵敗被俘虜,陳宮也被曹操俘虜,曹操殺了陳宮,對於陳宮這樣的人,曹操肯定會殺了,這也是政治目的。

陳宮的那次背叛,只差一點就改變了中國的歷史,也差一點就改變了曹操的命運,當年的曹操可是有仇報仇,有恩報恩的梟雄,陶謙殺了曹操的父親,曹操東征徐州全部是屠城,每攻下一個城池,屠盡城中百姓,曹操的這種行為,在今天看來非常殘忍不可思議,但在那個亂世中,這事太多了。



畢竟屠城這事是曹操政治不成熟的表現,但是殺陳宮善待陳宮的家人老小,卻是曹操政治成熟的表現,因為陳宮的背叛,曹操差一點失去唯一的根據地兗州,如果不殺陳宮,如何震懾天下?下次還有人效仿陳宮怎麼辦?只有殺。

曹操殺陳宮還有個小細節,在殺陳宮前,故意問陳宮的母親和兒女怎麼辦?表面是曹操可惜陳宮希望陳宮投降再用他,實際上是故意拿陳宮的家小來逼陳宮赴死,曹操壓根就沒有可惜陳宮和想再次用陳宮的打算,那就是威逼,曹操就是想殺陳宮,只不過使了個手段而已。



威逼陳宮赴死再殺了陳宮,供養陳宮的一家老小,這就是曹操的政治智慧了,顯示是陳宮一心求死,他曹操反而是恩至義盡、恩怨分明,曹操反而給天下人樹立一個好榜樣。

至於曹操會不會擔心陳宮的兒子報仇?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不擔心。不僅不擔心,而且還巴不得,這樣曹操就有理由斬草除根了。



實際上曹操在三國時期,是最注重安全保衛工作的一方勢力之主,就是在張繡突然反叛的情況下,仍然沒能殺了曹操,又何況是陳宮的兒子這樣不入流的角色呢,按理說,陳宮的兒子不僅不會殺曹操,而且會為曹操所把持的政權打工或賣命。.

不信,看看弘農楊氏的命運就知道了,曹操當初就想殺楊彪,後來有太多人的勸諫,沒能殺成,最後太尉楊彪只能是入獄後辭職回家,按理說,楊彪應該恨曹操了吧,可楊彪的兒子楊修照樣湊到曹操身邊當官,最後曹操又殺了楊修,他擔心弘農楊氏這個大家族報仇嗎?並不擔心,相反,曹操就希望你報仇,這樣就有機會一網打盡。正愁找不到藉口呢?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無數人替陳宮抱虧,空有一腔報國之志,空有滿腹謀略,卻錯選了有勇無謀、剛愎自用的呂布,結果白白浪費了才華,斷送了卿卿性命。

《三國演義》中,當曹操抓住陳宮之後,念及舊情,頗有不捨之心,本想勸降陳宮,但陳宮一心求死,曹操含淚相送。


看到此處,無數讀者替陳宮感到惋惜,既然曹操盛情相留,為何不就此投降呢?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反投舊主有何不可呢?

有人說陳宮是好面子之人,臉皮比較薄,好馬不吃回頭草,他實在沒有臉反投舊主,寧願選擇去死。

真的是這樣嗎?

我看未必!

依我看,曹操根本沒有挽留陳宮,因為他早就恨透了陳宮,早想殺了這個叛徒了,他“惋惜”的淚水更像是鱷魚的眼淚,做做樣子罷了,不信請看原文:

白門樓上,徐晃把陳宮押了上來,曹操先問了句:“公臺最近過得好嗎?”


陳宮回答:“你心術不正,所以我拋棄了你!”

曹操又問:“我心術不正,難道呂布又心術正了嗎?”

陳宮回答:“呂布雖然有勇無謀,但不像你這麼奸詐!”

曹操又問:“你足智多謀,怎麼被逮住了啊?”

陳宮回答:“可惜呂布不聽我話,否則不會被你捉住的!”

這番對話,曹操絲毫沒有流露勸降之意,反倒像是故意譏諷陳宮,笑話他叛逃之後,投了一個有勇無謀、有些弱智的呂布,可笑啊,可笑!

之後,曹操問:“今天這事你看怎麼辦吧?”

陳宮回答:“死就死了唄!”

