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有沒有普通人寫的名詩?你喜歡哪首?

螞蟻ling


介定是否是名作的標準,是讀者和時間。

人生天地之間,多為普通平常之人,但寫詩,與這些是沒有關係的。尤其是那些無從稽考的無名氏所作的詩詞,顯然是再普通不過的普通人所作了。他們就像是滄海一慄,惟有其詩作象文化藝術長河裡的顆顆珍珠,在波光裡熠熠生輝。

所以說,古詩詞中不乏普通人所作的名篇佳作。他們即不是轟動於詩界,名噪於當世的詩人,也不是身世顯赫的達官貴人,惟一普通之人,平常百姓矣。

要說喜歡,還是喜歡宋朝無名氏的這首《眉峰碧.蹙破眉峰碧》:

蹙破眉峰碧。纖手還重執。

鎮日相看未足時,忍便使,鴛鴦只!

薄暮投村驛。風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

《眉峰碧》又名《卜算子》,《百尺樓》,《楚天遙》,是流傳千古,為歷代文人墨客所盛讚的待作。一代詩詞大家柳永曾提此詞於壁間,反覆琢磨,細細深究,愛不能釋。

有普通能如此無名無姓者不乏其人,如唐,無名氏所作《全縷衣》。宋,無名氏所作《月兒彎彎照九州》。宋,無名氏所作《九張機十九首》等,無不是普通得連姓名都能使後世所遺忘,最普通不過的普通百姓所作了。


黃土情愫


一、【名詩】

所謂名詩,就是非常有名氣的詩詞。這樣的古詩流傳千百年,一直被後世吟誦。古詩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寶庫,那麼名詩就是璀璨的寶石。名詩應該具有淺顯易懂、意境深遠的特點。

比如李白那首膾炙人口的五言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此詩描寫了秋天的夜晚,詩人望月所感。詩中表達作者客居思鄉之情,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又如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首歌頌母愛的詩,文字通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個母親為遠行的兒子縫補衣服的場景,推己及人,表讚頌全天下所有的母親。小孩子學習此詩,也能理解父母不易,應該去孝順父母。這首詩也作為啟蒙詩,一代代傳頌下去。

家喻戶曉的名詩還有很多:寫手足情的《七步詩》、寫自然景觀與哲理的《登鸛雀樓》、寫糧食來之不易的《憫農》。

名詩除了街頭巷尾全民耳熟能詳的詩詞之後,也有一些“高端”詩詞,如李白的《將進酒》《行路難》、曹操的《觀滄海》等。這些名詩是學校裡講授的,因為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因其較高的詩詞水平,並不影響他們載入名冊。

二、【作者】

中國產生了很多詩人,他們的詩句和才情名留青史。比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等等,從我們還沒有上幼兒園,父母教我們的古詩中,就知道了他們的名字。他們是浩瀚夜空中,閃亮的明星。

有的作者作品高產,而且又精妙;有的作者孤篇壓全唐。這些作者,是因為有了名詩,或者某些名句,便名聲顯耀,自己就成了名人。

三、【佚名詩】

我國遺留下來的很多名詩,如《關雎》、《長歌行》、《木蘭詩》等,都是經典之作,很遺憾,作者不可考證。不知道作者是當時的名人,還是普通人。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樣的詩句真的可以傳頌千年。

四、【結語】

詩是文字的精華,好的詩人是人中龍鳳。希望我們能從他們的詩中,有更多的收穫。


雲舒庭美文


大家好,我是零點拾韻,很高興回答題主的問題。

題主所言的“普通人”指向不明,是指不出名的人還是指社會底層人士呢?兩種都有可能吧,那我就兩種情形分別列舉作答。

非著名詩人的千古名句

澤國江山入戰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曹松《己亥歲感事》

曹松是晚唐詩人,如果不是“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兩句詩,可能他的名字早在歷史長河中湮沒。

