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居家期間,學習浮漂,不按老師安排,家長監管不了,力不從心,很上火。怎麼辦?

微言唯愛擺渡人


明確告訴孩子們,會將這段時間的表現算作20分,記入期末考試成績。權限分配:家長10分,老師10分。


馭水客


我是一名一線小學教師,很榮幸遇到這個問題。

學生居家期間,學習浮漂,不按老師安排,家長監管不了,力不從心,很上火。怎麼辦?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學習浮漂的表現一般為表面上看做事急急忙忙,但卻沒有耐心、沒有恆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學生本來的天性就是貪玩,加之一個寒假的放鬆,學生的學習勁頭肯定大不如前,在家也沒有學校那種學習氛圍。所以造成孩子不聽安排,不服監管的局面。

如何解決這種問題呢,我認為有以下幾種辦法來解決:

1.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學習浮躁的行為本質和危害。學習就是一種積累,不持續努力,開學考試就落後了。

2.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學習。學習浮躁的同學應該認識到:學習是艱苦的勞動,要花大量的時間和心血,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不行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只要功夫深 鐵杵磨成針”。同樣,在學習上花費多少,收穫也是多少。

3.幫助正確認識自己。如自己的性格是怎樣的,心態怎樣,意志力怎樣,信心怎樣,思維怎樣,行為習慣怎樣,記憶力怎樣,有什麼優點和長處,有什麼缺點和不足,等等。這樣,才算真正認識自己。也只有這樣,才能明確努力方向,才能腳踏實地認真學習。

4.幫助孩子制定並嚴格執行學習計劃,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嚴格執行學習計劃可以有效防止浮躁學風,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嚴格執行學習計劃的過程中養成的。一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有效抵禦浮躁學風的干擾。

5.培養堅強的意志力,完不成學習任務不休息,不達目的不罷休。可以通過觀看相關典故,故事來給自己樹立學習榜樣。


黑炭老師說


家長要理性對待


因為孩子開學了卻沒有去學校,反而還是在家裡繼續學習,很多家長覺得很崩潰,不僅要管理孩子的吃穿,還得管理學習,還要處理孩子的情緒,如果是二孩家庭,那就更顯的無語了。

首先,看到這些事實存在。

這些都是我們家長面對的事實問題,孩子與自己都不能隨時出門,也就得在家裡這樣一個有限空間,那衝突的空間焦點就更突出了,因此製造了很多的親子衝突事件,再加上家長對公共衛生安全、家庭經濟收入等問題的焦慮,更會加重家長負性體驗,並且比以往會有更多的“一觸即發”。

其次,修正我們的不理性。

客觀事件並不是馬上決定我們對應的情緒。例如孩子打碗裡的水果碰倒了,孩子正在撿掉在地上的水果。此時,我們多數家長選擇的是自己的負性情緒,立即責備孩子怎麼這麼不小心,此時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充滿了負面情緒,製造了更多的親子隔膜。但是如果此時是點贊孩子能夠及時彌補自己的過失能夠立即行動,是非常值得點讚的。這樣的體驗在孩子身上體驗多了,那以後孩子出現問題也不用家長去責罵,孩子自己都會立即做出修正,成為一位自覺自律的人。這就是我們家長眼光的聚焦問題。聚在優,自然會越來越優。

再次,修正不理性的三點。

首先就是要學會暫停,一旦出現這樣的衝突,那我們的家長要學會立即給自己按下暫停,例如,看著孩子都要上課了,吃個早餐還慢慢的,心中立即升起火氣,此時,應該要馬上啟動暫停,作深呼吸。

其次就是要學會替代,用理性的想法替代非理性的思維,例如叫孩子寫作業,孩子不聽,因此就

感覺自己很沒有面子,立即出現自己“怕被拒絕”的自我保護模式,那後果就會出現兩個極端,要麼一味討好孩子,要麼衝突升級。因此,就要想著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對待,反思自己在什麼方面沒有做到位的,比如是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卻在玩手機等等,那麼是不是可以做到自己的努力能夠讓孩子無法拒絕,或者說培養孩子拒絕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那我們還會那麼生氣嗎?肯定不會。