曹操有問:“你死了,那你的老母親,還有妻子兒女怎麼辦啊?”

陳宮回答:“主公以孝治天下,以仁政施天下,我的老母以及妻兒,你看著辦吧!”

隨後,陳宮被推了下去,曹操說了句:“把陳宮母親和妻兒帶到許都養老,怠慢者斬!”


之後,陳宮引頸就戮,臨死之前,陳宮應該心存感激的,相比之下,另外一個叛逃者—張邈,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的結局是誅滅三族。

曹操為何願意供養陳宮老小呢?他不怕陳宮兒子替父報仇嗎?

不怕!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曹操念及舊情,畢竟陳宮曾經幫助過他,還曾救過他的性命,此舉算是報恩了。

二是曹操之前一時衝動,殺了名士邊讓,此舉惹怒了袞州士族,導致了陳宮及張邈叛亂,曹操不殺陳宮老小,可以藉此緩和一下與袞州士族緊張的氣氛,重塑尊重人才的良好形象。

三是曹操殺的人太多了,手上沾滿了無數人的鮮血,光是屠徐州城,就有十萬之眾,正所謂蝨子多了不癢,曹操又何必在意陳宮幾個後代呢?

四是曹操將陳宮老小接到許昌之後,在曹操眼皮子底下生活,他們敢作出謀逆之舉嗎?怕是不敢,因為只要“敢”,曹操就有了斬草除根的藉口了。

所以,還是苟且偷生吧!


一半秋色


陳宮曾經在曹操手下做過事,在曹操還並不強大時,幫助曹操奪得了兗州,使曹操有了根據地。

陳宮背叛曹操的原因也很簡單,兗州有幾個所謂的“名士”,在背後議論曹操,說曹操出身不好。曹操最恨別人揭他這個瘡疤,於是就殺了這幾個“名士”。

恰好這幾位中有兩位是陳宮的朋友,陳宮向曹操求情,曹操沒有批准。

因此陳宮就離開了曹操,投了呂布。並不是演義中說的曹操殺了呂伯奢全家,還喊出了“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口號後,導致陳宮判曹的。

在呂布手下,陳宮成了帳下首席謀士。 建安三年,曹操軍隊攻打盤距在下邳的呂布。

陳宮建議呂布出城守據,跟主城形成犄角之勢,但呂布中了陳登陳珪父子的離間計,對陳宮說的 “我留在城中,你帶隊城外”,產生了疑慮。

呂布信不過陳宮,怕他乘自己出城之機向曹操獻城。後世很多人都為呂布未採用而扼腕嘆息,但歷史是無法改寫的。

曹操:


陳宮被捕後,曹操勸他再度跟著自己,但陳宮不為所動,赴刑場受刑而死。

松之注引《典略》是這樣記載的:“宮曰:“請出就戮,以明軍法。”遂趨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宮不還顧。宮死後,太祖待其家皆厚於初”。

事後曹操下令將呂布、陳宮、高順的首級送往許都彰功,然後下葬。之後陳宮家族一直由曹操供養。

陳宮一心求死,只是對家人有點牽掛。曹操承諾陳宮的一家老小他全養,陳宮於是安心上路。


陳宮雖然與曹操不屑為伍,但對曹操說的話還是信任的。 曹操為什麼要答應厚待陳宮家人呢?

這很簡單,因為曹操正是用人之際,善待陳宮家人花不了幾個錢,可是能換來仁德的名聲,這麼好的生意幹嘛不做?

陳宮的家人想報仇,那更是談都不要談。且不說他們有無可能接近曹操,有沒有這個報仇的膽子,就憑曹操身邊的典韋和許褚,陳家人還是死了這條心吧。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古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陳宮最終認為他的道與曹操的道不同,所以不相為謀,各從其志。但是,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雖然陳宮有縱橫捭闔之才,卻不與曹操為謀,那就不讓陳宮從其志,免得日後多一強敵,於是只得狠心殺了陳宮。

東漢末年,是個群雄逐鹿的亂世,處在英雄風雲際會的歷史格局。

曹操早期在漢廷當過官,胸懷大志,但那時董卓一手遮天,在宮廷打個噴嚏,滿朝文武皆心驚膽戰。這官場昏暗之下,曹操屢屢不得志,他乾脆向王允討得七星刀,行刺董卓。但曹操行刺董卓失敗,只能狼狽逃跑。