這首《己亥歲感事》前兩句“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描繪了一幅戰亂不休、民不聊生的景象。到處在打仗,老百姓只想要砍柴割草好好過日子,但是這已經成了奢望,無法實現。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發出後兩句“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吶喊:大家別再提什麼封侯的事了,一個將軍建功立業的後背,是千萬人的性命。“功成”與“萬古枯”形成強烈對比,不愧為千古名句。

社會底層人士的千古名句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縷衣》

杜秋娘是中唐才女,出身卑微,寫這首詩時是鎮海節度使李錡府中的歌姬,後來正因為這首詩展露了才華,被唐憲宗納為妃子。

這首《金縷衣》通俗易懂,意在讓人們珍惜美好時光。勸你不要太看重功名利祿了,勸你好好珍惜年少的時光。花開了,該折就折,別等到花謝了折個空枝。全詩沒有一句直接告誡“要振興時光,否則以後會後悔的哦”,但是讀者卻處處能體會到作者的良苦用心。或許,是杜秋娘的人生經歷,造就了這首詩的神韻吧。


結語

寫詩填詞,固然需要懂平仄,知韻律,但最重要的是要將內心深處的情感融入其中。就像非著名詩人曹松和歌姬杜秋娘一樣,有感悟,有感情,作品自然能引起讀者共鳴。


零點拾韻


古詩中有沒有普通人寫的名詩?你喜歡哪首?

要知道能夠寫詩的人,那都可以稱為詩人,所以他(她)們都不是普通人,不過一個普通人想要成為詩人,那也不是沒有可能,這在唐朝就有很多的例子,而且這些詩人,儘管早年是一個文盲,但是突然之間卻是會寫詩,創作出來的作品又是令人驚豔,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胡令能,相信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會覺得陌生,但是筆者只要說一首他的成名作,你一定是會恍然大悟,也就是《小兒垂釣》,這首詩可以說是膾炙人口,還被收錄在了我們小學的課本里。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看到這首詩是不是很熟悉呢?沒錯這首經典的七言絕句,正是出自於胡令能之手,而且整首詩寫得生動有趣,把一位鄉村小孩垂釣的樣子,還有害怕陌生打擾的神情描繪的活靈活現;另外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從而成為了唐詩裡的經典之作。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胡令能是一位文盲,從小沒有上過一天學,通曆史資料我們可以知道,他出身貧寒,所以長大了之後被人修鍋碗瓢盆,別人還給他取了一個外號“胡釘鉸”。但是後來他又成為了一位了不起的詩人,《全唐詩》裡收錄了他好幾首詩。這裡也是有故事,據說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正是在夢中有一位仙人把一本書放在了他的肚子裡,等他醒來之後,胡令能發現自己學富五車,而且還會學詩,終成一代名家。

當然這個故事是帶有神話色彩,根本就不值得相信,胡令能一定是通過刻苦的學習,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自然是不會寫詩。要知道唐朝詩歌盛行,上至文人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那都會吟誦詩篇,對於一些有心人來說,久而久之,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懂得如何學詩。我推測胡令能也是如此,要不然他不可能說做了一個夢就醒來之後就會寫詩,畢竟那只是後人一種美好的想象,雖然這個故事還記錄在了一些典集裡,但是完全不可信。

那在這裡稍稍介紹一下詩人的生平,胡令能公元785年生人,於公元826年逝世,這正是盛唐時期,而這個時期詩歌盛行,很多的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那都是要考詩歌。我們的詩人正是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那自然受到了周圍環境的影響,於是自己開始努力學習,最終寫下了這麼一首經典的七言絕句。

胡令能少年時代是一個典型的文盲,這可以說是普通人,可正是如此普通的一位手藝人,最終在唐朝那個群星璀璨的時代裡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所以我們從他的身上,也是可以學會很多的東西,以及明白很多的道理,一個人如果想要成功,想要實現人生理想,少年的時代沒有努力,長大了之後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一定也可以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令你滿意,要是覺得還滿意的話,那請給我點一個贊吧!


