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中,誰過得最幸福、最後各自的結局怎麼樣了?

Cats貓


四大美人結局各有各的慘。首先西施,雖然最後和范蠡有情人終成眷屬,但他卻被愛的人送去當了禮物,想必心早已被傷透,成為終身都不能揮去的痛。再說貂蟬,貂蟬遇到了愛她的呂布,單純的呂布愛她愛的真切,但早前王允的連環計,讓美貌的貂蟬失去了貞潔,在那個視貞潔如生活的時代,那段黑暗的時期貂蟬做夢也會驚醒吧。王昭君,清冷如昭君,她自視美貌,做事孤冷,以至於皇帝都不知道她的存在,和親時她自告奮勇,皇帝看到她的容顏自是不捨,但沒有辦法,只能遠嫁,美貌的昭君得到了呼韓邪單于的寵愛,但呼韓邪單于死後,按照習俗,嫁於下一任單于,箇中滋味,可想而知。最後說說楊玉環。楊玉環本是壽王李瑁的女人,被李隆基看上後,成了寵妃,那段時期她們是幸福的,但後來馬嵬坡事變,李隆基被迫殺死了楊玉環,雖說是楊玉環心甘情願,但也是無奈之舉,死在了愛人的手裡。


小小清新寶寶


自古紅顏多薄命,越是美麗的女子越是容易引來紛爭。我國的四大美女留下了“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麗傳說。但是似乎並沒有留下多好的結局。這裡,我們不得不感嘆一句紅顏多薄命。

第一、沉魚西施

魚兒水中忘卻遊,卻遇岸邊浣紗女。水中無影落幕下,疑是仙女未歸庭{本人作)。河岸邊洗衣服的西施,導致魚兒忘卻游泳,沉人水底。因此就有了西施的沉魚之說。

美麗的傳說來到了越王勾踐處,越王吃的苦,有心眼,更有強大的意志。狠狠心將美女送到老對頭越王夫差處,希望一曲美人計,換得江山歸。計是好計,人是美人。硝煙散盡,西施用美人計完成了夫差的野心,但她的結局又若何?

江湖上流傳多個版本,其無外乎,自盡、被人沉江,與范蠡郎情妾意,遠走他鄉幾個版本。這裡要說明的是,歷史無考證,但與范蠡私奔最不可信。為何?身份差異引起的一場小誤會。士大夫階層與民女間的愛情只是小說中的橋段。這裡的傳說只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一種嚮往。

因此,美人西施,生時為工具,死時被沉江,並沒有辛福一說。

第二、落雁王昭君

一曲悲歌思別離,雁兒聞聲低落頭。忘卻振翅高飛翔,只因容顏沁人心(本人作)。昭君出塞時,因為有了這麼一事,因此有了王昭君的落雁之說。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不但匹夫有責,宮女亦能挺身而出。為了國家的和平安康,昭君帶著一把琵琶出塞,一曲悲歌離落雁,換得漢家安康寧{本人作)。

昭君一生侍奉兩代匈奴單于,第一代單于死時,希望歸漢,成帝未許。後與其子生活二十載,育有2女。復株累單于死後兩年,昭君病故。

昭君一生為國,嫁於匈奴。曾要求歸漢,可見其生活並不幸福。

第三、閉月貂蟬

司徒掌上有明珠,拜月欲迎天上人。月上人兒無顏見,只因地上醉容顏{本人作)。貂蟬拜月,月亮不敢見,因此有了貂蟬拜月只說。

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之前有董卓。美人一曲離人醉,換使董卓變三國{本人作)。又是一出美人計,換來了董卓的滅亡,同樣也換來了貂蟬與呂布的愛情故事。

故事的有結尾卻沒有結局,呂布死後,貂蟬的結局有善終,也有慘死。結局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卻相信貂蟬有一段過往的辛福。

第四、羞花楊玉環

歲歲年年花開時,牡丹傲然花叢中。思鄉美人花叢指,卻令百花羞低頭{本人作)。思念家鄉的楊玉環令百花低頭,因此有了她羞花之說。

楊玉環是不幸的,卻也是辛福的。馬嵬坡下她沒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卻遇到了一個對自己千依百順的帝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唐明皇對她寵愛的最佳描寫。她沒有得到一個善終,卻遇到了一個對她寵愛有加的人。