董卓賞重金緝拿曹操,曹操逃跑到兗州,被陳宮的手下捉住,準備拿去領賞。陳宮早就對董卓不滿,聽聞曹操行刺董卓失敗,今被手下擒拿,便進牢獄中探望。

獄中的曹操,口沫橫飛,論格局,談豪氣,侃忠義,成功地將陳宮洗腦。陳宮見其志向與自己相同,便放了他,而且官也不當了,跟隨著曹操準備幹一番大事業。因此,陳宮對曹操有救命之恩。

曹操在老家,說服他的父親,將家中財產變賣,招兵買馬,招納人才,準備轟轟烈烈闖蕩世界。曹操有陳宮作為參謀,加上陳宮在兗州一直聲名遠揚,頗得人心,很快曹操在兗州站穩了腳。

剛正不阿的陳宮認為曹操是一代明主,值得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於是廢寢忘食地協助曹操繼續擴大實力,為曹操不斷地招納名士。

但是,有些名士,認為曹操的身世低微,草莽一個,對曹操有著牴觸心理,當中就有一個很有才華的名士叫邊讓,對曹操很不屑。曹操覺得,既然你邊讓來到我麾下,我出錢養你,你竟然敢對我不屑,管你多大才華,我曹操有的是才華,於是把邊讓給砍了。

邊讓一死,兗州名士圈一片震驚譁然,認為曹操太不尊重名士,對曹操的印象大打折扣,而陳宮也開始對曹操的認知有了新變化。

但是,名士們在曹操的帳下,曹操兵強馬壯,勢力強大,對他的不滿,不敢表現得太明顯。直到有一次,曹操派部下到徐州迎接父親曹嵩,結果到了徐州時,曹嵩與曹操的部下全部被陶謙劫殺。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怒火中燒,浩浩蕩蕩發兵征伐陶謙。曹操攻陷徐州,殺死了陶謙,然而還不解氣,屠殺了許多徐州的無辜老百姓。

這徹底讓名士們心寒,更讓陳宮心寒,他眼中的明主曹操,根本不是英雄豪傑,根本沒有雄韜偉略,是土匪流氓,濫殺無辜。

於是,陳宮利用自己在兗州的威望,聯合名士們,反了曹操,迎來了當時身處兗州附近的呂布為兗州之主。接著就是眾所周知的呂布和曹操的戰爭,但這呂布太飛揚跋扈,多次沒有聽從陳宮的計謀而慘敗。

在最後,曹操聯合劉備,佔得了徐州大部分城池。呂布與陳宮只能退到徐州最好一個城池,也是唯一一個沒有失陷的城池下邳城。

曹操豈會放過呂布,曹軍不可一世來到下邳城,並約呂布到陣前談話。陳宮在城牆之上,看著這曹操,大罵曹操奸詐陰險,毫無明主風範,說到激動處,陳宮氣憤地拉弓引箭,射中曹操的左臂。

曹操中箭之後大怒說:“吾必殺汝!”,接著不久,呂布被擒,吊死在城門。對於陳宮,曹操是內心複雜,畢竟陳宮曾是他的救命恩人,而且確實很有謀略。

也許,單純念在當年陳宮救他一命的份上,曹操會免陳宮一死,但是陳宮三番四次的與曹操作對,遊說張邈等人背叛曹操,迎接呂布進入兗州,並且死心塌地地輔助呂布攻打曹操,直接是想要了曹操的命。

站在恩人與惜才的角度,曹操可以不殺陳宮,但是不殺陳宮,陳宮就會想辦法反過來殺曹操。說曹操奸雄也罷,說曹操無奈也罷,他終是殺了陳宮,但凡成就大事業者,大概總得有那麼一些狠心,所以一將功成萬骨枯。

曹操殺了陳宮之後,畢竟念及救命之恩,厚葬了陳宮,並且厚待其家人,至於陳宮的兒子,史書並無記載。事實上,曹操能厚待陳宮的家人,就從來不會擔心陳宮的兒子來報仇,因為曹操是一代梟雄,機關算盡。

