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高齡的她,每天只睡3小時,逆行前:“國家大事,義不容辭”

“最想對母親說什麼?”

“就是平安,希望她在那邊能夠安全,能夠好好的。”

72歲高齡的她,每天只睡3小時,逆行前:“國家大事,義不容辭”


剛剛刷到一段視頻,是記者採訪李蘭娟院士兒子的一段視頻,看著視頻裡數度哽咽的七尺男兒,瞬間感動到流淚,對於大家來說,李蘭娟院士是巾幗英雄,是國之脊樑,可對於她的兒子來說,她就只是一個垂垂老矣的母親!

可就是這樣一個她,卻在每一次疫情到來時,這個看起來柔弱的女院士,都是用無畏的心態,大刀闊斧地砍向病毒,手段盡顯鐵血戰士的魄力。

2003年4月,記得那會自己還是一個大學生,那個時候沒有手機,也基本不允許隨便出校門,所以疫情的消息不像現在瞭解得這麼直觀。

72歲高齡的她,每天只睡3小時,逆行前:“國家大事,義不容辭”


但是,當時還是浙江省衛生廳廳長的李蘭娟院士,接到浙江有三例疑似非典病人的時候,直接大刀闊斧的三板斧卻讓人記憶深刻:

2、調查並找到所有與患者有過接觸的人並予以隔離;

3、研究人員連夜採樣,對SARS進行深入的細菌分析和研究。

事實證明,這三板斧動靜不小,給李蘭娟院士砸出不少的壓力和非議,可是儘管面對艱難,她仍然給人民,給國家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72歲高齡的她,每天只睡3小時,逆行前:“國家大事,義不容辭”


直到2003年7月,疫情基本結束,浙江依然只有三例確診,再無感染。

時隔17年,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李蘭娟院士已是72歲的高齡,在1月22日,她不但主動請纓帶隊支援武漢,更是首次向國家建議武漢必須嚴格地“封城”管理。

“敢為天下先”

每次疫情到來的時候,李院士都有一種只要能夠控制病毒就“敢為天下先”的勁頭!

繼鍾南山院士說:

“我總的看法,就是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

但18日傍晚,83歲的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後。

72歲高齡的她,每天只睡3小時,逆行前:“國家大事,義不容辭”


72歲的李蘭娟院士坐著綠皮火車毅然決然選擇逆行,她說:

“國家的大事,自己義不容辭。”

“我相信一定能把這場戰役打勝!”

雖然李蘭娟院士每天只能休息三個小時,但是面對疫情她還是目光如炬,堅定如初。她用自己垂垂老矣的脊樑護著身後的14億國人,她鏗鏘有力的話語如同“定心丸”,給了大家安穩和可靠。

可此時大家千言萬語只有一句哽咽:

“李老,您保重!”

翻看了李老的資料之後,寫到這裡,眼淚忍不住就流了下來,作為而立之年的大家,都會在熬幾個夜後說:

“好累啊!撐不住了,得休息…”

可是,去武漢半個月的李蘭娟院士,每天就只睡三個小時,半夜還在討論病情,只是為了抓住分分秒秒和病毒賽跑,搶救每一個生命,又要控制疫情不再蔓延多一人。

72歲高齡的她,每天只睡3小時,逆行前:“國家大事,義不容辭”


她已經72歲了!可從她身上,分明感覺到了唐代王昌齡《從軍行》詩之四中的壯志豪氣: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大概意思就是:雖然在莽莽沙漠裡已經身經百戰,連鎧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徹底打垮敵人,決不返回。

而李蘭娟院士說:

“這一次,我來當一個醫生。”

“國家需要我待多久,我就會待多久。”

“這場戰役不成功,我們就不撤兵!”

她用72歲的身軀給大家展示了一種若不徹底打敗病毒,絕不返回的巾幗豪氣。

72歲高齡的她,每天只睡3小時,逆行前:“國家大事,義不容辭”


很多人覺得在一個和平年代,因為沒有現實中的英雄,無法給孩子更直觀的教育。而如今像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還有等等在一線捨身忘死的他們,不就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用自己巨大的“能量場”感動所有人的英雄嗎?

孩子不能一生都能活在羽翼之下,未來他也會是自己的英雄,大家的英雄,時代的英雄,所以現實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在這個因疫情的原因而造就的居家生活裡,孩子不應該只有學習,玩樂和動畫片,他應該明白隔離之外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他應該明白人生一世,會經歷很多事情,好的事情和不好的事情都會有。每個人能做的唯有面對和解決。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俱往已,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謹以此文致敬抗疫一線的勇士們!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72歲高齡的她,每天只睡3小時,逆行前:“國家大事,義不容辭”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點兒媽媽,是一個二胎媽媽,左手育娃,右手執筆。用學習和思考的態度,努力走在做一個好媽媽的路上,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