大山結束語

四大美女,其結局都不算好。但是不得不說,楊玉環是才是真正的幸福,雖然她是被唐明皇李隆基從兒子手中搶來的,但是面對一位一心一意對她的帝王,她還有什麼可說的。不知道你怎麼看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文史侃大山


【毀三觀!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竟然是虛構的】\r

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閉月”之容。其養父王允為宣揚她漂亮,逢人便說我女兒比月亮美,月亮見了都要躲在雲彩後面,此後“閉月”便成了貂蟬的代稱。\r

但大家是否知道,貂蟬竟然是虛構的人物,歷史上並無此人。\r

貂蟬最早出現於《三國演義》前身《三國志平話》中,是呂布的原配妻子,兩人在家鄉失散後流落一方,淪為成為王允的婢女。王允得知後其身世後心生一計,設家宴款待太師董卓,讓貂蟬與董卓見面。王允又設宴招待呂布赴會,讓他與原配妻子相會,並承諾改日讓他們正式團聚。之後王允便送貂蟬到董卓家,董卓誤以為是王獻給自己的厚禮,喜出望外,當晚便共赴雲雨之好。呂布得知董卓的行為後,勃然大怒,提劍入堂殺害醉倒的董卓。

在《三國演義》中,貂蟬則是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 貂蟬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在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恰巧為王允瞧見。於是,王允便將貂蟬收為義女,定下連環美人計,離間董卓與養子呂布的關係。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配給呂布,再明著把貂蟬獻給董卓做妾。貂蟬嫁給董卓之後對呂布曖昧送情,周旋於父子二人之間。呂布與董卓因此反目,也留下一個“呂布戲貂蟬”的千古傳說。\r

貂蟬這一人物雖然是虛構的,但是也是有歷史原型的。正史《後漢書》中,雖未提及貂嬋之名,但卻記錄了呂布與董卓婢妾之間的姦情。《後漢書》記載,董卓派呂布去看守自己的內宅,不料呂布竟乘主人不在,與董卓的貼身婢女暗中相戀。因畏懼姦情被董卓發現,呂布求見王允,和盤托出與董卓不和的真相,指望得到他的援助,結果反過來被王允所利用,指使他將赴宮廷開會的董卓一舉殺死。\r

這裡出現的婢女,應該就是貂嬋原型,而這個婢妾到底叫不叫貂蟬,卻無從知曉。至於人們為什麼要虛構出貂蟬這一角色,並且以假亂真,或許在三國的男人幫裡,真的需要這樣一位美女來調節一下氣氛吧。








甲歷史


在四大美女中,貂禪是"三國演義"裡的人物,史書上沒有記載,史學界把她定位虛構人物。

王昭君;為了國家和百姓的安寧出塞與匈奴和親,嫁給了呼韓邪,使大漢六十多年無戰爭,促進了兩國經濟發展,後來按當地的風俗習慣,王旺君又嫁給呼韓邪的兒子,後來與大漢反目,又陷入戰亂,王昭君因思念故鄉,鬱悶而死。

西施:勾踐因被吳國打敗,曾"臥薪嚐膽",又把傾國美女獻於吳國,西施為越國打敗吳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了美女西施,真是要美人不要江山,聽盡讒言,賜死伍相國,耗盡財力,軍無鬥志,最終亡國身死。西施的死有多種版本,只有三種版本靠譜,一種說是隨范蠡隱居經商,一種是感其夫差厚恩有愧,投i江自盡,還有一種說法是被勾踐皇后害死。

楊玉環:為國沒有什麼貢。只是李隆基的娛樂工具罷了,安祿山進宮看見美人,心生邪念,要美人必須奪江山,奪來江山才能得到美人。楊貴妃和哥哥楊國忠是沒有幹什麼好事,要不然會引起逃亡途中的政變呢,說楊國忠奸邪是事出有因的,哥哥被殺,自己賜死。