陳宮與曹操之事,說明人的才華是一回事,理念是另一回事,道不同,不相為謀,各從其志,但往往在各從其志時,會狹路相逢,這就是世事與人性。


我就是竹韻


曹操殺了陳宮,為什麼還供養陳宮一家老小?曹操不怕陳宮的兒子報仇嗎?(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在一代梟雄曹操成長的道路上,有一個足智多謀的縣令陳宮不但救過他的命,而且還因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而被曹操視為心腹。但後來因“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反目成仇,陳宮投靠呂布,在與曹操的戰鬥中被俘,面對昔日的叛徒,曹操毫不留情殺了陳宮,但他卻不但放過了其一家老小,而且還供養陳宮一家老小生活。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難道他就不怕陳宮的兒子長大報仇嗎?這到底是為什麼?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1、 陳宮是誰?

陳宮,字公臺,東漢末年呂布帳下首席謀士,東郡東武陽人(今山東莘縣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忠君愛國,有傳統的忠君思想,陳宮的抱負、才智、氣節令人敬仰,但陳宮的遭際卻令人慨嘆,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陳宮初登場於第四回。經歷“捉放曹”一事後,陳宮往投陶謙,擔任東郡從事,後與曹操反目成仇,最終兵敗被俘。

2、曹操為什麼要殺陳宮?

早年曹操因不滿董卓驕橫,欲刺殺董卓,結果沒有成功,曹操於是藉著試馬之際,逃出了洛陽。董卓發現曹操要刺殺自己,發出通緝,捉拿曹操。於是曹操在路過一座小縣城時被官府拿住,而那縣城的縣官正是陳宮。陳宮佩服曹操的所作所為,不僅放了曹操,自己也棄了縣官職位,和曹操一起出逃。二人逃到曹操父親曹嵩故友呂伯奢家中,受到熱情款待;曹操卻因疑心太重,誤以為呂伯奢家人慾擒二人報官求賞,因此殺掉其家人。得知誤會後二人連夜離開呂家,卻路遇打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不欲留患竟殺伯奢。而陳宮質問他時,曹操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徹底讓陳宮對他失望,陳宮不齒其所為,於是毅然離開曹操。

這個時候是曹操的父親曹嵩一家被害,曹操遷怒派人護送父親的徐州刺史陶謙,於是出兵攻打徐州,一路之上,所過州縣,不論官員百姓盡皆殺戮。陳宮以故人的身份去勸說曹操,曹操不聽,反把陳宮氣走。陳宮於是幫助呂布偷襲曹操的後方兗州,險些把曹操老窩端了,引發曹操和呂布的濮陽大戰,曹操和陳宮也徹底成為敵人。

曹操和呂布爭奪徐州之戰,曹操大軍圍攻呂布,陳宮幫助呂布對抗曹操,陳宮表現足智多謀,慷慨重義,多番陷曹操於險境。可惜呂布剛愎自用,多次不接納陳宮的進言,又沉迷酒色,誤信陳登父子,最後戰敗遭擒,陳宮亦於下邳城南門被曹操部將徐晃擒獲。白門樓前,曹操勸降陳宮,陳宮不肯屈降,曹操忍痛下令斬首處決陳宮。

3、曹操殺了陳宮,為什麼還供養陳宮一家老小?

白門樓之變,面對陳宮,想起昔日相處的情景,曹操並沒有立馬處決陳宮的意思,而是對其勸降,並以陳宮的老母和妻子兒子後半生來勸陳宮。可陳宮畢竟是坦蕩的君子,他卻認為自己不忠,所以不想苟活。甘願受死。並以“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以及“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他們的生與死,就交給你了”這樣的話回答了曹操的勸降。處死陳宮後,曹操送陳宮老母妻子回許都養老,並以棺槨盛載其屍,葬於許都,陳宮的家人也一直由曹操供養。這是為什麼呢?