品詩讀詞


《邊詞》張敬忠

五原春色舊來遲,

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

正是長安花落時。

大意:

自古以來五原城春天總是遲遲才來,已到農曆二月,低垂的楊柳枝條還沒有萌生出像絲線般的嫩條。現在黃河岸邊的冰層已開始融化,而遙遠的長安現在已是滿地落花的季節了。

品讀古詩句


劉楚雲817


一,唐一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唐一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三,宋一汪洙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以上古詩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千百年來深受廣大百姓喜愛。但他們不是普通人!



東龍十八子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這是書寫在唐代長沙窯壺上的著名愛情詩,作者不詳。

唐代是長沙窯鼎盛時期,在器物上用褐彩書寫詩文,是長沙窯的一大特色,絕大部分為《全唐詩》所不見。長沙窯開闢了用詩歌、警句裝飾瓷器的先河,它也是世界上詩詞民諺最多的古瓷。在欣賞長沙窯瓷時,人們往往會沉浸於器物上的詩文藝術之中。長沙窯瓷因為有了這泥與火寫就的不朽華章,才顯得粗放而不失典雅,古拙而不乏靈氣,其文化韻味大大提高。

詩文中反映男女婚戀情懷及風塵女子戀情的詩文比較多,除了“君生我未生”外,還有:

“不意多離別,臨分痕淚難。愁容生白髮,相送到長安。”

“自從君去後,常守舊時心。洛陽來路遠,還用幾黃金。”

“二八誰家女,臨河洗舊裝。水流紅粉盡,風送綺羅香。”

“一別行千里,來時未有期。月中三十日,無夜不相思。”


雲柯文化


古詩中有不少精品沒有作者的信息,我認為這類作品中很可能有相當數量的是普通人創作的,越古老的詩歌,這種情況可能越普遍。

古詩當中很多詩歌都沒有作者,或者說不知道作者的名字是什麼。這其中有兩個原因,其一就是關於作者歷史上的記載非常之少,只有詩歌流傳下來,而沒有關於作者的任何信息,這一類的作品每個朝代都會有;

其二則是因為古詩當中很多詩歌都是來自民間的歌謠,本就無所謂作者,所以流傳下來自然也就沒辦法寫明作者的名字了。這個規模比較大的,莫過於《詩經》中的詩歌和漢代的樂府詩了。

尤其是漢樂府詩歌,采詩的方式和《詩經》的成詩有很多相似之處,其中表達的主題對後世詩歌的發展有深遠影響。比如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沒有作者的古詩,最後10個字蘊含人生啟迪,其中道理無人不知。且看: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我推薦這首: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長歌行》,是一首很精彩的漢樂府詩歌。其中最精彩的兩句,莫過於詩歌最後的10個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富有人生哲理,其中的道理也是今天的我們一看就能明白的。

很明顯,這是一首惜時古詩,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時間如流水一般,隨時隨地都在流逝,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每個人都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長大,又在不知不覺中變老。但是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應該完成不同的任務,否則人生就會過得很失敗。而其中最明顯的告誡,就是這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首古詩和詩經相類似,都是採用比興的手法表達主題。雖然主旨說的是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但是在詩歌的開頭,更多的藉助自然界中的植物的生老病死來寓意。所以開頭就是“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你看那園中的植物朝氣蓬勃的生長,清晨的露水在陽光的照射下迸發出耀眼的光芒,一切都是充滿生機的樣子。

而後寫美麗的季節給予植物生長的基礎,“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美麗的春天把希望灑滿了整個大地之上,所以一切都呈現出繁榮的景象。但是,有生機蓬勃的春天,也有萬物凋零的秋天,所以接下來就是“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今天這些植物都是充滿生機的,但是到了秋天,這一切都變得萬物凋零了,之前的朝氣都已經不復存在!