看來她們三個的結局都不怎麼樣,西施的與范蠡遊三江實在是難靠譜。

相比而言,西施若是投江自盡,也算善終,相應要幸福一點。倘若被越王皇后害死,那就是楊玉環要幸福了。

王昭君遠嫁異幫,兩國戰亂必定失寵,孤苦伶丁,憂國思鄉,油然而生林黛玉的悲慘,何談幸福。


小李子情懷2O19036


楊玉環。

大唐鼎盛巔峰時期,萬千寵愛於一身,很多文學作品中有寫到,最著名最有說服力的是李白的詩,清平調三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寫楊貴妃最為人所知的還是白居易的長恨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唐玄宗可以稱得上千古一帝了,收拾武則天留下來的混亂局面,開創開元盛世,這是大唐帝國最鼎盛的時期,也可以稱得上中華文明最輝煌的時代,老外上世紀一直稱中國人為唐人由此而來,當然,也是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讓唐玄宗這樣一位聖主明君,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並且改變了一個輝煌帝國的走勢和命運,沒有誰比楊貴妃更當得起傾國傾城這個詞了。

可惜,紅顏禍水,馬嵬坡下別漢皇,香魂一縷隨雲散。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西施。

關於西施的詩詞文章就數不勝數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天生麗質的人任何裝飾都是多餘的,沉魚落雁就。西施可以算得上歷史上第一位女間諜了,當然可能是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她只是做了一個王的女人該做的,取悅君王,讓他樂以忘憂。英雄難過美人關,吳王夫差果然沉迷酒色,丟了江山,所以傾國傾城一說,傾了吳國,興了越國。

傳聞說,西施後來被范蠡帶走隱居在西湖一帶,泛舟賞月,范蠡做生意發了大財,富甲一方,這倒是個很美麗的結局了,不過很可能只是民間老百姓寄予的美好想象罷了,以西施的天姿國色,好色的越王勾踐豈能不佔為己有。



貂蟬

傾國傾城,閉月羞花,三國演義中,她是王允美人計和連環計的主角,從容遊走於殘暴軍閥董卓和天下第一武將呂布中間,讓親如父子的兩人反目成仇,最終刀兵相見,除掉了東漢混亂以來第一號奸賊。而後被呂布帶著顛沛流離,到處漂泊,幾乎沒有出場的機會,呂布白門樓殞命後,貂蟬也就了無蹤跡,不知去向了。首先需要提出的是,對貂蟬正史是沒業記載的,她被後世看做是紅顏禍水,妖媚蠱惑人心,國家動亂的來源,更重要的是一女事二夫,不守貞操,這是封建倫理不能容的。

儘管如此,這樣一個奇女子的傳奇還是在民間流傳下來,後世對她的去處有過很多的猜測,比較被認可的有這麼幾個說法。

一,貂蟬是被關羽親手斬殺的。下邳城破後,關羽清理城池,在呂布的宅子裡看到貂蟬,看到她不禁心神盪漾,隨即理智戰勝情感,認為此女子太過妖媚,容易亂人心志,宜儘早除掉,於是青龍偃月刀一揮,落花滿地。不過這個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關羽被奉為武聖,不僅僅是武功蓋世,武德也是楷模,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吾不殺老幼”,怎麼可能對一個手無寸鐵柔弱嬌媚的女子下得了手呢。

二,在戰亂中死去。這個說法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呂布離開京城就帶著家人四處漂泊,寄人籬下,生活是很不穩定的,而且性格不討人喜歡,待不了多久就得跑路或者跟人打仗。貂蟬這樣一個弱不禁風的女子,哪裡趕得上呂布的赤兔馬,在顛沛流離中病死或者被亂兵殺死的可能性都是非常大的。



王昭君

中學歷史課本說昭君出塞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體現了大漢王朝寬容的少數民族政策,其實背後的真相是很屈辱的,自劉邦開始漢朝在對抗遊牧民族的鬥爭中一直被動挨打的處境,劉邦親率三十萬大軍追擊匈奴,結果陷入埋伏,歷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圍,最後還是通過行賄逃了回來,屈辱至極。