一是因為陳宮當年救過曹操的命,所以知恩圖報,曹操雖然殺了陳宮,但罪不及家人,他們是無辜的,所以不但放過了他門,還供養了他們。

二是陳宮的高明之處,他說那句話顯然是在為親人找後路,想讓曹操善待自己的親人。他看準了曹操是一代梟雄,這要收買人心,壯大軍隊。三國期間,本身就是分分合合,只有成大事者才會不拘小節。曹操最終選擇善待陳宮家眷,收穫仁、孝的政治聲譽,此時他正處於事業上升的關鍵期,必須緊抓仁孝這種名聲大旗,為自己帶來巨大政治收益。

三是陳宮是曹操的知音。陳宮其實大可不必死的,原來犯過的錯,曹操都可以既往不咎。然而,陳宮執意選擇死,這是陳宮的坦蕩蕩的性格不允許自己活得太愧疚,畢竟原來還打算要曹操的命,這就算是背主忘恩了。他想給別人做一個示範,凡是背叛曹操都是沒有好下場的。所以,曹操感念其良苦用心後,要替陳宮供養一家老小。

四是曹操佩服陳宮的骨氣。曹操向來是一個看中骨氣的人,越是有骨氣,他越是看得起。而陳宮就是一個十分有骨氣的人,從被俘虜到臨死,沒有說過一句饒命,所以,他要替陳宮供養一家老小。

五是曹操是一個愛才得人,為陳宮感到可惜。曹操是一個十分愛惜人才的人,就像對待關羽一樣,他一直是求才若渴的。對於不能為自己所用的陳宮,如今要殺了這個人才,自然覺得十分可惜。感念其才能,而替陳宮供養一家老小。

4、曹操不怕陳宮的兒子報仇嗎?

所謂“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屠得九百萬,即為雄中雄。”

曹操便是手沾無盡鮮血的梟雄,他的仇人多了去了,他想的過來嗎?至於陳宮兒子報仇,曹操是完全不怕的,因為他是曹操,是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家,是曹魏政權的奠基者。事實上他壓根就沒想,也沒怕,與其提心吊膽想仇人,不如做好自己的安全防護,強大自己。劉備、孫權聯合都打不過的人,且為人多疑狡詐,他會怕陳宮的兒子報仇嗎?況且,曹操還是陳宮家眷的供養者,他會把一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所以,小編認為:雖然陳宮與曹操反目成仇,最終被曹操殺害,但畢竟有恩於曹操,曹操感念救命之恩,不但不殺陳宮一家老小,還供養他們,可視為報恩之舉。至於害怕陳宮兒子報仇更無從說起,因為曹操過於強大,陳宮兒子乃一介平民,如同大象與螞蟻一樣,沒有可對比性,根本就不是對手,再加上古代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即便陳宮的兒子長大也不會報仇的,何況還是養活自己的恩人呢?

不知道大家看完後,如何認為?假如你是曹操,你會怎麼做呢?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首先是陳宮曾在董卓緝拿曹操時,繞過曹操一命,並跟隨曹操。後來因為陳宮發現曹操多疑的性格便棄曹操而去;其次白門樓上,曹操並不想殺陳宮,而是陳宮不想歸順曹操,自己求死;曹操雖然供養陳宮一家老小,但不是養在自己的府邸內,陳宮後人也未得曹操錄用,威脅不到曹操。

曹操獻刀失敗,逃生路上遇陳宮

  • 董卓欺天廢主,引得各路諸侯不滿。有懼怕呂布之勇武,朝中上下敢怒不敢言。曹操和王允密謀,以獻七星寶刀為藉口刺殺董卓。
  • 曹操在覲見董卓時,董卓先賜曹操一匹西涼的好馬,命令呂布去親自挑選,呂布離去。董卓比較胖不願意久坐,所以側臥在床上面相里面。曹操覺得時機到了抽刀要刺殺董卓,巧在董卓仰面看衣鏡,看見曹操在背後拔刀。大聲喝之,曹操心裡有鬼,急忙跪下藉口得到寶刀獻給董卓。董卓大喜,此時呂布已經回來,曹操藉口離開。
  • 曹操走後,董卓疑惑曹操的行為,大怒曹操不是獻刀是來殺我。便令呂布追擊曹操,曹操自離開董卓府邸後直奔城門遠逃而去。後董卓名人通緝曹操。
  • 曹操逃出城外,飛奔譙郡被守城的士兵抓獲。縣令便是陳宮,曹操自知必死無疑,便說把我綁了送到董卓面前換幾個賞錢吧!陳宮確實一直在試探著曹操,陳宮對董卓行為也是甚為不滿,在和曹操對話中瞭解到曹操有著鴻鵠之志,便棄官隨曹操而去。