而後以自然界的規律來寓意人生哲理,“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你們看那滾滾大江大河,都是從內陸東流去直達大海,但是又有誰能看到這滾滾江水西歸返回它的發源地?

由此詩歌當中引出主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江河之水滾滾東流不復西歸,人的一生也是從年少變為年老,卻也是不能再回到少年!由此少年的時候不及時努力學習,不認真把握機會實現人生夢想,到頭來恐怕只能是後悔一輩子!

這首古詩在我們年少的時候經常被老師和家長們提及,用於勉勵我們認真學習,不可荒廢光陰。今天的我們對於這樣的詩歌有更深的感受。因為今天的我們無論處於什麼樣的處境,或許都會在感慨,如果當時的我們能認真學習,不浪費一點點的光陰,今天的日子或許更好!

一聲嘆息,但是卻已經沒有彌補的機會。


馬到船頭直


歷史上面有很多無名氏寫的詩。至於是不是普通人就不得而知了。無名氏,只是可能是佚名而已,不一定說他是普通人。因為這裡有一個社會背景,就是古代能夠接受教育的,一般都不是普通人。而且所謂的普通不普通,還有一個標準的問題,到底怎麼樣才算普通?。

無名氏的詩吧,比較有名的可能就是唐詩三百首裡邊,有一個叫做金縷曲。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唐代呢,真正我們知道是普通人寫的,應該像那個寫打油詩的張打油了。

天地一籠統,井上一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說到無名氏的詩,詩經,絕大多數是不知道作者的,但是我們今天一般認為它是民歌,但是實際上更可能是當時的貴族階層,至少都是經過貴族階層潤色的。到了漢代,漢武帝設置樂府,而廣泛的採集民間的民歌,都是要經過朝廷裡邊的樂工來加工的。像古詩十九首這種,現在一般認定,就是當時的一些失意的文人,那麼這些失意的文人,到底算不算你說的這個普通人的標準呢?可能這個南北朝民歌,樂府裡邊有很多,應該是普通人的。


閩海採珠


有呀~~唐代《銅官窯瓷器題詩》就是。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創作或當時流行的里巷歌謠。1974~1978年才出土為世人所知

夜夜掛長鉤,朝朝望楚樓。

可憐孤月夜,滄照客心愁。

聖水出溫泉,新陽萬里傳。

常居安樂國,多報未來緣。

日日思前路,朝朝別主人。

行行山水上,處處鳥啼新。

祇愁啼鳥別,恨送古人多。

去後看明月,風光處處過。

一別行萬里,來時未有期。

月中三十日,無夜不相思。

千里人歸去,心盡一杯中。

莫慮前途遠,開帆逐便風。

小水通大河,山深鳥宿多。

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過。

道別即須分,何勞說苦辛。

牽牛石上過,不見有蹄痕。

一月三場戰,曾無賞罰為。

將軍馬上坐,將士雪中眠。

自入新豐市,唯聞舊酒香。

抱琴酤一醉,盡日臥彎湯。

十一

我有方寸心,無人堪共說。

遣風吹卻雲,言向天邊月。

十二

男兒大丈夫,何用本鄉居。

明月家家有,黃金何處無。

十三

客人莫直入,直入主人嗔。

扣門三五下,自有出來人。

十四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十五

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開。

家中無學子,官從何處來。

十六

龍門多貴客,出戶是賢賓。

今日歸家去,將與貴人看。

十七

天吞日月奣,五月已三龍。

言身一寸謝,千里重會撞。

十八

上有東流水,下有好山林。

主人居此宅,可以斗量金。

十九

買人心惆悵,賣人心不安。

題詩安瓶上,將與賣人看。

二十

自從君別後,常守舊時心。

洛陽來路遠,還用幾黃金。

二十一

念念催年促,由如少水如。

勸諸行過眾,修學香無餘。

——雖然瓷瓶上的這二十一首唐詩,不曉得具體的作者是誰,但首首都得五言律詩精髓!!!我尤其喜歡第十四首跟後來今人的續篇——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