劉邦死後,呂后當家,匈奴冒頓單于來信說,我們兩個都是單身,要不借結合在一起吧,面對這樣的侮辱,殘暴的女強人呂后也只能忍氣吞聲,所以漢元帝送昭君出塞實質是屈辱求和的,權宜之計,隱忍等待時機,終於等到漢武帝任用衛青和霍去病才一雪前恥。

其二,王昭君只是漢文帝后宮一個身份低微的宮女而已,臨危受命,在宮中許久默默無聞,至少相比後宮眾多嬪妃,美色是談不上的,至於民間傳說美貌賽過後宮佳麗三千,因為沒有賄賂畫師而沒有被選上嬪妃,不過是後人寄予的美好想象罷了。



卿本無過,懷璧其罪。

無論是紅顏禍水,還是傾國傾城,她們只是在儘自己的本分。

至於王朝更替,天下興亡,本不是她們能夠掌握和預見的。


四個人相比起來,楊玉環當然是最幸福的,李隆基本人是千古一帝不說,還能做到萬千寵愛於一身;至於結局,只能說,紅顏薄命。

西施歷史最久遠,傳奇色彩比較多,應該說待在吳王夫差那段時間,還算是安逸平靜的,至於結局如何,不得而知;

貂蟬的身世是最坎坷的,出身卑賤,被王允當做工具和間諜安插在呂布和董卓之間,一個柔弱女子在左右朝廷命運的三個男人間周旋,稍有不慎便有殺身之禍,哪裡還能像電視劇裡面那樣奢望愛情,跟了呂布之後,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幾乎沒有過上一天的安穩日子,至於結局,自然可以想象了。

王昭君是先苦後甜。最初身在宮廷多年,錦衣玉食,接觸的都是溫文爾雅之士,突然臨危受命,遠赴草原和沙漠深處,風塵僕僕去往一個遙遠的地方,前期當然是受盡煎熬苦楚的,而後通過自己的高貴氣質,勇氣和智慧,征服了野蠻的匈奴人,受到極高的尊重,身份煊赫,子孫滿堂,在四個人裡面,結局是最幸福的。


柳影看歷史


“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被用以形容女子相貌之絕美,引人遐想,而這詞源自四位美人,西施浣紗沉魚,昭君琵琶落雁,貂蟬行路閉月,玉環觀景羞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卻美而不同,結局也不同。

四大美女生生憑著美貌在歷史中留下了一抹瑰麗的色彩,但她們卻不是僅僅因為美貌而留名,她們的美貌、智慧、堅韌都是她們的武器,在一定程度上她們是改變歷史流向的那陣風兒。

回顧四大美女的人生歷程,回看故事結局,來評評四位齊名的絕世佳人,誰的人生是幸福的。

美能沉魚的西施美人

生於先秦亂世,於男人是爭名奪利的名利場,於女人卻是淪為棋子玩物的修羅場。

關於西施的前半生美貌光環加持獲譽,但後半生卻因美貌被男人玩弄於鼓掌之中,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與范蠡相識相戀,卻被愛人送到吳王的身邊,美人計十分成功,吳國傾倒趙王崛起。

西施美人的開端讓女人豔羨,但結局卻談不上幸福,紅顏薄命,史載其為自殺或是與范蠡歸隱,而後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無論是哪種,她都已經被愛人親手放棄,於她而言,美貌都是禍非福。

音能落雁的昭君美人

一曲昭君出塞響徹千古,哀婉不絕,鴻雁聽之都忘了南飛,王昭君身為女兒身,出身不顯,沒為宮女。

但她擁有著凡俗女子不一樣的果敢勇氣,主動和親,遠嫁匈奴,為大漢帶來了五十多年的太平盛世,真真應了那句“誰言女子不如郎”。

可昭君美人是否幸福卻是難說,雖然被故國歌頌,為匈奴禮遇,但身為一個接受傳統儒家思想洗禮的女子,卻身伺三代單于,最後身死異國,芳魂難歸。

貌能閉月的貂蟬美人

身處三國,爾虞我詐,誰能獨善其身。

貂蟬美人不過是男人們政治鬥爭中的棋子罷了。養父王允所養,實則為其反間計中的一環,被董卓看中玷汙,又設計引誘呂布,讓他們二人反目成仇。


以身飼狼,沒有人問過她是否願意,政治者只關心大局,又有誰曾關心過她。棋局已成,貂蟬美人成了棄子,結局不過是流落民間,再無人關注罷了。

顏能羞花的玉環美人

長恨歌猶在耳盤桓,縱目望去,六宮粉黛無顏色,三千美人都是空,寫的就是楊貴妃美人的好顏色。

入宮飽受唐皇寵愛,華清池的瑰麗,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寵愛,從此君王不早朝的任性,都是源自楊玉環大美人。

