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贊」包長命:把生命永遠定格在防疫路上


「抗疫英雄贊」包長命:把生命永遠定格在防疫路上

  2020年1月27日,正月初三,科右前旗察爾森鎮沙力根嘎查傳來噩耗,村醫包長命倒在了防控疫情一線,不幸離世,將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0歲。在嚴峻的疫情面前,包長命走了,離開了他智障的妻子,還未成年的兒子,還有他72歲白髮蒼蒼的老母親,給沙力根嘎查518戶、1739名村民留下了無盡的悲痛和牽掛。

  1月22日,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科右前旗衛健委緊急防控部署,對基層衛生人員進行培訓後,要求所有村醫第一時間分赴各自嘎查村進行入戶登記、排查返鄉人員身體狀況。作為嘎查唯一一名村醫,人民的信任、領導的囑託、國家的期待在包長命的腦海裡不斷縈繞,心急如焚的他立刻返回嘎查開展工作。雖然天生肢體殘疾,身體遠不及常人健壯,但包長命毫不示弱,憑藉20多年的從醫經驗和對村裡每家每戶基本情況的瞭解,他勇敢衝在防“疫”一線,承擔起全嘎查30多名返鄉人員的排查和健康檢測工作。

「抗疫英雄贊」包長命:把生命永遠定格在防疫路上

包長命守護了沙力根村民23年。


  一身白大褂、一隻口罩、一副手套,就是包長命的全部“防護”裝備。為返鄉人員測體溫,為居家隔離人員發放口罩和消毒用品,逐戶普及防疫防控知識……面對每天高強度的工作,包長命沒有絲毫怨言,他始終堅守著沙力根嘎查疫情檢測的第一道關卡。直到1月26日,在排查檢測完第14名返鄉人員後,突發的腦出血讓包醫生暈倒在了返回衛生室的路上。

「抗疫英雄贊」包長命:把生命永遠定格在防疫路上

包長命的妻子和兒子。

  村民張智國是武漢返鄉人員,因為對疫情充滿恐懼,鄉親們不敢跟他接觸。包長命瞭解情況後,每天上門詢問他身體狀況,指導他按照規定進行隔離。“大年初二中午12點,包大夫最後一次來我家,他給我量了體溫還檢查了身體,看我一切正常,他也十分高興。”張智國說,聽到包大夫與世長辭的噩耗,他和家人十分難過,春節正是與家人團聚的時候,包大夫卻堅持戰鬥,倒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永遠離開了他的家人。

  從1997年擔任沙力根嘎查衛生室醫生以來,包長命不分晝夜、風雨無阻,足跡遍佈了嘎查的每一個角落。20多年來,不管大人小孩,只要是村民有需要,他隨叫隨到、送醫送藥,用自己孱弱的身軀,默默為沙力根村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我們村裡誰也忘不了包大夫,家裡有人感冒了,或是家裡小孩子發燒了,不管是半夜三更還是下雨下雪,只要通知包大夫,他一定第一時間趕來。”沙力根嘎查村民楊秀豔說,直到現在,村民都無法接受包大夫去世的事實,有了頭疼腦熱、感冒發燒還是會第一時間想到他,似乎有病撥打他的電話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然而電話的那頭再也聽不到包大夫熟悉的聲音,再也沒有那句“等著我,我馬上到……”

  這位身有殘疾卻全部精力撲在衛生事業的忠誠衛士,2003年就曾參加過阻擊非典戰鬥,時隔17年後,他倒在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倒在了行醫的路上,倒在了親人的呼喚聲中,倒在了愛戴他的村民的淚水中。

  包長命走了,沙力根嘎查原本擁擠繁忙的衛生室,如今異常安靜。一件白大褂,一如既往地掛在那裡,沒有機會再被穿上。診療桌上,診療記錄和兩支筆成為人們永遠的記憶。處置室內,整潔的床鋪上悄然無聲,只有他17歲的兒子包建軍翻看著父親手機裡的相片,淚流滿面。

  “父親生前最大的願望就是我能好好學醫,長大找個穩定的工作,成家立業。”還在興安盟蒙醫學校蒙醫蒙藥專業讀書的包建軍哽咽著說,要是開學了,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母親。“如今父親走了,我要扛起這個家,我一定會好好學習,讓自己強大起來,承擔起照顧母親的重任,繼承父親的衣缽,像他一樣當一名好大夫。”(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胡日查 高敏娜 通訊員趙永慧 賀心欣)

「抗疫英雄贊」包長命:把生命永遠定格在防疫路上


「抗疫英雄贊」包長命:把生命永遠定格在防疫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