其三就是要學會改善,自己生氣的次數減少,把自己生氣的時間減少,把自己生氣的程度降低,對自己的這些數據要覺察記錄,例如以前一週三次,現在改成一週兩次,或一週一次,或者兩週一次等等。

最後,就看我們家長行動。

思考模式要改,感覺要調整,關鍵還得看行動,家長要有行動的榜樣,那麼孩子會改變,自己會改變,家庭的成長氛圍也會發生改變,一切都將朝著孩子健康成長方向發展。

家長的行動是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真理不是說的,而是做的。

孩子的表現是他的一種語言,也許是心中的不滿,也許是內心的焦慮,也許是遇上什麼困難了,家長看到了,家長要學會理性的幫助,而不是非理性地對待,孩子才會成長得更健康!

一句話,家長都無法自我管理,有什麼能夠要求孩子的呢?看了這句話,是不是更生氣了!!


六和麥田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

疫情期間,學生的學習主要靠家長的督促。讓一些家長也瞭解下,自己的小神獸的學習狀況。一兩個孩子家長都覺得力不從心。那上學了尤其是寄宿制學校的學生一個週迴家一次。老師面對一個班的學生,是不是也會力不從心呢?

所以,如果家長遇到了這個問題,不妨坐下來好好想想。在平時有沒有真正關心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如果沒有,這次也是個機會,多跟孩子溝通交流。瞭解他們的學習狀況和心聲。多給孩子做表率。舉個例子,家長們在疫情期間是幾點起床的?對於那些特別自覺的孩子,即使家長沒有起來,孩子也會起來學習的。但是這樣的學生又佔了多大的比例呢?我想屈指可數吧。孩子畢竟是孩子,自制力差正常,是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督促的。一個成年人的自控力都沒有那麼好,何況是一個孩子呢?

所以,家長們如果遇到了這個問題。我認為首先想想自己為孩子做了哪些。或許有些家長會說,我一給他吃了,二給她穿了,怎麼對他不好了?但是孩子的成長也需要愛,也需要家長的關心、鼓勵,他們也有精神生活。他們是祖國的未來。請多關注下自己的孩子吧,這樣的話,問題迎刃而解。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初心永不變


家長您好!很好辦[呲牙]家長的行為就是最好的辦法!克服自身的困難,用心陪伴孩子,讓孩子覺得不好意思不用心,因為孩子也是愛自己父母的。再加些耐心,我相信,孩子定會慢慢靜下心!孩子浮漂往往是因為我們家長在督促孩子學習時,本身就浮躁了![呲牙]

望用心對待孩子的教育!祝願您的孩子越來越好!在孩子身上的投資和投入,再累也值得![呲牙]


初中化學胡老師


個人認為,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毛病,一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校習慣,二是把學習當成了負擔,三是家長沒有控制孩子玩手機。四是孩子把自己應該做的和玩手機顛倒。

來說說家長,家長說忙不能監督孩子的學習,我想說監督孩子學習,不是陪著孩子,在孩子身邊才叫監督,你可以試試,下班回家,吃完飯,就孩子將白天在家做的作業拿來檢查,不是讓你檢查對錯,而是檢查孩子有沒有完成今天的假期作業,如果做了,獎勵玩手機時間五到十分鐘,如果沒有做就扣五到十分鐘,做了而且又檢查了,獎勵二十分鐘,當然這個制度是建立在,你跟孩子有約定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約定,就想辦法制約他。


令狐青雲89088282


肯定不是一日之功了。

好習慣是培養起來的,壞習慣也是培養起來的。起步的時候一定都要把握好!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每個時期應該做什麼都要明確。

如果是現在這種狀況,需要花比以幾倍的精力來培養。

方法有很多,相信其他條友會有N種辦法提供出來,我只說一種:

改變自己開始。


呆呆教數學


孩子居家,正是家長與孩子相處而輔導孩子學習的好時機。家長鬚陪伴、輔導孩子學習,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責、訓斥。家長為了孩子要心甘情願、辛苦付出。


好運來4586074649547


針對你的提問,我有以下幾點想法。一是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多發現他的優點。二是可以試著把自己的孩子當做別人的孩子來看待。三是家長要不斷學習,提高引導孩子,管理孩子的能力。四是要加強溝通。


眾學課堂


做家長的應不要放棄,耐心引導,持之以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