但她有過一個男人給過全部的愛,全部的寵,有過一個帝王為她曾奮不顧身,愛美人不愛江山,風光一生。

雖被罵之禍水殃國,縱然身死馬嵬坡,何懼之有?心中有愛,身赴黃泉亦是幸福的。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處在不同的時代互不相識,卻因美貌而齊名歷史,我們無法親睹其風采孰高孰低,但較之結局幸福卻是楊貴妃小姐姐最為肆意,其他三位的男人都因為野心政治放棄她們,只有唐玄宗願為楊貴妃用江山做賭,能有此一遭,足矣!


小小嬴政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已經成為了絕色美女的代名詞,但是這本來是專指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並且在各自背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結局都極為悽慘,那麼誰才是最幸福的呢?

西施“沉魚”

西施浣紗的故事,眾所周知,因為西施的美貌就連魚兒也不能無視,忘記游水沉入水底,從此以後“沉魚”就成為了絕色美女一個象徵。

西施與范蠡有過一段真摯的感情,但是因為勾踐的“美人計”,只能委身於吳王夫差。勾踐復國以後,得到的是“臥薪嚐膽”的美名,但是西施得到了什麼呢?

西施的結局在傳聞中有好幾種,但是我寧願相信西施是被范蠡帶走,從此以後“只羨鴛鴦不羨仙”。

王昭君“落雁”

“沉沙落雁”形容的不只是王昭君的美貌,更是王昭君超凡脫俗的才藝,在即將離開故土之際,王昭君一曲《琵琶怨》,使得南飛的大雁都忘了揮舞翅膀,落於沙丘上。

作為身單力薄的平民女子,王昭君擔負和親任務,只能聽從皇帝的命令,先後委身於單于父子,這對於一個漢人來說,是一種怎樣的屈辱。

最終身陷大漠的王昭君,鬱鬱寡歡死於33歲。

貂蟬“閉月”

貂蟬應該是小說《三國演義》裡面的人物,而貂蟬的美貌也是王允刻意宣揚出來的,據說就連月亮也比不過貂蟬的美貌,躲到雲彩後面,因此有了“閉月”之名。

但是貂蟬作為一個弱女子,只能被動地參與一系列的朝廷大事,擔負罵名,淪為政客的工具。

呂布白門樓被殺以後,《三國演義》就再也沒有提起貂蟬的下落。或者就連作者都認為,貂蟬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一句話都不想為貂蟬說,將她殘酷的殘忍的拋棄了。

楊玉環“羞花”

楊玉環“羞花”之名,據說是在皇宮裡面碰到了“含羞草”,導致“含羞草”收攏葉片,極為搞笑。不管如何,楊貴妃能夠迷得唐玄宗忘乎所以,可見其美貌。

楊玉環本來是唐明皇的兒媳婦,並且已經嫁給壽王李冒整整五年,就是因為唐明皇看中了楊貴妃的美貌,將她強納入宮。

可是這個可憐的女子,並沒有得到世人的同情,反而揹負了引誘君王、導致唐朝衰弱的罵名,最終在馬嵬坡被唐明皇賜死。

在封建社會,這些女子的美貌,反而成為了她們悲慘遭遇的根源。

要說誰最幸福?也許是西施吧,最起碼還給世人留下了一個美好的希望,那就是“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自古紅顏多薄命,自古紅顏多禍水……這些俗語充分說明兩點,一是太美的美女都是惹禍的源頭;二是太美的美女都是倒黴的短命。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沉魚,說的是西施,她在洗衣服時,水裡的魚都被驚豔到,忘記游泳,沉到了水底。