曹操多疑,陳宮離去

  • 曹操和陳宮在回曹操故鄉的路上,路過曹操父親結義兄弟呂伯奢家中,兩人準備去投宿。二人到後,呂伯奢說家中沒有好酒,去西村買酒。
  • 曹操和陳宮坐了一段時間,聽到後屋有磨刀的聲音。曹操就多疑起來,覺得呂伯奢是去報官抓他並不是去買酒。於是二人潛入後屋,聽到裡面人說:“縛而殺之,何如?”曹操聽後說若不先下手,肯定會被擒獲。於是兩人拔劍,無論男女統統殺之,一共八人。兩人再尋找活人的時候,發現廚房有一隻綁著的豬,正準備殺。陳宮說曹操多疑誤殺好人,所以二人匆匆離開。

  • 逃出後不遠,遇到打酒回來的呂伯奢。呂伯奢說準備殺豬款待你們,怎麼就走了?曹操突然大喝什麼人?呂伯奢順著曹操所指方向看去並沒有人,轉過頭來曹操拔劍刺來。呂伯奢死後,陳宮覺得曹操生性多疑而且無道義可言,便離開曹操。

陳宮決意生死

  • 呂布兵敗後,呂布及其帳下武將、謀士均被俘虜。白門樓上,徐晃解陳宮至,操曰:“公臺別來無恙!”宮曰:“汝心術不正,吾故棄汝!”操曰:“吾心術不正,公又奈何獨事呂布?”宮曰:“布雖無謀,不似你詭詐奸險。”操曰:“公自謂足智多謀,今竟何如?”宮顧呂布曰:“恨此人不從吾言!若從吾言,未必被擒也。”操曰:“今日之事當如何?”宮大聲曰:“今日有死而已!”宮徑步下樓,左右牽之不住。操起身泣而送之。操謂從者曰:“即送公臺老母妻子回許都養老。怠慢者斬。”

陳宮後人

  • 白門樓陳宮死後,陳宮後人沒有大的作為,威脅不到曹操。曹操也是按照約定供養陳宮一家老小。

青梅煮酒品三國


陳宮和曹操原先關係很好,陳宮也覺得追隨曹操是有前途的,但是後來發生的事情改變了這種狀態,兩人反目成仇,以陳宮被曹操殺死而結尾。

曹操在成為兗州統治者後,因為兗州世家勢力很大,和曹操重用寒門子弟的政策有衝突,再加上世家代表之一名士邊讓說了一些批評曹操的話,被曹操借題發揮,殺了邊讓全家,並牽連了很多世家子弟,讓士族勢力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而陳宮作為一名士族統治的擁護者,又是邊讓的好朋友,對曹操的作為非常不滿,再加上曹操身邊謀臣眾多,荀家叔侄、郭嘉、程昱等都比陳宮更受曹操的賞識,而陳宮認為是當初是自己勸說兗州世家接納曹操作為統治者的,沒想到卻害了好友邊讓以及兗州的世家,因此陳宮決定和曹操翻臉,與張邈合作,乘曹操出兵徐州,兗州兵力空虛的機會,寫信讓呂布,把呂布迎進兗州,差點就把曹操老家給一鍋端了,迫使曹操從徐州撤兵,和呂布大戰,最後呂布被趕出兗州,逃到徐州。



當然,最後呂布在徐州被曹操兵困下邳,不得不投降,最後被殺,陳宮則誓死不降曹操,曹操企圖以老母和妻子的存亡來軟化他:“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宮曰:“吾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於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請即就戮,並無掛念。”絲毫不為操軟軟化政策所動。



在這裡,看不見慷慨赴死之悲切,既見其從容之態,亦可見其更是智高一籌,一腳將難題踢給了曹操:對待我老母妻子的態度可見你的治天下之策,素以仁義孝自稱的曹操,當然不願授人以柄。


歷史伶俜者


這件事還是得從源頭說起,即陳宮之死。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呂布先後擊敗劉備和曹操大將夏侯惇的援軍,迫使曹操親自出馬,率大軍圍攻徐州,形勢對呂布不利,就讓他動起了投降的心思。陳宮當即表示反對,陳宮認為,曹操大軍遠來必不可久持,若是呂布率步騎主力出城駐紮,陳宮駐守城內,兩地互為犄角,要不了多少時間,曹操就會因為缺糧而退軍。然而,呂布並未聽從,曹操久攻下邳不克,也已經沒有了耐心,決水圍城,致使下邳城破。呂布出城獻降,被曹操所殺。