落雁,說的是王昭君,她在塞外,天空的大雁被她驚豔到,忘記飛行,掉到了地上。

閉月,說的是貂蟬,她的天生麗質,讓皎潔的月亮都自慚形穢。

羞花,說的是楊玉環,她的國色天香,讓美豔的花朵都羞於見面。

西施的命運

越王勾踐為了報被吳國滅亡之仇,將美女西施送給吳王夫差,西施忍辱負重,幫助勾踐滅了吳國。吳國滅亡後,關於西施的結局,眾說紛紜,一說西施與范蠡攜手隱退,一說西施羞愧自殺,一說西施被勾踐或范蠡殺死……但最廣泛的說法是西施與范蠡隱退,度過幸福一生。


王昭君的命運

王昭君本是漢元帝的一個宮女,漢元帝為與匈奴和親,挑選宮女作為和親公主,最後王昭君被選中到了遙遠的塞外與匈奴和親。她身處異域,思念家鄉,生活過的並不幸福,而且按照匈奴婚俗,她先後嫁給兩任可汗,終生不得返鄉,最終客死他鄉。

貂蟬的命運

貂蟬其實是《三國演義》的虛構人物,她與西施類似,也是被男人利用的工具。王允利用貂蟬成功挑撥離間董卓和呂布的關係,激將呂布幹掉董卓後,貂蟬就跟了呂布,端的是美女配英雄。但好景不長,呂布被曹操打敗所殺,貂蟬下落不明。

有傳言說,貂蟬被曹操送給了關羽,而關於不解風情,認為貂蟬是紅顏禍水,手起刀落,竟然把一個大美女給“咔嚓”了,這便是“關公月下斬貂蟬”的故事。

楊玉環的命運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人盡皆知,雖說唐玄宗公開“扒灰”兒媳的行為一向為人不齒,但兩人在一起的生活確實是男歡女愛,幸福美滿。不過,正是兩人這種“幸福感”一定程度導致了天寶危機和後來的安史之亂,在馬嵬坡兵變中,唐玄宗不得已下令縊死楊貴妃。

綜上所述,古代四大美女中,只有西施的結局最完美,雖曾忍辱負重,但度過了幸福的下半生,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之,楊玉環最悲催。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四大美女的結局都不怎樣,從結局上來說,王昭君要更好一些,至少是壽終正寢,而其他幾位基本上都是死於非命。從生平來看,楊貴妃要更幸福。

我們常常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形容一個女子的容貌。而這兩個成語就來源於歷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

“沉魚之貌”西施

春秋戰國時期,出身平凡因住在村西,被稱為西施。有次西施在塘邊洗衣服回來,胸口痛,便皺著眉,扶著胸口。村裡其他人看到了就說這個樣子的西施比平時還要好看,此話被村東頭的一個醜姑娘聽見了,也學西施病怏怏的樣子,結果引起了村裡人的笑話,也就是流傳下來的“東施效顰”。

西施是越國人,因越王勾踐兵敗於吳國,依照大臣的“美人計”將越國最美麗的西施獻於吳國國君夫差。夫差因此而逐漸荒廢政事,國力下降,越王最終率兵打敗吳國。此時的西施早已不見了蹤影。有人說,西施和范蠡一起歸隱山林了;也有的說西施被夫差投湖而死;也有的觀點認為是西施自殺了。

王昭君

據說當年王昭君沒有給畫師好處,被畫師畫的比較醜,導致沒有被漢元帝選中。關於王昭君最著名的歷史事件就是昭君出塞了。為了緩和邊境戰事,漢朝與匈奴和親,王昭君遠嫁邊塞,途中思鄉心切,一曲琵琶怨,引得天上南飛的大雁忘了拍打翅膀,紛紛落下。

因為匈奴風俗,昭君夫死從子,先後侍奉兩位單于。不能歸家,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居住在匈奴,最終去世。

貂蟬

貂蟬只存在於小說中,因面容姣好,被一次次的利用,導致呂布和董卓反目,呂布殺死董卓,將貂蟬納為己有。後呂布被曹操殺害,貂蟬不知所去。不知道是不是被曹操藏起來了,畢竟曹阿瞞還是很喜歡少婦的。

楊玉環

楊玉環出身官宦世家,先嫁於李瑁(唐玄宗之子),後被唐玄宗霸佔,從此“三千寵愛於一身”,只要是楊玉環想要的,喜歡的,唐玄宗沒有不滿足的。也是因為美人的緣故,唐玄宗重用楊國忠、安祿山等奸臣,最終爆發安史之亂,導致唐朝逐漸走向滅亡,而楊貴妃也成為了此次叛亂的犧牲品,被唐玄宗拋棄。

綜上所述,就是四大美人的主要經歷和結局。因為她們長得太美,被各種權力操縱和利用,成為政治統治的工具。也許她們心中也曾羨慕,那些長相普通,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吧。

僅此愚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我是孫老師,記得關注我哦


開心的魚頭


我國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貂蟬是虛構的美女,西施、王昭君、楊玉環都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美貌讓四大美女的人生不再平凡,也註定了她們一生的悲劇。

西施是四大美女中最早的一位美女,越王勾踐為了報復吳王夫差,將西施作為女間諜送給了夫差。在到達吳國後,西施深受吳王的寵愛,夫妻兩人的感情一直很和睦。然而西施女間諜的身份,註定了她不能像平常女人一樣相夫教子。

後來在西施等人的幫助下,越國滅亡了吳王,同西施有著二十年夫妻情分的吳王夫差被迫自殺。越王勾踐並沒有記住西施的恩情,他在消滅吳國後,就把西施逐漸的忘卻了。幸好西施的老朋友范蠡一直對西施念念不忘,范蠡帶著西施離開越國私奔,後來成為了天下首富。西施的前半生是悲劇的,後半生是幸福的,是四大美女中結局最好的一個。

王昭君是漢朝時期的和親美女,很多人都知道昭君出塞的故事,卻不知道王昭君在遠嫁匈奴後,遭受到的苦難。王昭君在到達匈奴後,最早嫁給了年老的呼韓邪單于,並且給呼韓邪單于生下了一個兒子。然而在王昭君結婚三年後,呼韓邪單于就撒手西去。

匈奴人的婚戀觀念開放,父親去世兒子就要娶了父親的小老婆,王昭君不願意嫁給復株累單于,給漢朝皇帝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夠回去。結果漢朝皇帝根本沒有理會王昭君的訴求,強迫她嫁給了復株累單于。後來復株累單于也先於王昭君去世,搜諧若鞮單于繼位,搜諧若鞮單于究竟有沒有繼續迎娶王昭君,在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從匈奴的風俗來看,王昭君再嫁的可能性是極大地。在復株累單于去世兩年後,33歲的王昭君因病去世。

貂蟬是《三國演義》虛構的一個美女,貂蟬最早是王允家裡的侍女,被王允認作乾女兒。王允為了挑撥董卓和呂布的感情,將貂蟬先後獻給兩人。貂蟬先被董卓奪走做了小妾,後來呂布殺死董卓,貂蟬又被呂布奪走。呂布從洛陽戰敗後,小說中就沒有了貂蟬的記載。估計貂蟬要麼死於亂軍之中,要麼就自殺明志了。

楊玉環是唐朝時期的美女,楊玉環最早的丈夫是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好色的唐玄宗看中了兒媳婦,他先逼迫兒媳婦出家,又明目張膽的將兒媳婦娶到了後宮裡面。唐玄宗的年齡做楊玉環的父親還差不多,然而楊玉環根本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她只能默默地接受了這一切。幸運的是,唐玄宗非常寵愛楊玉環,夫妻兩人的感情一直很好。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一起去四川逃難,半路上士兵們發生譁變,殺死了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楊國忠是楊貴妃的族兄,依仗著妹妹做到了丞相,在任期間專權弄國,禍亂朝政,是一個十足的奸臣。叛亂的士兵們殺死楊國忠後,要求唐玄宗殺死楊貴妃。唐玄宗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能派遣高力士將楊貴妃勒死,一代美人就這樣香消玉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