而陳宮,曹操選擇了勸降。 史書記載,曹操攻克下邳後見之,與語平生。謂宮曰:“公臺,卿平常自謂智計有餘,今竟何如?”宮顧指呂布曰:“但坐此人不從宮言,以至於此。若其見從,亦未必為禽也。”曹操笑曰:“今日事當云何?”宮曰:“為臣不忠,為子不孝,死自分也。”曹操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宮曰:“宮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之存否,皆在明公。” 曹操曰:“若卿妻子何?”宮曰:“宮聞將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曹操未復言。宮曰:“請出就戮,以正軍法。”遂趨出,不復止,曹操泣而送之,宮不還顧。宮死後,曹操善待其家。



可以看出曹操非常不願意殺陳宮,奈何陳宮寧死不降,一心求死。

曹操是個非常惜才的人,講究唯才是舉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早年在袁紹軍中當幕僚,官渡之戰前前寫過一篇為《為袁紹檄豫州文》,將曹操祖孫三代罵了個遍,官渡之戰後,曹操剿滅袁紹,陳琳被俘虜,曹操愛其才,並未做深究,納為軍師祭酒。


這一次剿滅呂布軍後,曹操也本想按照老規矩將呂布軍中的人才納為自己的麾下,尤其是陳宮。陳宮與曹操的私人關係不錯,更成為他立下過大功,公元192年兗州刺史劉岱在與黃巾軍的作戰中陣亡,兗州陷入了權力的真空,是陳宮通過手段說服了濟北相鮑信,迎立了曹操作為新任兗州刺史,讓曹操有了爭奪天下的地盤。這份恩情曹操一直記著,所以在下邳城破後一直苦勸陳宮投降,陳宮死後曹操也很傷心。


至於說曹操為何在殺了成功之後供養陳宮一家老小,因為陳宮雖然曾經反戈一擊,使曹操差點失去根據之地,但曹操對陳宮還是有情誼的,更何況這是老友的遺囑和自己和諾言。至於說曹操難道真的不怕陳宮後輩報仇嗎?答案是真的不怕。

一,曹操從小起就不是一個怕事的人,他的養祖父是深受皇帝寵愛的太監曹騰,父親曹嵩也在朝中擔任大官,出生雖然不太好,但是曹操的家境非常好,20歲的時候,舉孝廉成為了洛陽北部尉,楞頭青一個的曹操,在剛上任不久就杖斃了當朝皇帝最寵幸的太監蹇碩的叔叔,這在當時可不是小事,東漢末年宦官專權,皇帝最寵信的太監可是權傾一時,幸好曹操自己後臺也硬。

二,呂布手下有一將軍名秦宜祿,秦宜祿前妻杜氏貌美如花,被關羽看上了。所以在公元198年曹操攻打下邳的時候,眼看破城在即,關羽就親自前往曹操大帳跟他說這事,希望城破後迎娶杜氏,曹操一想多大的事啊,答應了。但是曹操愛人妻的毛病關羽大概也知道,不放心的他幾次三番去找曹操說這事,一來二去的曹操也就上了心。心想:“這關羽當世豪傑,什麼樣的女人能被他念念不忘,我得先瞧瞧。”這瞧著瞧著就出了事,曹操看上了,納為了夫人,把關羽鬱悶了良久。好在鬱悶歸鬱悶,畢竟沒什麼行動,下面這位就不同了。

三,公元197年,曹操大軍進擊宛城,自認不敵的張繡獻城請降,原本這事就算了了,但是曹操風流成性,每次出征不收編幾個美女他心裡癢癢,看上了張繡的嬸孃鄒氏,當即納入房中歡好。這讓張繡惱怒非常,趁夜發起反叛,重創曹軍,殺曹操愛將典韋、侄子曹安明和長子曹昂,更使得丁夫人與他決裂。即便是如此,曹操依舊如此,到處收編美女。

曹操征戰一生,殺人無數,仇人亦無數。但他黨羽眾多,權傾朝野,仇人往往還未傷到他已經遭到清理。再說陳宮智計出眾,在呂布賬下時更是手握重兵,曹操尚且不懼。陳宮子孫才情遠不及陳宮,且無兵馬,為何要怕陳宮子孫的報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